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奇特的天葬水葬習俗
2023-03-22 11:29:05 53
天葬(藏文:བྱ་གཏོར་,藏語拼音:jhator,威利:bya gtor),或稱鳥葬,中國藏區的最普遍一種喪葬習俗。把死者的屍體讓禿鷲吃掉。 此外,信奉祆教的帕西人也有天葬的習俗。
天葬(藏文:བྱ་གཏོར་,藏語拼音:jhator,威利:bya gtor)
天葬可能源自印度與伊朗,《大唐西域記》卷二曾提到鳥葬。《要行捨身經》就勸人於死後分割血肉,布施屍陀林中。佛經《眾經撰雜譬喻經·卷上》有「屍毗王以身施鴿」的故事。宋李昉《太平廣記》引唐焦璐《窮神秘苑》記載:「頓遜國,……其俗,人死後鳥葬。將死,親賓歌舞送於郭外。有鳥如鵝而色紅,飛來萬萬,家人避之。鳥啄肉盡乃去,即燒骨而沉海中也。」西藏的天葬有人說來自阿底峽。佛教以為人死後沒精神因此沒保留肉體的必要,因此把身體布施是對眾生最後一件慷慨善事亦是佛教六度之一。
在藏族有天葬、水葬、塔葬、土葬四種方式。塔葬是葬喇嘛的,水葬是葬夭折的孩子的,土葬是藏民最不齒的方式,天葬是藏民認為最崇高的方式。但是掃地的、乞討的、屠夫以及小孩不能天葬。在西藏,天葬師從事最神聖的工作,但地位低下,他們不能與普通人同桌吃飯、喝水,一般要獨自住在遠離人群的地方,但是他們收入豐厚。
天葬出殯當天,家屬將屍體送往天葬臺,背屍人和送葬者均不得回頭看,並且在路上把紅陶罐在路上摔破,後交給天葬師處理,家人不得跟到天葬臺。天葬師將屍體放在天葬臺上,司葬者燒起火堆,燃起「桑」煙,遠處的禿鷹見到濃煙會自主性的飛過來,聚集於附近的山巒,等待啄食。天葬師將遺體骨肉剝離,骨頭用石頭砸碎,將屍體分解給禿鷹啄食,屍骨以食盡為吉祥,若有殘餘,則將其焚化。藏傳佛教認為天葬符合釋迦牟尼傳記中所說的「捨身救虎」精神,死者的靈魂也可以隨鷹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