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環與同步離合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20:01:01 1
專利名稱:同步環與同步離合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同步離合器的同步環,其具有一個環形的基體,在基體 的外圓周上形成鎖止齒且配有一個摩擦襯片;在基體上還配有用來安裝同步環的 裝置,使得同步環能夠在圓周方向相對於一個對應的導套作有限運動。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於圓柱齒輪^I箱的同步離合器,其包括一個導套(同 步器齒轂),所述導套能夠與軸接合併且具有導套嚙合齒;包括一個滑套,滑套 具有與導套齒圈嚙合的滑套齒圈,並且能夠相對於導套沿軸向進行推移;包括一
個離合器主體,戶,離合器主體能夠固定於一個齒輪上,並且具有可以將滑套齒 圈推入其中的離合器主體齒圈,使得導套與離合器主體以不可轉動的方式相互接 合;並且包括一個上所述類型的同步環。
背景技術:
用於圓柱齒輪變速箱尤其是用於汽車變速箱的鎖止同步離合器早已為人所 知(例如Looman,齒輪,箱,第3期,1996)。
為了啟動同步過程,而將滑套沿軸向進行推移。其中,M彈簧/推力塊系統 (球-滑塊-彈簧或環形彈簧)將預同步力施加在同步環上。同步環居於對偶摩擦 面的中心,並且由於存在車f^,同步環被轉動至煤一個規定的鎖止位置之中(相 對於滑套)。在該位置中無法推動滑套齒圈穿過同步環的齒圈。施加在滑套上 的軸向力被直接傳遞到同步環上,同步環在離合器主體的對偶摩擦面上的摩擦作 用可使得魏一致。
一旦實現同步,就可以將同步環往迴轉動,推動滑套的齒圈穿過同步環的齒 圈,然後將其推入離合器主體的齒圈之中,以便在軸和齒輪之間建立不可轉動的 連接。
專利EP 0 717 212 Bl公開了一種同步離合器,帶有深衝齢件製成的同步 環。$束爪在外圓周上,內圓周上有傳動凸塊,傳動凸i央伸入同步器齒轂的凹穴 之中。傳遞預同步力的要麼是銷釘、彈簧和滑環構成的系統,或者是一個環形 彈簧。環形彈簧具有一個向內拉伸的邊緣,該邊緣作用於同步環上。 編號為DE 35 19 811 C2的專利公布了另外一種同步環。該同步環用一個支 座製成,通過冷成型在支座上彎成凸耳作為止動凸塊。
專利DE 202 16 782 Ul披露了用於傳遞預同步力的不同彈簧系統(推力 塊)。在所述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推力:t細彎邊彈翻板製成。
所述的彈簧系統(推加央)屬於現有技術,安裝於具有兩個同步離合器的離 合器組件之中。該彈簧系統可根據滑套的移動方向,將預同步力傳遞到其中一 個或另一個同步離合器的同步環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經過改進的同步環以及一種經過改進的同步離合器。
上述目的可以M如弓i言部分所述的一種同步環得以實現,戶腿同步環上至 少固定有一個用來傳遞軸向預同步力的彈簧元件。
上述目的還可通過如弓l言部分所述的帶有該種同步環的同步離合器得以實現。
將一個用來傳遞軸向預同步力的彈簧元件固定於同步環上,ffi31S個措施就 可以製成同步離合器,不必使用單獨的彈簧/推力塊系統。
其可減少部件數量,從而降低裝配費用。此外還可減小裝配過程中的混淆 風險,因為在現有技術劍牛下所〗頓的與蟲彈簧元件通常是用不同類型的彈簧制 成的。
這樣就可完全地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如果彈簧元件從同步環的外圓周大致平行於同步環的軸線或者與其稍微傾
