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和治理漆霧的方法與流程
2023-12-05 02:32:41 2
本發明涉及廢氣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噴漆廢氣的中和治理方法。
背景技術:
噴漆廢氣廣泛產生於家具製造、製鞋、汽車生產、機械製造、家電、機電、塑料五金等生產領域。噴漆過程會產生漆霧(液化油漆噴霧),漆霧是因為油漆在高壓作用下霧化成微粒,但在噴塗時油漆是不能全部到達噴漆物表面的,部分油漆顆粒隨氣流彌散形成漆霧,這些廢氣刺激性大,有的還有劇毒,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到環境中,除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外,還對人體造成嚴重影響,必須經過徹底治理才能排放。
目前對這部分噴漆廢氣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水噴淋法:
噴漆廢氣處理水噴淋技術廣泛應用於空氣汙染治理,已應用在噴塗過程中,以水簾櫃為例,其原理是通過水噴灑在廢氣排放中,水溶性物質或大顆粒物質遇水混合、沉降,實現汙染物、潔淨的氣體分離的目的。通常用於廢氣處理的預處理。
但採用水噴淋法會造成水源二次汙染,對於噴漆量較大的企業必須增加水處理系統,投資較大。
2、冷凝法:
噴漆廢氣處理直接冷凝或吸附濃縮冷凝後,通過分離有機物回收冷凝液。此方法用於高濃度,低溫度,廢氣處理風量小的情況下。
但此方法投資大,能耗高,運行成本高,一般不採用這種方法淨化噴漆廢 氣。
3、等離子反應法:
利用含高能量活性基團的等離子體分解廢氣分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從而達到淨化廢氣的目的。
但此方法運用在易燃易爆的噴漆有機廢氣處理中存在安全隱患,且設備的後期維護較複雜。
4、直接燃燒法:
使用石油或天然氣作為輔助燃料燃燒加熱混合物加熱到一定溫度(700℃-800℃)。該方法工藝簡單,設備投資低。
但此方法能耗高,運行成本高。
5、催化燃燒法:
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使有機廢氣中的碳氫化合物在溫度較低的條件下迅速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達到治理的目的。
但此方法適用於風量大的低濃度廢氣,費用較高,運行成本大。
6、活性炭或濾料吸附:
通過活性炭或濾料直接吸附有機氣體,設備簡單,投資小,操作方便。
但使用此方法需要經常更換活性炭或濾料;設備風阻大,對風機風壓高求高,耗電量大;使用後更換的活性炭和濾料後續處理麻煩;吸附飽和後噴房內抽風困難,影響產品質量。
因此,現有對噴漆廢氣的處理方法存在著投資較大、能耗高、運行成本高、存在安全隱患、後期維護較複雜、後續處理麻煩、影響產品質量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中和治理漆霧的方法,解決了目前對噴漆過程中產生漆霧的處理方法存在投資較大、能耗高、運行成本高、存在安全隱患、後期維護較複雜、後續處理麻煩、影響產品質量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中和治理漆霧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收集步驟:收集噴漆過程中產生的漆霧;
漆霧固化步驟:將粒徑為10-25微米的有機粉塵與收集步驟的漆霧在空氣中充分混合,相互吸附粘連,漆霧被有機粉塵固態化形成混合氣,所述混合氣包括固態化物質、潔淨氣體、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
混合氣淨化步驟:將漆霧固化步驟中形成的混合氣中的固態化物質分離,分離後得到潔淨氣體以及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所述潔淨氣體包括分離後直排大氣的部分潔淨氣體、未直排大氣的剩餘潔淨氣體,所述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以及剩餘潔淨氣體送往循環步驟;
循環步驟:將混合氣體淨化步驟中的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送至漆霧固化步驟進行循環,繼續混合、固化漆霧;
補充新鮮粉塵步驟:補充新鮮的有機粉塵至漆霧固化步驟混合、固化漆霧。
進一步地,所述收集步驟在連通大氣的噴漆室內進行。
進一步地,所述有機粉塵包括重量比例為95%的菸葉植物粉塵、重量比例為5%的NaOH。
進一步地,通過風機產生的負壓將噴漆室內收集的漆霧送至漆霧固化步驟。
進一步地,還包括補充新鮮風步驟:將所述部分潔淨氣體送往風機進口與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混合。
進一步地,所述部分潔淨氣體為風機總抽風量的90%,所述剩餘潔淨氣體 為風機總抽風量的10%。
進一步地,所述漆霧固化步驟在反應塔內進行,所述有機粉塵從反應塔底部逆流進入反應塔,所述漆霧從反應塔中上部進入反應塔。
進一步地,所述有機粉塵從反應塔底部逆流以10-12m/s的初速度進入反應塔,混合漆霧後在塔內以0.8-2m/s的速度沉降,反應塔塔內壓力≥1500pa,反應塔塔內有機粉塵密度為200-500g/m3。
進一步地,所述混合氣淨化步驟中,採用除塵器將所述固態化物質分離,所述漆霧固化步驟與循環步驟中,有機粉塵與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均通過除塵器排灰閥排入反應塔內。
