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熱式印表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20:51:11 4
專利名稱:感熱式印表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感熱式印表機,具體而言涉及給送至熱列印頭的用紙(感熱紙)賦予 張力的阻尼器(ダ ン パ-)的改進。
背景技術:
關於感熱式印表機,其是把容納在用紙容納室中的用紙(感熱紙)輸送到熱列印 頭的位置,並通過所述熱列印頭對用紙進行感熱印刷,然而,在印刷時,需要將適當的張力 作用於用紙以使用紙為適度張弛的狀態。因而,在用紙容納室與熱列印頭之間的用紙的搬運路線上設置阻尼器,通過將該 阻尼器推擠在被送到熱列印頭的用紙的表面上,給予用紙適當的張力。(專利文獻)日本特開2000-052613號公報然而,現有技術文獻中公開的技術是這樣的,在本體側設置壓紙輥和用紙容納室, 在相對該本體打開或者關閉的蓋體一側設置熱列印頭和阻尼器,在關閉蓋體時,把阻尼器 推附在從用紙容納室送至熱列印頭以及壓紙輥的路線上的用紙上,但是,阻尼器因被獨立 配置在蓋體中,因而位於既遠離用紙容納室又遠離熱列印頭的位置,其結果是,在用紙容納 室與熱列印頭之間需要保證某種程度的長度的間隔。於是,便不能夠將在沿著用紙容納室與熱列印頭並排排列的前後方向(用紙的運 送方向)的整個裝置(感熱式印表機)的長度縮短,難以實現裝置小型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鑑於上述情況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縮短整體尺寸、尤其是 前後方向的長度的感熱式印表機。本發明所涉及的感熱式印表機構成為,阻尼器與配置在最靠近熱列印頭的地方的 磁頭護罩一體設置,既縮短了阻尼器與熱列印頭的距離,且用紙容納室又靠近了熱列印頭, 從而縮短了整個感熱式印表機的尺寸、尤其是在前後方向(用紙的運送方向)上的長度。也就是說,本發明所涉及的感熱式印表機,其特徵在於,在熱列印頭與用紙容納室 之間的用紙路線上,被推擠到在所述用紙路線中輸送的用紙上的阻尼器,與覆蓋所述熱打 印頭的一部分的磁頭護罩一體設置。根據這樣構成的本發明所涉及的感熱式印表機,覆蓋熱列印頭的一部分的磁頭護 罩配置在最靠近該熱列印頭的地方,因而磁頭護罩配置在最靠近熱列印頭的地方。另外,由於阻尼器與磁頭護罩一體設置,且該阻尼器被推擠到在熱列印頭與用紙 容納室之間的用紙路線中運送的用紙上,給予該用紙既定的張力(張緊力),所以可以將阻 尼器配置在最靠近熱列印頭的地方。因而,可以採用如下結構,該結構是使用紙容納室靠近阻尼器且臨近地配置熱打 印頭和用紙容納室,從而可以縮短整個感熱式印表機的尺寸、尤其是前後方向上的長度。此外,阻尼器因為接近熱列印頭,而易於提高其和熱列印頭之間的尺寸精度。
而且,在結構構成為磁頭護罩自身自由地安裝在本體或蓋體上或者被拆卸下來之 時,阻尼器和磁頭護罩均為可裝拆式,所以,即使在發揮阻尼器功能的彈簧等彈性部件因疲 勞等而產生了彈力減弱現象的情況,也易於進行彈簧的替換作業。另外,磁頭護罩既覆蓋熱列印頭的一部分,還可以發揮將用紙順利導向熱列印頭 的引導功能。本發明所述的感熱式印表機優選的是,所述用紙容納室將呈捲筒狀捲曲的捲筒紙 作為所述用紙來容納,所述阻尼器具備阻尼器板,以所述列印頭的用紙運送方向的上遊側 端為軸,可轉動地樞支於所述磁頭護罩;轉動作用部件,朝向所述可轉動的範圍的一方的轉 動方向對所述阻尼器板施力,所述阻尼器配置在所述用紙路線中,以使所述用紙與所述阻 尼器板的指向所述轉動作用部件的作用方向的面相鄰接。作為用於感熱式印表機的用紙的捲筒紙,從它的最外周的部分抽取出而被使用, 在將要開始使用之前,捲筒紙的捲筒直徑較大,然而在殘留的用紙減少的狀態下,捲筒紙的
捲筒直徑變小。根據本發明的感熱式印表機,由於可以採用將熱列印頭和用紙容納室配置得較近 的結構,因而,在採用了這種結構的情況,在捲筒紙的直徑最大並還沒有使用的狀態下,阻 尼器配置在最靠近該捲筒紙的最外周的地方。其結果是,作為捲筒紙的用紙的開始離開(脫離)捲筒的點和磁頭護罩之間的連 結線段(是穿行在捲筒和磁頭護罩之間的用紙的部分,是被阻尼器推壓的部分)、與磁頭護 罩的用紙引導面(大體平面)之間的角度,對應作為捲筒紙的用紙的殘留量而大幅變化。像這樣,使用捲筒紙,在熱列印頭和用紙容納室之間配置阻尼器,並且熱列印頭和 用紙容納室以相接近的方式配置,由此,對應作為捲筒紙的用紙的殘留量而改變的上述角 度的變化量有時甚至變到90度左右。在這樣的結構中,穿行在捲筒和磁頭護罩之間的用紙的部分的朝向變化大,因而 利用構成為沿直線單一方向推壓的阻尼器,並不能夠很適當地將它的推壓力加載給用紙。但是,根據本發明所涉及的優選結構的感熱式印表機,將推壓力加載給用紙的阻 尼器板,以磁頭護罩的用紙運送方向的上遊側端為軸、且可相對磁頭護罩轉動,因而,可利 用轉動來跟隨朝向的變化,即使穿行在捲筒和磁頭護罩之間的用紙的部分的朝向改變90 度左右,不管用紙的殘留量有多少,也可以將來自轉動作用部件的作用力(推壓力)恰當地 持續不斷作用於用紙。本發明所涉及的感熱式印表機優選,所述磁頭護罩具備檢測在所述用紙路線中通 過的所述用紙的用紙檢測機構。根據這樣優選結構的感熱式印表機,由於採取了在磁頭護罩中設置用紙檢測機構 的結構,所以無需在其它部位獨立設置用紙檢測機構,因而,這與結構上是在熱列印頭與用 紙容納室之間的用紙路線中獨立設置用紙檢測機構的熱列印頭相比,可以進一步實現整體 尺寸的小型化。根據本發明所涉及的感熱式印表機,可以將感熱式印表機整體的尺寸、尤其是前 後方向(用紙運送方向)上的長度縮小。
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感熱式印表機的外觀圖(通常使用時的狀 態);圖2是表示把圖1中示出的感熱式印表機的蓋體移動到了打開位置的狀態的圖;圖3是表示從圖2的狀態去掉感熱紙的狀態的圖;圖4是表示把熱列印頭機構以及磁頭護罩/阻尼器組合件安裝在蓋體的殼體框架 上的狀態的圖;圖5中,(a)是表示從殼體框架上拆卸下磁頭護罩/阻尼器組合件的狀態的圖,(b) 是表示拆卸下的磁頭護罩/阻尼器組合件的圖;圖6是表示磁頭護罩/阻尼器組合件的詳細結構的圖,(a)是立體圖,(b)是由向 視A看到的側視圖,表示彈簧伸張的狀態的圖,(c)是由向視A看到的側視圖,表示彈簧收 縮的狀態的圖;圖6A是表示沿感熱紙運送的方向熱列印頭、用紙容納部和阻尼器的位置關係的圖;在圖7中,(a)是表示從殼體框架上拆卸下熱列印頭機構的狀態的圖,(b)是表示 拆卸下的熱列印頭機構的圖;圖8是表示沿圖7的B-B線的要部截面的圖,表示按照(a)、(b)、(c)、(d)的順序 