斜地延伸,則特別有益。
這種形式在結構上能夠容易地實現。此外,還可以通過布置於外圓周上的
方式,使得彈簧元件與直接對應於滑套。
根據另一種,的實施方式,彈簧元件在圓周方向的寬度達到10mm。 利用這種實施方式構成一種片簧類型的彈簧元件,例如片簧可像懸臂一樣大
致沿著同步環的軸線延伸。
根據另一種 實施方式,將戶脫彈簧元件設計為沿徑向具有彈性。 因為彈簧元件雖然是用來承受預同步力,但通常並不用來在實際的同,程
中傳遞同步力,因此彈簧元件必須在隨後的同步過程中避開。通常也要能在圓
周方向避開,尤其是彈簧元件應在徑向避開。可想而知,在某些應用中(ASG) 也可傳遞同步力。
根據一種 實施方式所述,彈簧元件以材料鎖合方式與基,合。 例如,彈簧元件可以焊接在基體上。
在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彈簧元件與基體以一個整體的形式構成。 在這種情況下,同步環例如可以用一種成型鋼製成。
就根據本發明戶脫的同步離合器而言,如果滑套具有一個與彈簧元件共同配 合的、並且相對於滑套的軸向中心錯開布置的環槽部分,貝併寺別有益。
通過錯開布置方式,可以將滑套上的一個環槽部分對應於同步環的彈簧元件。
由於用來傳遞預同步力的彈簧系統更確切的說是X^應於一個同步環,而非只寸 應於滑套或者所對應的旨同步離合器組件,因此應將一個環槽部分對應於同步 環的彈簧元件。
此外,該實施方式的特別優點在於,環槽部分也可以為非對稱構造,使得相 對的齒面部分能夠執行不同的功能。
如果彈簧元件的第一接觸部分在中間位置中緊貼在環槽部件的第一齒面部 分上,且可以從第一齒面部分將預同步力傳遞到彈簧元件的第一接觸部分,再傳 遞到同步環之中,則特別有益。
這樣第一接觸部分和第一齒面部分就可用來將預同步力從滑套傳遞到同步 環上。
根據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彈簧元件的第二接觸部分可在環槽部分的第 二齒面部分壓迫下SA中間位置,以便在中間位置中將同步環的摩擦襯片從相應 的對偶摩擦襯片上抬起。
這樣就可以在中間位置中將同步環的摩擦襯片從對應的對偶摩擦襯片上完 全抬起或者至少略微抬起。至少可減少這些元件直接的摩^觸。
這樣就可以減小阻力矩、提高效率、減少磨損。
在這種實施方式中,環槽部分可以具有兩個齒面部分,其中一個齒面部分最 適合於傳遞預同步力,另一個齒面部分則用來使同步環返回到中間位置之中。 現有技術劍牛下的常規彈簧/推力i央系統無法實現這種回位作用。 此外,這樣還可以相對於滑套將同步環錯開到一個規定的位置之中。因此 也可以使得實際的預同步過程更加可靠地實現;在理想情況下可保證在每次執行
換檔操作時實現預同步。
其結果也能獲得改善換檔平順性的效果。
根據另一種雌實施方式,將導套外圓周上的徑向凹穴用來容納彈簧元件, 其中徑向凹穴的底部所具有的直徑大於同步環的內徑。
由於同步環的彈簧元件在徑向可以具有非常緊湊的結構,例如採用懸臂式, 因此也能夠增大導套的部件強度。因為在導套上不必有遠遠伸向裡面的凹穴來 容納彈簧/推力塊系統。
此外,由於導套並不像現有技術那樣將彈簧/推力i央系統支撐於導套上來傳遞
預同步力,因此也可以降低導套的公差要求。換句話說,可以4OT較大的公差 來製造導套,因此能降低生產成本。
此外,如果滑套會辦操動兩個同步離合器並且具有兩個環槽,這些環槽能夠 分別與一個彈簧元i快同起作用,並且將其布置於滑辯由向中心的對面一側上, 則較為有益。
在這種實施方式中,滑套就是具有兩個同步離合器的同步組件的一部分。兩 個同步離合器的同步環分別具有各自的環槽或者環槽部分。這些環槽部分可以 各自具有相對的齒面部分,這些齒面部分相對於各自環槽的軸向中心呈非對稱結 構,從而可以在兩個軸向方向中執行不同的功能。
