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盒的方法及重新組裝盒的方法
2023-05-23 04:58:21 1
專利名稱:組裝盒的方法及重新組裝盒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組裝及重新組裝盒的方法,所述盒能附接至電子照相 成像裝置的本體以及從該本體移除。
技術背景電子照相成像裝置通過電子照相成像方法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圖 像。這種電子照相成像裝置的示例包括電子照相複印機、電子照相印表機(雷射束印表機、發光二極體(LED)印表機等)、傳真裝置以及 文字處理機。執行電子照相成像處理的已知電子照相成像裝置包括能附接至裝 置本體和從該本體移除的處理盒。每個處理盒包括整體地一起形成的 電子照相光電導體以及處理單元。使用這種處理盒能使用戶在沒有技 術人員幫助的情況下自己進行裝置的維護。這在操作性上實現了顯著 的改進。因此,處理盒廣泛地用於電子照相成像裝置。迄今為止,組裝以及重新組裝這種處理盒的各種方法已經公開(參 見日本專利No.3789122)。發明內容本發明是已知方法的改進,並且提供一種簡單的組裝盒的方法及 重新組裝盒的方法。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組裝盒的方法,所述盒能夠 附接至成像裝置的本體和從該本體移除,該盒包括具有開口的顯影 器殼體;能夠旋轉的顯影輥,所述顯影輥布置於所述開口中,並且構 造用來對形成於圖像承載部件上的潛像進行顯影;軸承,該軸承在顯 影輥的縱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顯影器殼體的外側,並且構造用來支承 顯影輥的軸以允許其旋轉;驅動力傳遞器,該驅動力傳遞器在所述縱 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軸承的外側,並且具有接合部分,該接合部分構造用來與所述顯影輥的軸相接合以便將使顯影輥旋轉的力傳遞至該顯影輥;以及在所述縱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驅動力傳遞器外側的端部部 件,所述方法包括使驅動力傳遞器停靠在所述端部部件上,並且端 部部件停留在顯影器殼體上;將所述顯影輥的軸插入到所述軸承中, 以使得所述顯影輥的軸由該軸承支撐;以及在所述縱向方向上朝著所 述軸承的外側移動所述顯影輥的軸,並且將已經停靠在所述端部部件 上的所述驅動力傳遞器從所述端部部件釋放之後,使所述顯影輥的軸 與所述驅動力傳遞器相接合。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重新組裝盒的方法,所述 盒能附接至成像裝置的本體和從該本體移除,該盒包括具有開口的 顯影器殼體;能夠旋轉的顯影輥,所述顯影輥布置於所述開口中,並 且構造用來對形成於圖像承載部件上的潛像進行顯影;軸承,該軸承 在顯影輥的縱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顯影器殼體的外側,並且構造用來 支承顯影輥的軸以允許其旋轉;驅動力傳遞器,該驅動力傳遞器在所 述縱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軸承的外側,並且具有接合部分,該接合部 分構造用來與所述顯影輥的軸相接合以便將使顯影輥旋轉的力傳遞至 該顯影輥;以及在所述縱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驅動力傳遞器外側的端 部部件,所述方法包括將所述顯影輥的軸從所述軸承移除,同時使 所述端部部件停留在所述顯影器殼體上;使所述驅動力傳遞器停靠在 所述端部部件上,並且所述端部部件停留在所述顯影器殼體上;將所 述顯影輥的軸或另一顯影輥的軸插入所述軸承,以使得顯影輥的軸或 所述另一顯影輥的軸由所述軸承支撐;以及在縱向方向上朝著所述軸 承的外側移動所述顯影輥的軸或所述另一顯影輥的軸,並且將已經停 靠在所述端部部件上的驅動力傳遞器從所述端部部件釋放之後,使所 述顯影輥的軸或所述另一顯影輥的軸與驅動力傳遞器相接合。本發明的其它特點從下面結合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 得明顯。
