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嵬軍五百人破金軍十萬人是真的嗎?最後的結局是怎樣?
2023-03-26 04:52:00 1
背嵬軍,是中國古代六大特種部隊之一,創立者正是一代名將嶽飛,背嵬軍因為其強大的戰鬥力令金人聞風喪膽發出「撼山易,憾嶽家軍難」,也在歷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筆,背嵬軍最出名的一戰就是在朱仙鎮之戰中,創下了500背嵬軍打破十萬金軍的傳奇,歷史上對於此次戰役存在很多爭議,五百背嵬軍大破十萬金軍是真的嗎?
背嵬軍介紹:
背嵬軍由於戰功卓著,位列中國古代五大精銳部隊之一。嶽飛組織抗金戰鬥之初,苦於南方不產良馬,因而無法組建騎兵部隊與金兀朮對抗。後在牛皋和楊再興的兩次針對偽齊軍的奇襲成功後,獲得戰馬一萬五千餘匹,這批戰馬為嶽飛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奠定了基礎,先後擁有了踏白軍、遊奕軍和背嵬軍三支騎兵部隊。而其中背嵬軍因戰鬥力最強而名垂史冊。
背嵬軍是如何創建的?
嶽家軍是南宋初年由嶽飛領導的抗金軍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嶽家軍難」之語。嶽飛組織抗金戰鬥之初,苦於南方不產良馬,因而無法組建騎兵部隊與金兀朮對抗。後在牛皋和楊再興的兩次針對偽齊軍的奇襲成功後,獲得戰馬一萬五千餘匹,這批戰馬為嶽飛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奠定了基礎,先後擁有了踏白軍、遊奕軍和背嵬軍三支騎兵部隊。其中背嵬軍為嶽家軍的特種部隊,精銳中的精銳。有騎兵8000,步兵亦有數萬。為什麼叫「背嵬軍」呢?背嵬為盾牌之一種,也指大將帳前驍勇之人,比喻為古代大將的親隨軍。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樂律一》中說:「旗隊渾如錦繡堆,銀裝背嵬打回回。」所以,嶽飛將他的特種部隊命名為「背嵬軍」。
五百背嵬軍大破十萬金軍故事:
背嵬軍是南宋抗金英雄嶽飛統領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掛帥的是其子嶽雲。對於背嵬軍的解釋,嶽飛之孫嶽珂在《鄂國金佗粹編》卷二十二《淮西辯》中稱:「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南宋趙彥衛撰寫的《雲麓漫鈔》記載:「韓、嶽兵尤精,常時於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一入背嵬,諸軍統制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
嶽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分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和背嵬軍十二軍,其中背嵬軍騎兵八千人,步兵亦有數千。在紹興十年與金軍在潁昌、郾城的一系列戰鬥中,背嵬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郾城一戰,嶽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衝敵陣,大敗金兀朮的精騎一萬五千人,金兀朮嘆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然而,金兀朮不甘心失敗,又集結三萬騎兵攻打潁昌,背嵬軍再次大破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殺兀朮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朮遁去」。
在朱仙鎮之戰,背嵬軍更創下500背嵬精兵大破十餘萬金軍的輝煌戰績。金人曾發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感慨。宋代袁甫在其撰寫的《蒙齋集》中大讚背嵬軍:「背嵬軍馬戰無儔,壓盡當年幾列侯,先輩有聞多散佚,後生誰識發潛幽。」
五百背嵬軍大破十萬金軍是真的嗎?
據《中興大事記》一書記載:嶽飛忠孝出於天性,自結髮從戎,凡歷數百戰,內平劇盜,外抗強胡。其用兵也,尤其善以寡勝眾。其戰兀朮也,於穎昌則以背嵬八百,於朱仙鎮則以背嵬五百,皆破其眾十餘萬。虜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稱,至以父呼之。自兀朮有必殺飛而後可和之言,秦檜之心與虜合,而張俊之心又與檜合,媒孽橫生,不置之死地不止。万俟卨以願備鍛鍊,自諫議而得中丞;王俊以希旨誣告,自遙防而得廉車;姚政、龐榮、傅選之徒亦以阿附,並沐累遷之寵。附會其事,無所不至,而「莫須有」三字,韓世忠終以為無以服天下。飛死,世忠罷,中外大權盡歸於檜,於是盡逐君子,盡用小人矣!
《宋史》列傳也明確記載了嶽飛在朱仙鎮以五百精銳騎兵背嵬軍擊破金軍之事,《宋史》卷365記載:「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裡,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事實上,關於朱仙鎮之戰,學術界其實存有爭議,但是否定其存在的根據其實牽強附會、並不充分。而表明朱仙鎮之戰存在的證據其實比較有力。至於是否真的有五百背嵬軍大破十萬金軍尚不能確切斷定。
背嵬軍最後的結局是怎樣?
嶽飛背嵬軍作為嶽飛的親兵衛隊,步兵由嶽雲統制,騎兵由王剛統制,兩支部隊由嶽雲統一節制,騎兵背嵬主要裝備有長、短刀,約十支短弩 ,二十支硬弓弓箭圍盔,鐵葉片革甲。背嵬軍戰術多變,常常分成多個獨立的戰鬥小組,緊密配合,與敵人作戰,往往距離敵人一百餘步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馬,然後長刀對劈,迅速衝鋒,集結,再衝鋒,從而量殺傷敵兵。遺憾的是,嶽飛被害後,背嵬軍被拆分成了十幾支互不隸屬的軍隊,從此背嵬軍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