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考古發現

巨型梁龍科恐龍:原雷龍 身長超過20米(走路發出雷震聲)

在1998年之後,原雷龍就被發現與雷龍所指的是同一物種,原雷龍是一種蜥腳形類亞目梁龍科恐龍,誕生於侏羅紀末期,有著非常明顯的修長尾巴、脖子和粗壯的四肢,因為尾巴擺動時能夠發出至少2百分貝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所以才取名為雷龍。 原雷龍的外形特徵 原雷龍的體長可達20米,其中脖子就佔到了8米,而尾

小型獸腳類恐龍:美扭椎龍 體長5-7米/誕生於1億6千萬年

美扭椎龍是一種獸腳類恐龍,誕生於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屬於小型食肉恐龍,體長只有5-7米,行走和奔跑大多使用的是雙足,有著明顯的獸腳類恐龍的特性,後肢很強壯,前肢比較小,但有著三根尖銳的指爪,能夠很方便的抓握和撕扯獵物。 美扭椎龍的化石發現 美扭椎龍目前發現的唯一一批化石並不是非常完整,據

小型偷蛋龍類:雌駝龍 體長近1-2米(嘴巴像鸚鵡)

雌駝龍又叫做母鴕龍,是一種新獸腳類恐龍,屬於偷蛋龍科的一種,外形和鳥類非常相似,都是誕生於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體長只有1.5-2米,算是小型恐龍的一種,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國的南部發現的。 雌駝龍的外形特徵 雌駝龍的嘴巴是類似鸚鵡嘴的尖喙狀,就像鸚鵡龍科的紅山龍一樣,雌駝龍的整體看起來很像

竊蛋龍:與鳥類最像的恐龍(長1.8米/被誤會偷蛋)

竊蛋龍是一種獸腳亞目下的小型恐龍,誕生於7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體長大多達到了1.8-2.5米,外形非常酷似鳥類,嘴巴是類似鸚鵡的鳥喙狀,並且頭頂帶有突起的冠飾,並且大部分都長有羽毛,第一批竊蛋龍化石是在蒙古國的德加多克塔發現的。 竊蛋龍的外形特徵 竊蛋龍可以說是所有恐龍中最像鳥類的品種質疑

喇嘛角龍:蒙古小型植食恐龍(體長2米/帶有三角頭盾)

喇叭角龍是一種原角龍科恐龍,生存於8500萬-8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屬於小型恐龍的一種,體長僅僅只有2米而已,主要是以植物為食。第一批喇嘛角龍化石是在蒙古國出土的,當然在北美洲也發現了相關化石。 喇嘛角龍的體型 喇嘛角龍算是角龍下目中體型較小的恐龍之一,體長普遍只有2米左右,在770多種已

海特蘭龍:亞洲巨型蜥腳類恐龍(僅一節尾椎出土)

海特蘭龍是一種蜥腳下目類恐龍,是泰坦巨龍類的一員,誕生於7000萬年-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第一批化石是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發現的,不過當時只挖掘出一節尾椎骨,所以目前關於它的資料非常少。 海特蘭龍的化石發現 海特蘭龍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亞洲發現的,當時這批化石就埋藏於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境內

白堊紀恐龍:福井龍 體型是鴨嘴龍類最小(體長僅5米)

福井龍是一種鳥腳下目恐龍,誕生於1-1.2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第一批化石是在1990年於日本發現的,但僅僅只有一個顱骨,不過科學家分析發現它屬於中型恐龍,體長可達5米左右,體型和禽龍等非常相似。 福井龍的外貌特徵 福井龍的體型算是中型恐龍,體長可達5米,在770多種恐龍中體型排名在366位,算是

日本肉食恐龍:加賀龍 僅出土兩顆牙齒(處於疑名狀態)

加賀龍是一種獸腳亞目類恐龍,誕生於白堊紀的末期,屬於肉食性恐龍的一種,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日本的加賀市發掘的,所以才以此進行了命名,但是由於出土的只有兩顆牙齒化石,所以目前對它的了解並不多,加賀龍也因此處於無資格名稱狀態。 加賀龍的化石發現 加賀龍的第一批化石是在1985年的時候於日本的加賀市發掘

白堊紀食草甲龍:倍甲龍 尾巴帶錘子(防禦能力極強)

倍甲龍是一種甲龍下目的恐龍,外形和包頭龍非常相似,頭頂帶有圓形的頭殼骨,而尾巴上帶有尾錘,因此人們最初總是會誤判它的種屬,認為它是包頭龍屬的一種,直到09年才被單獨列為一個種屬。據說它生活在白堊紀,當時主要生活在現在加拿大的艾伯塔省的區域。 倍甲龍的外貌特徵 倍甲龍身長6-7米,最大特點就是擁有

小型竊蛋龍:可汗龍 體長僅1.2米(帶有羽毛和喙狀嘴)

可汗龍是一種竊蛋龍科恐龍,外形非常像是原始鳥類,具有生長羽毛的可能性,並且嘴巴也是尖銳的鸚鵡鳥喙狀,體長僅1.2米,屬於小型的部分肉食性恐龍,第一批化石發掘於蒙古國的德加多克塔組,和它關係最近的恐龍就是竊螺龍。 可汗龍的生活習性 可汗龍誕生於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因為它的體型只有1.2米,

滑齒龍:歐洲大型海洋爬行類(體長6米/長有魚鰭)