雖然以上所述原貝IJ上為一個分別對應於戶脫彈簧元件的環槽或環槽部分,但 如果有多個彈簧元件分布於圓周上,當然每一個彈簧元件均可對應於一個各自的 環槽部分。既可以僅僅在相應彈簧元件所在的區域內構成這些環槽部分,但也 可以使得環槽部分是一個軸向環槽的一部分。
在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環槽部分經過適當布置,使得某一個換檔後的 同步離合器的一個彈簧元件伸入到對應於其它彈簧元件的環槽部分之中,從而可 在將滑套齒圈推入離合器主體齒圈的過程中減小阻力矩。
換句話說,由於給兩個同步離合器配置了兩個軸向錯開的環槽部分,使得彈 簧元件在連接與其X寸應的同步離合器時也能利用其它環槽部分的功能。
例如,當滑套齒圈被推入離合器主體齒圈之中時,彈簧元件就會沿徑向向外 避開,進入另一個同步離合器的環槽之中,從而使得作用於同步環上的接觸壓力 減小。但由於同步環的摩擦襯片與對偶摩擦襯片之間存在摩擦作用,這樣也會 減小始動力矩。
總而言之,利用本發明所述的同步環或者同步離合器,至少育,實現下列某 一個優點
-省卻與蟲的彈簧系統,從而M^零部件數量;
-將彈簧元件整合在同步環之中;
-使同步環相對於換檔接合套對準中心;
-在中間位置抬起同步環,以減小阻力矩;
-在接合到離合器體之中時抬起同步環,從而減小始動力矩;
-抬起同步環也可減少發熱和磨損;
-改善換檔平順性;
-省卻了獨立的彈簧系統,因此便於裝配;
-連接片寬度更大,彈簧元件所在區域內的凹穴深度更小,禾n/或者用於限 制轉變角度的凹穴寬度更小,因此可提高導套的強度;
-省卻了3拉的彈簧元件,因此可斷氐導套的公差要求; -每次換檔時均可保證實現預同步;
-.省卻了具有不同類型彈簧的獨立彈簧元件,因此可減小混淆風險。
可以通過也能在圓周方向承受作用力的彈簧元件來形成可在圓周方向有限 運動的支承裝置。但也可以設計獨立的裝置來形成止動凸塊,或者在同步環和/ 或者對應的部件上構成類似的裝置。
此外,彈簧系統還可以主動壓迫同步環進入中間位置,從而使得同步環iAX^ 應的對偶摩擦襯片上抬起,這種彈簧系統也可看成是本發明的思想,而且與其設 計是否將彈簧元件固定於同步環上無關。換句話說,在傳統的同步離合器中, 也可通過一個獨立的彈簧系糹tt構成彈性回位裝置。
顯而易見,,以及下面還將詳細解釋的特徵並非僅僅可以用於所闡述的組 合,而且也可用於其它組合或者^^H頓,且並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
以下將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解釋。相關附圖如下 附圖1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實施方式,帶有兩個同步離合器的離合器組件 縱剖面示意附圖2 附圖1中的節點詳圖n; 附圖3附圖1中的節點詳圖m;
附圖4 根據附圖1所示,預同頻程過程中的位置示意附圖5 根據附圖1所示,同步過程中的位置示意附圖6 根據附圖1所示,同步環往迴轉動後的位置示意附圖7 根據附圖1所示,接合到離合器主體之中時的位置示意圖;
附圖8 根據附圖1所示,接合時的CT示意附圖9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實施方式下一種同步環的側視附圖10附圖9所示同步環的局部透視附圖11 一種根據本發明所述同步離合器滑套的透視圖;以及 附圖12附圖11中的節點詳圖XE。
具體實施例方式
附圖1所示為一種用於圓柱齒輪變速箱、尤其是車用圓柱齒輪變速lf的離
合器組件,附圖標記為10。
離合器組件10可用於任何類型的圓柱齒輪變速箱,尤其可用於手排變速 箱、自動判一變速箱、雙離合器 箱等等。總而言之,離合器組件10也會嫩
