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家傳練功方法再揭秘
2023-04-03 23:45:56 5
上幾篇裡曾談了楊式太極拳家傳練功方法,部分揭示了宗師楊澄浦青壯年時練功方法的奧秘,應朋友之遨,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及蘇景由回憶錄,本篇再次為大家揭秘楊式太極拳最原始的練功方法,進一步展示楊式太極拳最原始的風貌。
首先再介紹一下本篇相關人物蘇景由,蘇景由(1887---1968),一九二九年任漸江省國術館副館長,年僅三十九歲,因崇尚武學,尤喜太極,隨入京師楊家習楊式太極拳愈兩年,師承楊班侯,(有資料稱楊班侯逝於1892年是不準確的)也受楊健侯的指點,年少楊澄浦四歲,在楊家時,有時同楊澄浦同宿同食同練,深得楊式太極拳的精髄,以下是蘇景由一九六三年,時年76歲時的回憶錄,他說:"在楊公澄浦家練拳,每天初卯時晨起,先遛腿二百趟,舉石鎖左右各一百次,石擔刷肩一百次,十三勢練二十遍,......初申時再練,要先站樁三柱香,左右抖白臘杆三百遍,在練十三勢......."。從蘇景由這段回憶中,很明顯地看出,一是楊家傳統練法強度大,二是特別注重練力,舉石鎖,刷石擔,抖白臘杆都是在練力,與現在只求內勁的練法有著本質的不同。
再看練功時間,"初卯時晨起,遛腿二百趟",卯時是早上五點至七點,初卯是五點,五點鐘起床先遛腿,"遛腿"據向楊家考證,是練習楊式太極拳的八種傳統腿法,即翅,蹬,起,擺,接,套,襯,採,此八種傳統腿法到現在只剩下,翅(踢),蹬,擺,三種,就是這三種腿法也沒見人每天去專門練習,只是在練套路中熟悉一下而已,再說蘇景由提到的舉石鎖,刷石擔,現在又有誰去練過?只抱怨太極拳不能實戰,把傳統的練法技法,精華幾乎丟光,每天只輕飄飄地練幾遍套路,想練出太極拳功夫,簡直是痴人說夢。還有站樁,抖白臘杆,現在的練習者,別說每天站樁三柱香,半柱香的時間也沒人站,抖白臘杆更是免談,上篇文章裡就提醒大家,楊式太極拳傳統練法不只是練勁,仍必須高強度地練力,現在的練法,只能用於養生,試想一下,如果每天按照傳統練法,卯申時間各一次,看功夫會怎麼樣?話再轉回來,蘇景由這段回憶中提到的十三勢,據考證不是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之十三勢,而是指的由楊班侯親傳的"十三路炮捶",這十三路炮捶每天卯申兩時要練上四十遍。
看一看傳統的練功方法,比一比古今的練功強度,我們就明白,練太極拳內力整勁的同時,還要進行力量的練習,傳統的功法要保留,傳統的技法要發揚,這樣練習楊式太極拳,才能出功夫,才能真正把太極拳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