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24式太極發勁的四種方法 簡單有效
2025-08-03 04:30:08
習拳的人對勁應該都不陌生,大家都知道練太極拳用意不用力,其跟在腳,發於腿,主宰與腰, 形與手指等,但是能真正理解的人又有幾個呢?
24式太極拳發勁的四大妙招
1.丹田吞吐逆呼吸
開合是太極,吞吐是內功。陳式太極拳所練的是內勁,除預備式外,所有的形體動作都不離開合 變化。通過動作的開合來調整氣息的吞吐,以拳練功,從而達到內外兼修,產生內勁的目的。
口鼻之呼吸,不過藉以通內外而已。太極拳之吞吐,是「氣沉丹田」之謂,為丹田之內呼吸之稱 。口鼻呼吸之外氣與丹田呼吸之內氣相接,心中神意下照丹田。
丹田是習武之人的重要部位,丹田主要有兩種,即氣沉丹田和意守丹田,練好丹田勁,發勁才會 有力量。
與丹田之元氣相交(心腎相交),運貫於周身,暢達於四肢,如此方是拳經所云之:「上下相連, 內外合一」。所謂內勁,「是將人之散亂於外之神氣,用拳中之規矩,手足身體動作。順中用逆 縮回於丹田之內,與丹田元氣相交,自無而有,自微而著,自虛而實,皆是漸漸積蓄而成,此謂 拳中之內勁也。」
所以,太極拳的身手開合、丹田吞吐即是內勁習練之法。陳式太極拳發勁中採用腹式逆呼吸與丹 田呼吸之內氣相接,上下鼓蕩,激發真氣,從而達到以內摧外的目的。
2.擤氣口呼「哼」與「哈」
將逆腹式呼吸與丹田吞吐有機結合所產生的冷、彈、脆、快的抖炸之勁,外形上只是機靈一顫, 勁已發出,只有「運勁出於無心,鼓舞出於不覺」,才能在實戰中自由運用,此時,「粘、遊、 連、隨、騰、閃、折、空、擠、捺,無不得其自然矣」。
內勁是在恰當時機中瞬間激發,可以在呼氣、吸氣、閉氣三種狀態下運用,其發出的勁決定於氣 的長短、強弱。
一般的說,擤氣即上顎與舌微合,合而有隙,發勁時,部分氣息從口鼻可呼出,氣壓下降,與丹 田之氣相交,鼻中自然發出「哼」的聲音,冷彈脆快。純粹以口呼氣,自然發出「哈」的聲音, 相對於擤氣,氣息沉降,丹田之勁上升,力猛勁長。
在太極拳發勁中巧妙採用「哼,哈」的發聲來協助各種發勁。特別是在技擊中,呼吸中的發聲能 使人體的肌肉得到快速的收縮與舒張,促使肌肉具有較高彈性,還能使肌體得到放長,可以使人 體內的意氣得到調動,達到以氣催力,以聲助威的效果。
擤氣、呼氣與發聲的內在關係要在不斷的發勁實踐中,摸索出適合自身的發勁法門。
3.蹬地擰襠緊四梢
拳論曰:「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一氣貫通 其根在腳,太極拳要求「求輕而不浮,沉而不僵,」輕而不浮即為沉,要求腳下生根,無根則如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發勁時瞬間,腳下蹬地發力,根不移位,牢不可破,方能藉助地面的反作用力,將勁力源源不 斷的傳輸到梢節。拳論曰「欲練太極拳,先求內外通。 陰陽互為根,全在襠胯求。」只有襠胯 關節放鬆,腰部圓活才能靈活。
兩胯與兩膝要撐開撐圓,而又虛虛相合,襠部突然擰扣,發勁一瞬間,小腹、腰、腿、肩背、手 臂肌肉幾乎同時,驟然一緊,勁衝出貫於四梢,全身驟然一緊,像急剎車一樣,緊急制動,產生 松彈、冷脆的慣性彈抖力,發力後立即放鬆、吸氣,恢復自然。
4.內開外合對稱求
拳訣云:「拳打十分力,開合氣中出,運氣貴於緩,用氣貴乎急,緩急神其術,盡在一呼吸。」 修煉太極功夫即修練丹田之氣,內氣充盈、飽滿,自會勝人一籌,拳諺云:內練一口氣,外練筋 骨皮,以意領氣,氣大勝三分。
太極拳發勁時動如閃電、聲若雷音。以氣摧力,促使內氣爆發,做到心與意合,氣與力合,意與 氣合,這樣才能發出整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