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籃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2:21:41
自行車籃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自行車籃結構,其包括有:一上框體呈空心狀,並貫穿有多個穿孔,一下框體呈空心狀,並貫穿有多個通孔,多個金屬條皆斜向穿設於上框體的穿孔與下框體的通孔處,且於上、下框體之間互相交錯形成車籃周緣表面,又該金屬條於穿出上框體處形成有一第一桿端,且該金屬條穿出下框體處形成有一第二桿端,並由第一桿端與第二桿端形成對上、下框體的阻擋,用以兼具結構強度與輕量化效果。
【專利說明】自行車籃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有關於一種籃體結構,尤指一種兼具結構強度與輕量化的自行車籃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市面上所見到的自行車車籃構造,其不外乎是以金屬細杆的焊接杆條式車籃,或是於金屬框架間焊接有金屬網體的網式車籃,上述車籃皆存在有明顯的缺點,無法有效的兼具結構強度與輕量化,再進一步說明其缺失所在,首先是焊接杆條式車籃,該車籃於每一個十字交接處皆要進行焊接,且為了減少金屬細杆之間的空隙與足夠的結構強度,皆會使用大量的縱向細杆與橫向細杆,雖然車籃的結構強度提升了,但這樣以金屬質剛性細杆製成的車籃整體在重量上也較沉重,無法有效的符合輕量化的要求,而且現有的焊接杆條式車籃,必需面臨焊接工作費時費工的缺點,又該焊接製成的車籃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即會於焊接點位置處容易產生龜裂及脫焊現象,使得車籃容易發生有生鏽損壞的情況,另一種於金屬框架間焊接有金屬網體的網式車籃,雖然網式車籃的重量較輕,但卻存在有明顯的結構強度不足的問題,主要是框架與網體之間的焊接處容易脫離,以及網體不具有足夠的支撐力,導致車籃的框架容易受拉力與壓力而產生變形,亦會受到側向壓力而凹陷,使其存在有耐用性不足的缺失。
[0003]有鑑於此,本創作人於多年從事相關產品的製造開發與設計經驗,針對上述的目標,詳加設計與審慎評估後,終得一確具實用性的本創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欲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失,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行車籃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籃結構的技術方案包括:一上框體呈空心狀,並貫穿有多個穿孔;一下框體呈空心狀,並貫穿有多個通孔;多個金屬條皆斜向穿設於上框體的穿孔與下框體的通孔處,且於上、下框體之間互相交錯形成車籃周緣表面,該金屬條於穿出上框體處形成有一第一桿端,且該金屬條穿出下框體處形成有一第二桿端,並由第一桿端與第二桿端形成對上、下框體的阻擋,用以兼具結構強度與輕量化效果。
[0006]其中,該上框體於兩側皆開設有一組設孔,並由兩組設孔連結有一提把。
[0007]其中,又該提把兩端皆樞接有一轉軸件,轉軸件處皆穿設有一螺栓,讓螺栓能由下向上鎖設於組設孔處。
[0008]其中,另該上框體與下框體之間連結有一掛架,並能利用掛架將車籃快速組設於自行車上。
[0009]其中,該下框體橫設有多個固定條,並於固定條處開設有多個螺孔,又該下框體以固定條平面放置有一板體,且由多個螺件穿過板體而鎖固於螺孔處,
[0010]其中,又該上、下框體皆套設有一塑料框體,且由塑料框體形成對金屬條的第一桿端與第二桿端的遮蔽。
[0011]其中,另該塑料框體設有多個螺接部,並由多個螺栓鎖設螺接部而形成與上、下框體的結合固定。
[0012]其中,另該金屬條於第一桿端與第二桿端處皆形成有一焊接點,透過焊接點形成與上、下框體的焊接固定。
[0013]其中,該金屬條於第一桿端形成外擴頭狀,且該金屬條於第二桿端形成螺紋狀,又該金屬條以第一桿端抵靠於上框體的穿孔外緣,並由一螺帽鎖設於第二桿端抵緊於下框體的通孔外緣,用以形成上、下框體與金屬條的螺鎖連結。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5]本實用新型的第一主要目的在於,該上、下框體皆為空心狀,並分別貫穿有對應的穿孔與通孔,讓多個金屬條能斜向的穿設過穿孔及通孔,即能利用金屬條對上、下框體的不規則貫穿設計,進一步提高金屬條與上、下框體之間的連結強度,讓金屬條能有效的承受上、下框體之間的相互拉應力與壓應力,由此提高車籃的結構強度,用以提高其耐用性。
[0016]本實用新型的第二主要目的在於,該上框體貫穿有多個穿孔,且該下框體貫穿有多個通孔,又該多個金屬條能斜向的穿設過穿孔及通孔,透過穿孔與通孔對金屬條的限制,以及金屬條於上、下框體之間的交錯結構,由此提高車籃能承受的最大側向壓力,用以提高其耐用性。
[0017]本實用新型的第三主要目的在於,該上、下框體以多個金屬條貫穿組設,讓金屬條於上、下框體之間形成交錯狀排列,即能在相同材料下大幅增加其結構強度,進而兼具有耐用與輕量化的實用功效。
[0018]本實用新型的第四 主要目的在於,該金屬條於穿設上、下框體後,能於第一桿端與第二桿端處進行焊接或螺鎖的固定方式,由此具有快速組裝的功效。
[0019]本實用新型的第五主要目的在於,該上、下框體皆套設有塑料框體,且用螺栓螺鎖至塑料框體的螺接部,使塑料框體能遮蔽該金屬條的第一、第二桿端,不僅能防止金屬條勾傷人體,更是能阻隔雨水與溼氣,用以減少金屬生鏽的發生。
