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門框角柱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13:43:3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角柱模具領域裝置,尤其是一種可以實時的對模具的壓力進行檢測,防止壓力過大或者過小而引起產品不合格,且能夠 減少磨具維修時間,完成快速換磨,降低損耗,節約成本的動車門框角柱模具。
背景技術:
常見的動車門框包括兩個側部邊框和一個上部邊框,兩個側部邊框和上部邊框銜接 時,動車門框銜接部位需要有 45 度的切角才可以使側部邊框和上部邊框的銜接更加平整、美觀 ;通常,動車門框的成型步驟是:符合規格的金屬板經過輥軋初步成型,再進行平面衝缺和彎 折機彎折成型,最後進行 45 度切角後形成單件成品邊框,此種工藝的操作步驟分散,動車門框 料的質量不易保障,操作時間較長,工效低。較新的衝缺工藝為整體輥軋拉框成型後,利用專用剪切模具經衝缺、切45度角兩道工藝。
目前,關於本專利,公知的技術構造是包括上模,上模板,下模,下模板,卸料板,導柱,導套。該動車門框角柱模具 不能對模具的壓力變化進行檢測,容易因為壓力變化過快導致產品受損。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動車門框角柱模具,該動車門框角柱模具可以實時的對模具的壓力進行檢測,防止壓力過大或者過小而引起產品不合格,且能夠 減少磨具維修時間,完成快速換磨,降低損耗,節約成本。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上模、上模板、下模、下模板、卸料板、導柱、導套、彈簧、壓力檢測儀、計算機。
上模板的下端面固定設有上模,下模板的上端面固定設有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在上模的衝切方向錯開,上模的側部也就是下模的正上方處則設有卸料板;導套和導柱沿上模衝切方向設置並分別與上模板和下模板過盈配合連接;所述上模板與下模板之間設置有一彈簧,該彈簧與下模板的連接處設置有一壓力檢測儀,該壓力檢測儀通過無線信號連接計算機。
上模和下模上下平行對置。
上模和下模在下模板上的投影部分無重疊或交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實時的對模具的壓力進行檢測,防止壓力過大或者過小而引起產品不合格,且能夠 減少磨具維修時間,完成快速換磨,降低損耗,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動車門框角柱模具實施例的部分構造圖。
圖2是動車門框角柱模具實施例的部分構造圖。
圖中
1、上模
2、上模板
3、下模
4、下模板
5、卸料板
6、導柱
7、導套
8、彈簧
9、壓力檢測儀
10、計算機。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2所示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包括上模1、上模板2、下模3、下模板4、卸料板5、導柱6、導套7、彈簧8、壓力檢測儀9、計算機10。
上模板2的下端面固定設有上模1,下模板4的上端面固定設有下模3,所述上模1和下模3在上模1的衝切方向錯開,上模1的側部也就是下模3的正上方處則設有卸料板5;導套7和導柱6沿上模1衝切方向設置並分別與上模板2和下模板4過盈配合連接;所述上模板2與下模板4之間設置有一彈簧8,該彈簧8與下模板4的連接處設置有一壓力檢測儀9,該壓力檢測儀9通過無線信號連接計算機10;上模1和下模3上下平行對置;上模1和下模3在下模板4上的投影部分無重疊或交叉。
具體實施時,啟動驅動設備,驅動設備向上模板2施壓,帶動上模1和卸料板5向下運動,卸料板5的下端面首先貼在工件上表面,由於下模3固定不動,卸料板5被擋。上模板2繼續下行時,卸料板9和上模板2之間的彈性件被擠壓變形,產生的彈力作用在卸料板5上,使卸料板5配合下模3將工件夾緊,在上模板2與下模板4相互擠壓的同時,彈簧也被擠壓變形,位於彈簧底部的壓力檢測儀9就能夠檢測到壓力的具體變化,然後通過無線信號將壓力變化的數值發送到計算機10上,方便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控制。
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徵的實施方案來實現。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並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或在等同於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