把熱列印頭機構安裝在殼體框架上的過程;圖9是表示沿安裝在殼體框架上的熱列印頭機構的寬度方向上下傾斜的狀況的 圖;(a)是相當於圖5(a)的圖,(b)是從(a)的向視C看到的圖,表示沒有上下傾斜的狀態, (c)以及(d)是從(a)的向視C看到的圖,均表示在寬度方向上的其中一方上下運動的狀 態;圖10是表示拆卸下在圖1中蓋體的外部裝飾(樹脂制)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1是表示階梯銷調整部的圖,(a)是從在圖10中表示的殼體框架的外方面對 的圖,(b)是在把蓋體移動到打開位置的狀態下從殼體框架的內方面對的圖;圖12是表示與階梯銷調整部的位置(與厚度較薄的感熱紙相對的位置)相對的 熱列印頭機構的傾斜狀態(傾豸)的圖,(a)是相當於圖11(a)的圖,(b)是相當於圖11(b) 的圖,(c)是相當於圖8的圖;圖13是表示與階梯銷調整部的位置(與厚度較厚的感熱紙相對的位置)相對的 熱列印頭機構的傾斜狀態的圖,(a)是相當於圖11(a)的圖,(b)是相當於圖11(b)的圖, (c)是相當於圖8的圖;圖14是表示安裝有壓紙輥機構的本體框架的立體圖;圖15是從本體框架上拆卸下壓紙輥機構的立體圖;圖16是表示壓紙輥機構的支承部件的詳細情況的圖,(a)是從圖15的向視D看 到的圖,(b)是從圖15的向視E看到的圖;圖17是表示壓紙輥機構的支承部件的詳細情況的圖,(a)是從圖15的向視F看 到的圖,(b)是表示(a)的G部詳細情況的放大圖;圖18是表示把壓紙輥機構安裝在本體框架上的經過的圖(其之1),(a)是相當於 圖16(a)的圖,(b)是相當於圖16(b)的圖;圖19是表示把壓紙輥機構安裝在本體框架上的經過的圖(其之2),(a)是相當於
5圖16(a)的圖,(b)是相當於圖16(b)的圖;圖20是表示熱列印頭機構的凸起卡合在壓紙輥機構的定位切口部的狀態的要部 透視圖;圖21是在熱列印頭機構和壓紙輥機構彼此卡合而定位的狀態下,表示熱列印頭 機構的傾斜狀態的圖,(a)是表示與厚度較厚的感熱紙相對應的熱列印頭機構的傾斜狀態 的圖,(b)是表示與厚度較薄的感熱紙相對應的熱列印頭機構的傾斜狀態的圖;圖22是表示感熱紙進入發熱單元列和壓紙輥的接觸點之間的狀態的圖,(a)是與 厚度較厚的感熱紙相對應的熱列印頭機構的傾斜狀態與厚度較厚的感熱紙配合在一起的 狀態的圖,(b)是表示與厚度較薄的感熱紙相對應的熱列印頭機構的傾斜狀態與厚度較薄 的感熱紙配合在一起的狀態的圖;圖23是表示感熱紙與熱列印頭機構的發熱單元列的接觸點的詳細圖,(a)是與厚 度較厚的感熱紙相對應的熱列印頭機構的傾斜狀態與厚度較厚的感熱紙配合在一起的狀 態的圖,(b)是表示與厚度較薄的感熱紙相對應的熱列印頭機構的傾斜狀態與厚度較薄的 感熱紙配合在一起的狀態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所涉及的感熱式印表機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感熱式印表機100的外觀圖,表示通常使 用時的狀態。該感熱式印表機100如圖2所示具備蓋體12,該蓋體12以本體11的後端部 為中心,從上方朝後方轉動而打開。該蓋體12在圖2所示的打開位置受到來自省略了圖示的盤簧的作用力,通過將蓋 體12栓掛在省略了圖示的本體11的掛鈎上,從而蓋體12可克服盤簧的作用力保持在圖1 所示的關閉位置。通過沿圖1的箭頭方向(圖1中上方)推起設置在蓋體上的控制杆13,使該本體 11的掛鈎與蓋體12脫離,由此蓋體12在盤簧的作用力作用下變位到圖2的打開位置。如把蓋體12移動到打開位置的圖2所示的那樣,在該感熱式印表機100的用紙容 納部14(用紙容納室),容納有作為由該感熱式印表機100印刷的介質即呈捲筒狀捲曲的感 熱紙200(用紙、捲筒紙)。圖3是表示去掉該感熱紙200的狀態的圖。在用紙容納部14的寬度方向上的既定位置形成有隔板保持槽15,用以配置並保 持可裝拆的大體半圓狀隔板16(在圖3中由雙點劃線表示)。一方面,在把隔板16配置並保持在該隔板保持槽15內的狀態下,在用紙容納部14 中,用紙容納部14的一側的側壁面到隔板16的板面的間距取為窄幅W2(參考圖3),則可以 使用窄幅W2的感熱紙200 ;另一方面,在沒有把隔板16配置並保持在該隔板保持槽15內 的狀態下,在用紙容納部14中,用紙容納部14的一側的側壁面到另一側的側壁面的間距取 為寬幅Wl (參考圖3),則可以使用寬幅Wl的感熱紙200。也就是說,可以根據隔板16的裝拆與否選擇所用的感熱紙200的紙寬。此外,在本體11上,以可相對於本體11裝拆的方式分別設置有壓紙輥機構20以 及切紙機構30。所述的壓紙輥機構20以及切紙機構(力^夕一-二 ^卜)30,均沿著箭頭方向(圖3中的上方(與蓋體12的從關閉位置起的移動方向一致的方向))向上提拉,從本體 11拆卸下來。另外,後文將對壓紙輥機構20的詳細的安裝狀況進行描述。另一方面,在蓋體12上,以可相對蓋體12裝拆的方式設置有熱列印頭機構40和 磁頭護罩/阻尼器組合件50。而且,構成為在把蓋體12移動到關閉位置的狀態下,熱列印頭機構40的發熱單 元列42 (後述)鄰接壓紙輥機構20的壓紙輥21 (後述);在把蓋體12從關閉位置朝打開 位置方向移動的狀態下,發熱單元列42與壓紙輥21分離。在此處,關於本實施方式的感熱式印表機100,它的外部裝飾由樹脂形成,而它的 骨架部由金屬框架形成,熱列印頭機構40以及磁頭護罩/阻尼器組合件50不用工具通過 手工作業即能夠以可裝拆的方式安裝在作為蓋體12的骨架部即殼體框架17上。也就是說,如圖4所示,熱列印頭機構40安裝在殼體框架17上,且磁頭護罩/阻 尼器組合件50以覆蓋該熱列印頭機構40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裝在殼體框架17上。磁頭護罩/阻尼器組合件50的磁頭護罩部51 (磁頭護罩)和阻尼器部52 (阻尼 器)一體構成,其中,所述磁頭護罩部51覆蓋且保護熱列印頭機構40的熱列印頭41的一 部分(參考圖4、圖5 (a),這部分例如是集成電路覆蓋層部42a),所述阻尼器部52對感熱紙 200施加推壓力(作用力)以賦予張緊力。在此處,在磁頭護罩部51的兩側部分別形成有彈性臂部51a、51a,在這些彈性臂 部51a、51a上分別形成有凸起51b、51b,通過這些凸起51b、51b分別地與分別形成在殼體框 架17的既定位置上的卡定孔17a、17a相嵌合,從而把磁頭護罩/阻尼器組合件50安裝在 殼體框架17上。而且,若使兩彈性臂部51a、51a朝向磁頭護罩/阻尼器組合件50的寬度方向內側 彈性變形,則各凸起51b、51b脫離各卡定孔17a、17a。由此,將磁頭護罩/阻尼器組合件50 從殼體框架17上拆卸下來(參考圖5),可以不使用工具僅依靠手工作業來拆卸。