圖l是成像裝置的外部透視圖。圖2是成像裝置的縱向剖開的左側視圖。圖3是圖2中所示的相關部件的放大視圖。圖4是示出處理盒的全部的透視圖。圖5是示出處理盒的全部的另一個透視圖。圖6是示出處理盒的構造的剖視圖。圖7是示出處理盒的總體構造的分解透視圖。圖8是示出處理盒的總體構造的另一個分解透視圖。圖9是示出顯影器單元的全部的透視圖。圖IO是示出軸承和顯影輥如何從顯影器單元拆卸的分解透視圖。 圖11是示出軸承和顯影輥如何從顯影器單元拆卸的另一個分解 透視圖。圖12是示出調色劑量調節部件如何從顯影器單元拆卸的分解透 視圖。圖13是用於描述調色劑填充步驟的示意性透視圖。圖14是示出齒輪如何從顯影器單元拆卸的分解透視圖。圖15A和15B分別示出齒輪在附接顯影輥之後和之前的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成像裝置的總體構造圖l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彩色電子照相成像裝置1的外部透 視圖。圖2是成像裝置1的縱向剖開的左側視圖。圖3是圖2中所示 的相關部件的放大視圖。成像裝置1是執行電子照相處理的四全色雷射印表機。成像裝置 1根據從外部主機裝置(比如個人計算機或圖像讀取器)(未示出)輸 入至其控制部分(控制電路板)2的電信號在記錄介質(比如紙張、 高射投影儀(OHP)片材、標籤紙)S上形成圖像。在下文,使用以下方向基準。成像裝置1的前側指的是具有本體 門3的側面。後側指的是與前側相對的側面。前後方向指的是從後側 朝著裝置本體1A前側的向前方向以及與之相反的向後方向。左和右 分別指的是從前側看到的本體1A的左側和右側。水平方向指的是從右朝著左的方向(向左方向)或與之相反的方向(向右方向)。電子照相感光鼓在其縱向方向上(軸向)的兩端分別被稱為驅動 側和非驅動側。成像裝置1的本體1A按照從後側至前側的順序容納每個都水平 地(在橫向上)延伸並且彼此平行地布置(這種布置被稱為直列式串 聯布置)的第一至第四處理盒PY、 PM、 PC和PK。除了處理盒PY、 PM、 PC和PK包含不同顏色的調色劑以外,處理盒PY、 PM、 PC 和PK具有公共的電子照相處理機構,並且能附接至本體1A以及從 本體1A移除。所述實施例的處理盒PY、 PM、 PC和PK每個都是包括清潔器單 元(第一框架)和顯影器單元(第二框架)6的組件。清潔器單元包 括用作圖像承載部件的電子照相感光鼓4,以及用作在鼓4上執行相 應處理的處理部件的充電器5和清潔部件7。顯影器單元6包括用作 處理部件的顯影器。充電器5是充電輥。清潔部件7是清潔刀片。顯 影器是顯影輥6a。第一處理盒PY在其顯影器殼體中包括黃色(Y)調色劑,並且Y 色調色劑圖像形成於其鼓4上。第二處理盒PM在其顯影器殼體中包 括品紅色(M)調色劑,並且M色調色劑圖像形成於其鼓4上。第三 處理盒PC在其顯影器殼體中包括青色(C)調色劑,並且C色調色 劑圖像形成於其鼓4上。第四處理盒PK在其顯影器殼體中包括黑色 (K)調色劑,並且K色調色劑圖像形成於其鼓4上。雷射掃描單元8布置於處理盒PY、 PM、 PC和PK上方。掃描單 元8發射根據從外部主機裝置輸入至控制部分2的用於各自顏色的圖 像信息而調製的雷射L。雷射L穿過設在處理盒PY、 PM、 PC和PK 的頂面上的曝光窗口 9並且移動以便掃描地曝光相應處理盒PY、PM、 PC和PK中的鼓4的表面。用作轉印部件的中間轉印帶單元10布置於PY、 PM、 PC和PK 的下面。所述中間轉印帶單元10包括用作轉印帶並且具有柔性的環形 帶12,以及環形帶12在它們周圍伸展並且轉動的驅動輥13、從動輥14和張緊輥15。驅動輥13和張緊輥15布置於本體1A的後側上。從動輥14布置於本體1A的前側上。處理盒PY、 PM、 PC和PK的鼓4具有與環形帶12的頂面相接觸的底面,由此形成初次轉印夾區。初次轉印輥16以面向處理盒PY、 PM、 PC和PK的相應的鼓4的方式布置於環形帶12的上部內周邊上。驅動輥13與二次轉印輥17相接觸,並且環形帶12置於其間。
