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林事件是什麼 時隔33年的冤案
2025-04-23 11:14:25
在2013年底的時候,韓國上映了一部名為《辯護人》的電影,在上映短短一個月時間,觀影人數就達到了1000W人,口碑爆炸,該電影是根據韓國歷史上真實事件「釜林事件」改編的,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應,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這「釜林事件」。
釜林事件是什麼
「釜林事件」即「釜山的鶴林事件」。1981年9月,韓國新軍部政權初期(全鬥煥獨裁政府),公安當局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以傳閱有害書籍、組織非法集會和涉嫌違反《國家保安法》等理由,非法逮捕並監禁了涉嫌違反國家保安法的正在釜山市參加社會科學讀書聚會的大學生和教師、公司職員、社會活動家等22人進行拘留刑訊的事件。
當時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處19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7年,但之後該事件被列為「民主化運動」。
釜林事件經過
「釜林事件」發生在1981年,當時釜山檢方在沒有逮捕令的情況下,以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戒嚴法」、「集市法」等罪名,非法拘禁正在進行社會科學書籍閱讀聚會的22名學生、教師和公司職員。其中19人被檢方起訴並獲刑1-7年。此案後來被韓國社會認定為民主化運動。
當時,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與金光日、律師文在寅(現任韓國總統)一同擔任了免費辯護,以該事件為契機,走人權律師的路。
2011年4月,「釜林事件」的14名被害人曾起訴當年參與刑訊逼供的2名警察(另一名警察當時已過世),但因「訴訟時效已過」為由被法院駁回。
2012年,其中的五人向法院提出了覆審請求。
釜林事件後續
2014年2月13日,釜山地方法院對「釜林事件」進行了二審宣判,判決5名被告人無罪,距離一審判決時隔33年。法院認為,雖然被告人對檢察機關指控的事實供認不諱,但之後發現他們在調查過程中長期被警方扣押,因此他們很有可能是迫於壓力承認自己有罪。法院還認為,雖然一審認為他們違反了《國家保安法》等法律,但他們的行為沒有對國家的安全和自由民主主義基本秩序造成危害,因此改判被告人無罪。
釜林事件主人公
盧武鉉
1946年8月6日出生於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一個農民家庭,祖籍浙江金華東陽市盧宅。
1966年,畢業於韓國釜山商業高等學校。高中畢業後的盧武鉉曾應聘到一家魚網公司打工,但一個半月後因不滿微薄的薪水辭職,回到家鄉。他在山坡上親自動手蓋了一間小茅屋,一邊四處打工一邊埋頭自學,備戰司法考試。經過10年艱辛自學,盧武鉉在自己的而立之年通過了韓國司法考試。
1977年,盧武鉉任大田市地方法院法官,並於1978年正式成為專業律師。1981年的一樁為窮苦人辯護的案件更使其一躍成為著名的「人權律師」。自此,盧武鉉積極投身於時局運動,為勞工運動和窮苦百姓的命運奔走。盧武鉉一直以底層民眾權利的扞衛者自居。
從1981年的「釜林事件」開始,盧武鉉一直對抗當時的軍事政權並為受壓迫的勞動者和學生爭取權益,並於1987年9月通過遭催淚彈襲擊身亡的大宇造船工人「李錫奎事件」被韓國民眾所熟知。
釜林事件改編電影
《辯護人》是由楊宇錫編導,宋康昊、任時完、金英愛、吳達秀主演的一部韓國劇情片。
影片以20世紀八十年代的釜山為背景,以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曾在擔任律師時,負責釜林事件辯護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稅務律師宋宇錫經歷的改變其人生的五次公審。
該片於2013年年12月28日在韓國上映,連續29天佔領票房榜首, 觀影人次超過1137萬,是2014年第一部千萬人次電影,韓國史上第9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本土電影。 該片獲得第50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