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18:34:41 3
專利名稱: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廢水處理工藝,尤其涉及一種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印染生產過程中會產生高汙染廢水,這類廢水的色度、懸浮物濃
度、C0D化學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等汙染指數都很高,而且由於廢水的水質和水量都不穩定,較難處理。通常印染廢水的處理採用生物化學方法,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往往處理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廢水中汙染物成分複雜、水量變化大,更有某些廢水處理工藝中採用的添加劑不利於生物反應菌種的生長,所以採用這些方法難以使廢水做到達到回用或排放標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的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a、 物化處理將印染車間產生的廢水通過格柵清除掉垃圾,然後投入酸或鹼控制廢水的PH值處於8 9之間,而後加入聚合硫酸鐵進行褪色處理,再把褪色後的廢水靜置處理,使其中大的懸浮顆粒沉澱;
b、 生化處理用兼性厭氧菌對物化處理後的印染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缺氧分解,使廢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易於生物生化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接著將兼氧後的廢水引入攪拌池,使其與回流活性汙泥充分混合攪拌、接觸、粘附;然後將廢水引入生化曝氣池,利用池中的生物絮凝體吸收、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經微生物分解後把廢水引入二沉池,將廢水中沉澱下來的活性汙泥生物絮凝體回流到攪拌池中;
c、後續處理往生化處理後的上清液中按清液量的千分之一投加混凝劑,使清水中剩餘的有機物分解、水與泥分離,然後用溶汽水把清水中的懸浮物去除,再經過濾後將清水引入回用水清水池備用。
所述的生化處理中,廢水與回流活性汙泥的混合攪拌在一次混合攪拌池中進行,接觸、粘附在二次混合攪拌池中進行,且廢水在兩個池中滯留時間均為10 20分鐘。
所述的生化曝氣池的環境條件控制在1)溶解氧2 4mg/L, 2)溫度35。C 40。C, 3)ra值7. 5 8. 5之間,4)汙泥沉降比控制在28% 32%左右,5)汙泥濃度控制在2 4g/L之間,6)汙泥容積指數控制在90 110ml/g;其中廢水在生化曝氣池停留時間為40 60小時。
所述的混凝劑是,所述的後續處理中,往清液中投加混凝劑在一級氣浮池中進行,其溶氣壓力控制在4 4.5at範圍內,用溶汽水把清水中的少量懸浮物去除在二級氣浮池中進行,其溶氣壓力控制在3. 5 4at範圍內。
本發明綜合物理、化學、生物處理方法,採用多道處理程序,廢水經處理後不但達到排放標準,還可回流到車間再利用,以達到循環用水的目的;本發明還具有運行穩定、可靠、處理成本低、操作簡單等優點。
圖1是本發明的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包括物化處理、生化處理及後續處理三個階段,參見圖h
物化處理主要是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對廢水進行初步處理,將印染車間產生的廢水流經格柵後引入調節池,其中格柵的作用是清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少量垃圾,以免影響後道工序,往調節池中投入酸或鹼使廢水的PH值控制在8. 5左右;再將廢水引到反應池並加入聚合硫
酸鐵,加入量是每升水0.8克聚合硫酸鐵,主要作用是將印染廢水的色度降低;然後將廢水引入初沉池,因為原廢水具有大量的懸浮物,為了減少後續處理程序中對生化曝氣池的負荷,防止懸浮物沉積在曝氣池內壁或底部造成供氧系統的阻塞,讓廢水在初沉池中靜置一段時間使懸浮物沉澱,同時廢水溫度也有所下降。
生化處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對廢水進行核心處理,以除去其中的
有機物。其步驟為把物化處理後的廢水引入生存有兼性厭氧菌的兼
氧池,兼性厭氧菌在缺氧的條件下對廢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進行不完全分解,使廢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易於生物生化