片材供給單元18布置於中間轉印帶單元10下面。所述片材供給單元18包括片材託盤19、進給輥20、分離墊21等。片材託盤19 (其是正面裝載類型)能從本體1A的前側裝載以及卸載。
定影單元22和片材排出單元23布置於本體1A的上部後側上。本體1A的頂面形成排出託盤24。定影單元22包括定影膜組件22a和壓輥22b。片材排出單元23包括驅動輥23a和從動輥23b。
安裝於本體1A中相應位置處的處理盒PY、 PM、 PC和PK由處理盒施壓機構(其將稍後在下面單獨描述)從上方施壓,從而以由本體1A的定位部件定位並且緊固的方式保持。處理盒PY、 PM、 PC和PK具有連接至本體1A的驅動力輸出部分的驅動力輸入部分。處理盒PY、 PM、 PC和PK還具有電連接至容納於本體1A中的動力供給系統的輸入電觸點。
全色圖像以下面的方式形成。第一至第四處理盒PY、 PM、 PC和PK的鼓4被驅動以便以預定的速度如由圖2中的箭頭所示那樣逆時針方向旋轉。同時,環形帶12被驅動以便隨著鼓4的旋轉,以與鼓4旋轉速度相應的速度如由圖2中的箭頭所示那樣順時針方向轉動。掃描單元也在這時被驅動。與這些驅動操作同步,處理盒PY、 PM、PC和PK的充電輥5用預定的一致極性和電位,並且用各自的預定控制定時來給鼓4的表面充電。掃描單元8掃描地移動根據用於各自顏色的圖像信號調製的雷射L,從而使鼓4的表面曝光。因而,根據用於各自顏色的圖像信號在鼓4的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靜電潛像由顯影器單元6顯影為調色劑圖像。
由於如上所述的電子照相成像處理,相應於全色圖像的黃色分量
9的Y色調色劑圖像形成於第一處理盒PY的鼓4上,並且被初次轉印到環形帶12上。
相應於全色圖像的品紅色分量的M色調色劑圖像形成於第二處理盒PM的鼓4上,並且以重疊在Y色調色劑圖像上的方式被初次轉印到環形帶12上。
相應於全色圖像的青色分量的C色調色劑圖像形成於第三處理盒PC的鼓4上,並且以重疊在(Y+M)色調色劑圖像上的方式被初次轉印到環形帶12上。
相應於全色圖像的黑色分量的K色調色劑圖像形成於第四處理盒PK的鼓4上,並且以重疊在(Y+M+C)色調色劑圖〗象上的方式淨皮初次轉印到環形帶12上。
因而,四全色圖像或(Y+M+C+K)色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形成於環形帶12上。
殘留在處理盒PY、 PM、 PC和PK中的鼓4的表面上的轉印後調色劑在調色劑圖像初次轉印到環形帶12上之後由清潔刀片7移除。
同時,進給輥20被以預定的控制定時驅動。響應於此,進給輥20和分離墊21以這樣一種方式組合地工作,即,將堆疊在片材託盤19上的片材S之一與其它片材分開,並且將該片材S供給至二次轉印輥17和環形帶12之間的夾區(二次轉印夾區)中。在片材S被夾住並且被傳送通過所述夾區時,環形帶12上彼此重疊的四色調色劑圖像被同時轉印到片材S上。
接著,與環形帶12分離的片材S被引導至定影單元22,並且在定影夾區處被加熱並且加壓,由此四色調色劑圖像被一起熔凝並且定影在片材S上。穿過定影單元22的片材S作為一片全色圖像印製物由片材排出單元23排出到排出託盤24上。
在片材S從此分離之後殘留在環形帶12上的二次轉印後調色劑由帶清潔器25移除。環形帶12能在沒有帶清潔器25的情況下被清潔,例如,如果使二次轉印後調色劑在相應的初次轉印夾區處靜電粘附至第一處理盒PY的鼓4的表面並且由其清潔刀片7移除。處理盒
在實施例中,第一至第四處理盒PY、 PM、 PC和PK全部具有相 同的構造。下文由P標識的處理盒之一的構造將參照圖4至6描述。
圖4是從非驅動側看到的處理盒P的透視圖。圖5是從驅動側看 到的處理盒P的透視圖。圖6是處理盒P的剖開的左側視圖。
處理盒P是水平地延伸的組件,其在如鼓4的軸向a-a所示的水 平方向上具有較大的長度,並且包括下文由31標識的清潔器單元(第 一框架)和顯影器單元(第二框架)6。
