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設備外殼、電子設備外殼製作方法及電子設備與流程
2023-04-24 18:15:26

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外殼、電子設備外殼製作方法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電子設備(例如手機)的外殼通常包括金屬殼和塑膠件,金屬殼的上下端因天線需要禁空的原因而形成將金屬隔斷的天線縫,塑膠件填充在天線縫中並與兩側的金屬殼相連接,通常塑膠件通過對金屬殼進行塑膠注塑而形成在天線縫中。
其中,金屬殼基本採用鋁合金和不鏽鋼,表面分別採用陽極氧化和PVD呈現金屬效果,但是天線縫採用塑膠不能直接做表面處理或者不做表面處理,這樣塑膠與金屬就會有顏色和質感上的差異,影響外形精細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一方面在於:提出一種具有一體化金屬效果的電子設備外殼。
本發明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於:提出一種能夠使電子設備外殼具有一體化金屬效果的電子設備外殼製作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再一方面在於:提出一種外觀具有一體化金屬效果的電子設備。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外殼,包括:金屬殼,金屬殼中形成有天線縫;塑膠件,填充在天線縫中;塑膠件覆蓋片,塑膠件覆蓋片覆蓋在塑膠件上並同時保證金屬殼的位於塑膠件周圍的表面暴露在外,塑膠件覆蓋片包括油墨層和粘結劑層,塑膠件覆蓋片通過粘結劑層粘接在塑膠件的外側,油墨層至少由油墨、色漿和金屬顆粒混合製成。
根據本發明,油墨層的外表面與金屬殼的外表面的高度差小於等於0.03mm;油墨層的厚度位於0.02-0.15mm的範圍內。
根據本發明,粘結劑層的厚度位於0.01-0.02mm的範圍內。
根據本發明,在金屬殼的鄰接天線縫的區域內設有安裝槽,安裝槽的寬度大於天線縫的寬度。
根據本發明,安裝槽的深度為0.1mm。
根據本發明,天線縫在金屬殼的整個寬度方向上貫穿金屬殼,天線縫的寬度位於0.8-2mm的範圍內。
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用於製作上述任一項電子設備外殼的電子設備外殼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成型具有天線縫的金屬殼;S2、成型填充在天線縫中的塑膠件、以及覆蓋在塑膠件上並同時保證金屬殼的位於塑膠件周圍的表面暴露在外的塑膠件覆蓋片,其中,塑膠件覆蓋片包括油墨層和粘結劑層,塑膠件覆蓋片通過粘結劑層粘接在塑膠件的外側,油墨層至少由油墨、色漿和金屬顆粒混合製成。
根據本發明,步驟S2包括如下子步驟:S2.1、製作初始塑膠件覆蓋片,初始塑膠件覆蓋片包括依次疊置的膜片、初始油墨層和初始粘結劑層,初始油墨層至少由油墨、色漿和金屬顆粒混合製成;S2.2、將金屬殼、初始塑膠件覆蓋片放入模具進行注塑,形成填充在天線縫中的塑膠件並且初始塑膠件覆蓋片通過初始粘結劑層與塑膠件和金屬殼相粘結;S2.3、去掉初始塑膠件覆蓋件中覆蓋金屬殼的表面的區域,形成油墨層和粘接劑層;S2.4、對金屬殼進行表面處理;S2.5、去掉剩餘的膜片,形成塑膠件覆蓋片。
根據本發明,初始油墨層的外表面與金屬殼的外表面的高度差小於等於0.03mm。
根據本發明,初始油墨層的厚度位於0.02-0.15mm的範圍內;在步驟S1中,在金屬殼的鄰接天線縫的區域內加工出安裝槽,安裝槽的形狀與初始塑膠件覆蓋片的形狀相配合,安裝槽的深度構造為保證初始油墨層的外表面與金屬殼的外表面的高度差小於等於0.03mm;在步驟S2.2中,初始塑膠件覆蓋片放置在安裝槽中。
根據本發明,膜片的厚度位於0.05-0.2mm的範圍內。
根據本發明,初始粘結劑層由高溫熱熔膠水形成。
根據本發明,在步驟S2.3中,通過鐳雕工藝去掉初始塑膠件覆蓋件中覆蓋金屬殼的表面的區域。
根據本發明,步驟S2.4包括如下子步驟:S2.4.1、對金屬殼進行噴砂處理;S2.4.2、對金屬殼進行陽極氧化處理或PVD處理。
本發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包括上述任一項電子設備外殼。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的電子設備外殼包括金屬殼、塑膠件和塑膠件覆蓋片,金屬殼中形成有天線縫,塑膠件填充在天線縫中;塑膠件覆蓋片覆蓋在塑膠件上並同時保證金屬殼的位於塑膠件周圍的表面暴露在外,塑膠件覆蓋片包括油墨層和粘結劑層,塑膠件覆蓋片通過粘結劑層粘接在塑膠件的外側,油墨層至少由油墨、色漿和金屬顆粒混合製成,在油墨中添加色漿調節顏色以與金屬殼相配,添加金屬顆粒以獲得金屬感。由此,塑膠件上附著有仿金屬效果的塑膠件覆蓋片,顏色和金屬殼顏色接近從而達到一體化金屬外觀的效果。
