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面板及具備該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17:22:31 4
專利名稱:觸摸面板及具備該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靜電電容耦合方式的觸摸面板及搭載此觸摸面板的帶觸摸面板的顯
示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便攜電話或售票機、便攜用遊戲機等的顯示輸入裝置中,組合觸摸面板的 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被廣泛實用化。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在顯示裝置上顯示觸摸用 的按鈕,若用手指或筆按那部分,則檢測出其狀態,信息被輸入。之後,根據所輸入的信息, 切換顯示裝置所顯示的圖像,進行下一個輸入或其它的動作。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因觸 摸傳感器在顯示裝置的顯示畫面上構成為一體,所以省空間。而且,輸入按鈕的位置或功能 可自由變更,故操作性好。圖11模式地示出傳統靜電電容耦合方式的觸摸傳感器的結構(例如,參照 US2007/0273560A1)。多個黑的菱形形狀的檢測電極503和白(白抜t )的菱形形狀的檢 測電極501在平坦的基板表面上形成。黑的菱形檢測電極503與行電極504連接,白的菱 形檢測電極501與列電極505連接。行電極504及列電極505經由布線502連接到處理裝 置210。若導體303接近該表面,導體接近的行電極504和列電極505的靜電電容發生變 化。此靜電電容的變化,由處理裝置210檢出,導體303所接近的行及列被指定。由此,檢 測出導體303的位置。靜電電容耦合方式的觸摸傳感器,當手指或筆等導體沒有直接接觸傳感器元件所 形成的基板表面,或僅僅輕觸就能檢測其位置,因此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可由一塊基板構 成,因此能夠形成為比電阻檢測方式薄且輕。而且,即使在觸摸面的上面設置保護玻璃等絕 緣體,也能從該絕緣體之上進行輸入。因此,可以提高設計性。圖12是觸摸面板63設置在顯示面板64上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60的一例模式 縱剖視圖。觸摸面板63設置在顯示面板64的上面,在顯示面板64的背面側設置有驅動電路 65。在觸摸面板63的上面設置有保護玻璃61。保護玻璃61的外周部形成有用於顯示的分 型的分型板62。觸摸面板63、顯示面板64及驅動電路65,收容在由導體構成的殼體66中。靜電電容耦合方式的觸摸面板,當導體接近檢測電極時,導體和檢測電極之間形 成的電容變化發生變化。因此,通過檢測其變化的電容中所流的微弱的電流,確定導體的位 置。但是在靜電電容耦合方式的觸摸面板存在一個課題,即,由檢測區域以外的基板上面或 基板端部迂迴的電磁噪聲或靜電輸入到檢測電極或布線電極,會產生錯誤識別。例如圖12 所示,電磁噪聲Zl從保護玻璃61和殼體66的細微的間隙侵入。此外,若顯示面板64或驅 動電路65放射電磁波,則如電磁噪聲Z2那樣迂迴施加在觸摸面板63的布線電極或檢測電 極上,因此產生錯誤識別。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在電磁噪聲或靜電存在的環境下也難以產生誤動作的觸摸面板及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本發明的觸摸面板,在基板的表面設有檢測區域,在該檢測區域的外側設有布線 區域。在該檢測區域,形成有用於檢測導電體的存在的、相互電性分離的多個檢測電極。而 且,在布線區域形成有與檢測電極電性連接且傳送檢測信號的布線電極。