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極拳要放音樂嗎?
2025-08-02 16:03:08
查閱太極拳古籍和太極拳諸古拳論,都未發現記載有打太極拳要放音樂的。太極拳的諸多前輩,如蔣發、陳長興、楊祿禪、楊班候、楊健候、楊澄浦、吳鑑泉、武禹襄、孫祿堂等他們打太極拳也從未放過音樂,但是他們的功力都達到登峰造極,後無來者。不知在什麼時候,什麼人發明了打太極拳要放音樂,要求拳者的動作要跟著音樂的節拍走了。
根據太極原理、原則、規矩及法則的要求,打太極拳是不宜放音樂的。太極拳的根本就是鬆柔,恬淡虛靜空無,五字訣也要求「心靜、身靈、勁整、氣斂、神聚」。打太極拳用心聽音樂去了,還能做到心靜,恬惔虛無?打拳放音樂,拳者必須隨著音樂的節拍行拳,還有身靈的自由嗎?勁整,是要求打拳者將周身所有的內勁組成一個完整的合力,集中到身體的某一點,用心發出去,心都集中在音樂上了,還能發出完整的內勁嗎?打太極拳氣機的升降收放都是順應生命活動的自然規律的斂放和太極拳運動的自然開合而行。打拳放音樂不僅不利於氣機的自然升降和運動的自然開合,而且還要擾亂行拳者的氣場,有可能使元氣亂竄。一邊打拳,一邊聽音樂,行拳者神情飛揚,大腦興奮,能神聚內守嗎?神不能聚,雜念繁生,意識不專,拳的神韻全無,拳經上說的「用心打拳」不就成了一句空話了。放音樂打拳違背太極原理、原則的例證太多了,就不累述了。
太極拳各派的先賢們都強調「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不在外而重在練內」。練內又重在修心練性全命,性命雙修,即靜養元氣,練心神的虛靜神靈。現在一些健康專家,太極拳專家多重視練形,練外的一舉一動,一招一式的鍛鍊,而對於練內,練心神靜淨,啟迪潛在的大智慧,大潛能的修練幾乎完全忽略了。只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神,更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因而對太極拳的鬆柔也只強調肢體的肌肉鬆,關節松,甚至某個指頭的松。缺乏整體觀、全局觀、系統觀,最多也只能算局部松,小松。老子說:「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聖人無為故無敗。」他主張只有虛空安靜了才能長久,認識事物,解決問題要從源頭上做起,聰明的人虛靜無為,順應客觀自然規律終無有失敗。《論語.學而》中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本:本原,本性,根基,根蒂)。太極拳的源頭、根本——「太極」,就是混混沌沌,虛靜無為。只有抓住心腦靜淨這個根本,心神才會徹底放鬆(無私心雜念、淡薄名利、無掛無礙、無憂無慮、無思無想、無興奮無緊張、無怒無愄、無驚無恐、無七情六慾等);心腦放鬆了,周身百節肢體才會真正放鬆;肢體鬆了,五臟六腑,經絡,血管,神經也就通通地放鬆了,通暢了,自然心神就靈敏了,真氣從生,氣機升降來去就順暢,精(水谷精微、津、液、血、素等)就流通。只有這樣周身才會「上下相隨」,「節節貫串」,動作才會鬆柔輕靈圓轉。唯有抓住太極拳的根本,抓住「太極」獨靜這個綱,綱舉目張,這才是太極拳的真心靜淨、大松、大柔。唯有一靜無有不靜,才有一松無有不松,才會一柔無有不柔出彈性勁、韌性勁、太極勁等諸勁來,即「極柔軟,然後極堅剛」。「無為」才會「無不為」,這是習練太極拳最快捷,最見效,最速效的辦法。一邊打太極拳,一邊聽音樂,不僅心腦難以清靜,而且也很難進入太極拳諸古拳論上提出的諸境界:「靜中觸動動尤靜」;「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階及神明」;「出神入化,爐火純青」;「太極境界」;「無極境界」;「元神境界」等。打太極拳進入不了境界,不知從心腦靜淨上去下功夫,只從形式上,動作的優美上去苦練,是難以實現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延年益壽和技擊防身的目標的。