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提高了廢水的B0D/C0D值,汙泥本身在池中自身消化分解一部分;將兼性厭氧菌處理後的廢水流入一次混合攪拌池,使生化處理後的回流活性汙泥與兼氧後的廢水得到充分混合攪拌,攪拌時間是15分鐘左右,接著把廢水引入到二次混合攪拌池,其作用是將活性汙泥的菌膠團與廢水充分接觸、粘附,時間也為15分鐘左右;然後將廢水引入生化曝氣池採用活性汙泥法處理廢水,生化曝氣池中有由人工培育的生物絮凝體,它由好氧性微生物(包括微型動物、細菌及其他菌類)及其吸附、粘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所組成,具有吸附和分解廢水中有機物質的能力,顯示出生物化學活性;活性汙泥
法處理廢水,就是使這些生物絮凝體懸浮於生化曝氣池中,使廢水中的有機物質同活性汙泥微生物充分接觸,溶解性的有機物質被吸附和吸收,滲透過細菌的細胞膜進入原生質,在細胞內酶的作用下進行氧化分解,廢水中膠態和懸浮狀態的有機物顆粒被吸附後,先由細菌外酶作用分解成能溶解性的有機物質,然後再進入細胞原生質,通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包括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 一方面廢水中的有機物獲得分解,廢水也得到處理,另一方面又合成新的細胞物質,其中生
化曝氣池的環境條件控制在1)溶解氧2 4mg/L, 2)溫度35°C 40°C, 3) PH值7. 5 8.5之間,4)汙泥沉降比控制在30%左右,5)汙泥濃度控制在2 4g/L之間,6)汙泥容積指數控制在100ml/g,廢水在生化曝氣池停留時間為50小時左右;經微生物分解後把廢水引入二沉池滯留一段時間進行沉澱,將沉澱下來的活性汙泥生物絮凝體回流到一次混合攪拌池中備用。
後續處理是將生化處理後的上清液進一步處理,使其符合排放標準,其步驟為將清液引入一級氣浮池,並按清液量的千分之一投加混凝劑,對清液中剩餘的有機物進行分解,使泥與水分離,其溶氣壓力控制在4一4.5at範圍內;然後將清液導入二級氣浮池,在該池內用溶氣水把一級氣浮池中浮出的懸浮物進行去除,溶氣壓力控制在3.5—4at範圍內;再將清液分別流經氣浮清水池、無閥濾池和回用水清水池,其中無閥濾池的作用是對清液進行過濾,最後將清水提供給印染車間生產使用,以達到循環用水的目的。
權利要求
1、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包括如下步驟a、物化處理將印染車間產生的廢水通過格柵清除掉垃圾,然後投入酸或鹼控制廢水的PH值處於8~9之間,而後加入聚合硫酸鐵進行褪色處理,再把褪色後的廢水靜置處理,使其中大的懸浮顆粒沉澱;b、生化處理用兼性厭氧菌對物化處理後的印染廢水中的有機物進行缺氧分解,使廢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易於生物生化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接著將兼氧處理後的廢水引入攪拌池,使其與回流活性汙泥充分混合攪拌、接觸、粘附;然後將廢水引入生化曝氣池,利用池中的生物絮凝體吸收、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經微生物分解後把廢水引入二沉池,將廢水中沉澱下來的活性汙泥生物絮凝體回流到攪拌池中;c、後續處理往生化處理後的上清液中按清液量的千分之一投加混凝劑,使清水中剩餘的有機物分解、水與泥分離,然後用溶汽水把清水中的懸浮物去除,再經過濾後將清水引入回用水清水池備用。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徵在於所 述的生化處理中,廢水與回流活性汙泥的混合攪拌在一次混合攪拌池 中進行,接觸、粘附在二次混合攪拌池中進行,且廢水在兩個池中滯 留時間均為10 20分鐘。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徵在於所 述的生化曝氣池的環境條件控制在1)溶解氧2 4mg/L, 2)溫度 35。C 40。C, 3) PH值7,5 8.5之間,4)汙泥沉降比控制在28% 32 %, 5)汙泥濃度控制在2 4g/L之間,6)汙泥容積指數控制在90 110ml/g;其中廢水在生化曝氣池停留時間為40 60小時。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混凝劑是,後續處理中,往清液中投加混凝劑在一級氣浮池中進行,其溶氣壓力控制在4 4.5at範圍內,用溶汽水把清水中少量的懸 浮物去除在二級氣浮池中進行,其溶氣壓力控制在3. 5 4at範圍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綜合物理、化學、生物處理方法,對廢水分別採用去除垃圾沉澱、調節pH值、褪色、沉澱懸浮顆粒、缺氧分解有機大顆粒、混合攪拌、有氧分解、沉澱活性汙泥絮凝體、分解剩餘有機物、去除懸浮物、過濾等多道程序處理,廢水經處理後不但達到排放標準,還可回流到車間再利用以達到循環用水的目的;本發明還具有運行穩定、可靠、處理成本低、操作簡單等優點。
文檔編號C02F1/66GK101549940SQ200910115380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18日
發明者張善華, 鵬 金 申請人:東海翔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