[0020]其他目的、優點和本實用新型的新穎特性將從以下詳細的描述與相關的附圖更加顯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002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0023]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向剖視。;
[0024]圖3a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
[0025]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剖視。
[0026]圖4a是圖4局部放大圖。
[0027]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縱向剖視.[0028]圖5a、圖5b是圖5的局部放大圖。
[0029]【符號說明】
[0030]〔本實用新型〕[0031]車籃-----100
[0032]上框體----10
[0033]穿孔-----11
[0034]組設孔——12
[0035]提把-----13
[0036]轉軸件----14
[0037]螺栓-----141
[0038]塑料框體---15、26
[0039]下框體----20
[0040]通孔-----21
[0041]固定條——22
[0042]螺孔-----221
[0043]板體-----23
[0044]螺件-----24`[0045]掛架-----25
[0046]螺接部——261
[0047]螺栓-----262
[0048]金屬條——30
[0049]第一桿端31
[0050]第二桿端32
[0051]螺帽-----33
[0052]焊接點——A
【具體實施方式】
[0053]為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徵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以下茲請配合【圖式簡單說明】詳述如後:
[0054]先請由圖1、圖2、圖3與圖3a所示觀之,一種自行車籃結構,其車籃100包括有:一上框體10、一下框體20及多個金屬條30,一上框體10呈空心狀,並貫穿有多個穿孔11,該上框體10於兩側皆開設有一組設孔12,並由兩組設孔12連結有一提把13,又該提把13兩端皆樞接有一轉軸件14,轉軸件14處皆穿設有一螺栓141,讓螺栓141能由下向上鎖設於組設孔12處,一下框體20呈空心狀,並貫穿有多個通孔21,該下框體20橫設有多個固定條22,並於固定條22處開設有多個螺孔221,又該下框體20以固定條22平面放置有一板體23,且由多個螺件24穿過板體23而鎖固於螺孔221處,另該上框體10與下框體20之間連結有一掛架25,並能利用掛架25將車籃100快速組設於自行車上,多個金屬條30皆斜向穿設於上框體10的穿孔11與下框體20的通孔21處,且於上框體10、下框體20之間互相交錯形成車籃100周緣表面,該金屬條30於穿出上框體10處形成有一第一桿端31,且該金屬條30穿出下框體20處形成有一第二桿端32,並由第一桿端31與第二桿端32形成對上框體10、下框體20的阻擋,又該上框體10、下框體20皆套設有一塑料框體15、26,且由塑料框體15、26形成對金屬條30的第一桿端31與第二桿端32的遮蔽,另該塑料框體15、26設有多個螺接部261,並由多個螺栓262鎖設螺接部261而形成與上框體10、下框體20的結合固定,另該金屬條30於第一桿端31與第二桿端32處皆形成有一焊接點A,透過焊接點A形成與上框體10、下框體20的焊接固定,用以兼具結構強度與輕量化效果。
[0055]其結構的組合,再請由圖1連續至圖4和圖4a所示觀之,該上框體10與下框體20之間以掛架25連接,形成上框體10、下框體20的基本限位,再由金屬條30斜向穿設於上框體10的穿孔11與下框體20的通孔21,讓金屬條30於上框體10端凸出有第一桿端31,以及於下框體20端凸出有第二桿端32,據此,該多個金屬條30能於上框體10、下框體20之間互相交錯形成車籃100的周緣表面,再於第一桿端31與第二桿端32處焊接形成有焊接點A,使上框體10、下框體20與金屬條30連結一體,透過穿孔11與通孔21對金屬條30的限制,以及金屬條30於上框體10、下框體20之間的交錯結構,由此提高車籃100的耐用性,再將板體23平面放置於下框體20的固定條22處,並以螺件24穿過板體23形成對螺孔221的鎖設,即能構成車籃100底面,又該上框體10、下框體20皆套設有塑料框體15、26,且用螺栓262螺鎖至塑料框體15、26的螺接部261,使塑料框體15、26能遮蔽該金屬條30的第一桿端31、第二桿端32,不僅能防止金屬條30勾傷人體,更是能阻隔雨水與溼氣,用以減少金屬生鏽的發生,最後將提把13的轉軸件14正對於上框體10的組設孔12,並由下而上的把螺栓141螺鎖於轉軸件14與組設孔12,使車籃100的掛架25脫離自行車時,能由提把13處手提車籃100進行攜帶使用。
[0056]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續請由圖5、圖5a、圖5b所示觀之,該金屬條30於第一桿端31形成外擴頭狀,且該金屬條30於第二桿端32形成螺紋狀,此時該金屬條30能以第二桿端32依序穿過上框體10的穿孔11與下框體20的通孔21,讓金屬條30以第一桿端31抵靠於上框體10的穿孔11外緣,並由一螺帽33鎖設於第二桿端32抵緊於下框體20的通孔21外緣,用以形成上框體10、下框體20與金屬條30的螺鎖連結,並透過金屬條30之間的互相斜向交錯,使上框體10、下框體20能承受重壓而不易變形,進而達到等效的使用功能。