如圖6所示,從殼體框架17上拆卸下來的磁頭護罩/阻尼器組合件50的磁頭護 罩部51具備大體平面的用紙引導面51e,該用紙引導面51e用來使感熱紙200在熱列印頭 41與壓紙輥21之間順利輸送。此外,在磁頭護罩部51的用紙引導面51e中,設置有檢測光線的光敏器件51c和 用紙檢測杆逃逸孔51d(參考圖5b)。在此處,在本體11上,在蓋體12是關閉狀態之時,在與光敏器件51c相對的部分 設置有光源Ila ;在與用紙檢測杆逃逸孔51d(檢測有無用紙的用紙檢測機構的一部分)相 對的部分設置有用紙檢測杆lib (用紙檢測機構的一部分)。就用紙檢測杆lib而言,如圖3所示受作用力而呈伸出的狀態,若對其施加克服該 作用力的從上方指向下方的負荷,則發生變位而轉向下方,根據該轉動變位的有無來判定 感熱紙200的有無。也就是說,在蓋體12是關閉狀態之時,在用紙檢測杆lib上方存在感熱紙200的 時候,用紙檢測杆lib被該感熱紙200朝向下方推壓,該推壓引起的負荷克服作用力而使用 紙檢測杆lib變位轉向下方,由此可以檢測感熱紙200的存在。另一方面,當該用紙檢測杆lib的上方不存在感熱紙200時,用紙檢測杆lib伸入 與其相對置而成的用紙檢測杆逃逸孔51d中,由於沒有受到反向克服作用力的負荷,而不產生轉向下方的變位,由此可以檢測到沒有感熱紙200存在。而且,像這樣把用紙檢測機構設置在磁頭護罩部51中的結構,無需在其它部位獨 立設置用紙檢測機構,因而,與構成為在熱列印頭41和用紙容納部14之間的感熱紙200的 路線中獨立設置用紙檢測機構的結構的熱列印頭相比,可以實現整體尺寸的小型化。此外,光源Ila和光敏器件51c具備功能部,該功能部的作用是當在兩者(光源 11a、光敏器件51c)之間運行的用紙為比如在臺紙的一部分貼附有作為印刷對象的標籤 (感熱紙)那樣的用紙的情況下,用來識別位於上述兩者之間的用紙的部分是臺紙的部分, 還是標籤的部分。也就是說,從光源Ila射出的光線的一部分,透過用紙到達光敏器件51c,如果光 敏器件51c檢測到的透過光的強度在預先設定的閾值(該閾值是能夠嚴格區別透過臺紙時 的光強度和透過標籤時的光強度的數值)以上的話,則可以判定為位於兩者之間的用紙的 部分是臺紙的部分;如果光敏器件51c檢測到的透過光的強度低於預先設定的閾值的話, 則可以判定為位於兩者之間的用紙的部分是標籤的部分。因而,在使用臺紙上貼附有標籤的那樣的用紙並對標籤的部分進行感熱印刷的情 況下,基於利用光源lib和光敏器件51c獲得的信息,可以可靠地對標籤的部分而不是臺紙 的部分進行印刷。另外,上述那樣從殼體框架17上拆卸下來的磁頭護罩/阻尼器組合件50是通過 如下方式安裝於殼體框架17中(參考圖4),S卩使兩彈性臂部51a、51a朝向磁頭護罩/阻 尼器組合件50的寬度方向內側彈性變形,並將各凸起51b、51b嵌合在殼體框架17的各卡 定孔17a、17a中,從而可以不使用工具僅依靠手工作業來安裝。另一方面,阻尼器部52是一種對在熱列印頭41和用紙容納部14之間的感熱紙 200路線上輸送的感熱紙200進行推擠的機構,如圖6所示,並具備阻尼器板52a ;支承板 52c ;彈簧52b (轉動作用部件),安裝於所述阻尼器板5 和支承板52c之間;惰輪52e,轉 動自如地設置在阻尼器板52a的轉動側頂端。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感熱式印表機100中,支承板52c雖與磁頭護罩部51 —體 成型,然而在功能上構成阻尼器部52的一部分,因而在物理性上也可以作為阻尼器部52的 一部分而構成。阻尼器板52a以磁頭護罩部51在感熱紙200運送方向上的上遊側端51f為軸,並 以角度θ可以從角度0度(參考圖6(b))轉動到角度50度(參考圖6(c))左右的方式相 對樞支於磁頭護罩部51。彈簧52b安裝於阻尼器板52a與支承板52c之間,並將作為防止在預想外的方向 上曲折的保護杆用的圓弧狀芯柱52d作為內芯。關於彈簧52b,阻尼器板5 的角度為0度 的狀態(圖6(b))是彈簧52b —邊被賦予既定的預加負荷一邊伸張的狀態;阻尼器板5 的角度大約為50度的狀態(圖6(c))是彈簧52b收縮的狀態,既定的預加負荷與對應於收 縮的長度的彈性復原力的合力作為作用力(推壓力),該作用力沿圖示的順時針方向對阻 尼器板5 施加作用力。而且,如圖6 (b)、6 (c)所示,阻尼器部52被配置在感熱紙200的搬運路線上,以使 感熱紙200(以雙點劃線表示)鄰接阻尼器板52a的指向彈簧52b的作用方向的表面(圖 示為下表面),推壓與阻尼器板52a的下表面相鄰接的感熱紙200,對感熱紙200施加張力(張緊力)。也就是說,在感熱紙200的殘留量較多,因而感熱紙200的滾筒直徑較大的情況 下,如圖6A的實線(附圖標記I的狀態)所示的那樣,感熱紙200上的開始離開捲筒(脫 離)的點在磁頭護罩部51的上方的位置。此時,感熱紙200上的與開始離開(脫離)捲筒的點和磁頭護罩部51之間的連結 線段相應的部分(該部分是穿行在捲筒和磁頭護罩部51之間的感熱紙200的部分)受到 了阻尼器部52 (是指受到彈簧52b的彈力作用的阻尼器板52a)的推擠,在這種狀態下,感 熱紙200的部分受到該阻尼器部52的作用力而被賦予適當的張力。而且,捲筒直徑隨著感熱紙200不斷使用而逐漸變小,則與感熱紙200上的與開始 離開(脫離)捲筒的點和磁頭護罩部51之間的連結線段相應的部分、與磁頭護罩部51的 用紙引導面51e夾持的角度θ —點一點地逐漸減小,像這樣在角度θ不停減小期間內,阻 尼器板5 準確地跟隨角度θ,將作用力持續作用於形成角度θ的感熱紙200的部分。感熱紙200的殘留量減少,離開(脫離)捲筒的開始點到達與磁頭護罩部51的用 紙引導面51e同一的平面上(圖6 (b)),則用紙引導面51e和阻尼器板52a的下表面處在同 一平面上,角度θ =0度,通過未圖示的止動部件,使阻尼器板5 不再順時針轉動。而且,在這種狀態、即在由圖6A的雙點劃線表示的狀態(附圖標記為II的狀態) 下,在感熱紙200上的與開始離開(脫離)捲筒的點和磁頭護罩部51之間的連結線段相應 的部分,受到的來自阻尼器部52施加的作用力變得最小。但是,即使是很小的作用力也一 樣使感熱紙200受到張力。若感熱紙200的使用進一步進行殘留量進一步減少,則如圖6A的虛線所示,感熱 紙200的離開(脫離)滾筒的開始點位於磁頭護罩部51的下方的位置。另一方面,阻尼器板52a的角度θ不採取負值(在水平面以下,利用止動部件使 阻尼器板5 停止轉動),因而在感熱紙200遠離阻尼器板5 的狀態(附圖標記為III的 狀態),不受阻尼器板52a的作用力作用。但是,如圖6A的虛線所示,感熱紙200的捲筒部分降到用紙容納部14的底部,且 該捲筒部分由感熱紙200上的已離開(脫離)捲筒的部分支持,在這種狀態下,由與捲筒部 分的重量相應的張力對離開(脫離)捲筒的感熱紙200的部分施加作用力。因而,用於該感熱式印表機100的感熱紙200,即使在阻尼器部52的作用力不起作 用的狀態下,也能夠獲得適當的張力。此外,本實施方式的感熱式印表機100構成為將熱列印頭41和用紙容納部14以 相臨近的方式配置,因而,感熱紙200上的與開始離開(脫離)捲筒的點與磁頭護罩部51之 間的連結線段對應的部分(它是穿行在捲筒和磁頭護罩部51之間的感熱紙200的部分)、 與磁頭護罩部51的用紙引導面51e之間的角度θ,對應捲筒狀感熱紙200的殘留量而大幅變化。在這種構成中,穿行在捲筒和磁頭護罩41之間的感熱紙200的部分的朝向變化 大,因而利用構成為沿直線上的單一方向推壓的阻尼器部52,並不能夠把它的推壓力適當 地加載於感熱紙200。但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感熱式印表機100,給感熱紙200加載推壓力的阻尼器板 52a,以磁頭護罩部51在感熱紙200運送方向上的上遊側端51f為軸,並可相對磁頭護罩部