參照圖6,清潔器單元31包括清潔器殼體(清潔器框架)31a, 該清潔器殼體容納鼓4、充電輥5和清潔刀片7。鼓4在清潔器殼體的 左側和右側板之間可旋轉地設置在該清潔器殼體31a中,同時非驅動 側軸承32L和驅動側軸承32R置於其間。與鼓4平行地延伸的充電輥 5與鼓4相接觸,並且在所述左側和右側板之間可旋轉地設置在該清 潔器殼體31a中,並且軸承置於其間。清潔刀片7是基部緊固至清潔 器殼體31a的彈性橡膠刀片。清潔刀片7經由其與鼓4的旋轉方向反 向定向的邊緣與鼓4相接觸。清潔刀片7移除殘留在鼓4上的轉印後 調色劑。由清潔刀片7從鼓4移除的調色劑被清潔器殼體31a接收。
顯影器單元6包括下文中由6e所標識的顯影器殼體(顯影器框 架)。顯影器殼體6e容納可旋轉的顯影輥6a和調色劑塗布輥6b,以 及調色劑量調節部件(顯影器刀片)6c。顯影器殼體6e包含調色劑(未 示出)。顯影輥6a是彈性橡膠輥,並且在顯影器殼體的左側和右側板 之間可旋轉地設在該顯影器殼體6e中,並且軸承置於其間。構造為將 調色劑塗布至顯影輥6a的調色劑塗布輥6b與顯影輥6a平行地延伸, 並且與顯影輥6a相接觸。調色劑塗布輥6b在顯影器殼體的左側和右 側板之間可旋轉地設在該顯影器殼體6e中,並且軸承置於其間。調色 劑量調節部件6c是基部緊固至顯影器殼體6e的彈性薄板。調色劑量 調節部件6c在顯影滾6a旋轉的方向上布置於調色劑塗布輥6b的下遊 側。調色劑量調節部件6c的一個表面的一部分經由其與顯影輥6a的旋轉方向反向定向的邊緣與顯影輥6a相接觸。調色劑量調節部件6c 調節由調色劑塗布輥6b塗布至顯影輥6a的調色劑量以便使其具有特 定的厚度,同時給調色劑預定量的電荷。
處理盒P在其驅動側上具有鼓驅動聯接器(鼓驅動力接收器)33、 顯影器驅動聯接器(顯影輥驅動力接收器)34以及驅動側掣子35R。 掣子35R設置在處理盒P的上側上。鼓驅動聯接器33與鼓4同軸地 布置。在處理盒P安裝於裝置本體1A上的狀態下,鼓驅動聯接器33 接收由本體1A中的相關部件施加的用於旋轉鼓4的驅動力,並且顯 影器驅動聯接器34接收從本體1A中的相關部件施加的用於旋轉顯影 輥6a和調色劑塗布輥6b的驅動力。設置在處理盒P的上側上的掣子 35R卡住託盤29,由此處理盒P能由託盤29支撐。在處理盒P安裝 於本體1A上時,驅動側軸承32R與本體1A的驅動側定位部件相接 合,從而用作處理盒定位於此處的驅動側被支撐部分。所述被支撐部 分(也就是軸承32R)設置在處理盒P的下側上。
處理盒P在其非驅動側上具有非驅動側掣子35L。掣子35L與掣 子35R聯合卡住託盤29,由此處理盒P由託盤29支撐。掣子35L設 置在處理盒P的上側上。在處理盒P安裝於本體1A上時,非驅動側 軸承32L與本體1A的非驅動側定位部件相接合,從而用作處理盒P 定位於此處的非驅動側被支撐部分。所述被支撐部分(也就是軸承 32L)設置在處理盒P的下側上。
在處理盒P安裝於本體1A上時,鼓驅動聯接器33和顯影器驅動 聯接器34分別與設置在本體1A上的第一驅動力輸出部分(未示出) 和第二驅動力輸出部分(未示出)相接合。第一驅動力輸出部分將驅 動力傳遞至鼓驅動聯接器33,由此鼓4被驅動以便以預定的速度在圖 6中的逆時針方向上旋轉。充電輥5隨著鼓4的旋轉而旋轉。
第二驅動力輸出部分將驅動力傳遞至顯影器驅動聯接器34。顯影 器驅動聯接器34具有多個齒輪(未示出),所述多個齒輪作為整體同 軸地設置,並且與構造用來分別驅動顯影輥6a和調色劑塗布輥6b的 驅動齒輪(未示出)順序地相嚙合。為了在圖6中沿順時針方向旋轉顯影輥6a和調色劑塗布輥6b,將圖6中沿逆時針方向的旋轉驅動力 經由本體1A的第二驅動力輸出部分施加至顯影器驅動聯接器34。
在調色劑塗布輥6b被驅動從而旋轉時,包含於顯影器殼體6e中 的調色劑被塗布至顯影輥6a。塗布至顯影輥6a的調色劑被調節為具 有特定的厚度,並且由調色劑量調節部件6c充電。通過顯影輥6a的 旋轉,調色劑被傳送至顯影位置,也就是顯影輥6a和鼓4之間的接觸 位置,並且用於鼓4上潛像的顯影。通過顯影輥6a的進一步旋轉,殘 留在顯影輥6a上的顯影后調色劑被傳送返回至顯影器殼體6e的內部 空間,並且由調色劑塗布輥6b從顯影輥6a上移除。與殘留調色劑的 移除同時地,新的調色劑由調色劑塗布輥6b塗布至顯影輥6a。
