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命如參商
一、塵煙起 南齊北魏時代,南齊皇帝叫蕭鸞,北魏皇帝叫拓跋宏。這兩個國家以長江為界,劃江而治。兩國多次交戰,南齊軍隊勝少輸多,僅靠長江天險勉強守住國土。 在那個年代,圍棋之風盛行。兩國一面打仗,一面頻繁開展圍棋競技活動,在文化領域同樣要一爭高低。不過,南齊有十年不敗的本國第一品棋手王抗坐鎮,
致命的U盤
一、有「毒」的晚宴 今天是周末,宋小雅正在宿舍看書,林茜茹回來了。林茜茹眼下正和一個姓翁的年輕富豪談戀愛。人家不差錢,常讓林茜茹請舍友吃飯。可宋小雅從來就沒去過,每次都找藉口推了,因為她打心眼裡瞧不起這樣的人。這一點,林茜茹自然知道。兩個人為此也吵過,可宋小雅依然是我行我素。 沒想到林茜茹
跤場風雲
民國三十年,在杭城平海街上,有一家專治跌打損傷的診所。診所雖不大,主人何長海的名氣卻頗大。聽人說,他曾師從名家劉百川,年輕時拳術、摔跤名震東南數省。 武林中人懂醫的多,何長海也不例外。一般的傷痛,他只需用手輕撫片刻,然後噴上一些何門的特製藥水,即恢復如初。一旦有人傷筋動骨,他只需用手揉上半
白天看月亮
乾隆三十九年暮春的一天,乾隆爺在文武大臣的簇擁下,來到避暑山莊的文津閣。這個閣子由一位南方奇士所設計和監修,是為剛剛完成的《四庫全書》所建。此閣外觀是一個二層樓閣,實際上是三層,按《易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將一層的六楹隔為六個單間,而將頂層的六楹相通為一大間,用「地六」、
比開粥鋪
在揚州城,最有名的大糧商有兩家,城西的永盛行和城東的滿倉行。兩家平時相互為敵,比著在大街上擺粥鋪,但兩家的粥鋪倒是救了不少吃不上飯的窮人。因為永盛行掌柜姓劉,滿倉行掌柜姓馬,人稱「劉善人」和「馬善人」。 道光二年,劉善人又在城西大擺粥鋪,一時間,揚州城的乞丐湧向城西,百姓們都交口稱讚永盛行
賽馬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歇馬鎮大力進行招商引資,好讓經濟建設更上一個臺階。這天,縣臺辦給鎮政府打來電話,說臺胞唐劍雄要來歇馬鎮投資辦企業。這個消息對歇馬鎮來說是個大喜訊,由於鎮長魏世東去市裡開會了,鎮委書記古田親自出馬,在鎮上最好的酒樓設宴為那位臺胞接風。 過不多久,縣臺辦的人就和唐劍雄一起來
遠去的水蕩
水三爺一輩子靠捕魚為生,風裡來浪裡去,如今頭髮白了,背也駝了,整個人看上去像一隻風乾的大蝦米,大夥真擔心他說不定什麼時候會一頭栽到水裡。兒子和媳婦要接他到城裡享福,水三爺只回一句話:「我離不開水蕩!」 這天清晨,水三爺一個人搖著小船進了水蕩。這段時間大夥都不敢單人孤舟進蕩,說蕩裡有嚇人的妖
三退松茸
常言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勇家位於西南邊陲一個出產松茸的小鎮,名叫石溪鎮。每到秋季,他和其他村民一樣,常常在夜裡到山上去採松茸,賣了松茸可以換來一筆不菲的收入。不過,他今年加入了鎮裡組織的松茸協會,協會裡的事不少,他也沒時間採松茸了,眼看著收入比去年少了不少。 這天夜裡,王勇又上山採松
書法神醫
明朝崇禎年間,京城有個叫沈靜的破落秀才,寫得一手好字,在當地小有名氣,尤其是他的狂草,深為書法愛好者所欣賞。 一天,沈靜給幾個書法愛好者講解狂草要訣。午間幾盅酒落肚,沈靜有了醉意。回到家中,乘著酒興他揮筆寫了幾張狂草後便伏案而睡。學生中有一個叫陳君的看著興起,便當場仿著沈靜的字跡也寫了兩張
神仙指
清朝末年,河北滄州城內有座嶽王廟。廟不大,雖已破舊不堪,卻經常有乞丐夜晚在此棲身。臘月初六這天,天空昏暗,大雪漫天,寒風呼號,不時傳來野犬的狂吠聲。這時,一個叫嶽保六的叫花子鑽進廟裡避寒。 幾日沒討到吃食,此時的嶽保六是又冷又餓,抱著一把稻草藏在神案下瑟瑟發抖。無意中,他的目光落到了破廟正
狐仙堂