「靜」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堪稱一頂晶瑩的王冠。許多先人認為,不修「靜」不足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部《易經》一個「靜」字貫穿始終來體悟其中卦象的變化萬千:「寂然不動,感而遂知天下之故(寂然安靜,不動心念,靜淨能感應天地萬事萬物,通曉天下事)」。一部《道德經》通篇以一個「靜」字為根本來體悟「至虛極,守靜篤」(誠心誠意守虛靜至極點,可知曉宇宙大道)。《黃帝內經》同樣以一個「靜」字為根基未完善治病防病。內外俱修:「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各家學說也都極為推崇「靜」。如儒家的《易經繫辭上》說:「無思也,無為也」(無思靜而生智慧,靜而生潛能);《論語.雍也》中。說:「知者動,仁者靜(自作聰慧的人總愛心動,仁德的人愛寧靜)」;孔子說:「仁者靜……仁者壽」(有仁德的人喜靜,守仁信靜修的人長壽)。道家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看花花綠綠的世界多了,使人心神亂,音樂聽多了,使人神魂離竅,失去聰慧);」《莊子.刻意》:「譫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恬淡虛無清靜至極,一切美幻的、靈感、潛智、潛能從生)」。佛家的「禪定」(靜心淨慮,定心見性)、「靜坐」、「無思無慮」、「無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說:「閉六根,絕六塵」,也是強調一個靜字。醫家《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不追求名利,虛靜空無,忘掉一切,處太極或無極境界,精神內守丹田,元氣充沛,病從何來)」。明代養生家,大醫學家,高齡老人萬全在《養生要.養生論》中說:「養生之道,只要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得失,不思榮辱……」也把不聽華麗的音樂清靜無為放在第一位,其中離不開一個「靜」字。《淮南子.精神訓》中說:「夫靜漠者,神明之宅也。虛無者,道之所居也……是故聖人以無應有,必究其理,以虛受實,必窮其節,恬愉虛靜,以終其命(虛靜淡漠,可令人神明。虛靜空無者,能知其道所在,聰明的人以虛靜無為處事,必明其理,能深入要害。常處清靜愉悅心態,可百年長壽)。」說明太極拳要「階及神明」必須清靜無為。真能做到靜淨修煉,能身強體壯,百病不生,延年益壽,心神靈敏,智慧萌生,潛能大增技擊隨欲而化生,無堅不摧。儒、釋、道、武、醫等諸子百家對靜淨修煉的理、法、義已講得很多,很明白了。我本不情願重複多講,理論講多了是空的,最有說服力的莫過於實踐。
唯有靜淨習練太極拳,方能入太極境界。太極境界的奧妙,非文字語言所能表達,唯以心傳心,心心相印,心神通靈而感應。常見一些學拳者以招式鍛鍊為至要,而將心神靜淨的修悟。道德品行的涵養,神志養頤置之度外,頗為可嘆!
再從生命學、生物學、生理學等方面簡單地舉兩個實證。老子說:「有生於無,無生於有」。萬事萬物都是從虛靜空無中而生,又從虛靜空無中而去。世人都知道龜的壽命最長,它趴在深洞中幾十年不吃不喝依然活得很好。有關於長壽龜的故事史書上有很多記載,龜之所以長壽其緣故是由於他最擅長「守靜篤」吐納導引之術。世界上有很多關於地震的報告:埋在廢墟中的成年人只能活幾個小時或一天多,同時埋在一處的嬰兒最長的能活一周星期以上。同樣在一處的嬰兒為什麼比成年人活得久?其道理很簡單,成人活不長的根本原因是入不了靜,雜念重生,驚恐萬狀,耗散了大量的能量,而嬰兒識神未豐,處於朦朦朧朧冥冥之中,無生死概念,無牽無掛,無驚、無恐、無懼。此時元神當權,不僅不會無益的消耗能量,而且還會開發出強大的潛能,維持生命,故比成年人活得久。其實太極拳就是仿龜蛇,清靜無為,回歸嬰兒,「守靜篤」,利用肢體的一伸一縮,有機的配合呼吸運動,行吐納導引之術,故能健身去病長壽。
再從深層次的生理科學來講,人是有生命的活體,生命活動是按照生物鐘的節拍運行,順之者生,逆之者亡。人的生理活動又是按照生物周期律運行的,順之者久,違之者短壽。打太極拳最核心的東西就是自然。強調拳者的一舉一動都要自然,要合自然,順應自然,自自然然。所謂自然,就是太極拳的一招一式都要順應天道之機的自然運行,按照生物鐘的節拍走,按照生物的生理周期律之機自然運動。打太極拳放音樂,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強迫行拳者按照音樂的節奏運動,好比是比劃著太極拳的外形樣子跳舞或體操,這是違背了太極拳的自然法門。
從社會角度講,中國人多,活動空間少,各種體育活動都擠在一起。打陀螺的鞭子聲,玩空竹的嗡嗡叫聲,歌詠隊的歌聲,打太極拳的、跳舞的,放的音樂聲響成一遍。各隊為了聽清楚自己的音樂聲,聲音越放越大,簡直就象比誰的聲音最大的比賽大會,更甚者互相起矛盾,鬧糾紛。對已無益,對人不利,影響他人的工作,學習,休閒。影響社會的安寧、團結、和諧。太極拳本來是站地少,不影響他人的生活的一種好運動,不僅受中國人民喜愛,也是世界人民最歡迎的一種體育活動,為什麼要大放音樂,參加到不受人們歡迎的行列中去呢?
