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疫苗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5:51:01
專利名稱:愛滋病疫苗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免疫治療愛滋病的醫療針具。當把本發明以中醫針灸手法植入愛滋病患者或HIV病毒感染者(俗稱潛伏期患者)體內,一旦啟動免疫觸發器,就把產生HIV病毒抗體的免疫激活中心在體內建立起來。做到抗體自產自用,而且患者體內有什麼樣的病毒,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抗體。所以,植入本發明的新療法不怕病毒變異,無論變異快與慢。更不怕出現任何新變種。
背景技術:
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瘟疫的愛滋病,現正肆虐全球。全世界愛滋病感染者數量已超過1億。包括科技發達的歐美日等國家,也不能倖免。在非洲大陸和印度次大陸危害最烈。我國也將被列為愛滋病高發區。
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已對中國政府發出警告,假如不採取有力措施,到2013年,中國愛滋病感染人群將從現在的200~300萬,迅速攀升至1000萬以上。更令人憂慮的是,有文獻報導,中國人種的遺傳基因之中,含有一種愛滋病易感染基因片斷。就是說,中國人比其他人種更容易感染愛滋病。我國衛生部統計,截止到2004年底,在愛滋病的三種傳播途徑之中(即經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性傳播比例首次超過血液傳播,上升為第一位。這說明不良的性行為和色性泛濫,將導致愛滋病在中國的大規模蔓延,現在已到了危險的邊緣。
為此,中國政府已在採取堅決的管制措施,嚴厲禁毒禁娼,並大力宣傳防愛滋病常識,收效頗為顯著。與此同時,還投巨資加速愛滋病疫苗和抗艾藥物的研製。在大規模中藥的抗艾療效的篩查中,已發現多種有明顯療效的中草藥,現已開始在我國愛滋病多發區組織投放。據說,中藥對抑制愛滋病的惡性發作有不錯的效果。但是,防治愛滋病公認最有效的疫苗,至今尚未研製成功,仍然是困擾世界醫學界的最大醫學難題。從1981年美國發現首例愛滋病患者以來。經過幾十年世界性科技攻關,花費幾千億美元,獲得的最偉大的防治成果,就是所謂的「雞尾酒療法」。其療效與許多中草藥的療效一樣,只能抑制愛滋病的病情發展,儘量推遲惡性發作,僅此而已。
面對愛滋病疫苗研製工作毫無進展的事實,有些持悲觀論點的醫學權威對研製疫苗已失去信心。他們認為,HIV病毒的變異速度太快,病毒又能在人與靈長類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為適應人與野生動物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態環境和免疫環境,病毒的變異速度會更快,毒性可能迅速增強,對人類生存的威脅更大。所以,很可能人類研製疫苗的進度,永遠也追不上HIV病毒的變異速度。最近(2005年2月13日),美國紐約市傳來發現一個愛滋病新變種的消息。該患者是個男同性戀者,現今一切對HIV病毒確有療效的藥物,對該病例全部無效,而且病情惡化極為迅速,幾乎沒有潛伏期。這再次為愛滋病疫苗的研製蒙上一層陰影,簡直是雪上加霜。這再次說明了防治愛滋病的艱巨性。同時,也再次啟發人們必須另闢蹊徑,尋找新的突破口。讓我們以全新的視角,重新確定完全創新的科技攻關方案。
請堅信,愛滋病必然和其他許多疫病一樣,最終總會被人類徵服的,我的發明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把防治愛滋病的理論創新,建立在多種高新科技成果和新材料的綜合運用的基礎之上,並總結中西醫學的現代實踐與先進的納米元器件製作工藝相結合,完成了本項發明成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愛滋病(AIDS)疫苗發生器,在患者體內建立產生HIV病毒抗體的免疫激活中心。做到抗體自產自用,而且患者體內有什麼樣的病毒,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抗體。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HIV病毒疫苗觸發針和電源,所述的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和HIV病毒疫苗觸發針的電極端分別通過導線與能夠輸出直流或/和脈衝電源的正負輸出端連接。
