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頓運動定律的一點新認識(只要牛頓運動定律依然成立)
2023-05-18 05:01:10 2
對於戰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據不完全統計,自人類文明發展至今,人類已經發動了15000次戰爭,而且就在二十世紀的前期,連續爆發了兩場世界規模的大戰。世界大戰的烏雲還沒有從人類心裡去除,世界各地的局部戰爭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最近爆發的大鵝二鵝衝突,讓人們嗅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味道。
相比於人類,動物世界的戰爭的殘酷程度更是遠勝人類百倍,往往都是說來就來。雙方不拼個你死我活、不耗盡對方最後一滴血誓不罷休。
也正是因為動物世界的相處模式太不人道、戰爭過於慘烈,因此擔負著決定人類文明走向的中華文化大師們馬上想到了一個問題:作為有思想、有文化的我們人類,肯定要優於動物,故而才有了「鸚鵡能言,不離飛禽;猩猩能言,不離禽獸」的說法。
不僅如此,中國古代的儒學大家們還專門針對人類應有的文明模式創立一套獨特的理論:仁、智、禮、儀、信,只有做到了這些,方才稱之為人類,方才能夠「德才兼備」、號令天下,也才能讓老百姓提著菜籃子迎接著王師,做到名副其實的四海歸心。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天生厭惡戰爭的這些儒學大家們想當然地認為:只要遠離了動物界的殺戮和無情,便能避免人與人、家族與家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硬碰硬,達到了仁義治天下、愛民如子的美好境況,故而,「仁」就這樣成為了君主的最高諡號。
但是令這些「心憂天下」的儒學大家們怎麼也想不明白的是:明明告知了這些君主該如何治國,應當如何「仁義」、「愛民如子」,如此就能天下大治,沒有戰爭,但問題是中國古代的戰爭不僅沒有避免,而且自始至終沒有中斷過?
是君主不懂得「仁義治天下」的道理?是君主不懂得儒學大家們的苦心?好吧,中國古代曾出現了500多個皇帝,一個兩個,甚至十到二十個是暴君,但不至於所有的都是吧。即便英明神武、寬厚愛人有如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心憂天下有如清聖祖康熙皇帝,他們手上的戰爭也不少吧。
在此不得不吐槽一番:所以這些儒學大家們就是「紙上談兵」,總是拍拍腦袋想當然覺得會是怎樣,從未想到過在實踐中證明他們的理論是真是假。
其實這個世界上,只要牛頓運動定律依然成立,戰爭一定會存在,「硬碰硬」一定不會消失,對於這一點我是敢斷定的。
為何我這麼肯定呢?因為牛頓定律是超越了古代那些所謂的聖人、儒學大咖提出的理論。那些人的理論永遠只是拍拍腦袋想當然,看似很有道理,實則根本就不是真理。反之,牛頓運動定律是被無數實踐證明的科學真理,經得起實踐的充分檢驗。
而且,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自人類文明出現之後,人類就沒有中斷對這個世界的探索,也提出了很多的理論,但無一例外都是失敗的,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沒有絲毫提升,人類與大自然的力量對比沒有絲毫改變,這從一個側面充分說明了:這些所謂的大家們提出的力量,充其量不過是心靈雞湯。
但牛頓運動定律卻完全不同,一經提出,立馬引發了天體力學、數學、工程力學的突飛猛進,如此直接導致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橫空出世,並且接二連三引發了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本發展遲緩的人類文明立馬蓬勃了起來,並且成功讓人類登頂世界主宰的寶座,這是以往6300多年人類想都不敢想的偉大進步。這也充分說明牛頓運動定律命中了這個世界的靶心,是真正的真理。
那麼牛頓定律揭示了怎樣的世界特點呢?
《我親眼目睹蛟龍盤踞地球》一書給出了精闢的答案:力的相互作用處處存在的固體世界。正是因為有力的相互作用,故而這個世界的「硬碰硬」是普遍存在的,故而動物界說來就來的戰爭無處不在,人類雖然為了彰顯文明、極盡克制,但是戰爭依然不可避免就是這個道理。
而固體世界揭示出了戰爭存在的根本原因:固體的邊界性預示著一個殘酷的事實:空間有限,而人類和動物卻在不停生存繁衍,很顯然存在著爭奪生存空間的問題,就連這次大鵝和二鵝的衝突,不少鵝粉紛紛呼籲:是因為北約擠壓了大鵝的生存空間才導致了這場戰爭,由此可見,這個世界的固體屬性,才是戰爭存在的「罪魁禍首」。
綜上,我敢斷言:只要牛頓運動定律依然成立,這個世界就一定會「硬碰硬」,也即,戰爭就一定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