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正在開派對,副官突然哭著跑進來:將軍,您被總統解職了
2023-04-02 04:49:35 3
1951年4月11日中午,正在東京官邸的派對中招待客人進餐的麥克阿瑟,突然看到他的副官哭喪著從外面跑進來。隨後,麥克阿瑟聽到了一個近乎晴天霹靂的消息:「將軍,您被總統解職了!」
麥克阿瑟將軍:我深感遺憾的是,我不得不盡我作為總統和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之職,撤消你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總司令和遠東美國陸軍總司令的職務。
一個親手結束太平洋戰爭的五星上將、坐鎮遠東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就這樣被就地免職了?我想這事兒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難以置信的。麥克阿瑟當然也不例外。他先是楞了一下,但很快就回過神來,然後平靜而溫柔地對身邊的妻子說:「瓊妮,我想我們終於可以回家了。」
麥克阿瑟被罷免的消息傳到美國,美國民眾當然也是十分震驚的,昔日的美利堅英雄怎麼可能會如今落得這個下場呢?1951年4月18日,當麥克阿瑟回到華盛頓後,在華盛頓受到了萬人空巷的英雄式歡迎。第二天,他發表了著名的《老兵不死》演說:
我即將結束五十二年的軍旅生涯。我參軍時,那是在本世紀開始之前,這都是我童年的希望與夢想的實現。自從我在西點軍校的教練場上宣誓以來,這個世界已經過多次變化,希望和夢想早已消失,但我仍然記得那一天最流行的軍營民謠之一,那首歌自豪地宣布「老兵永遠不會死,只會慢慢的凋零」。
不得不說,麥克阿瑟的辯論口才是一流的,《老兵不死》演說深深地打動了美國人。在這一天當天,麥克阿瑟的演講被至少被五十次掌聲打斷。人們紛紛聲援麥克阿瑟,抗議杜魯門對麥克阿瑟的制裁。許多城市爆發了支持麥克阿瑟,反對杜魯門的示威遊行,甚至有四個州的議會通過決議,要求杜魯門收回成命……在這種情況下,杜魯門的支持率一度下降到26%,這使得他不得不放棄了總統的連任競選。(美國總統連任機制在戰爭時期可以無視兩任限期,當時韓戰還處於膠著時期。)
罷免一個將軍,總統的權威都受到了威脅。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麥克阿瑟的個人實力、影響力和雄辯能力有多強,罷免麥克阿瑟是一項多麼具有挑戰性的決擇。
那麼,是什麼讓杜魯門下定決心要罷免麥克阿瑟的呢?
是麥克阿瑟自己。
麥克阿瑟的狂妄和自負使得韓戰一次又一次地向著美國不希望看到的境地發展。有道是「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麥克阿瑟究竟是如何讓自己一步一步「遠東王」的位置上摔下來的呢?
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在軍事領域極具天賦,甚至可以說他就是個軍事天才。當年在西點軍校,麥克阿瑟創造了該校建校以來最優秀的成績——98.43分。後來同為五星上將的馬歇爾,在當時的西點軍校卻是個成績極差的學生,經常被同學欺負去刷馬桶。
在一戰中,麥克阿瑟功勳卓著,1918年就已經是準將了,二戰結束後他又被升格為五星上將,他是美國唯一一個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準將」。儘管二戰時美國的五星上將不止他一個,但是麥克阿瑟似乎誰也不服。譬如,他經常見馬歇爾(同為五星上將)時就故意佩戴馬歇爾沒有的國會榮譽勳章,然後按照規定馬歇爾要先給他敬禮示意,然後他再回禮。而對於艾森豪,麥克阿瑟似乎也不是很感冒,他曾說過諾曼第登陸純粹是靠的人多,而自己仁川登陸以少勝多才是真技術。