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華鱘魚卵保護方法
2023-05-14 06:56:46
專利名稱:一種中華鱘魚卵保護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態保護領域,尤其是一種自然種群中中華鱘魚卵保護方法。
背景技術: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魚類,是我國特有的古老中華鱘,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遠在公元前I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中華鱘主要分布於我國的長江幹流和長江口的淺海區域,每年的9-11月,發育成熟的中華鱘個體由海入江,洄遊至金沙江下遊至長江上遊適合的江段產卵繁殖。自從修建葛洲壩阻斷中華鱘繁殖洄遊通道後,中華鱘的產卵場縮減至葛洲壩下遊不足5km江段。隨著中華鱘產卵場規模的減小和產卵親魚數量的減少,生活在長江裡的中華鱘物種瀕臨威 脅。為了保護中華鱘物種和維持中華鱘資源量,有研究機構和學者通過人工繁殖和放流的方式改變這種局面,但是從根本上通過對中華鱘卵保護策略的研究報導甚少。中華鱘繁殖季節,受精卵粘附在產卵場江底的石礫上孵化,孵化時間一般需要4-5d。在中華鱘孵化期,90%以上的中華鱘卵未及孵化即被棲息底層分布密集的食卵魚類如瓦氏黃顙魚等吞食。目前因為中華鱘卵的損失不足以補給中華鱘生態資源量,所以中華鱘卵的保護方法的研究受到一些研究者的關注,但是如何進行中華鱘卵保護工作未展開系統研究。此外,中華鱘本身在洄遊產卵期不攝食,不會受到餌料的誘惑而影響其繁殖。因此,在不影響中華鱘繁殖行為的前提下,能否利用替代餌料對中華鱘卵的敵害魚類進行誘導或為其提供食物,進而減輕食卵魚對中華鱘卵的危害,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中華鱘魚卵保護方法,協助保護中華鱘和維持中華鱘數量。在替代餌料的幫助下,中華鱘魚卵可以增加避開敵害魚類捕食的機率,安全孵化並發育成幼魚,成功補給中華鱘自然資源量,同時減少了人工增殖放流中華鱘幼苗的成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中華鱘魚卵保護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捕捉以鱘魚卵為食物的食卵魚類;
2)對食卵魚類進行攝食行為試驗,在實驗室選擇可以替代中華鱘卵的餌料時,通過調查長江邊的漁民得知用蚯蚓或蛆蟲或豆腐可以釣到食中華鱘卵的魚類,
進行篩選試驗在蚯蚓或蛆蟲或豆腐與其它餌料(如小魚、小蝦、豆腐、雞蛋、米飯、人工魚飼料)同時存在條件下,食卵魚類喜歡攝食蚯蚓或蛆蟲或豆腐,但是蛆蟲不易長期保存,因為其容易蛻化成蒼蠅,豆腐也不易長期保存,且投食麻煩,而蚯蚓可以長期保存在潮溼的肥沃土壤裡,選擇蚯蚓作為替代食物的優點如下
一)、多條蚯蚓喜歡纏在一起,其它餌料沒有這個優點,纏在一起的蚯蚓越大水流越不易衝散,且沉降速度快,易於沉入江底供底棲魚類捕食。二)、可以控制纏在一起蚯蚓團的大小,使蚯蚓團在沉到水底的過程中被水流衝散成個體或抱團較小的群體,供食卵魚類群體攝食;
三)、蚯蚓在人工飼養和保存過程中成本低。因此,根據攝食行為試驗結果認定蚯蚓為食中華鱘卵魚類的替代食物;
3)在每年中華鱘的產卵前一段時間(產卵前I個月)、產卵期以及孵化期間,將蚯蚓投入到中華鱘產卵的水域及附近水域。步驟2)和步驟3)之間還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不同體長的食卵魚類進行蚯蚓適口性試驗,選擇適合各種體長食卵魚類的蚯蚓規格;
b、進行食卵魚類攝食節律試驗,選擇食卵魚類攝食活躍的晝夜時間區間。增加上述步驟a、b後,步驟3)的內容為在每年中華鱘的產卵前一段時間(產卵前I個月)、產卵期以及孵化期間,在食卵魚類攝食活躍的時間區間將步驟b選擇的特定規格的蚯蚓投入到中華鱘產卵的水域及附近水域。中華鱘每年的中華鱘產卵期間為當年的10月至12月。中華鱘卵的孵化期間為產卵後的第I天-第5天。步驟I)中捕到的食卵魚類為瓦氏黃顙魚。本發明提供的一種中華鱘魚卵保護方法,有益效果如下
I、通過研究中華鱘魚卵食用魚類的攝食行為,選擇一種餌料作為食卵魚類的替代食物,用投放替代食物的方法實現了中華鱘魚卵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協助保護了中華鱘物種,增加了中華鱘的補充群體數量。2、通過保護中華鱘卵在孵化過程中不遭到食卵魚類攝食,解決了人工放養中華鱘苗在生存環境突變過程中引起損傷率和死亡率很高的問題。3、在替代餌料的幫助下可以使大量的自然中華鱘苗可以避免環境突變問題出現安全孵化並發育成幼魚,順流而下到大海裡生活,成功補給中華鱘自然資源量和維持中華鱘物種並減少了放養中華鱘幼苗的成本。4、由於蚯蚓在人工飼養和保存過程中成本低,使用蚯蚓作為替代食物降低了成本。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中華鱘卵保護方法,該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
1)捕捉以鱘魚卵為食物的瓦氏黃顙魚;
2)在實驗室中對瓦氏黃顙魚進行攝食行為試驗,在實驗室選擇可以替代中華鱘卵的餌料時,通過調查長江邊的漁民得知用蚯蚓或蛆蟲可以釣到瓦氏黃顙魚,