951轉動角度θ,因而穿行在捲筒和磁頭護罩部51之間的感熱紙200的部分(在圖6 (b)、 6(c)中以雙點劃線表示)的朝向,即使角度改變50度左右,也能夠通過阻尼器板52a的轉 動來跟隨感熱紙200的部分的朝向的變化。也就是說,在感熱紙200的殘留量較多時,由於滾筒的直徑較大,因而如圖6(c)所 示,在阻尼器板5 轉動較大的狀態下(Θ 50度),能夠使張力作用於感熱紙200;另一 方面,在感熱紙200的殘留量較少時,由於滾筒的直徑較小,因而如圖6(b)所示,在阻尼器 板5 幾乎不轉動的狀態下(Θ 0度),能夠使張力作用於感熱紙200,在殘留量介於它 們之間時,阻尼器板5 按照與其殘留量相對應的角度θ來轉動,推壓感熱紙200,由此不 管感熱紙200的殘留量有多少,均可以適當地持續施加張力。此外,在一邊鄰接阻尼器板5 —邊輸送的感熱紙200與阻尼器板5 最初接觸 的部分(也就是說在阻尼器板5 的頂端邊緣),設置有自由轉動的惰輥52e,由此,感熱紙 200無論以多大的角度接觸到惰輥52e,都因惰輥5 轉動而使感熱紙200和惰輥5 之間 不產生較大的摩擦力。也就是說,在沒有設置惰輥52e的結構中,因為惰輥52e的頂端邊緣部不轉動,所 以以各種角度進入的感熱紙200與阻尼器板52a的頂端邊緣之間易於產生較大的摩擦力, 該較大的摩擦力是導致感熱紙200產生卡紙的極大發生要因。對此,本實施方式的感熱式印表機100,由於在阻尼器板52a的頂端邊緣配備惰輥 52e,所以不會有較大的摩擦力產生,從而可以抑制紙張卡紙的發生。另外,在圖6中省略了不過卻在圖4以及圖如中示意的那樣,與惰輥52e同樣,在 磁頭護罩部51的感熱紙200運送方向上的上遊側端51f也設置有降低摩擦用的惰輥51g、 51g,用來減輕磁頭護罩部51和阻尼器板5 在分界部分的與感熱紙200間的摩擦力。如上所示,用來覆蓋熱列印頭41的一部分的磁頭護罩部51被配置在最靠近熱打 印頭41的地方,因而磁頭護罩部51被配置在最靠近熱列印頭41的地方。而且,因為阻尼器部52與磁頭護罩部51 —體設置,且該阻尼器部52被推擠到在 熱列印頭41與用紙容納部14之間的用紙路線中運送的感熱紙200上,以對該感熱紙200 施加既定的張力(張緊力),由此可以將阻尼器部52配置在最靠近熱列印頭41的地方。因而,可以採用如下結構,即使用紙容納部14靠近阻尼器部52且相臨近地配置 熱列印頭41和用紙容納部14,從而可以縮短整個感熱式印表機10的尺寸、尤其是前後方向 上的長度。此外,由於採取了阻尼器部52鄰接熱列印頭41的結構,這與阻尼器部52在遠離 熱列印頭41的位置對感熱紙200施加張緊力的結構相比,很容易提高與熱列印頭41之間 的尺寸精度。而且,由於磁頭護罩部51自身可自由地安裝在蓋體12上或者被拆卸下來,阻尼器 部52與磁頭護罩部51同樣也是可裝拆式,所以,即使在發揮阻尼器部52功能的彈簧52b 因疲勞等而產生了彈力減弱現象的情況,也易於對彈簧52b進行替換作業。此外,如圖5所示,就熱列印頭機構40來說,在位於比發熱單元列42更向前方的 前端形成有卡合部44,該卡合部44與形成在殼體框架17中的朝後方伸出的三個卡爪17b、 17c、17d相卡合;在發熱單元列42的靠後方的部分之中沿寬度方向的大體中央形成有與階 梯部61卡合的銷卡合切口部45,其中,所述階梯部61形成在從殼體框架17起向下方延伸(在蓋體12位於關閉位置之時)的階梯銷60的下端部。也就是說,熱列印頭機構40如圖7所示,不用工具僅依靠手工作業,即可把它的卡合部44從各卡爪17b、17c、17d上拆卸下來、把它的銷卡合切口部45從階梯銷60的階梯部 61拆卸下來,這樣可把熱列印頭機構40從殼體框架17上拆卸下來。另外,提供電信號等 的電氣連接器48a、48b (同圖a),分別與設置在熱列印頭機構40的左、右兩處的端子47a、 47b上相連接(同圖b)。端子47a、47b和電氣連接器48a、48b的連接也可僅通過手工作業 來拆卸。在此處,熱列印頭機構40具體而言如圖7(b)所示,在熱列印頭41上安裝了支承用的磁頭支架43,卡合部44以及銷卡合切口部45都形成在磁頭支架43上。形成在該磁頭支架43上的銷卡合切口部45的切口寬度W3,稍大於階梯銷60的銷 部62的直徑、並小於階梯銷60的階梯部61的直徑。因而,由於階梯銷60的銷部62從銷 卡合切口部45穿得過去而階梯部61穿不過去,所以階梯銷60的銷部62以階梯部61受到 銷卡合切口部45的周圍部分的阻擋的狀態被卡掛。此外,與三個卡爪17b、17c、17d相卡合的卡合部44,也同樣以被所述卡爪17b、 17c、17d阻擋著狀態被卡掛,在磁頭支架43和殼體框架17之間安裝有4個彈簧19a、19b、 19c、19d,所述彈簧19a、19b、19c、19d把卡合部44推壓到卡爪17b、17c、17d上,並沿把銷卡 合切口部45的周圍的部分推壓到階梯部61上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在把熱列印頭機構40安裝在殼體框架17上的狀態下,這樣的4個彈簧19a、19b、 19c、19d以位於發熱單元列42的背部的方式配置,使發熱單元列42與後面描述的壓紙輥 21適當地緊密貼靠。而且,這些這樣的4個彈簧19a、19b、19c、19d,沿著感熱紙200的寬度方向按照相 等間隔Ll配置。而且,關於間隔Li,即使在使用了上述寬度不同的感熱紙200的情況下,也 可以作為實現發熱單元列42沿寬度方向上大體等同的緊貼力的間隔來設定。也就是說,在使用了寬幅Wl的感熱紙200的情況,通過均等配置的上述4個彈簧 19a、19b、19c、19d,從而在沿寬度方向在大體等同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使發熱單元列42與感 熱紙200緊貼;在使用了窄幅W2的感熱紙200的情況,通過取掉均等配置的上述4個彈簧 19a、19b、19c、19d之中的圖示右端的彈簧19d,利用三均等配置的3個彈簧19a、19b、19c,使 發熱單元列42在沿寬度方向在大體相同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與感熱紙200緊貼。