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萬元 富士X-Pro2與索尼A7RII買誰?
2025-01-10 07:02:15 1
今年年初,富士終於不負所望發布了X-Pro系列旗艦機X-Pro2。四年磨一劍,新品的發布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的目光,而價格也一躍飆升到了萬元。作為富士的旗艦機型,價格又不菲,讓我不禁想到了執著於專業性能的索尼,尤其是去年發布的旗艦機索尼A7RII。兩者本無太多直接聯繫,但是外觀的設計風格都採用了復古路線讓它們看起來或多或少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加之兩者價格相當,定位相近,又同為旗艦機,到底孰優孰劣?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析分析。
由於富士X-Pro2是剛剛發布的新品,大家可能還不太熟悉外觀和性能上究竟與前作相比提升了哪些,在與索尼A7RII對比之前,先跟隨小編先一起看看三款機型的參數比較:
富士X-Pro2性能大幅度提升
上一代富士X-Pro1發布於2012年,是定位於旗艦機的第一款可換鏡頭無反相機,四年磨一劍,終於新一代升級版的旗艦機誕生了。從外觀上看X-Pro1和X-Pro2區別並不算太大,同樣採用了低調內斂、復古情懷的設計風格。但是在性能方面新機X-Pro2要比X-Pro1提升太多,從上表中的參數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所以可以說兩者除了在外觀設計上的相仿,其餘都不一樣,富士X-Pro2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大升級。
富士X-Pro2
像素:首先在像素方面,終於擺脫了1600萬像素的束縛,X-Pro2配備了約2400萬X-Trans傳感器,比上一代足足高了約800萬像素,雖然稱不上當今像素上的優異配置,但也絕對順應潮流。升級版的X-Trans CMOS III傳感器,在不使用光學低通濾鏡的情況下,僅通過特有的色彩濾鏡就可以有效抑制摩爾紋和偽色的產生。另外,這些色彩濾鏡還可有效提高解析度,當與高解析度富士龍鏡頭組合使用時,可實現高於實際像素數的解析度。
處理器:此次富士X-Pro2採用的「X Processor Pro」的處理速度是傳統圖像處理器的4倍,雖然像素提升了,但是不僅沒有影響到反應時間,反而提升了寫入速度、啟動時間等。由於融合了「X-Trans CMOS III」,新型圖像處理器的自動對焦速度更快,噪點更低,色調再現和色彩再現均優於其前身「EXR Processor II」處理器。
取景器:除了傳感器和處理器的升級,富士X-Pro2還採用了業界先進的」高級混合多重取景器「,跟以往一樣可以將光學和電子取景器融為一體,用戶可以在不同場景下自由切換。光學取景器是根據廣受好評的X-Pro1的光學系統設計而成的,由於融合了連續可變屈光度修正裝置並將視點變得更長,取景器的使用變得更加實用、方便。X-Pro2還配備了X100T上廣受好評的「電子測距儀」,這種電子測距儀可以在光學取景器的頂部同時顯示一個小型電子取景器,這樣一來,使用者就可以在用光學取景器實際確認拍攝對象的同時又可以在EVF屏幕上確認聚焦點、曝光量以及視角。
富士X-Pro2撥盤/取景器
對焦:對焦方面也是一大升級點,測距點已從X-Pro1的49個大幅度提高到了77個,自動對焦點最多達到273個,連拍速度達到8fps(電子快門1/3200秒、機械快門最快1/8000秒),實現了更先進的多功能高速自動對焦。此外,X-Pro2相機的底座由四塊高強度鎂合金板製成,每個部分都有共61個密封點,使相機不僅可以防塵、防滴,還可以抵禦低溫天氣,即使在惡劣的拍攝條件(如零下10°C的低溫)下也可以使用。
富士X-Pro2較前作確實是有很大的提升,四年的時間沒有白等,算得上向大家交了分滿意的答卷,那麼如果和索尼旗艦機索尼A7RII相比,似乎還有一定的距離,下面我們結合參數看看索尼A7RII。
索尼A7RII性能依然強大
索尼A7RII和富士X-Pro2均屬於兩家廠商推出的旗艦系列機型,對於富士X-Pro2我們可以形容它復古!情懷!小資!但是如果形容索尼A7RII,那麼便是專業!專業!專業!雖然都是旗艦,但卻是兩款定位相近,風格迥異的機型。今天我們進行對比的索尼A7RII是一臺定位於索尼微單系列的金字塔頂端的相機,可以說集合了目前索尼A系列相機的所有優勢,作為一款強大的產品,定位也很明確,主要針對和服務於專業用戶和攝影師的。從參數表中,我們似乎看不出太多富士X-Pro2能夠超越索尼A7RII的部分。
像素:索尼A7RII突出的地方首先是像素,採用了35mm全畫幅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傳感器,並取消了低通濾鏡功能,有效像素可以達到4240萬,接近於富士X-Pro2的兩倍。顯然2400萬像素傳感器已經能夠符合一般攝影愛好者所用,而索尼更針對於專業拍攝,超高的像素更利於後期裁剪修飾和構圖。