本發明的電子設備外殼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成型具有天線縫的金屬殼;S2、成型填充在天線縫中的塑膠件、以及覆蓋在塑膠件上並同時保證金屬殼的位於塑膠件周圍的表面暴露在外的塑膠件覆蓋片,其中,塑膠件覆蓋片包括油墨層和粘結劑層,塑膠件覆蓋片通過粘結劑層粘接在塑膠件的外側,油墨層至少由油墨、色漿和金屬顆粒混合製成。由此,塑膠件上附著有仿金屬效果的塑膠件覆蓋片,顏色和金屬殼顏色接近從而達到一體化金屬外觀的效果。
本發明的電子設備包括上述電子設備外殼,因塑膠件上附著有仿金屬效果的塑膠件覆蓋片,顏色和金屬殼顏色接近從而達到一體化金屬外觀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具體實施例提供的電子設備外殼製作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圖1中步驟S1後形成的金屬殼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金屬殼的主視圖;
圖4是圖2中的金屬殼的側視圖;
圖5是圖1中步驟S2.1後形成的初始塑膠件覆蓋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6是圖5中的初始塑膠件覆蓋片局部放大圖;
圖7是圖1中步驟S2.2後形成的電子設備外殼的立體示意圖;
圖8是圖7中的電子設備外殼的主視圖;
圖9是圖7中的電子設備外殼的側視圖;
圖10是圖1中步驟S2.3後形成的電子設備外殼的主視圖;
圖11是圖1中步驟S2.5後形成的電子設備外殼的主視圖。
圖中:
1:天線縫;2:金屬殼;3:初始塑膠件覆蓋片;4:膜片;5:初始油墨層;6:初始粘結劑層;7:安裝槽;8:塑膠件覆蓋片;a:安裝槽的深度;b:初始粘結劑層的厚度;c:初始油墨層的厚度;d:膜片的厚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一
參照圖1至圖11,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外殼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成型具有天線縫1的金屬殼2。
S2、成型填充在天線縫1中的塑膠件、以及覆蓋在塑膠件上並同時保證金屬殼2的位於塑膠件周圍的表面暴露在外的塑膠件覆蓋片8,其中,塑膠件覆蓋片8包括油墨層和粘結劑層,塑膠件覆蓋片8通過粘結劑層粘接在塑膠件的外側,油墨層至少由油墨、色漿和金屬顆粒混合製成。
由此,塑膠件上附著有仿金屬效果的塑膠件覆蓋片8,顏色和金屬殼2顏色接近,弱化天線縫1的存在感,從而達到一體化金屬外觀的效果。其中,色漿的顏色可以與金屬殼2的顏色相同或相近,只要能夠使塑膠件覆蓋片8與金屬殼2達到一體化金屬效果即可。
更加具體地,結合圖1至圖4,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1具體包括如下子步驟:
S1.1、通過CNC或衝壓形成具有天線縫1的金屬殼2,其中,可先形成金屬殼2後去除部分材料形成天線縫1,也可直接形成具有天線縫1的金屬殼2,天線縫1的寬度位於0.8-2mm的範圍內,天線縫1可以為一整條連貫的縫,也可為多條間斷的縫,在本實施例中,天線縫1在金屬殼2的整個寬度方向上貫穿金屬殼2,並且,天線縫1的寬度為1.2mm。
S1.2、粗加工金屬殼2的表面,例如,通過粗加工改善金屬殼2的尺寸、表面質量等;
S1.3、在金屬殼2的鄰接天線縫1的區域內加工出安裝槽7,安裝槽7的形狀與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的形狀相配合,在本實施例中,安裝槽7在金屬殼2的整個寬度方向上貫穿金屬殼2,安裝槽7的寬度寬於天線縫1的寬度,並關於天線縫1均勻布置,安裝槽7的深度(以標記a在圖中標明)為0.1mm。
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2具體包括如下子步驟:
S2.1、製作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包括依次疊置的膜片4、初始油墨層5和初始粘結劑層6,初始油墨層5至少由油墨、色漿和金屬顆粒混合製成(即初始油墨層5除油墨、色漿和金屬顆粒以外還可添加有其他材料),其中,在油墨中添加色漿調節顏色以與金屬殼2相配,添加金屬顆粒以獲得金屬感。
S2.2、將金屬殼2、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放入模具進行注塑,形成填充在天線縫1中的塑膠件並且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通過初始粘結劑層6與塑膠件和金屬殼2(具體為金屬殼2的位於塑膠件周圍的表面)相粘結。