另外,作為對應上述兩種幅寬Wl、W2的情況的間隔Li,可以按照Wl和W2的大體 最大公約數的數值來設定。具體而言,在利用寬幅Wl為3英寸(大約80mm)的、窄幅W2為 2英寸(大約60mm)的感熱紙200的情況,將最大公約數1英寸(大約20mm)作為間隔Ll 來設定,並可以事先對兩端的彈簧19a、19d或者19a、19c的位置進行以調整,使兩端的彈簧 到感熱紙200的兩側端緣的距離大體相等。此外,在磁頭支架43的兩側面的發熱單元列42的大體延長線上,分別形成有與後述的壓紙輥機構20相卡合的、用作定位部的凸起46、46。下面,使用圖8對把熱列印頭機構40向殼體框架17進行安裝或者拆卸的構造進行說明。把圖7(b)中所示的熱列印頭機構40安裝在同圖(b)中所示的殼體框架17上的結構,如圖8(a)、(b)中所示,把銷卡合切口部45通到階梯銷60的銷部62,並使銷卡合切口部45的周圍的部分卡合在階梯部61上,從這種狀態起,隨後如同圖(b)、(c)所示,一邊 壓縮鄰接磁頭支架43的背面(發熱單元列42的背面)的彈簧19a、19b、19c、19d,一邊把卡 合部44移動到卡爪17b、17c、17d的背面側,然後如同圖(d)所示的那樣把整個熱列印頭機 構40移動到卡爪17b、17c、17d的根側,把卡合部44卡合在卡爪17b、17c、17d上。由此,就熱列印頭機構40而言,通過將卡合部44卡合在卡爪17b、17c、17d上,銷 卡合切口部45卡合在階梯銷60的階梯部61上,從而安裝於殼體框架17。另一方面,在把熱列印頭機構40從殼體框架17上拆卸下來的情況,進行與上述安 裝工序相反的工序即可。像這樣,在本實施方式的感熱式印表機100中,可以不使用工具僅依靠手工作業 把熱列印頭機構40從殼體框架17拆卸下來或者安裝上去。此外,利用彈簧19a、19b、19c、19d,在圖8中圖示的左方向(在蓋體12處在關閉位 置的時候,靠近壓紙輥21的方向),對安裝在殼體框架17上的熱列印頭機構40施加作用 力,而不論發熱單元列42的上方的部分(前端部分)還是下方的部分(後端部分),都可以 沿圖示右方向(在蓋體12處在關閉位置的時候,遠離壓紙輥21的方向)移動,因而,在蓋 體12是在關閉位置的通常使用狀態時,熱列印頭機構40在感熱紙200的行進方向上可以 上下傾斜。另外,銷卡合切口部45從磁頭支架43的後端緣起朝前方開設有切口,且該切口切 得要比卡爪17b、17c、17d和卡合部44沿前後方向(圖8中的上下方向)上的卡合量長一 些,因而,在把熱列印頭機構40安裝在殼體框架17上時,首先,銷卡合切口部45抵靠在階 梯銷60的階梯部61上,進而使階梯銷60進到銷卡合切口部45 (卡合狀態),維持著卡合 狀態,使熱列印頭機構40向後方(圖8中的下方)移動,以便階梯銷60位於銷卡合切口部 45的開設的切口的根部,然後將熱列印頭機構40的前端(圖8中的上端)移動到殼體框架 17的卡爪17b、17c、17d的背面側(圖8中的右側),並且使熱列印頭機構40朝前方(圖8 中的上方)移動與卡爪17b、17c、17d間卡合的卡合量,就這樣將熱列印頭機構40的前端卡 合在卡爪17b、17c、17d上,熱列印頭機構40的後部卡合在階梯銷60上,從而可以不用工具 僅依靠手工作業很簡單地將熱列印頭機構40安裝在殼體框架17上。此外,通過與上述操作相反的操作,可以不用工具僅依靠手工作業很簡單地將熱 列印頭機構40從殼體框架17上拆卸下來。而且,該熱列印頭機構40如圖9 (a)、(b)所示,它的後方部分僅卡合在寬度方向的 大體中央的一個部位(銷卡合切口部4 來支承,所以以該支承的部分(抵靠到階梯部的 寬度方向上的大體中央部)為中心,如同圖(c)、(d)所示,熱列印頭機構40的寬度方向具 有上下擺動的自由度。因而,與熱列印頭機構40的發熱單元列42接觸的壓紙輥21,即使它在寬度方向 上的磨損程度有差異等、例如呈圓錐臺狀磨損,但是通過熱列印頭機構40在寬度方向上傾 斜,從而可以吸收在寬度方向上的由不均等的磨損引起的差異,使發熱單元列42和壓紙輥 21得到在寬度方向上的接觸大體均等。圖10是表示在蓋體12位於關閉位置的狀態下,把蓋體12的外部裝飾殼體從殼體 框架17上除掉的狀態的圖。在該殼體框架17上設置有階梯銷調整部70,階梯銷調整部70使卡合在熱列印頭機構40的銷卡合切口部45上的階梯銷60沿其軸向變位,使階梯部61的位置上下變位。階梯銷調整部70如圖11所示,是呈大體五角形的形狀的、並以可繞利用銷72來 樞支的一頂部轉動的方式設置的可動板71 (可動調整部件),在該可動板71上形成有沿著 它的轉動方向延伸的、供階梯銷60通過的長孔73,在階梯銷60通過的狀態下可以沿長孔 73延伸的方向變位。
而且,在該長孔73的緣部,在長孔73的中央部的一側的可動範圍的部分(圖 11(a)中右側的範圍)形成有比可動板71的厚度厚的倒邊部73a;包含長孔73的中央在內 的另一側的可動範圍的部分(圖11(a)中左側的範圍)與可動板71的厚度保持一致,像這 樣構成利用厚度差異工作的凸輪。另外,為方便說明,將長孔73的緣部之中與可動板71的厚度保持一致的部分稱為 薄倒邊部73b。此外,在可動板71的長孔73的附近形成有舌簧,在該舌簧的背面(朝向殼體框架 17的一面)形成有凸起75,在使階梯銷60從長孔73中通過的狀態下,當可動板71在可 動範圍內(轉動範圍)變位時,在可動範圍的兩端凸起75嵌入在可動板71中形成的凹部 17f、17g中,由此在進行可動板71的轉動操作時賦予到達兩端的感觸(操作的規則感),而 且,由於凸起75嵌入任一凹部17f、17g中,所以還可以防止可動板71不小心運動。而且,在圖7以及作為從圖11(a)的背面看到的圖即圖11 (b)中,在相當於殼體框 架17的可動板71的外周部分的部分開設有操作窗口 17e,該操作窗口 17e用來使可動板71 的外周部分的背面向殼體框架17的內側顯露,而且在可動板71的轉動範圍延伸;在從操作 窗口 17e露出的可動板71的外周部分的背面形成有操作凸起74,在進行使經操作窗口 17e 露出的可動板71繞銷72轉動的操作時,供手指操作。另一方面,在階梯銷60的從長孔73伸出的上端部設置有平墊片63(大直徑部), 該平墊片63的直徑比階梯銷60的外徑大,並頂跨在長孔73的倒邊部73a、73b(邊緣部) 即凸輪上,可動板71轉動,在平墊片63頂在較薄的倒邊部73b上時平墊片63沒有變化,與 此相對的是,在平墊片63頂在較厚的倒邊部73a上時,平墊片63被向圖12(a)的靠紙面一 側抬高厚倒邊部73a與薄倒邊部73b的厚度差的部分,由此,連接著平墊片63的階梯銷60 也沿靠紙面一側即階梯銷60的軸向變位。