用於其它類型的圓柱齒輪變速箱。
離合器組件10具有兩個安裝於軸4上的相鄰同步離合器12A、 12B。軸 14沿軸線15對齊。
在軸14上安裝有兩個可轉動的齒輪(惰輪)16A、 16B。
同步離合器12A、 12B用來將齒輪16A或者齒輪16B以不可轉動的方式 與軸14接合在一起。
離合器組件10具有一個導套(同步器齒轂)18,該導套以不可轉動的方式 與軸14接合。導套18具有一個附圖1中並未繪出的常規結構的外齒圈。
此外,離合器組件10還包括一個具有內齒圈(附圖中沒有繪出)的滑套20, 內齒圈與導套齒圈相互嚙合。滑套20可以在軸向平行於軸線15來回移動。附 圖1所示為處在中間位置的滑套。
此外,離合器組件10還具有以不可轉動的方式與齒輪16A或16B接合在 一起的兩個離合器主體22A、 22B。離合器主體22A、 22B各具有一個外齒圈 23A或23B。
同步離合器12A具有一個同步環24A。同步離合器12B也具有一個相應 的同步環24B。同步環24A、 24B的外圓周上均具有一個鎖止齒25A、 25B。 上述離合器組件10的總體構造與現有技術斜牛下的傳統離合器組件相同, 因此不再對其詳細結構與工作原理進行贅述。
同步環24A、 24B分別具有本發明戶脫的彈簧元件26A、 26B。
在如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彈簧元件26均以懸臂形式構成沿軸向從同步環 24A、 24B的外圓周上凸出的片簧。
在附圖1中用附圖t射己28表示換檔接合套20的軸向中心。此外,換檔 接合套20還具有一個周向的外側環槽30,該環槽用來按照已知的方式接合換 檔撥叉或者類似部件。
導套18具有一個沿徑向向外延伸的中間立柱32。用於兩個彈簧元件 26A、 26B的導套18在其外圓周範圍內具有一個徑向凹穴34,凹穴底部的直 徑大於同步環24A、 24B的內徑。
在所述同步環24A、 24B上(下面還將詳細地說明)分別排列有沿圓周分布 的多個(例如三個)彈簧元件26。
顯而易見,在導套18上可以設計有適當數量的徑向凹穴34。
此外,在所述滑套20的內圓周上還可以設計有適當數量的環槽部分36A、
36B。
所述環槽部分36A、 36B錯開地布置於軸向中心28對面,並且位於軸向中 心28的對面一側。彈簧元件26A、 26B因此也具有"自身的"環槽部分36A、 36B。
所述環槽部分36A、 36B可以分別為一個周向環槽的一部分。最好是將環 槽部分36A、 36B設計為分別在相對短的圓周部分上,例如在滑套20的一個內 齒圈上。
所述彈簧元件26A、 26B分別與其同步環24A、 24B的基體接合成一個整 體。該基體可以用(例如)成型鋼製成。
也可以配置一個獨立於基體製成的彈簧元件,然後再與基體接合,例如利用 材料鎖合的接合方式,如附圖1中的附圖標記38所指處。
附圖2所示為附圖1中的節點詳圖n。
以下將主要以同步離合器12A為例,對本發明進糹瑰一步說明。當然,這 一說明也可以以相應的方式應用於同步離合器12B。
所述彈簧元件26A具有一個從所述同步環24A的外圓周略微向上傾斜延 伸的連接部分40以及一個形成於自由端上的末段部分42。末段部分42在如 圖所示的實施例中是向內彎成鉤子的形狀。
連接部分40與軸線15相交一定的角度44延伸,夾角範圍在1° 30°之 間,尤其是在2° 20°之間,也就^A同步環的外圓周開始向上傾斜朝著離合器 10的軸向中心延伸。
所述彈簧元件26A具有從連接部分40過渡至抹段部分42的範圍內形成 的第一接觸部分46。如附圖2所示,第一接觸部分46位於環槽部分36A的 第一齒面部分48上。
所述連接部分40的上側構成第二接觸部分50,第二接觸部分50在中間位 置中緊貼在環槽部分36A的第二齒面部分52上。