處理盒P在其左側(也就是非驅動側表面上)具有第一至第四電 觸點36至39。第一電觸點36電連接至充電輥5,從而從本體1A中 的相關部件接收要被供應至充電輥5的電荷偏壓。第二電觸點37電連 接至顯影輥6a,從而從本體1A中的相關部件接收要被供應至顯影輥 6a的顯影偏壓。第三電觸點38電連接至調色劑塗布輥6b,從而從本 體1A中的相關部件接收要被供應至調色劑塗布輥6b的施加偏壓。第 四電觸點39具有存儲器並且電連接至本體1A中的控制部分2,使得 控制部分2和存儲器之間能進行通訊。
第一和第二電觸點36和37暴露在處理盒P的左側上。第三電觸 點38在託盤29從外側朝著本體1A的內側移動的方向上在處理盒P 的邊緣處暴露。第四電觸點39在處理盒P的非驅動側的上表面上暴 露。
顯影器單元的構造
包括於處理盒P中的顯影器單元6的構造將參照圖9至12描述。 圖9是示出顯影器單元6的總體構造的示意性透視圖。圖10和 11分別是在非驅動側軸承110和顯影輥6a從顯影器單元6拆下時, 從非驅動側和驅動側看到的顯影器單元6的分解透視圖。圖12是在調 色劑量調節部件6c從顯影器單元6拆下時的顯影器單元6的分解透視圖。
顯影器單元6的主要部件包括顯影器殼體6e以及非驅動側軸承 110和驅動側軸承140,所述非驅動側軸承110和驅動側軸承140 i殳置 在顯影器殼體6e的相應端部處,並且支撐顯影輥6a和調色劑塗布輥 6b以允許它們旋轉。顯影輥6a布置於調色劑填充口 6m中(參見圖 13)。更具體地,軸承110具有孔110a,並且軸承140具有孔140a。 孔110a和140a用作構造用來分別支承顯影輥6a的非驅動側軸6aa和 驅動側軸6ab的軸承。處理盒P在其驅動側上還具有用作端部部件的 側蓋板141以及構造用來從本體1A中的相關部件接收驅動力並且驅 動顯影輥6a和調色劑塗布輥6b的一系列齒輪(一些齒輪未示出)。
調色劑量調節部件6c利用螺釘120和121在其非驅動側端部和驅 動側端部處緊固至顯影器殼體6e,所述螺釘120和121分別被檸入設 在調色劑量調節部件支承表面6eb和6ec中的調色劑量調節部件緊固 孑L 6ed和6ee中。
單元拆卸步驟
將處理盒P拆卸為清潔器單元31和顯影器單元6的單元拆卸步 驟將參照圖7和8描述。
清潔器單元31和顯影器單元6由主側面蓋板100和101可旋轉地 聯接在一起。主側面蓋板100和101利用螺釘103、 104、 105和106 緊固至清潔器殼體31a。
因此,首先移除將主側面蓋板100和101緊固至清潔器殼體31a 的螺釘103至106。接著,使主側面蓋板100和101在處理盒P的縱 向方向上滑動,由此能使清潔器單元31和顯影器單元6彼此拆開。
圖9是顯影器單元6在拆卸之後的示意性透視圖。
顯影器單元拆卸步驟
拆卸顯影器單元6的步驟將參照圖lO和ll按順序描述。
首先,將描述將非驅動側軸承110從顯影器單元6上移除的步驟。在這個步驟中,非驅動側軸承110通過移除螺釘111來移除。
參照圖10,顯影器單元6在其非驅動側具有用螺釘111緊固至顯 影器殼體6e的軸承110。因此,軸承110能通過移除螺釘111來移除。
下面,移除顯影輥6a的步驟將參照圖9至ll描述。在這個步驟 中,將顯影輥6a從顯影器單元6移除。
如從圖9至11中能看到,顯影輥6a在驅動側由軸承140可旋轉 地支撐,該顯影輥6a的驅動側軸6ab裝配於孔140a中。而且,在顯 影輥6a的縱向方向上軸承140的外側上,驅動側軸6ab上作為被裝配 部分的端部以預定的相位關係裝配到齒輪142上作為接合部分(接收 部分)的D形孔142a中,所述齒輪142用作驅動力傳遞器。在非驅 動側上,顯影輥6a由軸承110可旋轉地支撐,將該顯影輥6a的非驅 動側軸6aa裝配到孔110a中。首先,將軸承110從顯影器殼體6e移 除,由此非驅動側軸6aa從孔110a縮回。接著,將顯影輥6a朝著非 驅動側拉出,由此將顯影輥6a從顯影器殼體6e移除(顯影輥移除步 驟)。因而,將驅動側軸6ab從孔140a釋》文。同時,在軸承140和側 蓋板141停留在顯影器單元6上時,齒輪142停靠在側蓋板141的停 靠部分141a上(停靠步驟)。
下面,將調色劑量調節部件6c從顯影器單元6移除的步驟將參照 圖12描述。在這個步驟中,通過移除螺釘120和121來移除調色劑量 調節部件6c。
參照圖12,調色劑量調節部件6c由設置在顯影器殼體6e上的調 色劑量調節部件定位突起6ea暫時定位,並且用螺釘120和121緊固 至顯影器殼體6e。因此,在移除螺釘120和121之後,能移除調色劑 量調節部件6c。
