半坡人面魚紋之謎
2023-04-01 22:47:36 3
半坡文化中人面魚紋神秘而獨特,引起學術界熱烈討論,導致近二十種不同意見。但對於其文化內涵的解讀,一是要遵循原始人類所遵循的實踐理性原則,二是對其基本生存狀態和生存體驗的關注。從這兩個角度出發,我們必須關注魚面盆-甕棺的物質載體,從而分析圖像與物體之間的真實聯繫。
根據Xi安半坡的報告,半坡遺址共發現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174座,兒童墓76座。在這76座兒童墓中,有73座是用骨灰盒棺材埋葬的!
那麼到底什麼是骨灰盒棺材呢?簡單來說,字面意思是「以甕為棺」,但從考古材料的實際情況來看,至少可以分為五類:
1.蓋+直罐(或圓筒);
2.壺(或盆)和沙罐(或甕);
3.豆子和三腳架;
4.兩個半底瓶;
5.半底瓶和直罐等。
在仰韶文化的半坡類型中,兒童使用的甕棺葬是第二種組合。也就是用一個魚面盆做蓋子,下面放一個陶罐或者壺,裡面放著孩子的骨頭。
而且最顯著的現象就是魚紋盆的中央會鑽一個小洞,說明這個盆沒有實用價值,它的功能可能需要從精神觀念方面去尋找!
除了孩子的骨灰盒和棺材形狀特別之外,他們的埋葬地點也很奇怪。這些死去孩子的骨灰盒和棺材不會埋在遠離居民區的地方,甚至不會直接埋在房屋附近!
無獨有偶,郭沫若在參觀半坡遺址時,似乎也思考了這兩個問題,於是興致勃勃地寫下了這首詩:
「半坡童葬,甕棺遺骨。骨灰盒上蓋著一個圓孔,氣體可以內外通過。墓址旁邊,好像還在我懷裡。大人沒有棺材,躺在廢墟裡。我們知道,如果你愛你兒子的心,你就永遠不會死。(四次參觀半坡遺址) "
這個理論是基於「萬物有靈」的理論,也就是說,人死後,靈魂可以脫離肉體而存在。原始人對夢的理解是,他的靈魂在遊蕩,而身體在沉睡。然後用這個靈與肉可以分離的概念來解釋疾病和死亡!
所以面部魚紋的意義應該是直接關係到人的生死。從這些圖案來看,其色彩多以黑白表現,可能是古人對生死二元觀念的樸素認知;其次,魚代表了繁殖力,進而延伸出無限的生命力,而人臉可能代表了部落中的巫師形象。人臉兩側的魚紋可能代表了通過交感巫術從死亡到生命的轉變!
仔細看,魚面盆是畫在陶盆內壁上的,也就是說,當它倒掛在甕口的時候,這些畫面只有死去的靈魂才能看到,所以它作用的對象只能是死去的人,它的作用就是希望死去的人能夠復活!
郭沫若的說法是,他的靈魂需要通過盆底的洞出體,葬在房子附近也是因為父母希望死去的孩子的靈魂永遠陪伴著他。但是,如果靈魂沒有一個穩定的棲身之所,難道不會真的變成所謂的「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