因此,在基板的外 周形成有用於屏蔽從外部侵入的噪聲的第一屏蔽電極。而且,也可以在布線電極和第一屏蔽電極的上部設置第一絕緣層。再者,也可以在第一絕緣層的上面設置第二屏蔽電極,以覆蓋布線區域和第一屏 蔽電極。此時,第一屏蔽電極和第二屏蔽電極是通過在第一絕緣層形成的第一貫通孔電性 連接。而且,也可以在基板的側面外周部和布線區域的上方設置金屬框架。而且,也可以在基板的背面形成第三屏蔽電極。還可以在第三屏蔽電極的下面形成第二絕緣層。還可以在第二絕緣層的下面形成第四屏蔽電極,以與布線區域和第一屏蔽電極對 應,且經由在第二絕緣層形成的第二貫通孔電性連接至第三屏蔽電極。而且,本發明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包含觸摸面板和設置在該觸摸面板背面的 顯示面板。觸摸面板的基板表面設有檢測區域,在檢測區域形成有多個相互電性分離的檢 測電極,用於檢測導電體的存在。再有,在檢測區域的外側設有布線區域,形成有與檢測電 極電性連接且傳送檢測信號的布線電極。在基板的外周形成用於屏蔽從外部侵入的噪聲的 第一屏蔽電極。再者,也可以在顯示面板的上面設有透光性的第五屏蔽電極,且在觸摸面板背面 的外周區域形成與第五屏蔽電極電性連接的第六屏蔽電極。根據本發明的構成,可以屏蔽通過觸摸面板基板表面侵入的噪聲,因而可以降低 基於誤動作的識別錯誤。
圖1是說明本發明的觸摸面板的基本構成的模式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摸面板的模式俯視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摸面板的模式剖視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摸面板的模式剖視圖。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摸面板的說明圖。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摸面板的模式剖視圖。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觸摸面板的模式剖視圖。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的模式剖視圖。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的模式剖視圖。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的模式剖視圖。圖11是傳統觸摸面板的俯視圖。圖12是傳統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剖面模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觸摸面板,在基板的表面設有檢測區域和該檢測區域外側的布線區域。 在檢測區域形成有檢測導電體的存在的多個檢測電極,在布線區域形成有傳送檢測信號的 布線電極。再者,在此二個區域的外側,即,基板的外周,形成有屏蔽從外部侵入的噪聲的第 一屏蔽電極。在基板的端部配置了其它端子或元件的場合,該第一屏蔽電極也可以形成在 除形成有這些端子或元件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但是,如上所述,第一屏蔽電極可以局部缺少 地設置,但要形成基板全外周的大概70 %以上。 再者,可以在布線電極和第一屏蔽電極的上部設置第一絕緣層。再者,可以在第一絕緣層的上面形成第二屏蔽電極,以覆蓋布線區域和第一屏蔽電極。此時,在第一絕緣層形成有第一貫通孔,經由第一貫通孔,第二屏蔽電極與第一屏蔽 電極電性連接。再者,可以在基板背面形成第三屏蔽電極,在第三屏蔽電極下面形成第二絕緣層。 因此,可以在第二絕緣層下面形成第四屏蔽電極,以與布線區域及第一屏蔽電極對應,且第 三屏蔽電極和第四屏蔽電極通過設在第二絕緣層的第二貫通孔電性連接。通過這樣的構 成,可以屏蔽從基板背面侵入的電磁噪聲或靜電。