通過上述步驟,能完成顯影器單元6的拆卸。在這個狀態下,顯 影器單元6的調色劑填充口 6m被暴露出來,使得能將調色劑填充到 顯影器殼體6e中。由於調色劑能在側蓋板141、軸承140以及驅動側 齒輪(包括齒輪142)停留在顯影器單元6上的情況下填充到顯影器 殼體6e中,所以顯影器單元6能更容易地拆卸和重新組裝。
15調色劑填充步驟
下面,調色劑填充步驟將參照圖13描述。
在這個步驟中,使調色劑通過已經通過移除調色劑量調節部件6c 而暴露的調色劑填充口 6m填充到顯影器殼體6e中。
具體地,通過將漏鬥130的末端放入調色劑填充口 6m,並且將 調色劑從調色劑瓶等(未示出)傾瀉入漏鬥130中來將調色劑填充到 顯影器殼體6e中。如果在內部具有螺旋推運器的測定體積的進給器用 作漏鬥130,能有效地填充調色劑。
參照圖14,齒輪142能單獨從側蓋板141的暴露部分141b移除。 如果齒輪142在執行調色劑填充步驟之前被單獨地移除,並且暴露部 分141b用覆蓋部件(比如一片膠帶)覆蓋,齒輪142和側蓋板141 的內部能免於例如在調色劑填充步驟期間由於調色劑的濺落而被汙 染。
顯影器單元重新組裝步驟
在將調色劑如上所述填充到顯影器殼體6e中之後,重新組裝處理 盒P。為了重新組裝處理盒P,以相反的順序執行拆卸步驟。重新組 裝顯影器單元6的步驟將按順序描述。
首先,附接調色劑量調節部件6c的步驟將參照圖12描述。在這 個步驟中,將調色劑量調節部件6c附接至顯影器殼體6e。
具體地,使設置於調色劑設量調節部件6c的非驅動側端部處的凹 口 6ca與設在顯影器殼體6e上的調色劑量調節部件定位突起6ea相接 合,由此調色劑量調節部件6c被暫時地定位。接著,將螺釘120和 121插入通過螺釘通孔6cb和6cc,並且使之檸入設在顯影器殼體6e 的調色劑量調節部件支承表面6eb和6ec中的調色劑量調節部件緊固 孔6ed和6ee中。
下面,附接顯影輥6a的步驟將參照圖10和11描述。如果齒輪 142已經在這個步驟之前移除,那麼首先將齒輪142通過暴露部分141b放置於側蓋板141中。在這個步驟中,參照圖15B,齒輪142以這樣 一種方式停靠在側蓋板141的停靠部分141a上,即,使得齒輪142 的中心位於與顯影輥6a的中心相應的位置附近,齒輪142要被裝配到 顯影輥6a上。具體地,在側蓋板141停留在顯影器殼體6e上的同時, 齒輪142以這樣一種方式停靠在側蓋板141上(停靠步驟),即,使得 在顯影輥6a的縱向方向上看時,孔140a和D形孔142a至少部分地 彼此重合。因而,驅動側軸6ab能在以下描述的接合步驟中容易地與 孔140a和D形孔142a都接合。在停靠步驟之後,顯影輥6a的驅動 側軸6ab插入通過被附接至顯影器殼體6e上的軸承140中的孔140a (插入步驟)。而且,使顯影輥6a的驅動側軸6ab移動以便突出到軸 承140外側,並且裝配到D形孔142a中(與之接合),由此呈現圖15A 所示的狀態,這裡齒輪142沒有由側蓋板141支撐(接合步驟)。接著, 將顯影輥6a的非驅動側軸6aa裝配到軸承110的孔110a中,並且將 軸承110附接至顯影器殼體6e。
在將顯影輥6a的驅動側軸6ab裝配(接合)到齒輪142的D形 孔142a中時,其相位能通過旋轉被暴露於側蓋板141的暴露部分141b 中的齒輪142,來相對於驅動側軸6ab匹配。而且,由於能通過側蓋 板141的暴露部分141b觀察到驅動側軸6ab和D形孔142a,能通過 檢查驅動側軸6ab和齒輪142之間的相位關係來附接顯影輥6a。要重 新組裝入顯影器單元6中的顯影輥6a可以是在拆卸之前已經包括於顯 影器單元6中的那種,或另一種。在這個狀態下,與齒輪142嚙合的 齒輪143接收由本體1A中相關部件施加的驅動力並且將該驅動力傳 遞至齒輪142。
在將軸承110附接至顯影器殼體6e上時,將設置在顯影器殼體 6e上的定位突起(未示出)裝配到設在軸承110中的定位孔(未示出) 中,由此定位軸承110。接著,將螺釘111插入通過螺釘通孔110c並 且擰入設置在顯影器殼體6e中的顯影輥軸緊固孔(未示出)中。
通過上述步驟,能完成顯影器單元6的重新組裝。根據所述實施 例,由於不需要移除側蓋板141,能更容易地重新組裝處理盒P。另外,由於調色劑能在沒有移除設在驅動側上的齒輪的情況下填充到顯
