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定影裝置及定影方法
2023-04-28 08:49:06 5
專利名稱: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定影裝置及定影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
背景技術:
螺旋拉伸彈簧用於對指定的部件施力。在螺旋拉伸彈簧的兩端具有鉤部,各鉤 部掛在對象部件上。例如,在板狀的部件上形成兩個開口部,可使鉤部穿過兩個開口 部。鉤部有時因作用於螺旋拉伸彈簧的外力而脫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施力機構,包括產生拉力的螺旋拉伸彈簧;鉤 部,包括從所述螺旋拉伸彈簧延伸的第一位置、開放端以及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 開放端的第二位置;以及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具有與所述第一位置相對的第一邊 緣;第二邊緣,在通過所述第一邊緣、且與通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平面交 叉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邊緣向離開所述第一邊緣的方向形成凸狀,且與所述第二位置相 對。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定影裝置,包括輥,用於將色調劑圖像定影在紙 張上;爪,用於從所述輥剝離紙張;螺旋拉伸彈簧,用於使所述爪產生拉力;鉤部,包 括從所述螺旋拉伸彈簧延伸的第一位置、開放端以及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開放端 的第二位置;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具有與所述第一位置相對的第一邊緣;第二 邊緣,在通過所述第一邊緣、且與通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平面交叉的方向 上,所述第二邊緣向離開所述第一邊緣的方向形成凸狀,且與所述第二位置相對。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定影方法,其中,利用輥對形成有色調劑圖像的紙 張進行加熱和加壓,將色調劑圖像定影在所述紙張上,通過被螺旋拉伸彈簧的拉力按壓 在所述輥上的爪將定影有色調劑圖像的紙張從所述輥剝離,在處理紙張的卡紙時,受到 了外力的所述螺旋拉伸彈簧的鉤部在由支承部件形成的空間內移動,其中,所述支承部 件用於掛住鉤部,在包括與所述鉤部的第一位置相對的第一邊緣、以及與比所述鉤部的 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開放端的第二位置相對的第二邊緣的所述支承部件中,由所述第二 邊緣形成所述空間,其中,所述第二邊緣在通過所述第一邊緣、且與通過所述第一位置 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平面交叉的方向上,向遠離所述第一邊緣的方向形成凸狀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的側視圖。圖2是圖1的A-A截面圖。圖3是表示鉤部脫離支承部件的狀態的示意圖。圖4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的側視圖。圖5是圖4的B-B截面圖。圖6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的側視圖。圖7是圖6的C-C截面圖。圖8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的截面圖。圖9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內部結構的示意圖。圖10是第五實施方式中的定影器的外觀圖。圖11是第五實施方式中的定影器的側視圖。圖12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中剝離爪的周邊結構的外觀圖。圖13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中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的外觀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考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一實施方式)利用圖1和圖2對第一實施方式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進行說明。圖1是 施力機構的側視圖,圖2是圖1的A-A截面圖。在圖1和圖2中,X軸、Y軸和Z軸是 相互正交的軸。螺旋拉伸彈簧10具有線圈(coil)部11和位於線圈部11兩端的鉤部12。圖1和 圖2隻示出了兩個鉤部中的一個。如圖1所示,鉤部12具有圓弧形狀。鉤部12掛在支 承部件20上。支承部件20具有平板形狀,位於X-Y平面內。支承部件20具有第一邊緣21和 第二邊緣22。第一邊緣21和第二邊緣22位於鉤部12的內側。第一邊緣21在X-Y平 面內與鉤部12的基端部分12a相對。第二邊緣22在X-Y平面內與鉤部12的前端部分 12b相對,與基端部分12a相比位於鉤部12的前端。