而且,還可以在該觸摸面板的背面設置顯示裝置。此時,可以屏蔽從顯示裝置的顯 示面放射出的電磁噪聲。而且,本發明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包含表面的檢測區域、在檢測區域的外側 設有布線區域的觸摸面板、和設置在該觸摸面板背面的顯示面板。在觸摸面板的檢測區域 形成有相互電性分離的多個檢測電極,在布線區域中形成有與檢測電極電性連接且傳送檢 測信號的布線電極。再者,在包含檢測區域和所述布線區域的區域的外側,即基板的外周形 成有第一屏蔽電極,該第一屏蔽電極屏蔽從外部侵入的噪聲。或者,可以在上述的任一個觸摸面板的背面設置顯示面板。再者,也可以在顯示面板的上面形成透光性的第五屏蔽電極,並在觸摸面板基板 的背面的外周形成第六屏蔽電極,使第五屏蔽電極和第六屏蔽電極電性連接。接著,用圖IA和圖IB說明本發明的觸摸面板1的基本結構。圖IA是觸摸面板1 的模式俯視圖,圖IB是部分XX』的模式縱剖視圖。在觸摸面板1的基板的表面3形成有用於檢測導電體接近情況的多個檢測電極5 和與檢測電極5電性連接且將檢測信號傳送到外部電路的布線電極7。再者,在包含檢測電 極5和布線電極7的區域的外側,S卩,基板的外周形成有屏蔽從外部侵入之噪聲的第一屏蔽 電極8。多個檢測電極5形成於基板2的中央部,構成檢測區域4。連接到多個檢測電極5 的布線電極7,在檢測區域4的外側集中形成,構成布線區域6。第一屏蔽電極8在包含該 檢測區域4和布線區域6的區域的外側,以包圍檢測區域4和布線區域6的方式形成。根 據此結構,從基板2的端部侵入的噪聲,在到達布線電極7或檢測電極5之前被第一屏蔽電 極8屏蔽。在此,布線電極7集中在基板2的右邊端部構成端子部TA。第一屏蔽電極8形成 至該端子部TA附近。雖未圖示,但在端子部TA連接著柔性基板,各布線電極7與外部電路 連接。第一屏蔽電極8與未圖示的GND連接。通過柔性基板連接至GND。或者,與收容觸摸 面板1的金屬外殼等接觸,從而與GND連接。
基板2可以使用玻璃基板或塑膠基板。檢測電極5可以使用ITO(銦錫氧化物)、 錫氧化物、鋅氧化物、導電性聚合物等沉積成的透明導電膜。布線電極7可以使用透明導電 膜或金屬膜。檢測方式為將檢測電極5排列成X-Y矩陣狀的座標檢測型,白的檢測電極5a 在行方向(X方向)上連接,灰色的檢測電極5b在列方向(Y方向)上連接。還有,檢測方 法不局限於X-Y矩陣狀的座標檢測型,也可以是在檢測區域4的必要部位形成檢測電極5 的固定圖案方式(按鈕開關型)。布線電極7可由透明導電膜或金屬膜構成。第一屏蔽電 極8可在基板2的表面3上使用濺射法或蒸鍍法沉積金屬膜,並經圖案化而形成。而且,第 一屏蔽電極8也可以在背面設置粘合材料或粘接材料,將表面設有金屬膜的導電性密封件 粘貼到檢測區域4及布線區域6的外側,即,基板的外周。且,在本發明中,所謂基板的外周,不限於基板的全外周,包含檢測區域4和布線區域6的區域的外側即可。如圖IA所示,如同與外部電路連接的端子部TA或玻璃上晶片, 基板2的端部載放其它端子或元件的場合,外周可以不包含那種端子或元件所形成的部 分。作為目標,外周佔基板2的全外周的大概70%以上。再者,在該外周上形成有第一屏蔽 電極8。實施例1圖2A和圖2B是本實施例的觸摸面板1的模式俯視圖。圖2A表示粘接了安裝信 號處理IC31的第一柔性基板30的觸摸面板1。圖2B表示在第一柔性基板30的上面也生 成第一屏蔽電極8』的觸摸面板1。如圖2A所示,觸摸面板1的基板2的表面形成有構成檢測區域4的多個檢測電極 5、構成布線區域6的多個布線電極7、以及包圍檢測區域4及布線區域6的區域地形成的第 一屏蔽電極8。這樣的結構與圖IA中所示的觸摸面板1相同。再者,端子部TA連接著第一 柔性基板30的一端。在第一柔性基板30上安裝了信號處理IC31,第一柔性基板30的其它 端連接了第二柔性基板32。第二柔性基板32連接到未圖示的控制部。多個檢測電極5形成為X-Y的矩陣狀。在在X方向形成一列的白的檢測電極5a 相互電性連接,並與右邊的布線電極7連接。在Y方向形成一列的灰色的檢測電極5b相互 電性連接,並與下邊或上邊的布線電極7連接。第一屏蔽電極8形成於基板2的外周。