打太極拳是放音樂好,還是不放音樂好,最好是少打點口水仗,多做點實踐試驗。毛澤東說:「實踐出真理,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先簡要介紹一下我學練太極拳的實踐經歷。我生於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日,生下地就先天不足,身體極差,藥灌子不離身。為了活命,於一九五六年下半年開始學練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後來又先後學了新編四十八式和八十八式太極拳。苦於找不到明師(把太極拳原理、原則、規矩、法則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人)指點,只是糊亂地練,不但身體沒有好轉,反而各種疾病先後接踵而至。如前列腺炎、慢性腸胃炎、痔瘡、神經官能症(通宵失眠)、關節炎、肩周炎、大腦缺血、冠心病等。一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家開始開放,信息靈通了,才找到民間楊胡之老師學習道家太極拳和《一了功》。八四年又向陳正雷老師在平頂山辦的太極拳學校學習陳氏太極拳。八六年又向山西省太原市楊氏太極拳協會的楊振鐸老師、盂乃昌老師請教楊氏太極拳。後來又從臺灣鄭慢青老師那裡得到楊澄浦的從不外傳的密訣十二條。再加上自己對《易經》、《道德經》以及諸多的太極古拳論等的反覆研讀。認真理解太極原理、原則、規矩和法則。太極拳的根本在於心靜,周身鬆柔自然,這時我學太極拳才開始入門。我練拳時從不放音樂,保持一個安靜的環境,認真把太極原理、原則、法則落實到太極拳的一舉一動中去,堅持不斷地練習,很快就出效果了。手開始有熱脹酸麻跳的氣感,丹田感覺很充實,有氣的運轉,周身有說不出的舒服,又好象回到童年時代的輕快感。練著練著覺得周身很鬆柔,好象沒有骨頭了,原來做不好的下勢動作也做出來了。漸漸覺得身體也不存在了,忘覺了手腳的運動,好象只有一團氣在旋轉,欲罷不能。以前患的那些疾病不知不覺地慢慢地消失了。唯有冠心病很頑固,還沒好轉。我是一九七八年就查出患冠心病的。醫生的結論是「心律不齊,冠狀動脈左支阻塞。」先請病假休息兩個月,後又到縣中醫院住院治療一月,不僅不見效,反而越來越嚴重。左胸部長期脹痛,嚴重時左胸絞痛及左背,並向左肩左臂放射。見同病室的冠心病患者,白天還好好的,晚上突然死去,因此失去藥物治好的信心而出院。但我堅信太極拳一定能治好我的冠心病,從此加大了打太極拳的運動量,堅持風雨無阻,打霜下雪,三伏數九不停。直到二零一零年的一天,跟往常一樣,按時打拳。打著打著,忽覺心中有一股熱流,經久不去。過去打拳也時常發生某處肌肉有熱流流動,只有幾秒鐘就消失了。這次不同,熱流不僅不消失,而且越來越強,平時不打拳心裡也是熱呼呼的,我開始有些緊張,不知這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呢?冷靜一想,認為是由於打拳疏通了氣血,打通了冠狀動脈,使心肌驟然得到充足的養料氧氣,有充足的能量,必然要放出大量的熱量,使心肌一時不適應而產生熱感。原因明白了,就不再管了,不執著、不追求,仍按原來的方法堅持練拳,心絞痛不知在什麼時候消失了,再也未復發。我身邊有的同事、朋友、親戚他們都比我後患冠心病,都先後死去了,我現在是身體強健,精神飽滿,中氣充足,心情舒暢,精力充沛。
從二零一五年,我搬進了縣城,再也找不到一塊安靜的地方練拳。只好擠在廣場上,小區裡打拳,到處是打拳的,跳舞的放的音樂聲充滿於耳,整天大腦嗡嗡叫,再也進入不了太極境界,很是苦惱。甚至有半年多時間連太極拳也打不來了,因為原先打拳進入了元神狀態,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現在打拳達不到原先的境界,舊疾有所復發,新病又開始出現,說明打太極拳不宜放音樂,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