參考圖12、13來說明該作用,首先,如圖12(b)所示,用手指對從操作窗口 17e向 殼體框架17的內側顯露的操作凸起74進行操控,使操作凸起74朝操作窗口 17e的圖示右 端一側變位,則如同圖(a)所示的那樣,可動板71以銷72為中心轉向圖示左側,此時貫通 在長孔73中的階梯銷60的平墊片63碰到長孔73的倒邊部73a。同時,凸起75嵌入形成在殼體框架17中的凹部17f中,由此在進行可動板71的 轉動操作時賦予操作規則感,而且可以防止可動板71不小心從它的位置起變位。此時,平墊片63向圖12(c)(是表示蓋體12處於關閉位置的狀態的圖)中的上方 移動,並移動較厚的倒邊部73a與較薄的倒邊部73b厚度差那樣高的部分,由此連接著平墊 片63的階梯銷60也向上移動。於是,形成在階梯銷60的下端部(圖12(c)中的下端部)的階梯部61也向上方 移動,由此卡合在階梯部61上的熱列印頭機構40的銷卡合切口部45向上方移動,銷卡合 切口部45向上方移動多大,熱列印頭機構40的姿態也沿圖示的逆時針方向傾斜多大。
另一方面,如圖13(b)所示,若用手指對從操作窗口 17e向殼體框架17的內側 顯露的操作凸起74進行操控,將操作凸起74變位到操作窗口 17e的圖示左端側,則如圖 13(a)所示那樣,則可動板71以銷72為中心轉動到圖示的右側,此時從長孔73中貫通的階 梯銷60的平墊片63碰到長孔73的較薄的倒邊部73b。同時, 凸起75嵌入形成在殼體框架17中的凹部17g中,由此在進行可動板71的 轉動操作時賦予操作規則感,而且可以防止可動板71不小心從所在位置起變位。此時,平墊片63向圖13(c)(表示蓋體12處於關閉位置的狀態的圖)中的下方移 動(以圖12(c)為基準時),並移動較厚的倒邊部73a與較薄的倒邊部73b厚度差那樣大, 由此連接著平墊片63的階梯銷60也向下方移動。於是,形成在階梯銷60的下端部(圖13(c)中的下端部)的階梯部61也向下方 移動,由此卡合在階梯部61上的熱列印頭機構40的銷卡合切口部45向下方移動,銷卡合 切口部45向下方移動多大,熱列印頭機構40的姿態也沿順時針方向多大。關於此後的熱列印頭機構40的姿態的變化,由於其與後述的壓紙輥機構20相關 聯,因此在對壓紙輥機構20說明之後詳細描述。如圖3所示,壓紙輥機構20配置在本體11上,安裝在作為圖14中表示的本體11 的骨架部的本體框架18中。而且,從本體框架18拆卸下來的壓紙輥機構20如圖15所示,構成為壓紙輥21 ; 支承部件22、23,分別旋轉自如地支承從壓紙輥21的兩端伸出的旋轉軸21a ;用紙分離框 24,在感熱紙200的運送方向上的壓紙輥21的上遊側以及下遊側,以與旋轉軸相平行的方 式延伸。用紙分離框24起到引導功能的作用,將感熱紙200從壓紙輥21上剝離下來輸送 到下遊側,從而不使從上遊側輸送到壓紙輥21和熱列印頭41之間的感熱紙200 —直卷附 在壓紙輥21的周面而被輸送到預期之外的方向。兩個支承部件22、23彼此是相同的部件,分別由樹脂部件22a、23a和金屬板22h、 23h組成。在此處,在各支承部件22、23的樹脂部件22a、23a上,如圖16所示,在壓紙輥21 的上方的部分形成有抓手部22b、23b,該抓手部22b、23b的作用是在把整個壓紙輥機構20 從組裝在本體框架18上的狀態(參考圖3)起向上方(與蓋體12的從關閉位置起的移動 方向一致的方向)拉起,再把壓紙輥機構20從本體11上拆卸下來時,作為抓手用。此外,樹脂部件22a、23a的抓手部22b、23b的下方,在壓紙輥21的寬度方向上以 分叉為兩部分的方式形成。而且,如圖16b所示,在所述的以分叉為兩部分的方式形成的兩腿部23c (22c)、 23d (22d)之中,位於寬度方向內側的腿部23d(22d)比位於寬度方向外側的腿部23c (22c) 形成得更長,而且如圖16(a)所示分叉為兩部分而形成兩腿部23e(22e)、23f(22f)。壓紙輥21的旋轉軸21a從壓紙輥21的兩端伸出,伸出的部分分別從在寬度方向 上的位於外、內的兩個腿部23c(22c)、23d(22d)之間貫通,在所述旋轉軸21a上的、穿過兩 腿部23c(22c)、23d(22d)間的空間的範圍的部分設置有軸承26 (25),所述軸承26 (25)旋轉 自如地支承壓紙輥21的旋轉軸21a。另一方面,如圖14、16a所示,在本體框架18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壁上形成有切口寬度為Dl的切口部18b (18a)(輥卡合切口部),該切口寬度Dl與軸承26 (25)的直徑(外徑) D2(參考圖17(b))相同,或者稍大一些(D2彡D1)。此外,兩腿部23c(22c)、23d(22d)之間的寬度稍大於本體框架18的厚度,而且,一 側的腿部23c、23d之間的空間到另一側的腿部22c、22d之間的長度M2(參考圖17(a)),與 在圖14中所示的本體框架18的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側壁之間的距離Ml大體相等,由此,將 本體框架18在寬度方向上的一側的側壁穿插在壓紙輥機構20的一側的腿 部23c、23d之間 的空間;將本體框架18在寬度方向上的另一側的側壁穿插在壓紙輥機構20的另外一側的 腿部22c、22d之間的空間,從而把壓紙輥機構20安裝在本體框架18內。此時,通過兩腿部23c、23d之間的空間的旋轉軸21a的軸承26,卡合在本體框架 18的側壁的切口部18b ;在兩腿部22c、22d間的空間內通過的旋轉軸21a的軸承25,卡合 在本體框架18的側壁的切口部18a,從而,壓紙輥機構20相對本體框架18的前後方向的位 置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被固定住。此外,位於寬度方向內側的腿部23d(22d)的分叉為兩部分的兩腿部23e (22e)、 23f(22f)如圖16(a)所示,在最下部兩者之間具有寬度為d3的間隙,在最下部的偏上方的 部分具有比寬度d3更寬的寬度d4(d3 < d4)。而且,如圖16(b)所示,支承部件22、23的金屬板22h、23h緊密貼靠在內側的腿部 23d(22d)的、在寬度方向內側的表面上,各金屬板22h、23h與腿部23d(22d)同樣,在旋轉軸 21a貫通的部分的下方的部分分叉為兩部分,分叉兩者之間的間隙的寬度d2比寬度d3更 寬、且小於寬度d4(d3 < d2 < d4)。另外,金屬板23h (22h)分叉的兩個部分之間的間隙的中心與腿部23e (22e)、 23f (22f)之間的間隙中心一致,且旋轉軸21a (或者軸承26 (25))的中心位於上述這些中心 的向上方的延長線上。