這 裡的外周若是包含檢測區域4及布線區域6的區域的外側,則無需是基板2的全外周。艮口, 第一屏蔽電極8形成至基板2的上邊、左邊、下邊及右邊的第一柔性基板30的端部。在第 一柔性基板30的下面形成有用於連接的多個電極,並與端子部TA的布線電極7連接。第 一屏蔽電極8在其右邊端部與第一柔性基板30的未圖示的GND端子連接。因而,包含檢測 區域4和布線區域6的區域,除了第一柔性基板30所連接的區域以外,周圍被第一屏蔽電 極8包圍。根據此結構,可由第一屏蔽電極8屏蔽從基板2的端部侵入的噪聲或靜電。多個檢測電極5是在基板2上將ITO用濺射法或蒸鍍法沉積,並將它用光刻工序 和蝕刻工序圖案化而形成的。布線電極7及第一屏蔽電極8是將金屬膜用濺射法或蒸鍍法 沉積,並將它用光刻工序和蝕刻工序圖案化而形成。因檢測區域4能透光,若在觸摸面板1 的下部設置顯示裝置,則可從觸摸面板1上識別顯示於該顯示裝置上的圖像。接著,簡單說明位置檢測。當導電體19接近檢測區域4的特定位置時,其導電體 19所接近的行檢測電極5和列檢測電極5的電容發生變化。該電容變化的信號經由布線 電極7輸入到信號處理IC31。信號處理IC31通過指定電容變化的行及列,指定導電體19接近的位置。且,向檢測區域4同時接近多個導電體19時,也能指定該多個導電體19的位置。圖2B表示本實施例的其它方式,在第一柔性基板30的端子部TA的上部形成有第 一屏蔽電極8』。雖未圖示,與圖2A相同地,在檢測區域4形成有檢測電極,在布線區域6形 成有布線電極。該第一屏蔽電極8』通過設在第一柔性基板30的未圖示的貫通孔,或與GND 連接,與第一屏蔽電極8電性連接。因此,基板2的全外周被第一屏蔽電極8、8』包圍。其 結果,對於來自外部的電磁噪聲,可進一步提高其屏蔽效果。圖3是表示本實施例的其它實施方式的模式縱剖視圖。在基板的表面3分別形成 檢測電極5、布線電極7、及第一屏蔽電極8的結構與圖2A相同,故省略說明。如圖3所示, 在設在基板2表面的檢測電極5、布線電極7、及第一屏蔽電極8之上,形成第一絕緣層9。 艮口,這些電極露出的表面被第一絕緣層9覆蓋。第一絕緣層9可由矽氧化膜或矽氮化膜、其 它的金屬氧化膜用濺射法或CVD法作成。而且,第一絕緣層9也可以塗敷或粘貼高分子樹 脂層而形成。由於觸摸面板1為靜電電容耦合方式,即使在檢測電極5上形成絕緣膜,也能 檢測出接近檢測電極5的導電體。通過形成該第一絕緣層9,當表面3有導電體接觸的場合,可防止檢測電極5的傷 痕或斷線。而且,在表面3附著水分等場合,也能防止檢測電極5之間的電性連接,防止給 檢測位置或檢測靈敏度帶來負面影響。
圖4為表示本實施例的另一個實施方式的模式縱剖視圖。在基板的表面3分別形 成檢測電極5、布線電極7、第一屏蔽電極8及第一絕緣層9的結構與圖3相同,故省略說明。 在圖4的觸摸面板中,在圖3所示的觸摸面板的側面外周部13設置了金屬框架12。金屬框 架12也可以使用收容觸摸面板1的殼體。該金屬框架12延伸到布線區域6的上方,隔著 第一絕緣層9覆蓋布線區域6和第一屏蔽電極8的上部。金屬框架12如同連接第一屏蔽 電極8,與未圖示的GND連接。這樣,通過用金屬框架12覆蓋基板2的端部和布線電極7的上部,可以更有效地 屏蔽由外部侵入的電磁噪聲或靜電,並能抑制誤動作的發生。而且,金屬框架12可以作為 遮蔽布線區域6、第一屏蔽電極8,使其不能從外部看見的分型部使用。實施例2基於圖5A和圖5B說明本實施例的觸摸面板1。圖5B為觸摸面板1的模式俯視 圖,圖5A為圖5B的部分YY』的模式縱剖視圖。如圖5A所示,在基板的表面3形成有多個檢測電極5,設有檢測區域4。在檢測區 域4的外側形成有布線電極7,設有布線區域6。而且,在基板的表面3的外周,S卩,包含檢 測區域4及布線區域6的區域的外側,形成有第一屏蔽電極8。在檢測區域4、布線區域6 及第一屏蔽電極8上形成有第一絕緣層9。還有,在第一絕緣層9的上面形成有第二屏蔽電 極10,以覆蓋布線區域6及第一屏蔽電極8。該第二屏蔽電極10經由形成於第一絕緣層9 的第一貫通孔11電性連接至與第一屏蔽電極8,再與未圖示的GND連接。第二屏蔽電極10可以將金屬膜用濺射法或蒸鍍法沉積而成。此時,如果掩蔽檢測 區域4後沉積金屬膜,可省掉圖案化工序。