影器單元6中,顯影器單元6能更容易地被拆卸和重新組裝。 單元聯接步驟
下面,將參照圖7描述使已經重新組裝好的顯影器單元6和清潔 器單元31彼此聯接的單元聯接步驟。在這個步驟中,使清潔器單元 31和顯影器單元6可旋轉地彼此聯接。
在這個步驟中,清潔器單元31和顯影器單元6的組合可以與單元 拆卸步驟之前的組合相同或不同。
將顯影器單元6的裝配軸61a和清潔器單元31的非驅動側軸分別 裝配到主側面蓋板100的裝配孔100a和裝配孔100b中,由此將主側 面蓋板100附接至清潔器殼體31a。而且,將主側面蓋板101的裝配 軸101b裝配到顯影器單元6的裝配孔61b中,並且將清潔器單元31 的驅動側軸裝配到主側面蓋板101的裝配孔101a中,由此將主側面蓋 板101附接至清潔器殼體31a。附接主側面蓋板100和101的順序是 任意的。主側面蓋板100和101可同時附接。因而,清潔器單元31 和顯影器單元6能可旋轉地彼此聯接。
接著,將螺釘103和104插入通過主側面蓋板100的相應螺釘通 孔100d和100c,並且擰入清潔器殼體31a的相應緊固孔31ac和31ab。 而且,將螺釘105和106插入通過主側面蓋板101的相應螺4丁通孔101c 和101d,並且擰入清潔器殼體31a的相應緊固孔31ab和31aa。螺4丁 緊固的順序是任意的。前述部件可與螺釘同時緊固。因而,能將主側 面蓋板100和101緊固至清潔器殼體31a。
通過上述步驟,能完成處理盒P的組裝(重新組裝)。
根據所述實施例,能提供更容易的盒組裝方法和重新組裝盒的方法。
雖然本發明已經參照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但是將理解本發明不限 於所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以下權利要求的範圍遵循最寬泛的解釋, 以涵蓋所有變型以及等同結構和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組裝盒的方法,所述盒能夠附接至成像裝置的本體和從該本體移除,該盒包括具有開口的顯影器殼體;能夠旋轉的顯影輥,所述顯影輥布置於所述開口中,並且構造用來對形成於圖像承載部件上的潛像進行顯影;軸承,該軸承在顯影輥的縱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顯影器殼體的外側,並且構造用來支承顯影輥的軸以允許其旋轉;驅動力傳遞器,該驅動力傳遞器在所述縱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軸承的外側,並且具有接合部分,該接合部分構造用來與所述顯影輥的軸相接合以便將使顯影輥旋轉的力傳遞至該顯影輥;以及在所述縱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驅動力傳遞器外側的端部部件,所述方法包括使驅動力傳遞器停靠在所述端部部件上,並且端部部件停留在顯影器殼體上;將所述顯影輥的軸插入到所述軸承中,以使得所述顯影輥的軸由該軸承支撐;以及在所述縱向方向上朝著所述軸承的外側移動所述顯影輥的軸,並且將已經停靠在所述端部部件上的所述驅動力傳遞器從所述端部部件釋放之後,使所述顯影輥的軸與所述驅動力傳遞器相接合。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中使驅動力傳遞器停靠在端部 部件上的方式是使得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看時,設在軸承中的孔與設在 接合部分中的孔至少部分地彼此相重疊。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實施所述接合步驟的方 式是使停靠在端部部件上的驅動力傳遞器轉動,由此使所述接合部分 與顯影輥的軸以預定的相位關係彼此接合。
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端部部件 具有暴露部分,所述接合部分和顯影輥的軸在該暴露部分中暴露,以 便在接合期間能夠從外部觀察到所述接合部分和顯影輥的軸之間的相 位關係。