在遼東邊陲的寬甸滿族自治縣步達遠鎮新興村,有一座建於清光緒末年的關帝廟,廟裡不僅建有正殿關帝殿,還有個狐仙堂。一對眼放慧光的山裡銀狐塑像,供奉於狐仙堂中。 廟中豎立狐碣碑,可是一件蹊蹺事。這事說來話長。原來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日軍不單從海上襲擊清軍北洋艦隊,還從鴨綠江對岸的朝鮮偷偷架設浮橋,
真不該出名
烏嶺鄉前不久命名了十大「傑出村」,有「經濟發達村」、「文明富裕村」、「多種經營村」、「土產聞名村」等等,最後就剩下一個泰嶺村仿佛與「傑出」二字不搭界,掛不上什麼名號。命名會上,村長孟夢仙有點不服氣,在下面自言自語道:「這傑出,那傑出,怎麼我們泰嶺村就沒有惹人注目的地方……」 鄉長馬大虎聽見
神刀
早年間,襄陽城十字街拐角處有一家剃頭店。店裡所用剃頭匠人來自天南地北,因為待遇好,想到此店來的剃頭匠很多。雖然門面不大,但不是想來就來得了的,據說那時候,進店鋪之前,首先得過「剪、剃、刮、捏」四關,過了這四關,才算是剃頭的好手,才有資格進店當師傅。 在這家店裡,有一個叫狗蛋的小師傅,二十歲
金蘭之交
一 民國時候,山東萊州有這樣兩戶人家,一戶是織布的王家,一戶是開染坊的何家。這兩家挨得近,生意上又有往來,關係一直不錯。到了王掌柜和何掌柜這一代,更是交情莫逆。這一年,二人結伴走海路採買貨物,當乘坐的貨船行駛到渤海灣的時候,突然遇到颱風,霎時間狂風怒吼、濁浪滔天,貨船很快就被打翻了。萬幸的
堂名恩怨
光緒年間,崑曲故鄉崑山城內興起不少堂名班子,其中楊家橋的鴻慶堂後來居上,沒幾年工夫生意就超過了陸杏橋的永樂堂。這天早上,鴻慶堂班主楊仰洲剛沏好一壺茶,就聽院門外傳來一聲「三哥」。楊仰洲在家排行老三,所以認識他的人都喊他三哥。楊仰洲放下茶壺抬頭觀看,只見那人已經走進了院門。 來人不是別人,正
神剪劉巧巧
明朝萬曆年間,蔚縣朱縣令為了鼓勵本縣的剪紙行不斷推陳出新,每年秋天都要舉行一場剪紙大賽。 每年的剪紙大賽只選出一名「神剪」,獎品是一把金剪刀。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奪魁的朱佩佩,這姑娘天資聰穎,心靈手巧,大家都認為她今年會蟬聯榜首。另一個不容小覷的是劉巧巧,經過一路過關斬將,也殺進了前三名。
鎮水銅牛
一、鎮水銅牛 吳以廣花了大把的銀子才補了個新城知縣的缺,上任的頭一件事兒,就是想著把花出去的銀子撈回來,再狠狠地賺上一筆。可他在縣裡走了一遭,心裡卻暗暗叫苦。原來,這新城乃是個苦寒之地,根本沒什麼可以撈錢的地方。 這天晚上,他正伏案翻看本縣縣誌,忽然拍案叫好。他馬上喊來了師爺曹磊,讓他連夜
最後的寶物
明朝時候,涼州城西有個鮑家莊,莊主名叫鮑屹山,曾經是一位叱吒風雲的武林高手。不過鮑屹山對江湖之事早已厭煩,金盆洗手後,過起了與世無爭的生活。 這天,鮑家莊突然來了一位老人,口口聲聲要找鮑莊主。奇怪的是,老人身後跟著四個人,還抬著一隻大柜子,柜子外面用紅氈布嚴嚴實實地蓋住,不知道裡面到底放了
消失的金粟瓜
明末清初,陽澄湖畔有個西楊莊,方圓幾十裡,以盛產瓜果而聞名蘇崑地區。 在西楊莊最靠近陽澄湖的地方,住著一位寡婦楊氏。這楊氏生得是:貌若嫦娥月中下,笑顏能把魂魄抓。楊氏貌美如花,心腸也是出奇地善良。三年前,十八歲的楊氏嫁給了表哥楊柳青,小夫妻恩恩愛愛,羨煞旁人。無奈第二年楊柳青一病不起,二十
守秤人
在熙熙攘攘的東郊早市出口處,人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一個乾瘦、頭髮花白的老者,還有一臺方方正正的老式臺秤。老者姓宋,叫宋長山,顧客只需付一毛錢,就可以使用他的臺秤過過買的瓜果蔬菜夠不夠斤兩。 這天清晨,宋長山抱著秤,一瘸一拐走到老地方,就聽一聲吆喝:「老宋頭,你怎麼才來?幫個忙,過下秤!」 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