滑齒龍是一種上龍亞目的海洋爬行動物,生存於1億7000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外形非常像是蛇頸龍,四肢呈現魚鰭狀,而脖子較短,嘴巴像鱷魚,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會利用鼻孔在水中搜尋獵物的氣味,體長可達6米,屬於大型古生物之一。 滑齒龍的外形特徵 滑齒龍擁有著和克柔龍相似的外形,因為它們都隸屬於上龍科亞目,

小型雜食恐龍:鑄鐮龍 羽毛覆蓋全身(有著極長第二指爪)

鑄鐮龍是一種鐮刀超科恐龍,誕生於1億2-3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有著非常厚實笨重的鐮刀爪,外形看起來非常像是始祖鳥,據化石推測它可能是帶有羽毛的,並且有著葉狀牙齒,但是也存在少量退化的尖牙,所以屬於雜食性恐龍之一。 鑄鐮龍的外形特徵 鑄鐮龍的外形非常像是手盜手類恐龍,比如耀龍、樹息龍等,基本上都

奧斯尼爾龍:美國小型恐龍(長1.4米/僅出土一塊股骨)

奧斯尼爾龍是一種鳥臀目恐龍,目前屬於疑名狀態,誕生於1億5000萬年前的侏羅紀末期,體長只有1.4米,屬於小型恐龍的一種,第一批化石出土於美國,其中唯一正式確定的化石就是一根股骨,所以還無法進行分類研究。 奧斯尼爾龍的體型 奧斯尼爾龍屬於小型恐龍的一種,體長可達1.4米,在目前已經出土的770多

歐姆殿龍:歐洲小型恐龍(長4米/僅出土三根軀幹骨骼)

歐姆殿龍是一種蜥腳下目中的火山齒龍科恐龍,誕生於侏羅紀早期,體長可達4米,單單是出土的一根脛骨也能達到40.5釐米,屬於中小型恐龍的一種。第一批歐姆殿龍化石是在德國發現的,其中僅僅只包含了三根四肢骨骼。 歐姆殿龍的體型 歐姆殿龍屬於蜥腳下目恐龍中較小的一種,要知道蜥腳恐龍大部分的體長都在10米以

匙龍:大型鴨嘴龍科恐龍(體長7米/僅出土一塊齒骨)

匙龍是一種鴨嘴龍科恐龍,誕生於上白堊紀時期的馬斯特裡赫階,目前僅僅只在西班牙出土了一塊齒骨化石,因為形似湯匙所以才得名匙龍,不過由於化石數量稀少,目前科學家對它的了解非常少,在鴨嘴龍科中還沒有詳細分類。 匙龍的體型 匙龍的體長可達6-7米,算是中大型恐龍之一,在770多種已經被發現的恐龍之中,它

中型獸腳類恐龍:卡瑪卡瑪龍 體長5米(僅一塊尾椎化石)

卡瑪卡瑪龍是一種中型的獸腳類恐龍,屬於肉食恐龍的一種,體長可達4-5米,誕生於7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的森諾曼階時期,最早發現的一匹化石則是出現在非洲北部的摩洛哥,主要是埋藏於卡瑪卡瑪地層,所以才以此為名,它也是當地唯一的中型獸腳類恐龍。 卡瑪卡瑪龍的化石發現 在1999年的時候,由義大利的一群科

蒙古恐龍:足龍 具有典型夾蹠特徵(奔跑速度極快)

足龍是一種獸腳亞目恐龍,誕生於7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隸屬於阿瓦拉慈龍科,第一批的足龍化石發掘於蒙古的烏哈託喀,不過化石比較破碎。足龍的外形很像鳥類,尤其是後腿非常修長,所以奔跑能力極強。 足龍的化石發現 雖然足龍化石非常的不完整,但是從部分細節處還是能夠看出一些習性和特徵的,比如足龍的第二

最大的上龍科動物:克柔龍 體長10米(嘴巴似鱷魚)

克柔龍是一種蛇頸龍亞目的上龍科海洋爬行動物,誕生於1億2000萬年前的白堊紀初期,最有特點的就是它鱷魚般的嘴巴和鰭狀的四肢,並且它的頸部也是非常粗壯且短的,看起來就像頭部直接連接在軀幹上一樣,它也是上龍科中體型最大的動物之一。 克柔龍的外形特徵 克柔龍就像是一隻脖子很短的蛇頸龍一樣,它的頸椎骨只

勒蘇維斯龍:歐洲中型劍龍科恐龍(長5米/肩膀有尖刺)

勒蘇維斯龍是一種劍龍科恐龍,第一批化石是在法國的部落Lexovi發現的,誕生於1億6500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末期,而勒蘇維斯龍也是這一時期發現的最原始的歐洲恐龍的一種,最大的特點就是肩膀或者臀部長有長尖刺,而背部則長有板甲。 勒蘇維斯龍的體型 勒蘇維斯龍屬於中型恐龍的一種,體長只有5米,在770多

迷你型手盜手恐龍:耀龍 身長僅40釐米(像鴿子一樣大小)

耀龍是一種手盜手類的小型恐龍,誕生於1億6800萬年前的侏羅紀末期,第一批恐龍化石是在中國內蒙古發現的,但是目前來說它的化石非常的稀少,僅僅只有一塊,但科學家還是在上面發現了羽毛的痕跡。 耀龍的外形特徵 耀龍整體看起來和大連鳥很像,因為它們都有著原始鳥的特性,比如非常濃密的羽毛覆蓋,但是它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