5. —種重新組裝盒的方法,所述盒能附接至成像裝置的本體和從該本體移除,該盒包括具有開口的顯影器殼體;能夠旋轉的顯影輥, 所述顯影輥布置於所述開口中,並且構造用來對形成於圖像承載部件 上的潛像進行顯影;軸承,該軸承在顯影輥的縱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 顯影器殼體的外側,並且構造用來支承顯影輥的軸以允許其旋轉;驅 動力傳遞器,該驅動力傳遞器在所述縱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軸承的外 側,並且具有接合部分,該接合部分構造用來與所述顯影輥的軸相接 合以便將使顯影輥旋轉的力傳遞至該顯影輥;以及在所述縱向方向上 布置在所述驅動力傳遞器外側的端部部件,所述方法包括將所述顯影輥的軸從所述軸承移除,同時使所述端部部件停留在 所述顯影器殼體上;使所述驅動力傳遞器停靠在所述端部部件上,並且所述端部部件 停留在所述顯影器殼體上;將所述顯影輥的軸或另一顯影輥的軸插入所述軸承,以使得所述 顯影輥的軸或所述另一顯影輥的軸由所述軸承支撐;以及在縱向方向上朝著所述軸承的外側移動所述顯影輥的軸或所述另 一顯影輥的軸,並且將已經停靠在所述端部部件上的驅動力傳遞器從 所述端部部件釋放之後,使所述顯影輥的軸或所述另一顯影輥的軸與 驅動力傳遞器相接合。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使驅動力傳遞器停靠在端部 部件上的方式是使得在所述縱向方向上看時,設在軸承中的孔與設在 接合部分中的孔至少部分地彼此相重疊。
7. 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實施所述接合步驟的方 式是使停靠在端部部件上的驅動力傳遞器轉動,由此使所述接合部分 與所述顯影輥的軸或所述另一顯影輥的軸以預定的相位關係彼此接 合。
8. 根據權利要求5至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端部部件 具有暴露部分,所述接合部分和所述顯影輥的軸或所述另一顯影輥的 軸在該暴露部分中暴露,以便在接合期間能夠從外部觀察到所述接合 部分和所述顯影輥的軸或所述另一顯影輥的軸之間的相位關係。
9. 根據權利要求5至8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在移除 步驟之後和插入步驟之前通過所述開口將調色劑填充到顯影器殼體中。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所述開口將調色劑填 充到顯影器殼體中的步驟是在將驅動力傳遞器從端部部件與軸承之間 移除的狀態下進行的。
11. 根據權利要求IO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所述開口將調色劑填 充到顯影器殼體中的步驟是在端部部件和軸承之間的空間由一覆蓋部 件覆蓋以便防止調色劑進入該空間的狀態下進行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組裝盒的方法及重新組裝盒的方法。所述盒包括顯影器殼體;能夠旋轉的顯影輥;布置在所述顯影器殼體的外側並且支承顯影輥的軸的軸承;驅動力傳遞器,布置在所述軸承的外側並且具有與所述顯影輥的軸相接合的接合部分;在布置在所述驅動力傳遞器外側的端部部件,所述組裝盒的方法包括使驅動力傳遞器停靠在所述端部部件上,並且端部部件停留在顯影器殼體上;將所述顯影輥的軸插入到所述軸承中,以使得所述顯影輥的軸由該軸承支撐;以及在所述縱向方向上朝著所述軸承的外側移動所述顯影輥的軸,並且將已經停靠在所述端部部件上的所述驅動力傳遞器從所述端部部件釋放之後,使所述顯影輥的軸與所述驅動力傳遞器相接合。
文檔編號G03G15/08GK101551619SQ20091013066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28日
發明者前島英樹, 村山一成, 田邊真人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