兩個所述齒面部分48、 52均與軸線15斜交,並且方向相反。其中第一齒 面部分48比較陡峭,使得軸線與第一齒面部分48之間的夾角大於角度44。該 夾角的大小(附圖2中沒有標明)例如可以在30° 80°之間,尤其在40° 70° 之間。
所述彈簧元件26A、 26B的長度經艦當選擇,使其末段部分42相沐但 最好為不接觸。
在附圖1所示的換檔接合套20的中間ffl中,兩個彈簧元件26A、26B分 別布置於其環槽部分36A、 36B之中。這些彈簧元件最好略微沿徑向向內偏轉, 使其在一定預緊力作用下緊貼在環槽部分36A、 36B之中。
如果要向右移動換檔接合套20開始執行接合過程,例如使得齒輪16A與 導套18接合,換檔接合套20就會M其第一齒面部分48將軸向力施加給所 述彈簧元件26A。該軸向力將使得彈簧元件26A向右運動,同時傳遞預同步力, 如附圖2中的附圖^H己54戶萬示。
預同步力用來^^述同步環24A相對於離合器主體22A對正中心,並且使 其進入一個規定的鎖止位置之中。下面將X寸il:fcitfiH羊細說明。
一旦換檔接合套20處在其中間位置,沿徑向向外的彈簧元件26A的預緊 力就會將很小的回位力56朝著軸向中心28施加到所述彈簧元件26A上,如 附圖2和附圖3中的附圖禾斜己56所示。
通過該回位力(定心力)使得所述彈簧元件26A以及同步環24A從離合器 主體22A上抬起。換句話說,就是如附圖3所示,在戶/M同步環24A的摩擦 襯片60與離合器主體22A的摩擦襯片62之間調整出一個很小的間距s。
如果是多錐同步器,則所述間距出現在離合器主體和中間環或中間環組件之間。
儘管最好要調整出一定的間距,但按照本發明戶/M,也可以將回位力設計得
足夠小,使得經由摩擦面60、 62傳遞的摩擦力非常小,並且無論如何要明顯小
於同步環在離合器主體上鬆弛對正中心時的摩擦力,現有技術下的同步離合器通 常就是這種情況。
最好將同步環24A從離合器主體22A上繊,從而可以減小阻力矩,甚至 可以完,免阻力矩。
附圖4 8所示為換檔過程,將換檔接合套20從附圖1所示的中間位置移 動到使同步離合器12A閉合的位置之中,也就是將滑套20的齒圈推入離合器 主體齒圈23A之中。
附圖4所示為已經完成了預同步的狀態。換檔接合套20這時已經經過了 很小的第一距離66,且己經將作用力68傳遞到換檔接合套20上。
在第一接觸部分46和第一齒面部分48的相互作用下,將軸向力,也就是 所謂的預同步力54傳遞到戶腿同步環24A上。摩擦襯片60這時將作用力70 施加在對偶摩擦襯片62上。由於存在lfM差,換檔接合套24A已被轉移到鎖 止位置之中,如附圖標記69所示。
可以使用彈簧元件26作為限制裝置來限制同步環24A的移位,或者設定 其鎖止位置和釋放位置。也可以配置獨立的裝置,例如獨立的止動凸塊或者類 1蝶置。
當繼續向所述換檔接合套20施加作用力68時,就會真正執行同步(附圖 5)。這時,該換檔接合套20就會相對於中間位置移動一段距離72。所述換檔 接合套的齒圈尖端緊貼在同步環24A的齒圈尖端上。因此將ffiil^些嚙合齒傳 遞作用力,也就是真正的同步力74,使得摩擦襯片接合,從而實現同步,也就
是使得繊一致。
其中通過將第一接觸部分46沿著斜坡引導到第一齒面部分46,使得彈簧元 件26A偏移。在真正的同^il程中,在軸向僅剤艮小的作用九或者根本沒有 作用力從環槽部分30A傳遞到彈簧元件26A上。
附圖6所示為已經完成了轉速同步的狀態。因此基本上不會通過摩擦面 60、 62的接觸而產 擦力矩。如附圖6中的附圖牛射己76所示,施加在滑套 20上的軸向力68使得同步環24A往迴轉動。
附圖7所示為如何利用所述作用力68將滑套移動得更遠一些的方法。其 中,所述滑套的齒圈m離合器主體齒圈23A的範圍,並且將其轉動(如附圖
標記78所示),從而使得能夠移動這些齒圈相互嚙合。