進行篩選試驗在蚯蚓或蛆蟲與其它餌料(如小魚、小蝦、豆腐、雞蛋、米飯、人工魚飼料)同時存在條件下,瓦氏黃顙魚喜歡攝食蚯蚓或蛆蟲,但是蛆蟲不易長期保存,因為其容易蛻化成蒼蠅,而蚯蚓可以長期保存在潮溼的肥沃土壤裡,供試驗隨時選用;
因此,根據攝食行為試驗結果認定蚯蚓為瓦氏黃顙魚的替代食物;
3)選擇體長為10cm、15cm和20cm瓦氏黃顙魚進行Φ丘蝴適口性試驗,將體長分別為2cm、4cm和8cm的蚯蚓做為鮮活餌料供瓦氏黃顙魚攝食,試驗結果顯示適合上述3種不同體長瓦氏黃顙魚的艇蝴規格為體長4cm ;
4)進行瓦氏黃顙魚攝食節律試驗,試驗結果顯示瓦氏黃顙魚攝食活躍的時間區間為當日的18:00到次日6:00 ;
5)在每年中華鱘的產卵前一段時間、產卵期以及孵化期間,在瓦氏黃顙魚攝食活躍的時間區間(當日的18:00到次日6:00)將步驟3)選擇的特定規格的蚯蚓投入到中華鱘產卵的水域及附近水域。具體投放方法如下
在中華鱘產卵前一段時間(產卵前I個月),為了阻止瓦氏黃顙魚進入中華鱘產卵場並攝食中華鱘卵,每隔一天在中華鱘產卵場(目前的中華鱘產卵場固定在葛洲壩下Ikm下江段)以外鄰近區域,即長江葛洲壩的上遊和下遊的廟嘴江段、夷陵長江大橋的上下遊3km江段、紅花套江段每隔O. 5km潑灑蚯蚓。向葛洲壩下遊水域中華鱘產卵場以外區域潑灑蚯蚓·的量以上述各江段捕撈點瓦氏黃顙魚捕獲量重量的5%為標準。在上述葛洲壩下遊水域每隔O. 5km潑灑蚯蚓,以在中華鱘產卵場外可以給中華鱘產卵場外的瓦氏黃顙魚提供充足的餌料,避免瓦氏黃顙魚群體進入中華鱘產卵場。在中華鱘產卵期間(當年的10月至12月),為了阻止瓦氏黃顙魚在中華鱘產卵場中攝食中華鱘卵,在中華鱘產卵場潑灑蚯蚓,潑灑的量應為中華鱘卵資源估計量的I倍及以上,可以阻止瓦氏黃顙魚攝食中華鱘卵。在中華鱘產卵場潑灑蚯蚓前,應對中華鱘產卵期進行估計,估計的方法包括聲學調查中華鱘產卵群體數量和採卵推算產卵規模。可以根據估計產卵日期在中華鱘產卵估計日期前3日在中華鱘產卵場產卵場及附近水域潑灑相應量的蚯蚓。潑灑蚯蚓的是時間段應選在每天下午的18:00到次日6:00,這樣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中華鱘產卵後,應在中華鱘卵孵化期間(即中華鱘產卵水域每年的中華鱘卵的孵化期間為產卵後的第I天-第5天)繼續潑灑蚯蚓,防止瓦氏黃顙魚侵害孵化過程中的鱘魚卵,讓中華鱘鱘魚卵安全度過孵化期。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華鱘魚卵保護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捕捉以鱘魚卵為食物的食卵魚類; 2)對食卵魚類進行攝食行為試驗,在實驗室選擇可以替代中華鱘卵的餌料時,通過調查及試驗選擇蚯蚓作為食卵魚類的替代食物; 3)在每年中華鱘的產卵前一段時間、產卵期以及孵化期間,將蚯蚓投入到中華鱘產卵的水域及附近水域。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中華鱘魚卵保護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2)和步驟3)之間還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不同體長的食卵魚類進行蚯蚓適口性試驗,選擇適合各種體長食卵魚類的蚯蚓規格; b、進行食卵魚類攝食節律試驗,選擇食卵魚類攝食活躍的時間區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中華鱘魚卵保護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3)為在每年中華鱘的產卵前一段時間、產卵期以及孵化期間,在食卵魚類攝食活躍的時間區間將步驟b選擇的特定規格的蚯蚓投入到中華鱘產卵的水域及附近水域。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中華鱘魚卵保護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I)中捕到的食卵魚類為瓦氏黃顙魚。
全文摘要
一種中華鱘魚卵保護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捕捉以鱘魚卵為食物的食卵魚類;2)對食卵魚類進行攝食行為試驗,在實驗室選擇可以替代中華鱘卵的餌料時,通過調查及試驗選擇蚯蚓作為食卵魚類的替代食物;3)將蚯蚓投入到中華鱘產卵的水域及附近水域。本發明提供的一種中華鱘魚卵保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協助實現了保護中華鱘的目的,在替代餌料的幫助下,中華鱘魚卵可以減少被敵害魚類捕食的風險,進而安全孵化並發育成幼魚,成功補給中華鱘自然資源量和維持中華鱘物種並從側面減少了放養中華鱘幼苗的成本。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907355SQ20121037710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8日
發明者石小濤, 路波, 劉德富, 危起偉, 莊平, 高勇, 姜偉, 杜浩 申請人:三峽大學,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