近來我收了一批太極拳的新學員,教的是楊氏八十五式太極拳。我教拳的方法是:首先教學員的德禮。使學員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懂得禮貌。其次按古法教拳,一式一式的教,一式完全掌握了,再教下一式。三教拳和平時練拳時堅決不允許放音樂,做到虛靜空無。四嚴格按照太極原理、原則、規矩、法則教,要求學員必須把太極原理、原則、規矩、法則落實到太極拳每一式的一舉一動之中。他們學拳才三四十天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說:「我的大肚子變小了」;有的說:「我過去失眠,中午不敢睡午覺,晚上還睡不著,自從學練拳後不僅中午睡午覺,晚上還睡不醒」;有的說:「我做過腎臟手術,刀疤處長期疼痛,練拳後刀疤再也沒痛了」;有的說:「我手腕痛,長期綁繃帶,學拳後不僅手腕不痛了,而且能提東西了」;有的說:「我站混元樁,站著站著感覺雙手不在了」;有的說:「我開始學太極拳感覺不到丹田的存在,現在我不僅感覺到丹田,而且覺得丹田有氣的運動」。有位學員,身體健壯,就是雙手枯廋如柴,我認為是肢端氣血不通,跟我學拳後,雙手開始紅潤了,手指變粗壯了,指腹和大小魚際豐滿了。他們學拳後,大多數體重都有所減輕,最明顯的一位減了十斤,而飯量反而增加了一倍。這些效果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以上所列舉事例,都是真人真事,為尊重他(她)們的隱私權,故未批露姓名。在短短的時間裡能取得比練幾年拳都沒取得的效果,其關鍵在於打拳堅持不放音樂,保持一個清靜的環境,真正達到心靜體松,啟迪出潛智慧和開發出潛能。學員們說:「過去是師傅不讓放音樂,現在是我不要放音樂」。「現在我一聽到音樂,就入不了靜,心情就煩燥,連太極拳動作也混亂了。」「我今天正打拳時,忽然有人大聲放音樂,我心臟突然咚咚亂跳,音樂把我害苦了。」
當然,看問題要一分為二,打太極拳放音樂不是一點用處都沒有。對初學打太極拳者;對學拳只是為滿足一時好奇心者;對依樣畫瓢的比劃太極拳者;對太極拳還未入門者,打拳只是為了娛樂消遣,音樂對他們還是有一定用處的。這些人打拳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歸納起來大概有這麼幾種:一很難入靜,雜念重生可以音樂一念代之。二由於方法不正確,打拳會周身疼痛或關節痛,音樂可以分散注意力,漸時減輕點痛苦。三有的人學打太極拳是覺得新奇,一時興起,過一段時間,遇點困難,興趣全消,不想再學,音樂可提高他們對太極拳的興趣。四打太極拳未入門天天都練那些重複動作,久而久之,就感覺得枯燥無味,音樂可以消除枯燥感。有的人不懂太極拳原理、原則,打一輩子太極拳都入不了太極境界,打一趟或幾趟拳下來,就覺得周身疲勞泛力,用音樂可以漸時消除疲勞。打拳放音樂只能漸時減輕這些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唯一的辦法是虛心接受明師的指導,用心鑽研,耐心揣摩,細心體悟太極原理、原則、規矩,正確運用好法則,把它們認認真真落實到太極拳的一招一式之中去。以上的諸多問題,根本就不會發生,故打拳放音樂也就是多餘的了。
從各個方面來講,都證明打太極拳放音樂很不好,但當今打太極拳放音樂已形成潮流。要想改過來極難。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太極拳能回歸她的本來面目,又不得不講,但我堅信會有有識之士理解支持而行之的。
太極拳論中說:「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要天人合一」。即太極拳運動是順應人道小宇宙的自然運動與天道大宇宙自然運動的統一體;太極拳運動是肢體自然運動與生命的自然運動的統一體;太極拳是內在的自然運動與外在的自然運動的統一體;太極拳是精氣神的自然運動與筋骨皮肉的自然運動的統一體;是由意念活動進入到自然運動,即是由主觀運動過渡到客觀運動,或者說是由有為運動進入到無為運動,一句話,是由識神活動過渡到元神活動。是由必然王國進入到自由王國。它不受音樂節律的支配和幹擾,否則就成了舞蹈或體操了。我謁求太極拳愛好者打拳時最好不放音樂,也請歌唱者,跳舞者儘量把音樂放小聲點,還社會一個安定、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
謝謝!
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