基端部分12a和前端部分12b是鉤部12中的與第一邊緣21和第二邊緣22所在 的平面(X-Y平面)重疊的部分。基端部分12a、前端部分12b、第一邊緣21和第二邊 緣22在同一平面(X-Y平面)內。如圖2所示,第一邊緣21在X-Y平面內具有朝向第二邊緣22形成凸狀的曲率, 並與鉤部12的基端部分12a接觸。第一邊緣21也可不具有曲率。例如也可通過相互交 叉的至少兩個平面形成第一邊緣。第二邊緣22在X-Y平面內具有向離開第一邊緣21的方向形成凸狀的曲率。第 二邊緣22位於不與鉤部12的前端部分12b的移動軌跡R(參照圖2)重疊的位置。前端部 分12b的移動軌跡R是指以與第一邊緣21接觸的基端部分12a為支點、使前端部分12b在 X-Y平面內轉動時的移動軌跡。圖2所示的軌跡R表示前端部分12b的一部分移動軌跡。可將形成在支承部件20上的開口部或切口部的一部分用作第一邊緣21。同樣也可將形成在支承部件20上的開口部或切口部的一部分用作第二邊緣。一個開口部也可具 有第一邊緣21和第二邊緣22。只要具有圖2所示的第一邊緣21和第二邊緣22的形狀即可。一旦外力作用於螺旋拉伸彈簧10,則基端部分12a與第一邊緣21接觸,先端部 分12b以基端部分12a為支點在X-Y平面內轉動。例如,前端部分12b可沿圖2的箭頭 Dl所示的方向移動。由於第二邊緣22從前端部分12b的移動軌跡R退避,因此前端部分12b不會與 第二邊緣22衝撞。如果鉤部12不碰到第二邊緣22,則鉤部12的頂端部(開放端)12c 就不越過第二邊緣22。如果設想鉤部12碰到支承部件20的邊緣,則通過鉤部12的變形,鉤部12的頂 端部12c越過支承部件20的邊緣與支承部件20的下表面接觸。圖3是鉤部12的頂端部 12c與支承部件20的下表面20a接觸的狀態。圖3所示的虛線表示頂端部12c越過邊緣 前的狀態。如果鉤部12的頂端部12c與支承部件20的下表面20a接觸,則鉤部12容易 脫離支承部件20。根據本實施方式,由於鉤部12的前端部分12b不碰到第二邊緣22,因此可防止 鉤部12的頂端部12c越過第二邊緣22。無需使鉤部12形成複雜的形狀,也可防止鉤部 12脫落。位於螺旋拉伸彈簧10的另一端的鉤部也可以是與鉤部12相同的設計。第一邊緣21和第二邊緣22也可以具有曲面之外的面。第一邊緣21或第二邊緣 22也可以具有多個平面。第一邊緣21和第二邊緣22可以不位於同一平面內。第一邊緣21和第二邊緣22 可以在Z方向上錯開。(第二實施方式)下面,利用圖4和圖5對第二實施方式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進行說明。圖 4是施力機構的側視圖,圖5是圖4的B-B截面圖。對於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已進行了說 明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具體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承部件20具有開口部23。第一邊緣21是開口部23的一部 分。鉤部12貫穿開口部23,在開口部23的內側有基端部分12a。(第三實施方式)下面,利用圖6和圖7對第三實施方式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進行說明。圖 6是施力機構的側視圖,圖7是圖6的C-C截面圖。對於在第一和第二實施方式中已進 行了說明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具體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支承部件20具有開口部23、24。第一邊緣21是開口部23的 一部分。第二邊緣22是開口部24的一部分。開口部24具有與第二邊緣22相對的第三 邊緣25。第三邊緣25在沿著第二邊緣22的方向上延伸。第二邊緣22與第三邊緣25的 間隔大於鉤部12的厚度。第三邊緣25也可不沿著第二邊緣22。第三邊緣25隻要在鉤部12受到外力時允 許前端部分12b的位移即可。(第四實施方式)
下面,利用圖8對第四實施方式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進行說明。圖8是 施力機構的截面圖,是與圖7對應的圖。對於在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中已進行了說明的 部件使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具體說明。支承部件20具有開口部24和開口部26。第一邊緣21是開口部26的一部分。 開口部26具有與第三實施方式的開口部23對應的第一區域Sl和在X方向上延伸的第二 區域S2。第二區域S2相對於第一區域Sl向遠離開口部24(第二邊緣22)的方向延伸。由於開口部26具有第二區域S2,從而可容易地將鉤部12插入開口部26。具體 而言,如果沿著第二區域S2插入鉤部12,則易於將鉤部12插入開口部26。優選X方向 上的開口部26的最大長度(第一區域Sl和第二區域S2加起來的長度)大於鉤部12的最 大寬度。Y方向上的第一區域Sl的長度長於Y方向上的第二區域S2的長度,因此可將 鉤部12的基端部分12a留在第一區域Sl內。(第五實施方式)下面,對具有第四實施方式的施力裝置的定影器和具有定影器的圖像形成裝置 進行說明。利用圖9對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進行說明。如圖9所示,圖像形成裝置 100包括圖像讀取部110以及圖像形成部120。圖像讀取部110掃描並讀取紙張原稿和書籍原稿。圖像形成部120基於通過圖 像讀取部110的讀取動作生成的圖像數據或從外部設備(例如個人電腦)向圖像形成裝置 100發送的圖像數據等在紙張上形成色調劑圖像。