對焦:A7RII具備399個焦平面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與25個對比檢測自動對焦點結合使用,一改上一代A7R對較慢的特點。全面提升自動對焦速度,更適合對運動物體進行抓拍。 相對於富士X-Pro2的273個對焦點,優勢也是相當明顯的。
五軸防抖/4K拍攝:除了在像素和對焦方面是優於富士X-Pro2的,A7RII還有一些X-Pro2不具備的功能,比如索尼的五軸防抖功能,相信大家已經並不陌生了。索尼第一款搭載五軸防抖的全畫幅微單產品是索尼A7II,作為在這款產品後期發布的產品,索尼A7RII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也要搭載這個功能。五軸防抖是針對位移(X、Y)、搖擺(Yaw、Pitch)、及旋轉(Roll)等抖動進行補償,並且最高可以補償約4.5級的快門速度。尤其是高像素的索尼A7RII,為了保證畫質的清晰銳利,在防抖方面更是有高需求。作為索尼首臺真正意義上的4K微單,A7RII在視頻拍攝時同樣支持五軸防抖,用戶可以放心的採用手持的方式進行錄製,獲得清晰穩定的視頻文件。
翻轉屏:翻轉屏設計也是富士X-Pro2此次升級中沒有包含到的,而索尼A7RII仍然延續了A7R翻轉屏的設計。可以實現向上約107°、向下約41°的翻折角度,不同的是此次升級版的索尼A7RII的液晶屏要比索尼A7R的角度更寬廣一些。
索尼A7RII在性能上的優勢直接明了,而同樣定位與旗艦機的富士X-Pro2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呢,我想就是它的復古情懷了吧。富士以其旁軸的復古造型深入人心,那麼說完了性能上的升級,就來一起從外觀和操控上看看情懷究竟所在吧。
誰更具復古情懷?富士X-Pro2外觀對比索尼A7RII
正面對比
外型上,富士X-Pro2依然延續了X-Pro1的復古旁軸造型,外形和重量上都十分近似,除了一貫復古的機身,精緻的蒙皮之外並非一成不變的。變化之處主要集中在了一些細節的設計上,例如在按鍵的分布上做了改進,改良的手柄提升了握持感;背部按鍵的重新規劃更適合單手操作。當然還有些比較隱秘的變化,比如高級混合多重取景器,外置的ISO撥盤等,總之在操控上向更專業的方向邁進了。
索尼A7RII的大體外觀仍然延續了索尼A7系列,外殼採用了和A7II一樣的更加耐髒的顆粒塗層。機身、操作按鈕和轉盤採用密封組件,防塵防滴。跟上一代的A7R比起來,快門以及撥盤的位置設計更加合理,寬大的手柄也有更好的握持感。機身全身採用了輕質堅固的鎂鋁合金設計。雖然索尼A7RII是索尼A7R系列的第二款相機,但是其並沒有將「II」在產品正面進行標示,而是選擇標註在了機身背部的左上方,所以不仔細分辨很有可能會認錯。
機頂對比
富士X-Pro系列相機在操控上能夠很好的滿足於那些習慣使用M檔拍攝的朋友,因為光圈快門這類常用參數設置都被外置在了相機撥盤上,除此以外升級版的X-Pro2在快門撥盤上還隱藏了感光度撥盤。調整ISO的時候需要將ISO轉盤向上拉出轉動,轉到自己需要的ISO時再放下,這樣的設計簡直就是回到了MF膠片機時代的操作方式。
索尼A7RII和之前的機型相比,模式轉盤增加了鎖扣,必須在按下後才能切換相機模式,減少了誤操作的可能性。側邊的錄製按鈕也由原先的銀色變為黑色,和手柄更加搭配,整體造型也更加美觀。
背面對比
就機身背部設計而言,X-Pro2背面的按鍵布局較上一代也有較大的調整,液晶屏的左側不再設置按鈕,而是將按鈕都移到了右手側。光電混合取景器位於左上角,富士X-Pro2又在機身液晶屏幕右側新增了一個搖杆,在諸如自動對焦點選擇、菜單參數的調整上面會更加方便。
索尼A7RII也是順應操作習慣把按鍵布局也調整到了右側,3.0英寸液晶顯示屏佔據了機身背面最大的版面,該顯示屏為可翻折液晶屏。顯示屏的頂部和右側是諸多功能按鍵,這些按鍵的設計與A7II一模一樣,讓用戶有更出色的操作體驗。
樣片欣賞
富士X-Pro2樣片:
索尼A7RII樣片:
總結
復古,低調,直出是富士的一貫風格。最最打動人的除了外觀還有後期的特色功能,其中直出色彩一直深受大家認可。現在的相機普遍都在加強自己的後期功能,畢竟能夠在相機上完成的,就可以省去電腦上修圖的時間,所以尤其對於那些沒有後期習慣的用戶可以非常方便的獲得滿意照片。而X-Pro2新增加的ACROS膠片模擬模式在標準的黑白模式上提升了寬容度、可以保留豐富的細節,同時銳度也獲得了提升,那些喜歡拍攝獨特風格照片的用戶非常受用。
索尼A7RII以其高像素,高感光,高速度三個特性於一身的超高優勢,當之無愧成為一臺專業級相機,讓用戶在選擇數位相機時不必再為衡量三者的取捨而苦惱。擁有4240萬有效像素的全畫幅Exmor R CMOS背照式感光元件,能夠支持更高的光線採集率和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使A7RII在進行高解析度畫面捕捉的同時不損失良好的感光性能,且傳感器數據輸出的速度較上一代快了約3.5倍。取消了低通濾鏡功能,實現記錄更出色解析度和清晰度的高品質影像。五軸防抖、4K視頻拍攝以及優化的自動對焦系統與其他專業無反相機在性能上比較確實具備十足的優勢,讓拍攝者能夠體驗到一個全新的提升。和富士X-Pro2相比,同等的價位,如果你是追求性能的攝影發燒友或者是專業人士,那麼A7RII一定是你不能錯過的革命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