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坐鎮日本。當時,日本天皇在日本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被稱為是不可接近的神,所以日本官員就再三告誡麥克阿瑟,不要和天皇發生肢體接觸。但是,在麥克阿瑟眼裡,日本天皇就是手下敗將,裕仁天皇第一次見到麥克阿瑟,麥克阿瑟立刻就上前伸出了手要和天皇握手,裕仁愣了一下,之前也沒人敢和他握手呀,於是就僵硬地和麥克阿瑟握手。握手還不算完,麥克阿瑟沒過幾天就迫使裕仁發布了「在人間」宣言,公開承認天皇根本不是神,而是凡人。
總之,甭管你是誰,在麥克阿瑟眼裡,統統都是肉眼凡胎,他才是真正的「王」。然而,狂了大半輩子的麥克阿瑟怎麼也想不到,最後讓他「落馬」的,是在他眼中不值一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這一次,麥克阿瑟的狂妄沒有為他贏得掌聲和尊嚴,反而換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以至於麥克阿瑟到最後甚至都有些急眼了,不服從美國總統的指揮,試圖擅自擴大戰爭規模,最終使得杜魯門不得不將他罷免。
1950年六月韓戰爆發之後,美國宣布正式介入韓戰。到九月底,美軍基本已經收復韓國淪陷的土地,將朝鮮半島恢復到了戰爭之前的格局。
當時,杜魯門很清楚,朝鮮打韓國歸根結底是民族內戰,而如果貿然美國帶著「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進攻朝鮮,就意味著入侵。朝鮮的背後有蘇聯和中國的支持,入侵朝鮮有極大的可能會引發中國和蘇聯的參戰,屆時戰爭規模擴大,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蘇聯是有能力將戰火燒到美國本土的,美國不想輕易招惹這個龐然大物。
然而,當時的麥克阿瑟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一心想要趁機統一整個朝鮮半島。(要知道,1950年9月15日時的韓國90%已經全部淪陷,而美軍仁川登陸後,僅過了半月時間,10月1日就戰線推到三八線,韓國幾乎完全「光復」。)
麥克阿瑟認為,朝鮮人民軍不堪一擊,只要自己的速度夠快,蘇聯根本來不及幫忙,整個朝鮮就已經被自己拿下了。到那時,蘇聯也毫無辦法。而對於新中國,麥克阿瑟也根本沒放在眼裡,他認為剛剛從戰爭的廢墟建立的國家,不可能敢公然與美國為敵。
麥克阿瑟的想法影響了美國的決策,許多人贊成出兵三八線以北,畢竟美國在剛剛結束的二戰中是無往而不勝的。但是,杜魯門是清醒的,他警告麥克阿瑟:只有在中國和蘇聯不會參戰的情況下才可越過三八線攻擊朝鮮。
1950年10月1日,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悍然越過三八線向北撲去,叫囂著感恩節(1950年11月24日)前結束戰鬥。
此時,中國早已經在鴨綠江北岸部署了30萬邊防軍,部分高炮部隊已經在8月份就進入朝方一側了。如此大規模的兵力部署,對於當時經常無故轟炸中方一側城市和基礎設施的美國空軍來說,不可能不知道。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都建議麥克阿瑟回國重新商議一下,但麥克阿瑟根本不想改變計劃,便稱自己很忙沒時間回去,杜魯門只得屈尊跑到太平洋中的威克島上和麥克阿瑟會面。
會上,杜魯門問麥克阿瑟:中國和蘇聯出兵的可能性有多大?
麥克阿瑟回答:蘇聯人來的可能性不大,中國雖然有動靜,但中國軍隊沒有飛機,裝備也很差,出兵可能性很小,就算要來,頂多也就五六萬人意思一下,不不足為懼。
隨後,杜魯門警告麥克阿瑟:美國只希望在朝鮮半島上打一場有限的戰爭。
對於這句話,麥克阿瑟根本就聽不進去。他認為,中國在邊境上擺下重兵,還無數次地警告美國,這無非就是嚇唬人,是一種「外交訛詐」。中國根本不敢出兵,何來無限戰爭一說呀?