其中,彈簧元件26A的連接部分和末段部分40、 42進入環槽部分36B的 範圍之中,這部分實際上己對應於另一個同步離合器12B。這時,彈簧元件26A 就會在徑向向夕卜卸荷,使得戶腐同步環24A能夠從離合器主體22A上抬起。這 樣就可減小阻力矩。
附圖8所示為換檔接合套20的齒圈已被推入離合器主體齒圈23A之中 的狀態。附圖8中的附圖f射己80所示即為這種接合狀態。由於此時戶皿彈簧 元件26A己進入環槽部分36B之中,因此也被卸荷。即使同步離合器12A處 在接合狀態下,也能減小阻力矩。
附圖9和10所示為根據本發明所述同步環24的一種實施方式。
所述同步環24具有一個環形基體90,鎖止齒25就在其外圓周上。附圖9 中的附圖標記92所指的是一個單一的齒。
此外,在基體90上還固定有三個彈簧元件26,這些彈簧元件在本實施例 中與基體90接合成一個整體。
所述彈簧元件26分別從鎖止齒25區域開始,大致在軸向延伸,並JMil 在其內圓周上構成摩擦襯片60的基體90部分。
附圖9中還有一些止動凹槽94,例如可將其用來調整所述同步環24的支 撐,使其可以在圓周方向作剤艮運動。
附圖11和12所示為本發明所述同步離合器的換檔接合套20。
可以看出,換檔接合套20在內圓周上具有一個換檔接合套齒圈100,上面 的齒以不同方式分布於圓周上,且具有不同的功能。有些齒為直齒,主要用來 在導套18的相應齒圈上進行軸向弓l導。
其它齒均具有根切部分,其可用來在接合狀態下伸入到離合器主體齒圈的相 應根切部分之中。這樣就可以防止在力矩很小或者負荷交變的情況下意外地失 去接合狀態。
此外從附圖11和12還可看出,三個齒102各自分配給對應同步環24的 三個彈簧元件26。
在所述齒102的指向徑向內側的表面上分別構成環槽部分36A和環槽部 分36B。相應的齒面部分48A、 48B和52A、 52B如附圖12所示。
儘管已對艮據一個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可想而知,還能夠從中產 生一些變化。例如,可以將同步離合器設計成多錐離合器。
權利要求
1. 用於同步離合器(12)的同步環(24),其具有一個環形基體(90),在其外圓周上構成一個鎖止齒(25)並且配有一個摩擦襯片(60);其中在基體(90)上還配有用來支撐同步環(24)的裝置(94),使得同步環能夠在圓周方向相對於一個對應的導套(18)作有限運動,其特徵在於,在同步環(24)上至少固定有一個用來傳遞軸向預同步力(54)的彈簧元件(26)。
2. 根據權利要求1戶,的同步環,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元件(26)從同 步環(24)的外圓周大致平行於同步環(24)的軸向(15)或者大致與其傾斜地 伸展。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步環,其特徵在於,所述彈簧元件(26) 在圓周方向的寬度可達10mm。
4. 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同步環,其特徵在於,戶腿彈簧元件 (26)沿徑向具有彈性地構成。
5. 根據權利要求1 4所述的同步環,其特徵在於,所 簧元件(26)以 材料鎖合方式(38)與基體(90)接合。
6. 根據權利要求1 4所述的同步環,其特徵在於,所 簧元件(26)與 基體(90)成為整體地構成。
7. 根據權利要求1 6所述的同步環,其特徵在於,在同步環(24)上至少 固定有兩個沿圓周方向分布排列的彈簧元件(26)。