另一方面,在本體框架18的兩側壁上的、各切口部18a、18b的下方的並且是到各 切口部18a、18b的下邊緣保持間隔的部分,形成有從所述本體框架的各側壁朝寬度方向內 側伸出的直徑是dl的凸起18c、18d,上述間隔相當於壓紙輥機構20的軸承25、26的下表面 到腿部23e(22e)、23f (22f)間的間隙是寬度d4的位置為止的距離。而且,凸起18c、18d的直徑dl設定為與支承部件22、23的金屬板22h、23h分叉 的兩個部分之間的寬度d2相等或者稍小一些,此外,切口部18a、18b的中心位於所述凸起 18c、18d的中心的垂直線上。利用這樣構成的支承部件22、23和本體框架18,壓紙輥機構20相對本體框架18 垂直向下移動,使壓紙輥機構20的軸承26卡合在本體框架18的側壁的切口部18b上,並 且軸承25嵌合在本體框架18的側壁的切口部18a上,從而把壓紙輥機構20安裝在本體 框架18中。在向下方移動時,如圖18所示,凸起18d(18c)塞在支承部件23(22)的兩腿 23e(22e)、23f(22f)之間的間隙內。在此處,凸起18d(18c)的直徑dl,大於支承部件23(22)的兩腿部23e (22e)、 23f(22f)之間的位於最下部的間隙的寬度d2,所以隨著凸起18d(18c)不斷進入上述間隙 中,兩腿部23e(22e)、23f (22f)分別向外側彈性變形而使兩腿部23e (22e)、23f (22f)之間 的間隙擴展。這取決於腿23e(22e)、23f(22f)需要由易於彈性變形的樹脂制,本發明並不 限定於樹脂制,可以由厚度較薄的金屬制。
另一方面,在支承部件23 (22)內由金屬板23h(22h)分叉為兩個部分之間的間隙 的寬度d2,等同於、或者稍大於凸起18d(18c)的直徑dl,因而凸起18d(18c)導入所述間隙 內,而不會使金屬板23h(22h)之間的間隙擴展。若壓紙輥機構20進一步向下方移動,則如圖19所示,壓紙輥機構20的軸承26嵌 合在本體框架18的側壁的切口部18b上,並且軸承25嵌合在本體框架18的側壁的切口部 18a上,向著下方的移動停止。此時,本體框架18的側壁的切口部18b與壓紙輥機構20的軸承26的外徑相等或 者稍大一些;而本體框架18的側壁的切口部18a與壓紙輥機構20的軸承25的外徑相等或 者稍大一些,從而可以防止在安裝在本體框架18上的情況下,壓紙輥21相對本體框架18
產生晃動。而且,穿進支承部件23(22)的兩腿部23e (22e)、23f (22f)之間的間隙的凸起 18d(18c)到達在兩腿部23e (22e)、23f (22f)之間的間隙之中寬度d4的部分,所述寬度d4 要比寬度d2(≈dl)的金屬板23h(22h)之間的間隙寬一些。而且,由於該寬度d4的間隙部分大於凸起18d(18c)的直徑dl,所以可以消除兩 腿23e(22e)、23f(22f)向外側擴展而引起的彈性變形。其結果是,凸起18d(18c)的下方被 封閉在寬度比凸起18d(18c)的直徑dl小的寬度d2的間隙(兩腿23e(22e)、23f (22f)間 的間隙)內,在使壓紙輥機構20向上方移動時,需要利用凸起18d(18c)來擴張較窄的寬度 d2的間隙,擴張所需的負荷力是逆向於使壓紙輥機構20向上移動的力的阻擋力,這樣可以 防止壓紙輥機構20不慎從本體框架18上脫落。進而,在壓紙輥機構20安裝在本體框架18上的狀況下(軸承25、26分別卡合在 本體框架18的切口部18a、18b上的狀態),還可以防止支承部件22、23以軸承25、26為中
心產生轉動。當然,使用者可以通過如下方式把壓紙輥機構20從本體框架18上拆卸下來,即 把手指放在壓紙輥機構20的抓手部22b、23b,反逆阻力向上方拉起,從而該壓紙輥機構20 的裝拆操作均無需工具,僅依靠手工作業即可進行。另外,就用來配置凸起18d(18c)的金屬板23h(22h)之間的間隙(凸起卡合切口 部)而言,一方面,它的兩邊緣部由高剛性的金屬部件的金屬板23h(22h)規定而形成,因 而可以高精度地管理該間隙和凸起18d(18c)的外徑之間的間隙;另一方面,關於夾持凸起 18d(18c)的兩腿23e(22e)、23f (22f)(腿部),由於其由具有彈性力的樹脂部件23a形成, 所以很容易在夾持著凸起18d(18c)的狀態、與克服彈性力而脫離夾持狀態之間進行轉換。此外,在該壓紙輥機構20上,除了實現與上述本體框架18相卡合的結構以外還形 成有定位部,該定位部用以規定壓紙輥機構20與安裝在蓋體12上的熱列印頭機構40的位 置關係。也就是說,如圖15所示,在壓紙輥機構20的支承部件22的金屬板22h的上部形 成有定位切口部22i (定位部)。在另一方的金屬板23h的上部,也形成有與金屬板22h同 樣的定位切口部23i(定位部)。這些定位切口 22i、23i,在蓋體12移動到關閉位置的狀態(參考圖1、圖10),分別 與在圖4以及圖7 (b)中所示的熱列印頭機構40的磁頭支架43兩側面上形成的凸起46、46 卡合,進而限制熱列印頭機構40的發熱單元列42和壓紙輥21之間的相對運動。
在此處,形成在各 金屬板22h、23h上的定位切口部22i、23i如圖20的要部透視圖 所示的那樣,定位切口部22i、23i的中心位置位於在旋轉軸21a的中心與金屬板23h(22h) 的分叉為兩個部分之間的間隙的中心的連結直線上。因而,在蓋體12處於關閉位置時,在本體框架18 —側的側壁側,熱列印頭機構40 的凸起46、旋轉軸21a的中心和本體框架18的凸起18c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圖20);在本 體框架18另一側的側壁側,熱列印頭機構40的凸起46、旋轉軸21a的中心和本體框架18 的凸起18d排列在一條直線上。關於壓紙輥機構20,通過從蓋體12的關閉位置起沿與移動方向一致的方向(圖 示上方)向上拉起,可以從本體11上拆卸下來,然而在蓋體12處於關閉位置時,安裝在蓋 體12上的熱列印頭機構40的凸起46、46從上方向下方卡合在壓紙輥機構20的定位切口 部22i、23i上,因而,在蓋體12關閉的狀態下,壓紙輥機構20不會錯誤偏離,可以預先穩固 地將壓紙輥機構20固定在本體11中。在此處,如圖12、13所示,就熱列印頭機構40來說,通過操作階梯銷調整部70的 可動板71,以改變階梯銷60的階梯部61的位置,從而可以變更熱列印頭41的傾斜(相對 於前後方向(感熱紙200運送方向)的姿態))。但是,在圖12、13的說明之中,熱列印頭機構40的運動是在利用殼體框架17的限 制(利用卡爪17b、17c、17d和階梯銷60和彈簧19a、19b、19c、19d的限制)條件下的運動, 在蓋體12位於關閉位置的狀態下,熱列印頭機構40的凸起46、46卡合在壓紙輥機構20的 定位切口部22i、23i上而被限制,而且通過發熱單元列42和壓紙輥21彼此接觸,使熱列印 頭機構40的發熱單元列42克服彈簧19a、19b、19c、19d的作用力,向上方(壓縮彈簧19a、 19b、19c、19d的方向)變位。