作為圖像形成裝置100的一個處理例,對複印處理的概要進行說明。搓紙輥131拾取供紙盒130內的紙張,被拾取後的紙張沿著輸送路徑Pl移動。 輸送路徑Pl上設有多個輥132,紙張通過多個輥132的轉動進行移動。圖像形成部120基於通過圖像讀取部110的讀取動作生成的圖像數據,在感光體 121Y、121M、121C以及121K的感光面上形成靜電潛像。感光體121Y 121K用於將 黃色(Y)、品紅色(M)、青綠色(C)以及黑色(K)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紙張上。顯影輥(所謂的馬格輥)122Y、122M、122C以及122K向形成了靜電潛像的感 光體121Y 121K供給色調劑,使形成在感光體121Y 121K的感光面上的靜電潛像顯 影。感光體121Y 121K將形成在感光面上的色調劑圖像向中間轉印帶123轉印(所謂 的一次轉印)。中間轉印帶123通過沿著箭頭D2方向轉動來輸送色調劑圖像,在二次轉 印位置T將中間轉印帶123上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紙張上。轉印有色調劑圖像的紙張向定影器140移動,定影器140對紙張進行加熱,從而 將色調劑圖像定影在紙張上。定影有色調劑圖像的紙張通過多個輥在輸送路徑Pi上移 動,移動至託盤150。紙張的輸送路徑P2是用於翻轉紙張的路徑。利用圖10和圖11對定影器140進行說明。圖10是定影器140的外觀圖,圖11 是定影器140的側視圖。加熱輥141對紙張P進行加熱。加熱輥141向箭頭E方向轉動。位於加熱輥 141上方的輔助輥142的直徑小於加熱輥141。加熱輥141和輔助輥142支承帶143。加熱輥141的轉動通過帶143傳遞到輔助輥142,因此輔助輥142與加熱輥141 一同轉動。加壓輥144擠壓加熱輥141。加壓輥144包括轉動軸144a以及覆蓋轉動軸144a 外周的彈性部件144b。彈性部件144b例如可使用合成樹脂的海綿。加壓輥144向箭頭 F方向轉動。剝離爪145用於從加壓輥144剝離紙張P。多個剝離爪145沿著加壓輥144的 轉動軸方向排列。支承部件146位於加壓輥144的上方,支承剝離爪145。剝離爪145具有軸部 145a,且圍繞軸部145a轉動。剝離爪145的轉動軸沿著加壓輥144的轉動軸。支承部件146具有支承軸部145a的切口部146a。軸部145a可沿著切口部146a 移動。當外力作用於剝離爪145時,軸部145a可沿著切口部146a移動。位於螺旋拉伸彈簧147 —端的第一鉤部147a掛在剝離爪145的開口部145b上。 位於螺旋拉伸彈簧147另一端的第二鉤部147b掛在支承部件146的支承部146b上。支 承部146b具有在第四實施方式中說明的開口部24、26。螺旋拉伸彈簧147產生將剝離爪145的頂端部145c按壓在加壓輥144上的力。 螺旋拉伸彈簧147位於比剝離爪145的軸部145a更靠紙張P的輸送路徑側。支承部件146的止動器部146c與剝離爪145接觸,防止剝離爪145的頂端部145c 過度按壓加壓輥144。圖12和圖13是表示剝離爪145的周邊部分的放大圖。支承部件146具有在第四實施方式中說明的開口部24、26。如圖11和圖12所 示,支承部146b (開口部24、26)相對於剝離爪145位於紙張P的輸送路徑側的對面側。 開口部24向遠離紙張P的輸送路徑的方向延伸。在定影器140上發生紙張P的卡紙時,需要清除紙張P,但在清除紙張P時,外 力有可能作用於螺旋拉伸彈簧147。正如在第四實施方式中所做說明,即使在外力作用於 螺旋拉伸彈簧147的情況下,也可防止第二鉤部147b從開口部24脫落。下面,對定影器140的動作進行說明。如果紙張P通過加熱輥141和加壓輥144 的夾持(nip)部,色調劑圖像就定影在紙張P上。帶143將定影后的紙張P向輔助輥142 引導。紙張P在輔助輥142的頂部附近從帶143剝離。紙張P粘在加壓輥144上時,如圖11所示,剝離爪145的頂端部145b進入紙張 P與加壓輥144之間,由此,使紙張P從加壓輥144剝離。在本實施方式中,剝離爪145的數量是一個以上即可。剝離爪145也可使紙張 P從加熱輥141或輔助輥142剝離。剝離輥145應使紙張P從加熱輥141、輔助輥142以 及加壓輥144中的至少一個輥剝離。也可不設置輔助輥142和帶143。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方式,在實施階段中,在不脫離本發 明的發明點及效果的範圍內,可以變形構成要素從而具體化。此外,通過組合上述各實 施方式所開示的多個構成要素,可以形成很多實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從各個實施方式 所示出的所有構成要素中刪除幾個構成要素。也可以組合不同的實施方式中的構成要
ο
8
權利要求
1.一種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包括 產生拉力的螺旋拉伸彈簧;鉤部,包括從所述螺旋拉伸彈簧延伸的第一位置、開放端以及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 近所述開放端的第二位置;以及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包括與所述第一位置相對的第一邊緣;以及第二邊緣, 所述第二邊緣在通過所述第一邊緣、且與通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平面交叉 的方向上,向離開所述第一邊緣的方向形成凸狀而與所述第二位置相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其中,所述第一邊緣在包含有所述第一邊緣的平面內向著所述第二邊緣形成凸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其中,與所述第二位置以所述第一位置為中心進行轉動的移動軌跡相比,所述第二邊緣更 靠近所述第一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其中, 所述第二邊緣與所述移動軌跡平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包括所述鉤部貫穿的開口部,所述開口部包括所述第一邊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其中,包括所述第一邊緣的所述開口部具有向遠離所述第二邊緣的方向延伸的區域。