8. 用於圓柱齒輪變速箱的同步離合器(12),具有一個導套(同步器齒轂) (18),所述導套可以與軸(14)接合併且具有一個導套齒圈;具有一個滑套(20), 滑套具有與導套齒圈嚙合的滑套齒圈(100),並且能夠相對於所述導套(18)沿 軸向移動;包括一個離合器主體(22),所述離合器主體可以固定在一個齒輪(16) 上,並且具有可以將所述滑套齒圈(100)推入其中的一個離合器主體齒圈(23), 使得所述導套(18)與離合器主體(22)以不可轉動的方式相互接合;並且包括 一個符合權利要求1 7所述的同步環(24)。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同步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戶皿滑套(20)具有 環槽部分(30),所述環槽部分與所述彈簧元件(26)共同起作用,並且相對於 所述滑套(20)的軸向中心(28)錯開設置。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同步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戶腿彈簧元件(26)的第一接觸部分(46)在中間位置中緊貼在環槽部分(30)的第一齒面部分(48) 上,其中可以將預同步力(54)從第一齒面部分(48)傳遞到彈簧元件(26)的 第一接觸部分(46)之中,從而傳遞至U戶脫同步環(24)之中。
11. 根據權利要求9或io戶脫的同步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戶;M^簧元件(26)的第二接觸部分(50)在所述環槽部分(30)的第二齒面(52)壓迫下進 入中間位置,從而將同步環(24)的摩擦襯片(60)在中間位置中從相應的對偶 摩擦襯片(62)上,。
12. 根據權利要求8 11中任一項所述的同步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導 套(18)外圓周上的徑向凹穴(34)用來容納所述彈簧元件(26),並且戶,徑 向凹穴(34)的底部直徑大於同步環(24)的內徑。
13. 根據權利要求8 12中任一項所述的同步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滑 套(20)能夠操動兩個同步離合器(12),並且具有兩個環槽部分(36A, 36B), 這些環槽部分分別與一個彈簧元件(26)配合,並且布置於戶脫滑套(20)的軸 向中心(28)的對面一側上。
14. 根據權利要求13戶腿的同步離合器,其特徵在於,戶脫環槽部分(36A, 36B)經艦當排列,使得換檔後的同步離合器(12)的一個彈簧元件(26)伸 入到對應於其它彈簧元件(26)的環槽部分之中,從而能夠在將所述滑套齒圈 (100)推入離合器主體齒圈(23)的過程中減小阻力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推薦一種用於同步離合器(12)的同步環(24),其具有一個環形的基體(90),在基體的外圓周上形成鎖止齒(25)且配有一個摩擦襯片(60);在基體(90)上還配有用來支撐同步環(24)的裝置(94),使得同步環能夠在圓周方向相對於一個對應的導套(18)作有限運動,在同步環(24)上至少固定有一個用來傳遞軸向預同步力(54)的彈簧元件(26)。
文檔編號F16D23/02GK101395396SQ200680051444
公開日2009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2日
發明者克勞狄奧·塔蘭蒂尼-格裡麥森, 克裡斯蒂娜·蒂爾 申請人:賀爾碧格同步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