所述的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的結構包括在針尖與針柄之間為軟管體,該軟管體由至少一個病毒導向捕集段和至少一個病毒抗原釋放段相互交替構成,其中所述的病毒導向捕集段的管壁由經過改變其生物相容性表面處理的單層微孔濾膜或多層複合微孔濾膜構成,病毒導向捕集段外層或表面處理層的與人體的相容性好於病毒抗原釋放段。在軟管的病毒導向捕集段的中心孔內,裝有HIV病毒免疫觸發器和病毒導向負電極,後者通過所述的導線與電源的負極輸出連接。該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主要用於植入淋巴T細胞和B細胞較集中部位或病灶;所述的微孔濾膜的微孔孔徑略大於120納米。
所述的病毒導向捕集段由外層的鈦或鈦合金微孔層、中層的活性炭層和內層的微孔塑料軟管三層緊壓複合構成;所述的病毒抗原釋放段由外層的合成纖維層、中層的活性炭層和內層的微孔塑料軟管三層緊壓複合構成。
所述的軟管體的外徑為Φ1.5-2.0mm,長度40-240mm,分成不同長度型號。
所述的HIV病毒免疫觸發器包括治療癌症的化學療法所採用的藥物,具有殺毒功效的電解質和專用電極及附屬獨立電源;以及採用由電熱元件並由獨立電源供電的瞬時高溫裝置、由雙鉑絲電極和獨立高壓電源供電的局部放電裝置、由等離子發生器產生的等離子裝置、由電磁感應線圈及針狀鐵磁體和交變電源供電的電磁感應加熱裝置的免疫觸發器。
所述的HIV病毒疫苗觸發針的結構包括在針尖與針柄之間的硬管體,該硬管體分為高選擇性病毒吞噬段和抗原釋放段,該高選擇性病毒吞噬段的管壁由多層複合微孔濾膜或由經過改變與人體生物相容性的表面處理的單層微孔濾膜構成,其外層與人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該高選擇性病毒吞噬段的管內安裝HIV病毒免疫觸發器和病毒導向正電極,該病毒導向正電極穿過HIV病毒免疫觸發器並從針柄引出,通過導線與電源的正極輸出端連接;所述的抗原釋放段由多層複合微孔濾膜或者是經過表面改性處理的單層微孔濾膜構成,使其表面與人體生物相容性較差;該HIV病毒疫苗觸發針主要植入部位在四肢和肩、臀部;所述的微孔濾膜的微孔孔徑略大於120納米。
所述的高選擇性病毒吞噬段的管壁由鈦或鈦合金微孔層、活性炭層、微孔塑料硬管緊壓複合構成;所述的抗原釋放段的管壁由外層的合成纖維層、中層的活性炭層和內層的微孔塑料軟管三層緊壓複合構成。
所述的HIV病毒疫苗觸發針的硬管體的外徑為1.5-2.0mm,長度30-60mm。
所述的HIV病毒免疫觸發器包括治療癌症的化學療法所採用的藥物;或放射療法所採用的電離輻射源或從針柄端引入紫外線、X射線、雷射或微波輻射源;或具有殺毒功能的電解質和獨立供電的專用電極;也可以採用電熱元件並由獨立電源供電的瞬時高溫裝置、由雙鉑絲電極和獨立高壓電源供電的局部放電裝置、由等離子發生器產生的等離子裝置、由電磁感應線圈及針狀鐵磁體和交變電源供電的電磁感應加熱裝置的免疫觸發器。
本發明所依據的科學原理和有益效果說明如下在病毒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中,有一種「凝膠電泳鑑定技術」,可直接用於病毒的分離和檢測。其分離原理是利用核酸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的大小,所帶電荷的多少等差異,使它們在電場中,表現為泳動速度的不同。本發明正是利用人體體液這種特殊的電泳介質,在患者體內植入HIV病毒導向針和HIV疫苗觸發針,並在二者之間施加直流和/或低周波脈衝電場。根據電子顯微鏡觀察實測可知,愛滋病毒(HIV)的尺寸約為120納米,其質量只相當於寄主淋巴T細胞的幾十分之一,而所帶電荷和極化特性相對較大,所以,愛滋病毒的電泳遷移速度遠快於寄主細胞。加上病毒能隨脈衝電場的節奏快速起動,而細胞不能。這種相對速度的巨大差異,致使病毒不再可能吸附在寄主細胞上,更不可能完成病毒受體與淋巴T細胞CD4敏感位點的有效結合。這就使愛滋病毒失去了侵入寄主細胞的機會。