S2.3、去掉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中覆蓋金屬殼2的表面的區域,即去掉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中除對應於塑膠件的區域以外的區域,以使金屬殼2的外表面(具體為金屬殼2的位於塑膠件周圍的表面)暴露在外,該步驟完成後,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變為僅覆蓋塑膠件,並形成與塑膠件四周平齊的油墨層和粘接劑層。
S2.4、對金屬殼2進行表面處理,優化金屬殼2表面的金屬感,以獲得一體化金屬外觀效果。
S2.5、去掉剩餘的膜片4,形成僅覆蓋塑膠件的塑膠件覆蓋片8(此時,塑膠件覆蓋片8包括與塑膠件四周平齊的粘結層和油墨層),在之前步驟中,膜片4起到了保護初始油墨層的作用。
結合圖1、圖5和圖6,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2.1具體包括如下子步驟:
S2.1.1,製作膜片4,膜片4的材料為PET,膜片4的形狀與安裝槽7相配合,膜片4的厚度(圖中以標記d標出)位於0.05-0.2mm的範圍內,在本實施例中,膜片4的厚度為0.13mm。當然,本發明不局限於本實施例,在其他實施例中,膜片4的材料可為其他材料。
S2.1.2,在油墨中添加色漿和金屬顆粒(例如鋁粉)後混合,將混合有色漿和金屬顆粒的油墨印刷在膜片4上,形成初始油墨層5。初始油墨層5的形狀與膜片4相配合,初始油墨層5的厚度(圖中以標記c標出)位於0.02-0.15mm的範圍內,在本實施例中,初始油墨層5的厚度為0.05mm。
S2.1.3,在初始油墨層5的相反於膜片4的一側添加一層高溫熱熔膠水,形成初始粘結劑層6,其中,初始粘結劑層6的形狀與初始油墨層5的形狀相配合,初始粘結層6的厚度位於0.01-0.02mm的範圍內,在本實施例中,初始粘結劑層6的厚度(圖中以標記b標出)為0.02mm。
綜上,形成的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整體的形狀與安裝槽7相配合,正好放置在安裝槽7中並將安裝槽7填滿。
結合圖1、圖7至圖9,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2.2具體包括如下子步驟:
S2.2.1、將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和金屬殼2放置到注塑模具中,並且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放置在安裝槽7中,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通過定位孔和吸氣部件固定在模具內。
S2.2.2、合模進行注塑,形成填充在天線縫1中的塑膠件,並且注塑時具有一定高溫的塑膠在流動接觸高溫熱熔膠水後,膠水將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與塑料件和金屬殼2相粘結。可理解,高溫熱熔膠水即為在注塑時塑膠的溫度能夠使其熱熔的膠水,具體高溫熱熔膠水是在多少溫度下熱熔取決於所採用的塑膠在注塑時的溫度,在此,不做限制,根據實際工況選擇即可。
結合圖1和圖10,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2.3具體執行為:
採用高精度鐳雕設備通過鐳雕工藝去掉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中覆蓋金屬殼2的表面的區域,以使金屬殼2的外表面暴露在外,視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的厚度,如需要,鐳雕掉一部分金屬,來提高精細度。鐳雕後,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的寬度與天線縫1的寬度相等,並且與天線縫1平齊,由此,鐳雕後的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僅覆蓋塑膠件,具體地,鐳雕後的初始粘結層6、初始油墨層5以及膜片4的寬度也都與天線縫1的寬度相等。
結合圖1和圖10,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2.4包括如下子步驟:
S2.4.1、對金屬殼2進行噴砂處理,例如200#鋯砂;
S2.4.2、對金屬殼2進行陽極氧化處理或PVD處理,以提高金屬外觀效果,在本實施例中個,金屬殼2為鋁合金,進行陽極氧化處理。
結合圖1和圖11,在本實施例中,步驟S2.5中,因初始油墨層5與初始粘結層6的粘接力大於其與膜片4的連接力,膜片4可輕鬆的從初始油墨層5上去掉。去掉膜片4後,通過鐳雕變窄的初始油墨層5暴露在外,形成最終的油墨層,通過鐳雕變窄的初始粘結層6形成最終的粘接層,油墨層和粘結層構成最終的塑膠件覆蓋片。