而且,第二屏蔽電極10也可以由貼上表面附著 金屬膜、背面塗敷粘合材料或粘接材料的導電性帶構成。如圖5B所示,第二屏蔽電極10形成為包圍檢測區域4的整個周圍。而且,布線區域6也被形成於基板表面的第一屏蔽電極8以及形成於第一屏蔽電極8上面的第二屏蔽電 極10所包圍。通過這種結構,保護布線電極7不受從橫方向和上方向侵入的電磁噪聲,可 以更有效地防止位置檢測的識別錯誤。圖6為表示本實施例的別的實施方式的剖視圖。在圖6所示的觸摸面板中,第二 屏蔽電極10』和第一絕緣層9之間設有粘合材料29。其它的結構與圖4所示觸摸面板的結 構相同,故省略說明。還有,此處的第二屏蔽電極10』使用金屬膜的背面側形成粘合材料的 導電性帶。第二屏蔽電極10』借粘合材料29粘合到第一絕緣層9,經由設置在第一絕緣層 9的第一貫通孔11,與第一屏蔽電極8電性相連。
實施例3圖7是本實施例的觸摸面板1的模式縱剖視圖。在基板2的表面分別形成有檢測 電極5、布線電極7、第一屏蔽電極8、第一絕緣層9及第二屏蔽電極10的結構與圖5A所示 的實施例2相同,故省略說明。第三屏蔽電極15全面形成於基板2的背面14。在第三屏蔽電極15的下面形成有 第二絕緣層17。再有,在第二絕緣層17的下面形成有第四屏蔽電極16,以覆蓋對應於第一 屏蔽電極8及布線區域6的區域。該第四屏蔽電極16經由形成於第二絕緣層17的第二貫 通孔18,與第三屏蔽電極15電性相連。作為第三屏蔽電極15,可作成通過濺射法或蒸鍍法 來將ΙΤ0、氧化錫、氧化鋅等沉積後的透明導電膜。而且,也可以塗敷導電性高分子聚合物而 形成。作為第二絕緣層17,也可以用濺射法或CVD法形成矽氧化膜或矽氮化膜。而且,代替 絕緣材料的濺射法或蒸鍍法,也可以貼上由絕緣體構成的透明塑膠膜。作為第四屏蔽電極 16,也可以用濺射法或蒸鍍法形成金屬膜。而且,代替金屬膜的沉積,可以貼上由形成有金 屬膜的導電性片材。通過在背面14的整個面形成第三屏蔽電極15,可以屏蔽從背面14 一側侵入的電 磁噪聲或靜電。特別地,在背面14 一側設置顯示裝置的場合,從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放射電 磁噪聲。第三屏蔽電極15能有效屏蔽來自該背面14 一側的噪聲。第二絕緣層17起著基 板2的背面14及第三屏蔽電極15的表面保護膜的功能。第四屏蔽電極16可以屏蔽從基 板2的背面14端部侵入的電磁噪聲或靜電。且,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採用在基板的上面側設有第二屏蔽電極的結構進行了說 明,但不限於此,也可以採用實施例1中所示結構的觸摸面板,在基板背面設置上述電極或 絕緣層。實施例4圖8是本實施例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20的模式縱剖視圖。帶觸摸面板的顯 示裝置20在液晶顯示裝置26的上部設有觸摸面板1。觸摸面板1在透光性基板的表面設 有檢測區域4,在檢測區域4的外側設有布線區域6。在檢測區域4形成有透光性的檢測電 極5,在布線區域6形成有與檢測電極5電性相連且傳送檢測信號的布線電極7。在基板的 外周,即包含檢測區域4和布線區域6的區域的外側形成有第一屏蔽電極8。在檢測區域 4、布線區域6及第一屏蔽電極8上形成有透明的第一絕緣層9。再者,在第一絕緣層9的上 面,以遮蓋第一屏蔽電極8和布線區域6的方式形成第二屏蔽電極10。該第二屏蔽電極10 經由形成於第一絕緣層9的第一貫通孔11電性相連至第一屏蔽電極8。液晶面板21包含未圖示的2塊玻璃基板和夾在這些玻璃基板之間的液晶層。在液晶面板21的表面形成有透光性的第五屏蔽電極22,其上貼著偏光板28。雖未圖示,液晶 面板21的背面配置著下部偏光板或背光源等。基板2的背面外周形成有第六屏蔽電極23, 第六屏蔽電極23夾在液晶顯示裝置26和觸摸面板1之間。在此,第五屏蔽電極22是通過將ΙΤ0、氧化錫、氧化鋅等透光性導電摸用濺射法或 蒸鍍法沉積而形成的。而且,代替這種透光性導電膜,也可以塗敷導電性高分子聚合物而作成第五屏蔽電極22。第六屏蔽電極23也可以使用導電性橡膠或金屬框架。