本發明利用疫苗觸發針與病毒導向針之間存在的導向直流電場和脈衝電場,作用於HIV病毒的基因。使之因極化取向而由蜷曲狀態趨於伸展。這會引起病毒形變,由自然的球形向橢球形變化,造成表面積的擴大,從而拉薄並繃緊了病毒的蛋白殼層。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原來呈觸手狀向空間伸張的病毒受體,必然回縮變短並改變伸展方向,甚至病毒受體與病毒機體之間的結合都可能出現故障,這當然會使HIV病毒喪失對寄主細胞的攻擊能力。
本發明的病毒導向針的病毒捕集段和HIV疫苗觸發針的病毒吞噬段的管壁,採用表面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微孔濾膜,專為愛滋病毒量身定做了捕集和吞噬通道,利用愛滋病毒體形極其微小(尺寸約為120納米)和濾過性極強的特點,並以導向電場驅動使愛滋病毒快速進入微孔濾膜,從而實現快速地捕集和吞噬病毒。那些體形遠大於120納米的寄主細胞、體液細胞和體液成份,幾乎完全被濾留在微孔濾膜外。這就有效地保護了人體的免疫系統和免疫功能。也保護了血液、淋巴等體液細胞和成份,並完全維護了它們的生理機能。應該指出,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這是患者體內能夠產生愛滋病疫苗的先決條件,也是大量生成愛滋病免疫抗體的關鍵所在。
本發明用內置的「免疫觸發器」,對進入的愛滋病毒,展開集群「放療」、「化療」等物理和化學相結合的殺毒滅活處理,使致病的愛滋病毒喪失或部分喪失它的生理毒性和轉錄複製病毒的遺傳毒性,變為患者免疫系統能夠產生免疫應答的愛滋病抗原。只需掌控「免疫觸發器」對愛滋病毒的處理力度,便可以產生愛滋病的「體內自生滅活疫苗」或「體內自生減毒活疫苗」。這樣的疫苗,由本發明的「抗原釋放段」排放進入體液,便與早已因表面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差所產生的排斥反應,而在附近聚集的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相互博殺,最終生成大量具有治療作用的愛滋病抗體。愛滋病抗體再經由血液、淋巴和其他體液循環,輸送到全身,送到任何有愛滋病毒活動的地方。把專門消滅愛滋病毒的免疫反應,即以致病的愛滋病毒為抗原的「抗體-抗原複合反應」,以殲滅戰的方式進行到底,直至取得最後全殲愛滋病毒的勝利。此一過程,將培養人體免疫系統,識別愛滋病毒的分辨本領和消滅愛滋病毒的戰鬥本領。
綜上所述,本發明在患者體內起了促使自動產生愛滋病抗體的免疫激活中心的作用,成為有效治療愛滋病和自動產生愛滋病體內疫苗的新途徑。
這種新療法的最大特點是愛滋病抗體自產自用。能夠跟蹤愛滋病毒的變異,亦步亦趨,產生全效價抗體。而本發明與接種愛滋病疫苗(假如能夠研製成功的話)完全不同,本發明不怕愛滋病毒變異,也不怕產生新的病毒變種。被稱為「一級預防」的愛滋病疫苗,只能預防愛滋病毒感染。被稱為「二級預防」的愛滋病疫苗,只能預防愛滋病毒的傳播。被稱為「三級預防」的愛滋病疫苗,只能抑制愛滋病的惡性發作。換句話說,愛滋病疫苗的研製目的,已悄悄地變為只預防,而不治療。與此成為鮮明對照,本發明是專門治療愛滋病的新療法。
由於本發明不涉及也不使用任何生化製劑,所以任何接受治療和參加臨床試驗的人,都沒有感染愛滋病的風險。這為新療法的臨床試驗和推廣應用鋪平了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說,新療法只是一種創新的中醫針炙電針療法。在某些特定的穴位,植入本發明,就能導向捕集全身的愛滋病毒。
當我們把無孔不入的病毒作為載體,用本發明的免疫電針進行穴位針炙治療時,只需在某些特定的穴位植入本發明,就能導向捕集、吞噬並殺滅全身,包括臟腑器官內的多種病毒。
愛滋病毒為逆轉錄病毒,它的基因由兩條相同的正鏈RNA構成。愛滋病毒侵入寄主細胞,進行複製繁殖的過程很複雜,包括(1)病毒與淋巴T細胞(CD4)敏感位點結合;(2)病毒進入細胞,去膜脫殼,暴露病毒基因;(3)以病毒RNA為模板,在逆轉錄酶作用下,轉錄合成cDNA,形成中間體雙鏈(RNADNA);(4)以cDNA為模板,合成雙鏈DNA;(5)雙鏈DNA整合到寄主細胞染色體,成為前病毒;(6)前病毒被激活,轉錄出子代RNA。其中一部分子代RNA與核糖結合,翻譯出子代蛋白;另一部分子代RNA則直接裝配在蛋白內,形成子代病毒體。(7)子代病毒利用出芽生殖的機會,從寄主細胞膜,獲得包膜,釋放到細胞之外,成為新的愛滋病毒。
