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按摩的作用和必要性 腳部按摩的方法介紹
2025-07-19 22:50:09
哪怕是在家裡上個衛生間我們都需要用到雙腳,所以腳的磨損其實是很嚴重的,對腳部的保健按摩就變得那麼的有必要性,適當的按摩腳可以促進人的血液循環、調節神經系統等等,下面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腳部按摩保健的作用,以及有哪些按摩腳的方法。
腳部按的作用和必要性
一是促進血液循環
足部刮痧按摩可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增加,增強全身血液循環,加速體內代謝廢物通過腎臟等器官排出體外,同時,血液循環的改善也使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能更快地輸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細胞,使機體恢復健康。
二是調節神經系統
神經組織在體內分布廣泛,遍布人體各個部位,在控制和調節機體活動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神經組織重要而複雜的生理功能都是通過神經元的反射活動來完成的,反射活動既可保持各器官間的聯繫,又協調各器官的活動,從而保證了機體內部的統一。
在我們的腳底有著十分豐富的神經組織,因此,通過一些按摩活動以及刮痧按摩能夠對腳底的不同反射區進行有效的刺激,可使相應的組織器官功能活動得到協調,使正常組織器官的功能得以保持和加強,使不正常的組織器官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復。
三是疏通經絡氣血
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於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繫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藉以行氣血、營陰陽,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平衡。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的病變可通過經絡反應到人體體表穴位或足部穴位上,通過足部刮痧按摩可以疏通經氣,解除病痛,恢復和調節人體臟腑經絡氣血功能,使異常或病變失調的臟腑功能得以重新修復和調整,進而達到康復。
腳部保健按摩的方法
動趾健胃:日本醫學家最近研究發現,經常活動腳趾可以健胃。經絡理論認為,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故腳的二趾、三趾粗壯有彈性。另外,胃腸功能強的人,站立時腳趾抓地也很牢固。
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鍊腳趾。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練習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或在坐、臥時有意識地活動腳趾,持之以恆,胃腸功能就會逐漸增強。
捶腳健身:用一根捧捶輕輕捶擊腳心,每次50―100下,使之產生酸、麻、熱、脹的感覺,左右腳各做一遍。通過捶擊來刺激腳底神經末梢,促進血液循環,可收到健身防病之效。
晃腳解乏:取仰臥位,兩腳抬起懸空,然後搖晃兩腳,最後像蹬自行車那樣有節奏地轉動,每次做5―6分鐘。此法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解除疲乏感。
浴足養生:浴足與通常的洗腳相似,但不盡相同。開始時水不宜過多,浸過腳趾即可,水溫在40—50℃。浸泡一會兒後,再逐漸加水至踝關節以上,水溫保持在60℃左右。同時兩腳不停地活動或相互搓動,以促進水的流動。每次持續20—30分鐘,以身上感到微熱炎上。若用冷熱水交替浴足,還可收到治療頭痛、失眠、心絞痛、鼻炎支氣管炎、足扭痛等效果。
[NextPage]曬腳強體:早晨或傍晚脫掉鞋襪,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鐘,專家稱之為腳心日光浴。此法的妙處在於讓陽光中的紫外線直射腳心,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內臟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此法對佝僂病、鼻炎、貧血、低血壓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摩腳美容:面部皮膚疾患一部分是由病原微生物所致,如扁平疣、毛囊炎、癤瘡等,其餘大多與人體內環境的失調及系統的功能紊亂有關,如痤瘡、黃褐斑、溼疹等。研究表明,利用足反射的全足按摩美容法,可以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及局部器官、組織、細胞的自動調節,使機體內環境達到平衡,收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具體做法是每次先將全足按摩3—5遍,再有針對性地按摩,如痤瘡多按摩足外側的孵巢(睪丸)反射區;黃褐斑可按摩右側足底的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生殖腺等反射區:溼疹則按摩足背部的面部、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區。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30—40分鐘。
赤腳健美:在家中脫掉鞋襪赤腳行走,到少可以獲得以下幾點好處:一是可鍛鍊腳心不著地的「部分」,而這部分又是人體平衡的重要支撐點,如果人體平衡功能不強,體內各部位負擔不一,就會導致健康質量下降。二是打赤腳可使五個腳趾保持一定間隔自由運動,而不是像穿上鞋襪那樣緊緊貼在一起。正是因為腳趾之間協調的動作,人的行走姿勢才健美、自然,故赤腳鍛鍊不僅強身,而且健美形體。
搓腳舒筋:脫掉鞋,把一個網球大小的球狀物頂在腳心,來回滾動一兩分鐘,這樣能夠幫助你防止足弓抽筋或者過度疲勞。
暖腳防病:適當保暖「寒從足起」,冬天要特別注意。腳掌遠離心臟,血流供應少,表面與上呼吸道,尤其鼻黏膜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繫。所以忽視腳腿的保暖,易傷風感冒。秋冬時節,耐寒力差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修腳去病:趾甲趾甲只要略微與甲床脫離,那地方就可能受到真菌的感染,解決的辦法就是勤剪趾甲,以免趾甲意外斷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