[0057]上述具體實施例的結構,可得到下述的效益:(一)該上框體10、下框體20皆為空心狀,並分別貫穿有對應的穿孔11與通孔21,讓多個金屬條30能斜向的穿設過穿孔11及通孔21,即能利用金屬條30對上框體10、下框體20的不規則貫穿設計,進一步提高金屬條30與上框體10、下框體20之間的連結強度,讓金屬條30能有效的承受上框體10、下框體20之間的相互拉應力與壓應力,由此提高車籃100的結構強度,用以提高其耐用性;(二)該上框體10貫穿有多個穿孔11,且該下框體20貫穿有多個通孔21,又該多個金屬條30能斜向的穿設過穿孔11及通孔21,透過穿孔11與通孔21對金屬條30的限制,以及金屬條30於上框體10、下框體20之間的交錯結構,由此提高車籃100能承受的最大側向壓力,用以提高其耐用性;(三)該上框體10、下框體20以多個金屬條30貫穿組設,讓金屬條30於上框體10、下框體20之間形成交錯狀排列,即能在相同材料下大幅增加其結構強度,進而兼具有耐用與輕量化的實用功效;(四)該金屬條30於穿設上框體10、下框體20後,能於第一桿端31與第二桿端32處進行焊接或螺鎖的固定方式,由此具有快速組裝的功效;(五)該上框體10、下框體20皆套設有塑料框體15、26,且用螺栓262螺鎖至塑料框體15、26的螺接部261,使塑料框體15、26能遮蔽該金屬條30的第一桿端31、第二桿端32,不僅能防止金屬條30勾傷人體,更是能阻隔雨水與溼氣,用以減少金屬生鏽的發生。[0058]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確實已達突破性的結構設計,而具有改良的新型內容,同時又能夠達到產業上的利用性與進步性,且本實用新型未見於任何刊物,亦具新穎性,當符合專利法相關法條的規定,依法提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
[0059]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籃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有: 一上框體,該上框體呈空心狀,並貫穿有多個穿孔; 一下框體,該下框體呈空心狀,並貫穿有多個通孔;以及 多個金屬條,該金屬條皆斜向穿設於上框體的穿孔與下框體的通孔處,且於上、下框體之間互相交錯形成車籃周緣表面,又該金屬條於穿出上框體處形成有一第一桿端,且該金屬條穿出下框體處形成有一第二桿端,並由第一桿端與第二桿端形成對上、下框體的阻擋,用以兼具結構強度與輕量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籃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上框體於兩側皆開設有一組設孔,並由兩組設孔連結有一提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籃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提把兩端皆樞接有一轉軸件,又該轉軸件處皆穿設有一螺栓,讓螺栓能由下向上鎖設於組設孔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籃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上框體與下框體之間連結有一掛架,並利用掛架將車籃快速組設於自行車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籃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下框體橫設有多個固定條,並於固定條處開設有多個螺孔,又該下框體以固定條平面放置有一板體,且由多個螺件穿過板體而鎖固於螺孔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籃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上、下框體皆套設有一塑料框體,且由塑料框體形成對金屬條的第一桿端與第二桿端的遮蔽。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車籃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塑料框體設有多個螺接部,並由多個螺栓鎖設螺接部而形成與上、下框體的結合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籃結構,其特徵在於,該金屬條於第一桿端與第二桿端處皆形成有一焊接點,透過焊接點形成與上、下框體的焊接固定。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籃結構,其特徵在於,該金屬條於第一桿端形成外擴頭狀,且該金屬條於第二桿端形成螺紋狀,又該金屬條以第一桿端抵靠於上框體的穿孔外緣,並由一螺帽鎖設於第二桿端抵緊於下框體的通孔外緣,用以形成上、下框體與金屬條的螺鎖連結。
【文檔編號】B62J9/00GK203593085SQ201320772901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8日
【發明者】陳銘永 申請人:統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