愛滋病毒一旦侵入寄主細胞,在細胞內大肆轉錄複製,繁殖病毒。由於細胞膜的保護,任何治療藥物全無療效。當採取最嚴厲的治療措施,把患者體內游離的愛滋病毒完全殺滅之時,也還會有少量愛滋病毒蟄伏在寄主細胞的細胞核內,存活下來。等待停止治療,又會捲土重來。這才是治療愛滋病最難啃的骨頭,也是迄今愛滋病不能治癒,患者必死無疑的根本原因。
本來,病毒在細胞內大量複製,直接影響了細胞的正常代謝,會導致細胞的死亡。由本發明提供的低周波脈衝電場,能夠透過細胞膜,直接作用於侵入的病毒的染色體、功能性蛋白和轉錄合成的cDNA、DNA等中間組份,破壞並阻斷愛滋病毒整個複製轉錄的繁殖過程。被激活的毒蛋白,會毒害自身,還會造成寄主細胞的猝死,令病毒「胎死腹中」的後果。把寄主細胞變成埋葬愛滋病毒的「墳墓」。本發明就這樣,讓病毒自己搗毀了愛滋病毒的最後巢穴,徹底切斷了愛滋病複製繁殖的索鏈,因而,才能實現滅絕愛滋病毒,達到治癒愛滋病的終極目標。這是迄今任何療法、任何藥物絕對做不到的。
本發明的另一特點是把臨床治療腫瘤效果確切(但毒副作用也非常明顯)的「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和其他物理和化學相結合的治療原理,應用於愛滋病毒免疫觸發器的製造。卻從根本上避免了它們的毒副作用,杜絕了對機體細胞和對各種體液成分的破壞,有效地維護了患者的生理機能、造血機能和免疫機能。在免疫觸發器的封閉空間裡,只使用常規「放療」、「化療」規定劑量的1/100,就足以完成免疫觸發器的全部作業。並利用器壁的屏蔽和吸收作用,對毒副作用進行極限壓縮。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總體構成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抗HIV病毒疫苗觸發針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發明包括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1、HIV病毒疫苗觸發針2和電源4。病毒導向針1和病毒疫苗觸發針2的電極端分別通過導線3與能夠輸出直流或/和脈衝電源4的正負輸出端連接。
參見圖2,本發明的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1的結構為在針尖11與針柄21之間為軟管體,該軟管體由至少一個病毒導向捕集段A和至少一個病毒抗原釋放段B,兩個功能段相互交替構成,其中所述的病毒導向捕集段A的管壁由多層複合微孔濾膜(例如外層的鈦或鈦合金微孔層12、中層的活性炭層13和內層的微孔塑料軟管14三層緊壓複合構成。其中外層採用的鈦或鈦合金是為了提高表面的生物相容性);或由表面改性處理(目的是提高表面的生物相容性,例如在表面滲碳或鍍鈦,或採用合成樹脂靜電噴塗工藝在單層微孔濾膜表面形成改性薄層)的單層微孔濾膜構成。所述的抗原釋放段B的管壁也是多層複合微孔濾膜(例如三層緊壓複合結構,其內層和中層與病毒導向捕集段A的活性炭13和微孔塑料軟管14相同,其外層為合成纖維層15。外層採用合成纖維是為了降低表面的生物相容性);或由表面改性處理的單層微孔濾膜構成(以降低生物相容性)。在軟管體的病毒導向捕集段A的中心孔內,裝有HIV病毒免疫觸發器23和病毒導向負電極22,後者穿過HIV病毒免疫觸發器23引出針柄21,用於與電源4的負極輸出連接。在抗原釋放段的管芯,充填具有殺毒性能的電解質。該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1,主要用於植入淋巴T細胞和B細胞較集中部位或病灶。針柄22採用鋁材製作,並在周面滾花。所述的微孔濾膜的微孔孔徑略大於120納米。
所述的軟管體的外徑為Φ1.5-2.0mm,長度40-240mm,根據需要分成不同長度型號。
所述的HIV病毒免疫觸發器23包括治療癌症的化學療法所採用的藥物、具有殺毒功能的電解質(如硝酸銀、硫酸銅、Pt化合物等)和專用獨立供電的電源和電解活化電極;以及採用(由獨立電源供電的電熱原件產生的)瞬時高溫、(由雙鉑絲電極和獨立高壓電源供電的)局部放電、(外接等離子發生器的)等離子、(由電磁感應線圈、鐵磁針和獨立電源組成的)電磁感應加熱原理的免疫觸發器。