1950年10月25日,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志願軍不僅出兵了阿瑟是誰,而且剛剛入朝就立刻對「聯合國軍」發動了一次奇襲,將「聯合國軍」趕到清川江以南,同時也粉碎了麥克阿瑟狂妄的「感恩節攻勢」。
按理說,中國軍隊剛入朝就打了一場勝仗,挫敗了美軍的銳氣,作為總指揮,麥克阿瑟應該重視才對。但是,麥克阿瑟畢竟是麥克阿瑟,他不僅沒有重視,反而高調地坐著飛機親自跑到朝鮮前線視察慰問,和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等人一起制定了「聖誕節攻勢」,並對在場的官兵和記者們大聲宣布:
「我已經向小夥子們的家人打了包票,聖誕節讓他們回家過節!」
一個統帥經歷了一次戰敗,不僅不反省,反而將自己的下一步作戰計劃直接對記者攤牌,我們可以想像,當時麥克阿瑟是多麼的狂妄。
根據麥克阿瑟的「聖誕節攻勢」,彭德懷迅速制定了第二次作戰計劃,利用「聯軍」兵分兩路的劣勢將其穿插分割,一戰斃傷俘敵3.6萬餘人,直接將戰線推進至三八線附近。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在潰退途中被撞死。這一次,麥克阿瑟已經輸得很難看了,他憤怒地要求對朝鮮使用原子彈,但杜魯門已經萌生了停戰退兵的想法。
1950年12月,李奇微接任沃克,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上任後找到了志願軍補給缺陷,總結出禮拜攻勢和磁性戰術,使得「聯合國軍」奪回漢城,重回三八線,逐漸在朝鮮戰場上站穩了腳,算是為麥克阿瑟找回了一點顏面。而此時的杜魯門認為,戰線已經恢復到戰前,可以一次提出停戰談判了。
但是李奇微的到來,讓麥克阿瑟瞬間覺得自己又行了。他不顧杜魯門的停戰意圖,命令軍隊直接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意圖擴大戰爭,使得談判化為泡影。除此之外,還提出必要時可使用原子彈或者放射性核廢料以達到目的。
在當時,麥克阿瑟的想法直接把美國政府和他們的盟友都給嚇到了,杜魯門一直堅持韓戰是一場有限戰爭,而且現在志願軍越打越強,蘇聯的補給也越來越多,如果照著麥克阿瑟的打法,早晚得打成第三次世界大戰。於是,杜魯門十分不悅,他再次告訴麥克阿瑟,他想和中國談判停戰,然後麥克阿瑟退兵到日本。
聽到要退兵,麥克阿瑟不僅一百個不願意,他還對外說:
五角大樓這些居心叵測的傢伙要將從朝鮮撤退的責任給別人。毫無疑問,從朝鮮撤退是不光彩的。這些傢伙,他們不願跟中國大打,而又不想承擔撤退的責任。很明顯,此時的麥克阿瑟已經完全不把總統和五角大樓放在眼裡了。
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當時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從東京偵獲到一份西班牙、葡萄牙駐東京大使發給本國政府的電報。這份電報中的內容是麥克阿瑟和諸國駐日大使的談話要點。其中,麥克阿瑟對美國政府使用了極其尖刻的預言,並表示他能夠把正在進行的韓戰擴大為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從而徹底消滅 中國。他還表示,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不要感到驚慌,至於蘇聯,肯定會因為害怕捲入戰爭而置之不理。
這封電報充分說明,此時的麥克阿瑟不只是態度囂張,而是已經被衝昏了頭腦,完全不聽華盛頓的指揮,拿美國的國運去逞一時之快。杜魯門當時看了這封電報後,怒火中燒。他下頦繃得緊緊的,張開的手掌猛拍桌面。他認為這是徹頭徹尾的背叛:「這個違抗命令阿瑟是誰,自命不凡的老傢伙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幾天後,面對麥克阿瑟變本加厲地鼓吹戰爭。杜魯門把國務卿艾奇遜、國防部長馬歇爾、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召集到辦公室,明確表明一定要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沒想到,在場的人都一致同意,表示:「早就該這麼做了」。
隨後,杜魯門立即召集會議,他憤怒地說:
「我現在惟一能說的是我深感震驚。我從未低估過我同麥克阿瑟之間的困難,但自威克島會晤之後,我曾指望他能尊重總統的權力。我認識到我本人除了解除這位國家的最高戰場指揮官外沒有別的選擇了。」
1951年4月11日中午,麥克阿瑟正在他官邸的派對上招待客人進餐,他的副官突然眼淚汪汪從外面跑進來,告訴他了一個不幸的消息:「將軍,您被總統解職了!」
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我深感遺憾的是,我不得不盡我作為總統和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之職,撤消你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總司令和遠東美國陸軍總司令的職務。你的指揮權將交給馬修·B·李奇微中將,立即生效。你有權發布為完成計劃前往你選擇的地點而必須的命令。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麥克阿瑟的狂妄在他的權力和威望最高的時候達到了巔峰,但最終,他也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追悔莫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