根據本實施例的結構,由於觸摸面板1的基板2、檢測電極5、第一絕緣層9,任何一 個都是透光性的,因而可從觸摸面板1的上部識別液晶顯示裝置26中顯示的圖像。而且, 通過液晶顯示面中形成的第五屏蔽電極22,可防止驅動了液晶面板21時從顯示面放射的 電磁噪聲入射到觸摸面板1。同時,可屏蔽從顯示面一側施加到液晶面板21的液晶層的靜 電。而且,利用第六屏蔽電極23,可以防止從觸摸面板1和液晶顯示裝置26之間的間隙侵 入的電磁噪聲或靜電。且,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26也可以使用板內切換方式(以下,稱為IPS方 式)。IPS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在與形成有TFT的基板對置的基板側不形成電極。S卩,不存 在成為屏蔽的電極,因此在從顯示面一側被施加靜電等的電場時,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混 舌L顯示品質下降。為了防止這點,在使用IPS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中,有時使用上基板的 表面設置透光性電極層的結構。將這種結構的IPS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用在本實施例的場 合,因為可省略第五屏蔽電極,只要設置第六屏蔽電極即可,故能減少工序數。實施例5圖9是本實施例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20的模式縱剖視圖。在本實施例中,不 同於實施例4的是在液晶面板21的側面外周部25設有導電體24。其它與實施例4相同, 故省略說明。如圖9所示,導電體24設在液晶面板21的側面周圍,與第六屏蔽電極23連 接。通過這種結構,屏蔽從液晶面板21橫向放出的電磁噪聲,因此可防止電磁噪聲迂迴到 觸摸面板1。而且,可以防止靜電從液晶面板21的橫向侵入而使液晶分子取向混亂的情形。 導電體24可以使用金屬框架或導電性片材形成。圖10是表示本實施例的別的實施方式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20的模式縱剖視 圖。如圖10所示,在基板的表面3形成有檢測電極5、布線電極7、第一屏蔽電極8及第一 絕緣層9。本實施方式中,代替第二屏蔽電極10,而在第一屏蔽電極8及布線區域6的上方 設有金屬框架27。金屬框架27包圍著觸摸面板的側面外周部13、液晶顯示裝置的側面外 周部25和觸摸面板上面的布線區域6。通過這種結構,可以更可靠地屏蔽電磁噪聲或靜電。且,作為圖8 圖10所示的實施例4和實施例5的觸摸面板的結構,可使用圖3 所示的實施例1、圖6所示的實施例2、圖7所示的實施例3的各結構。而且,第五屏蔽電極 22形成於液晶面板21的表面,但,取而代之,也可以形成於偏光板28的上面。而且,當液晶 面板21上設置了與外部電路連接的柔性基板的場合,第六屏蔽電極23或導電體24可以在 除了設有柔性基板的區域以外的區域形成。但,第六屏蔽電極23或導電體24要形成為包 圍液晶面板21或觸摸面板1的全外周的大概70%以上。而且,在圖8 圖10所示的實施例4和實施例5中,就顯示面板採用液晶面板21 的例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使用EL(電致發光)面板、PDP(等離子體顯示)面板、電泳面板、 其它的平面型面板代替該液晶面板21。
而且,在上述各實施例中,使檢測區域4上形成的檢測電極成為X-Y矩陣狀的座標檢測型,但不限於此,也可以是固定圖案方式(按鈕開關型)。
權利要求