參見圖3,本發明的HIV病毒疫苗觸發針2的結構為在針尖24與針柄31之間為硬管體,該硬管體分為高選擇性病毒吞噬段C和抗原釋放段D。該高選擇性病毒吞噬段C的管壁由多層微孔濾膜(例如外層為鈦或鈦合金微孔層25、中間為活性炭層26、內層為微孔塑料硬管27緊壓複合構成),或由表面改性(提高生物相容性)的單層微孔濾膜構成。外層在高選擇性病毒吞噬段C的管內安裝HIV病毒免疫觸發器28和病毒導向正電極32,正電極32穿過HIV病毒免疫觸發器28並從針柄31引出,通過導線3與電源4的正極輸出端連接。所述的抗原釋放段D由多層微孔濾膜(例如由外層的合成纖維層29、中層的活性炭層26和內層的微孔塑料硬管27三層緊壓複合構成)。或由表面改性(以降低生物相容性)的單層微孔濾膜構成。該HIV病毒疫苗觸發針2,主要植入部位在四肢和肩、臀部。針柄31採用鋁材製作,並在周面滾花。所述的微孔濾膜的微孔孔徑略大於120納米。
所述的硬管體的外徑根據需要選擇為1.5-2.0mm,長度30-60mm。
所述的HIV病毒免疫觸發器28包括治療癌症的電離輻射源或從針柄端引入紫外線、X線、雷射或微波輻射源;或者治療癌症的化學療法所採用的藥物、具有殺毒功能的電解質、電解活化電極和單獨的供電電源;以及採用瞬時高溫、局部放電、等離子、電磁原理的免疫觸發器。
本發明的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1的病毒導向捕集段A、HIV病毒疫苗觸發針2的高選擇性病毒吞噬段C的外層採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或表面處理,以便在病毒進入時不會產生排斥反應,使病毒順利進入並被殺滅。而本發明的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1的病毒抗原釋放段B、HIV病毒疫苗觸發針2的抗原釋放段D的外層採用生物相容性一般或較差的材料或表面處理,以便對外面的病毒產生排斥,並因生物排斥反應而使人體的免疫細胞和免疫因子在其附近聚集,而有利於內部產生的抗原體順利釋放出去。
權利要求1.一種愛滋病疫苗發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1)、HIV病毒疫苗觸發針(2)和電源(4),所述的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1)和HIV病毒疫苗觸發針(2)的電極端分別通過導線(3)與能夠輸出直流或/和脈衝電源(4)的正負輸出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愛滋病疫苗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1)的結構包括在針尖(11)與針柄(21)之間為軟管體,該軟管體由至少一個病毒導向捕集段和至少一個病毒抗原釋放段相互交替構成,其中所述的病毒導向捕集段的管壁由經過改變其生物相容性表面處理的單層微孔濾膜或多層複合微孔濾膜構成,病毒導向捕集段外層或表面處理層的與人體的相容性好於病毒抗原釋放段;在軟管的病毒導向捕集段的中心孔內,裝有HIV病毒免疫觸發器(23)和病毒導向負電極(22),後者通過所述的導線(3)與電源(4)的負極輸出連接;該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1)主要用於植入淋巴T細胞和B細胞較集中部位或病灶;所述的微孔濾膜的微孔孔徑略大於120納米。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愛滋病疫苗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病毒導向捕集段由外層的鈦或鈦合金微孔層(12)、中層的活性炭層(13)和內層的微孔塑料軟管(14)三層緊壓複合構成;所述的病毒抗原釋放段由外層的合成纖維層(15)、中層的活性炭層(13)和內層的微孔塑料軟管(14)三層緊壓複合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愛滋病疫苗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軟管體的外徑為Φ1.5-2.0mm,長度40-240mm,分成不同長度型號。