此時的熱列印頭機構40的變位中心是碰到階梯部61的銷卡合切口部45的周圍 的部分,而且,通過熱列印頭機構40的凸起46、46和壓紙輥機構20的定位切口部22i、23i 的卡合,將熱列印頭機構40的運動限定為繞著該凸起46、46的轉動和向定位切口部22i、 23i延伸的上方運動。因而,作為整個熱列印頭機構40來說,後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銷卡合切口部45 的周圍的位置),一邊在階梯銷調整部70的階梯狀部61的位置規定,且成為作為凸起46、 46周邊的轉動變位來規定的姿態(傾斜狀態)。圖21是表示壓紙輥21、熱列印頭機構40、卡爪17b、17c、17d和階梯銷60、和階梯 銷調整部70之間關係的要部透視圖,同圖(a)是相當於圖13的圖,也就是說,利用階梯銷 調整部70成為熱列印頭機構40的圖示右側(感熱紙200的運送方向的上遊側)降低的傾 斜狀態的圖;同圖(b)是相當於圖12的圖,也就是說,利用階梯銷調整部70成為熱列印頭 機構40的圖示右側(感熱紙200的運送方向的上遊側)抬高的傾斜狀態的圖。在此處,在圖22(a)中,表示在圖21 (a)中的壓紙輥21和熱列印頭41的發熱單元 列42的詳細位置關係;在圖22(b)中,表示在圖21(b)中的壓紙輥21和熱列印頭41的發 熱單元列42的詳細位置關係。如上所述,熱列印頭機構40的凸起46、46設置在發熱單元列42的大體延長線上, 與該凸起46、46相互卡合的定位切口部22i、23i形成在通過壓紙輥21的中心的垂直線K 上,因而,不管熱列印頭41的傾斜狀態如何,壓紙輥21與發熱單元列42彼此接觸的點P始終位於上述的垂直線K上。在這裡,一方面,圖22(a)的狀態是對應於厚度較厚的感熱紙200 (例如厚度m) 的狀態,如果厚度W的感熱紙200被輸送到壓紙輥21和發熱單元列42之間,則熱列印頭 機構40克服彈簧19a、19b、19c、19d的作用力,向圖示的上方被抬高感熱紙200的厚度附 那麼高,此時的熱列印頭機構40的變位是以銷卡合切口部45的周圍的部分為中心轉動、以 及在垂直線K上的平行移動,是從圖示的雙點劃線到由實線表示的狀態。感熱紙200與發熱單元列42的接觸點是圖23(a)中所示的點P2。 另一方面,圖22(b)的狀態是對應於厚度較薄的感熱紙200(例如厚度N2(N2 < Ni))的狀態,如果厚度N2的感熱紙200被輸送到壓紙輥21和發熱單元列42之間,則熱 列印頭機構40克服彈簧19a、19b、19c、19d的作用力,向圖示的上方被抬高感熱紙200的厚 度N2那麼高,此時的熱列印頭機構40的變位是以銷卡合切口部45的周圍的部分為中心轉 動、以及在垂直線K上的平行移動,是從圖示的雙點劃線到由實線表示的狀態。感熱紙200與發熱單元列42的接觸點是圖23(b)中所示的點P1。即與發熱單元列42與較薄的感熱紙200相交的點Pl相比,發熱單元列42與較 厚的感熱紙200相交的點P2,更偏靠沿著感熱紙200的運送方向的上遊側一些。在此處,與厚度較薄的感熱紙200相比,厚度較厚的感熱紙200的剛性(韌性)更 強一些。於是,一方面,如圖23(a)所示,感熱紙200乍看起來應當是在點P的正上方的點 P2與發熱單元列42緊貼,然而,事實上在上述剛性強度的影響下,鄰接的壓紙輥21的圓周 表面(具有彈性)從本來的圓弧狀變形為直線狀,因而,點P2處的緊貼性較差、或者並不緊 貼,在點P2的下遊側的點Pl處可以取得強度更加適當的緊密貼靠。另一方面,與厚度較厚的感熱紙200相比,厚度較薄的感熱紙200的剛性(韌性) 較差。如圖23b所示,在點P2的下遊側即點Pl處,如看起來得那樣,感熱紙200可以很好 地與發熱單元列42緊密貼靠。像這樣,根據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感熱式印表機100,無論感熱紙200的厚度是厚 還是薄,在發熱單元列42的同一部分(點Pl),均可以得到良好的緊密貼靠,不管感熱紙 200的厚度如何,都可以實現高品質印刷。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感熱式印表機100具有熱列印頭41和壓紙輥21相互分開的 結構,所以僅通過關閉蓋體21 (移動到關閉位置)的簡單操作,即可完成感熱紙200的設置。此外,就該感熱式印表機100來說,無需工具通過簡單的手工作業,即可把熱列印 頭機構40安裝在殼體框架17上或者將其拆卸下來,從而實現了熱列印頭機構40的簡單的 更換作業。另外,就壓紙輥機構20來說,也無需工具通過簡單的手工作業,即可安裝在本體 框架18上或者將其從上拆卸下來,從而實現了壓紙輥機構20的簡單的更換作業。附圖標記說明11 本體12 蓋體14用紙容納部(用紙容納室)41熱列印頭
51磁頭護罩部(磁頭護罩)52阻尼器部(阻尼器)100感熱式印表機
200感熱紙
權利要求
1.一種感熱式印表機,其特徵在於,在熱列印頭與用紙容納室之間的用紙路線上,被推 擠到在所述用紙路線中輸送的用紙上的阻尼器,與覆蓋所述熱列印頭的一部分的磁頭護罩一體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熱式印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用紙容納室將呈捲筒狀卷 曲的捲筒紙作為所述用紙來容納,所述阻尼器具備阻尼器板,以所述列印頭的用紙運 送方 向的上遊側端為軸,可轉動地樞支於所述磁頭護罩;轉動作用部件,朝向所述可轉動的範圍 的一方的轉動方向對所述阻尼器板施力,所述阻尼器配置在所述用紙路線中,以使所述用 紙與所述阻尼器板的指向所述轉動作用部件的作用方向的面相鄰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熱式印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磁頭護罩具備檢測在所 述用紙路線中通過的所述用紙的用紙檢測機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感熱式印表機,其課題是縮短該感熱式印表機整體的大小、尤其是前後方向的長度;其構成是,在熱列印頭(41)與用紙容納室(14)之間的感熱紙(200)路線上,被推擠到在用紙路線中輸送的感熱紙(200)上的阻尼器部(52),與覆蓋熱列印頭(41)的一部分的磁頭護罩部(51)一體設置。
文檔編號B41J2/32GK102145594SQ201110035519
公開日2011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10日
發明者向島克敏, 松嵨嚴, 森靖幸 申請人:西鐵城控股株式會社, 西鐵城精電科技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