一種觸摸面板,其特徵在於具備基板,在表面設有檢測區域且在所述檢測區域的外側設有布線區域;多個檢測電極,形成於所述檢測區域且相互電性分離;布線電極,形成於所述布線區域且與所述檢測電極電性連接並傳送檢測信號;以及第一屏蔽電極,在所述基板的外周為了屏蔽從外部侵入之噪聲而形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摸面板,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布線電極和所述第一屏蔽電極 的上部還具備第一絕緣層。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觸摸面板,其特徵在於還具備形成於所述基板的側面外周部 和所述布線區域的上方的金屬框架。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觸摸面板,其特徵在於還具備在所述第一絕緣層的上面形成為覆蓋所述布線區域及所述第一屏蔽電極的第 二屏蔽電極,在所述第一絕緣層形成有第一貫通孔,經由所述第一貫通孔,所述第二屏蔽電極與所述第一屏蔽電極電性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觸摸面板,其特徵在於還具備形成於所述基板背面的第三屏 蔽電極。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摸面板,其特徵在於具備形成於所述第三屏蔽電極的下面 的第二絕緣層。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觸摸面板,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基板的背面側,還具備對應於所述布線區域及所述第一屏蔽電極的區域形成的 第四屏蔽電極,在所述第二絕緣層中形成有第二貫通孔,所述第三屏蔽電極和所述第四屏蔽電極經由所述第二貫通孔電性連接。
8.—種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基板,在表面設有檢測區域且在所述檢測區域的外側設有布線區域; 多個檢測電極,形成於所述檢測區域且相互電性分離; 布線電極,形成於所述布線區域且與所述檢測電極電性連接並傳送檢測信號; 第一屏蔽電極,為屏蔽從外部侵入的噪聲而形成於所述基板的外周;以及 設在所述基板背面的顯示面板。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備形成於所述顯示面板的上面的透光性的第五屏蔽電極和形成於所述基板背面 的外周的第六屏蔽電極,所述第五屏蔽電極和所述第六屏蔽電極電性連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布線電極和所述第一屏蔽電極的上部還具備第一絕緣層,且在所述第一絕緣層的上面還具備第二屏蔽電極,以覆蓋所述布線區域及所述第一屏 蔽電極,在所述第一絕緣層形成有第一貫通孔,經由所述第一貫通孔,所述第二屏蔽電極與所述第一屏蔽電極電性連接。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備形成於所述顯 示面板的側面外周部且與所述第六屏蔽電極電性連接的導電體。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帶觸摸面板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布線電極和所述第一屏蔽電極的上部還具備第一絕緣層,且還具備形成於所述顯示面板及所述基板的側面外周部和所述布線區域的上方的金 屬框架,隔著所述第一絕緣層設置有所述金屬框架。
全文摘要
在觸摸面板的基板表面(3)設置檢測導電體(19)的存在的形成有多個檢測電極(5)的檢測區域(4),在該檢測區域(4)的外周部設置形成有傳送檢測信號的布線電極(7)的布線區域(6)。再者,在基板(2)的外周部形成用於屏蔽從外部侵入之噪聲的第一屏蔽電極。
文檔編號G02F1/133GK101813844SQ20101012772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20日
發明者藤野善章, 西原清, 鳥海浩司 申請人:精工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