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愛滋病疫苗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HIV病毒免疫觸發器(23)包括治療癌症的化學療法所採用的藥物,具有殺毒功效的電解質和專用電極及附屬獨立電源;以及採用由電熱元件並由獨立電源供電的瞬時高溫裝置、由雙鉑絲電極和獨立高壓電源供電的局部放電裝置、由等離子發生器產生的等離子裝置、由電磁感應線圈及針狀鐵磁體和交變電源供電的電磁感應加熱裝置的免疫觸發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愛滋病疫苗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HIV病毒疫苗觸發針(2)的結構包括在針尖(24)與針柄(31)之間的硬管體,該硬管體分為高選擇性病毒吞噬段和抗原釋放段,該高選擇性病毒吞噬段的管壁由多層複合微孔濾膜或由經過改變與人體生物相容性的表面處理的單層微孔濾膜構成,其外層與人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該高選擇性病毒吞噬段的管內安裝HIV病毒免疫觸發器(28)和病毒導向正電極(32),該病毒導向正電極(32)穿過HIV病毒免疫觸發器(28)並從針柄(31)引出,通過導線(3)與電源(4)的正極輸出端連接;所述的抗原釋放段由多層複合微孔濾膜或者是經過表面改性處理的單層微孔濾膜構成,使其表面與人體生物相容性較差;該HIV病毒疫苗觸發針(2)主要植入部位在四肢和肩、臀部;所述的微孔濾膜的微孔孔徑略大於120納米。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愛滋病疫苗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高選擇性病毒吞噬段的管壁由鈦或鈦合金微孔層(25)、活性炭層(26)、微孔塑料硬管(27)緊壓複合構成;所述的抗原釋放段的管壁由外層的合成纖維層(29)、中層的活性炭層(26)和內層的微孔塑料軟管(27)三層緊壓複合構成。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愛滋病疫苗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HIV病毒疫苗觸發針(2)的硬管體的外徑為1.5-2.0mm,長度30-60mm。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愛滋病疫苗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HIV病毒免疫觸發器(28)包括治療癌症的化學療法所採用的藥物;或放射療法所採用的電離輻射源或從針柄端引入紫外線、X射線、雷射或微波輻射源;或具有殺毒功能的電解質和獨立供電的專用電極;也可以採用電熱元件並由獨立電源供電的瞬時高溫裝置、由雙鉑絲電極和獨立高壓電源供電的局部放電裝置、由等離子發生器產生的等離子裝置、由電磁感應線圈及針狀鐵磁體和交變電源供電的電磁感應加熱裝置的免疫觸發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愛滋病(AIDS)疫苗發生器包括植入式HIV病毒導向針、HIV病毒疫苗觸發針和電源。病毒導向針和病毒疫苗觸發針的電極端分別與能夠輸出直流或/和脈衝電源的正負輸出端連接。本實用新型的病毒導向針和病毒疫苗觸發針植入患者體內,在電場的作用下愛滋病毒被快速捕集和吞噬,並對被捕獲的HIV病毒展開高選擇性集群殺毒滅活處理,使病毒喪失或部分喪失致病的生理毒性和複製繁殖的遺傳毒性,變成免疫系統能夠產生免疫應答的HIV抗原,並加速了患者體內HIV抗體的大量生成。只需掌控免疫觸發器的處理力度,便可獲得HIV「體內自生滅活疫苗」或者「體內自生殺毒活疫苗」,並做到HIV病毒抗體自產自用。
文檔編號A61N1/00GK2843509SQ200520018530
公開日2006年12月6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12日
發明者滕徵森 申請人:滕徵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