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包括所述鉤部貫穿的開口部,所述開口部包括所述第二邊緣。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具有所述鉤部貫穿的包括所述第二邊緣的開口部。
9.一種定影裝置,包括輥,用於將色調劑圖像定影在紙張上; 爪,用於從所述輥剝離紙張; 螺旋拉伸彈簧,用於使所述爪產生拉力;鉤部,包括從所述螺旋拉伸彈簧延伸的第一位置、開放端以及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 近所述開放端的第二位置;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包括與所述第一位置相對的第一邊緣;第二邊緣,所述 第二邊緣在通過所述第一邊緣、且與通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平面交叉的方 向上,向離開所述第一邊緣的方向形成凸狀而與所述第二位置相對。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邊緣在包含有所述第一邊緣的平面內向著所述第二邊緣形成凸狀。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與所述第二位置以所述第一位置為中心進行轉動的移動軌跡相比,所述第二邊緣更 靠近所述第一位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 所述第二邊緣與所述移動軌跡平行。
13.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所述爪圍繞與所述輥的轉動軸平行的軸轉動,所述螺旋拉伸彈簧位於比所述爪的轉 動軸更靠近通過所述輥的紙張的輸送路徑側。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 所述第二邊緣向遠離所述輸送路徑的方向延伸。
15.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包括所述鉤部貫穿的開口部,所述開口部包括所述第一邊緣。
16.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包括所述鉤部貫穿的開口部,所述開口部包括所述第二邊緣。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包括所述鉤部貫穿的包括所述第二邊緣的開口部。
18.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裝置,其中, 多個所述爪沿著所述輥的轉動軸方向排列。
19.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裝置,還包括加熱輥,產生用於將色調劑圖像定影在紙張上的熱,所述輥是將紙張按壓在所述加 熱輥上的加壓輥。
20.—種定影方法,包括利用輥對形成有色調劑圖像的紙張進行加熱和加壓,將色調劑圖像定影在所述紙張上,通過被螺旋拉伸彈簧的拉力按壓在所述輥上的爪將定影有色調劑圖像的紙張從所述 輥剝離,在處理紙張的卡紙時,受到了外力的所述螺旋拉伸彈簧的鉤部在由掛住鉤部的支承 部件形成的空間內移動,在包括與所述鉤部的第一位置相對的第一邊緣、以及與比所述鉤部的所述第一位置 更靠近開放端的第二位置相對的第二邊緣的所述支承部件中,由所述第二邊緣形成所述 空間,其中,所述第二邊緣在通過所述第一邊緣、且與通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 置的平面交叉的方向上,向遠離所述第一邊緣的方向形成凸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定影裝置以及定影方法,其中,該螺旋拉伸彈簧的施力機構包括產生拉力螺旋拉伸彈簧、鉤部以及支承部件。鉤部包括從所述螺旋拉伸彈簧延伸的第一位置、開放端以及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靠近所述開放端的第二位置。支承部件包括與所述第一位置相對的第一邊緣;第二邊緣,在通過所述第一邊緣、且與通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平面交叉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邊緣向離開所述第一邊緣的方向形成凸狀,且與所述第二位置相對。
文檔編號G03G15/20GK102012665SQ20101027753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8日
發明者姬野智史 申請人:東芝泰格有限公司, 株式會社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