通過上述公開內容,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流程簡單、投資小、能耗低、維護簡單、後續處理簡單、無危險介質、無安全隱患、不影響產品質量、使用效果好,清潔效率》98%,高於傳統清理手段的95%的清潔效率,不會對水及其他介質產生二次汙染,同時有機粉塵可循環使用,使用成本低,對成本控制及環境保護有較大的幫助;且選取煙廠和菸葉復烤廠生產線除塵房收集的廢棄菸灰作為原料,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因此對國家的節能減排及行業發展都有較大的推進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流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如圖1所示,一種中和治理漆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收集步驟:在連通大氣的噴漆室內收集噴漆過程中產生的漆霧;
漆霧固化步驟:通過風機產生的負壓將收集步驟中收集的漆霧吸入反應塔內,所述有機粉塵經除塵器排灰閥送往風機,通過風機從反應塔底部逆流進入反應塔,本實施例中,所述反應塔底部豎直設連通風機與反應塔的進氣管,所述進氣管的高度為反應塔高度的1/2,有機粉塵通過進氣管以10-12m/s的初速度進入反應塔並衝擊反應塔塔頂,形成粉塵風暴,所述漆霧從反應塔中上部進入反應塔,在反應塔內壓力≥1500pa,有機粉塵密度為200-500g/m3的條件下,漆霧與粒徑為10-25微米的有機粉塵與在空氣中充分混合,相互吸附粘連,漆霧被有機粉塵固態化形成混合氣,所述混合氣包括固態化物質、潔淨氣體、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有機粉塵以10-12m/s的初速度進入反應塔,在與漆霧混合後於反應塔內、進氣管外側以0.8-2m/s的速度沉降,增加反應時間,使得液化漆霧能完全固化;
混合氣淨化步驟:將漆霧固化步驟中形成的混合氣中的固態化物質通過除塵器分離,分離後得到潔淨氣體以及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所述潔淨氣體包括分離後直排大氣的部分潔淨氣體、未直排大氣的剩餘潔淨氣體,所述部分潔淨氣體為風機總抽風量的90%,所述剩餘潔淨氣體為風機總抽風量的10%,所述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以及剩餘潔淨氣體送往循環步驟;
循環步驟:將混合氣體淨化步驟中的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經除塵器排灰閥送往風機,通過風機送至漆霧固化步驟進行循環,繼續混合、固化漆霧;
補充新鮮粉塵步驟:補充新鮮的有機粉塵經除塵器排灰閥送往風機,通過 風機至漆霧固化步驟混合、固化漆霧;
補充新鮮風步驟:將所述部分潔淨氣體不排大氣,送往風機進口與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混合。
其中,有機粉塵可以是棉、木、茶、穀物、菸葉等材料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本實施例選取煙廠和菸葉復烤廠生產線除塵房收集的菸葉植物粉塵(廢棄菸灰)為原料,所述有機粉塵包括重量比例為95%的菸葉植物粉塵、重量比例為5%的NaOH,加入NaOH的目的在於使有機粉塵處於弱鹼性的狀態,如此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因此對國家的節能減排及行業發展都有較大的推進作用。
參見圖1,所述噴漆室通過管道連通反應塔,所述反應塔通過管道連通除塵器,所述除塵器通過循環風管連通風機,所述風機通過循環風管連通反應塔。
本發明的流程為:通過循環風送系統(風機配合循環風管)將有機粉塵輸送至反應塔內,有機粉塵以10-12m/s的初速度進入反應塔,在反應塔內壓力≥1500pa,有機粉塵密度為200-500g/m3的條件下在反應塔內部完全擴散形成類似沙塵暴的粉塵風暴;同時被風機收集的噴漆室內漆霧吸入反應塔後,液化霧狀油霧與有機粉塵風暴充分混合中和,相互吸附粘連,然後混合氣在塔內以0.8-2m/s的速度沉降,最終油漆噴霧被有機粉塵固態化後吸入除塵器內,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被除塵器排灰閥自動排入循環風管,風機配合循環風管將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再次送至反應塔,從而達到系統循環使用的效果。
本實施例的操作原理、說明:
1、先將有機粉塵通過卸料鬥人工倒入除塵器灰鬥內,有機粉塵的導入量根據系統所需風量計算匹配;
2、開啟風機,此時噴漆室在風機負壓的作用下,房內空氣產生流動,同時風機出口裝有三通調節閥,用於調節循環風管內的循環風的流速以此調節反 應塔內的風速,此時除塵器排灰閥將灰鬥內的有機粉塵排入循環風管,有機粉塵通過循環風管進入反應塔內,有機粉塵進入反應塔後,由於風速降低及遇到障礙後,有機粉塵發散形成粉塵風暴;
3、噴漆室內的漆霧隨著風機負壓而流動的空氣進入反應塔與有機粉塵混合中和後粘附固化,再進入除塵器過濾,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再次被排灰閥排入循環風管,部分潔淨氣體排入大氣,剩餘潔淨氣體通過風機進入反應塔,再次循環利用;排入大氣的部分潔淨氣體也可通過循環風管送至風機進口作為補充;
4、未混合漆霧的有機粉塵循環使用後,隨著與漆霧的混合直到飽和,此時反應塔內不再進行漆霧固化步驟,沒有有機粉塵混合漆霧,此時將反應塔和除塵器內的固態化物質清掃乾淨,注入新鮮的有機粉塵後再次使用。
本發明流程簡單、投資小、能耗低、維護簡單、後續處理簡單、無危險介質、無安全隱患、不影響產品質量、使用效果好,清潔效率》98%,高於傳統清理手段的95%的清潔效率,不會對水及其他介質產生二次汙染,同時有機粉塵可循環使用,使用成本低,對成本控制及環境保護有較大的幫助。
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