其中,膜片4的厚度的選擇應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以使得油墨能夠更好的印刷在其上。膜片4的厚度可在0.05-0.2mm的範圍內選擇,優選為0.13mm,當然,也可選擇為0.1mm。
其中,初始油墨層5的厚度,視顏色和性能的要求,可在0.02-0.15mm的範圍內選擇,例如,金色油墨的厚度在0.05-0.07mm的範圍內可滿足性能測試,在其他實施例中,初始油墨層5的厚度也能選取0.07mm。
其中,在本實施例中,形成有安裝槽7來容納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不設置安裝槽7而初始塑膠件覆蓋片3直接粘接在金屬殼2的表面。是否設置安裝槽7以及設置安裝槽7時的深度,具體視初始油墨層5和初始粘結層6的厚度而定,即是否設置安裝槽7以及設置安裝槽7時的深度以保證初始油墨層5的外表面與金屬殼2的外表面的高度差小於等於0.03mm(包括初始油墨層5的外表面高出或低於金屬殼2的外表面這兩種情況)為目標,以達到平整性,更加優選地,保證初始油墨層5的外表面與金屬殼2的外表面的高度差小於等於0.02mm。
其中,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設備為手機,當然也可為需要像手機這樣設置天線槽和塑膠件的其他電子設備。
實施例二
同樣可以參照圖2-圖1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外殼。該電子設備外殼由圖1示出的電子設備外殼的製作方法製作而成,其包括金屬殼2、塑膠件和塑膠件覆蓋片8。金屬殼2中形成有天線縫1,塑膠件填充在天線縫1中,塑膠件覆蓋片8覆蓋在塑膠件上並同時保證金屬殼2的位於述塑膠件周圍的表面暴露在外,塑膠件覆蓋片8包括油墨層和粘結劑層,塑膠件覆蓋片8通過粘結劑層粘接在塑膠件的外側,油墨層至少由油墨、色漿和金屬顆粒混合製成(即油墨層除油墨、色漿和金屬顆粒以外還可添加有其他材料),在油墨中添加色漿調節顏色以與金屬殼2相配,添加金屬顆粒以獲得金屬感。
由此,塑膠件上附著有仿金屬效果的塑膠件覆蓋片8,顏色和金屬殼2顏色接近,弱化天線縫1的存在感,從而達到一體化金屬外觀的效果。其中,色漿的顏色可以與金屬殼2的顏色相同或相近,只要能夠使塑膠件覆蓋片8與金屬殼2達到一體化金屬效果即可。當然,本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外殼也可由區別於實施例一的其他方法製成,只要在塑膠件上形成上述塑膠件覆蓋片8即可。
其中,金屬殼2為鋁合金,天線縫1的寬度位於0.8-2mm的範圍內,天線縫1可以為一整條連貫的縫,也可為多條間斷的縫。在本實施例中,天線縫1在金屬殼2的整個寬度方向上貫穿金屬殼2,並且,天線縫1的寬度為1.2mm。
油墨層5的厚度,視顏色和性能的要求,可在0.02-0.15mm的範圍內選擇,例如,金色油墨的厚度在0.05-0.07mm的範圍內可滿足性能測試,例如,在其他實施例中,油墨層5的厚度也可選取0.07mm。
粘結層的厚度可位於0.01-0.02mm的範圍內,在本實施例中,粘結劑層的厚度為0.02mm。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在金屬殼2的鄰接天線縫1的區域內設有安裝槽7,安裝槽7在金屬殼2的整個寬度方向上貫穿金屬殼2,安裝槽7的寬度大於天線縫1的寬度並且安裝槽7關於天線縫1均勻布置,安裝槽7的深度為0.1mm。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不設置安裝槽7。是否設置安裝槽7以及設置安裝槽7時的深度,具體視油墨層和粘結層的厚度而定,即是否設置安裝槽7以及設置安裝槽7時的深度以保證油墨層的外表面與金屬殼2的外表面的高度差小於等於0.03mm(包括油墨層的外表面高出或低於金屬殼2的外表面這兩種情況)為目標,以達到平整性,更加優選地,保證油墨層的外表面與金屬殼2的外表面的高度差小於等於0.02mm。
其中,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設備為手機,當然也可為需要像手機這樣設置天線槽和塑膠件的其他電子設備。
實施例三
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上述電子設備外殼。該電子設備外殼包括金屬殼2、塑膠件和塑膠件覆蓋片8。金屬殼2中形成有天線縫1,塑膠件填充在天線縫1中,塑膠件覆蓋片8僅覆蓋塑膠件,塑膠件覆蓋片8包括油墨層和粘結劑層,塑膠件覆蓋片8通過粘結劑層粘接在塑膠件的外側,油墨層至少由油墨、色漿和金屬顆粒混合製成,在油墨中添加色漿調節顏色以與金屬殼2相配,添加金屬顆粒以獲得金屬感。因塑膠件上附著有仿金屬效果的塑膠件覆蓋片,顏色和金屬殼2顏色接近從而達到一體化金屬外觀的效果。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範圍的限制。基於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