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2:41:32 1

本發明涉及一種將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實現行星齒輪減速技術在汽車和類似的驅動系統上應用的系統,尤其涉及一種變速器使用或減速器使用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
背景技術:
通常變速器被設置在離合器和傳動軸之間,隨著汽車的行駛狀態加大或減少發動機的旋轉力,進而傳給驅動輪。
手動變速器的同步器的組成包括:主軸上旋轉的主軸齒輪;結合於主軸上的輪軸;設置於主軸齒輪和輪軸之間的齒輪錐;輪軸上被結合花鍵並可向軸向移動的套筒;以及變速時被夾進齒輪錐通過摩擦力發揮離合作用的同步環。
同步環分為鎖環式(key-type)和銷環式(pin-type),鎖環式適用於小型車,使變速時的變速感變得柔和,銷環式可以獲得同步力,適用於中大型車輛。銷環式同步裝置在變速過程中需要套筒搭上有梯級的圓形同步銷越過,因此變速感不柔和,與摩擦容量相比所佔空間較大,因此不能有效利用空間。
為改進這些問題,韓國註冊專利公報第1341384號公開了有關「包括兩個同步環的總成裝置」(註冊日期:2013.12.9)的發明。
圖9是將傳統的銷環式手動變速器的改進的同步裝置的透視圖。根據圖9所示,傳統的同步裝置的組成包括:至少包括一個固定開口3的變送器5;相互連接的第一同步環100和第二同步環110。相互連接的第一同步環100和第二同步環110是通過固定開口3相互連接著。所述同步裝置是同步環的相當部分加工完成,除了變送器5和一對同步環之外,還要設置彈簧和推進部件4、兩個傳動齒形部6、兩個聯軸器齒形部7。因此存在部件數量和成本均增加的問題。
傳統的汽車用驅動裝置的組成包括:包住電動機的殼體;設置於其它軸上的減速器;減速器驅動力被傳遞的差動裝置。通常汽車用驅動裝置的傳動路徑以兩軸組成。由轉子和定子組成的電動機設置於殼體內,第一軸的一端被與轉子聯動地結合,第一軸的另一端與差動裝置可在同一軸線上聯動地結合,差動裝置連接於具有不同相位差的第二軸的減速器。減速器在殼體的外側具有特殊結構,因此減速器被設置的空間存在限制,而且導致總體體積和重量增大。現有驅動單元裝置是從連接多軸的連接結構的結構特性上,體積和重量增加,造成燃料消耗率下降。
為改進這些問題,韓國註冊專利公報第1374872號公開了有關「電動汽車的驅動單元裝置」(註冊日期:2014.3.10)的發明。圖10是將傳統的減速裝置的體積、重量以及成本問題被改進的剖視圖。根據圖10所示,傳統的驅動單元的組成包括:殼體10;固定於所述殼體10內周面且線圈被卷繞的定子30;設置於所述定子30的內部,具有隨著所述線圈被輸入電源旋轉的轉子20的電動機部;與所述轉子20以聯動裝置為介質聯動旋轉的第一中心齒輪70a;與所述第一中心齒輪70a嚙合聯動的多個第一行星齒輪60a;形成與所述多個第一行星齒輪60a嚙合的內齒輪52的環形齒輪50;以與所述第一行星齒輪60a聯動的第一輪架80a構成的第一行星齒輪套;可與所述第一輪架80a聯動地連接的差動齒輪部90。上述專利是在一個殼體內將行星齒輪套、電動機和差動裝置可集中到同一軸上的設置,體積變小,設置空間不受限制,配件數量減輕,重量減少,動力發生和減速動作在一個同一軸線上同時形成,進而噪聲和震動減少。但上述專利存在的問題是只能被動獲得符合行星齒輪套原特性的減速比。
為改進這些問題,韓國註冊專利公報第0531444號公開了有關「變速器用同步環」(註冊日期:2005.11.21)的發明。圖11是將傳統減速裝置的變速問題改進的裝置的透視圖。根據圖11所示,傳統的同步裝置的同步環的組成包括:具有在外周面以圓周方向形成的多個花鍵12的花鍵部10;使離合作用有效的多個摩擦動步22沿著圓周方向按等間隔形成的圓筒體部20。根據以上專利的發明,在單一軸線上可以減速,但變速的過程中會發生動力斷掉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應用行星齒輪的性質和行星齒輪的原理,並利用帶式制動器和圓盤,既不改變軸又在同一軸線上,利用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和行星齒輪組獲得改進的兩個減速比。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利用間隙控制斜盤裝置、行星齒輪組、減速組、樞軸齒輪組以及使用平板的圓盤組實現二速的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利用間隙控制斜盤裝置、行星齒輪組、減速組、樞軸齒輪組及使用錐齒輪組的圓盤組實現二速的裝置。
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間隙控制斜盤裝置,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間隙控制斜盤裝置的組成包括:
裝配在傳動軸上的作用板;
設置於所述作用板的後面,並切斷從所述作用板接收的旋轉力的第一止推軸承;
設置於所述第一止推軸承後面的第一間隙斜盤;
設置於所述第一間隙斜盤後面的第二間隙斜盤;
與所述第二間隙斜盤外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的蝸輪齒輪嚙合的蝸輪;
設置於所述第二間隙斜盤的後面,並切斷從所述第二間隙斜盤接收的旋轉力的第二止推軸承;
設置於所述第二止推軸承背面的止推墊圈;
所述第一間隙斜盤包括:在與所述第一止推軸承相反方向的面上向圓周方向傾斜凸出的多個第一斜面;
所述第二間隙斜盤包括:在與所述第一間隙斜盤接觸的面上向與所述第一斜面的圓周方向相反的圓周方向傾斜凸出的多個第二斜面;
所述第一間隙斜盤的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間隙斜盤的所述第二斜面是被相互緊貼地設置,被與旋轉的所述蝸輪嚙合的所述蝸輪齒輪帶動旋轉的所述第二間隙斜盤旋轉時,所述第二間隙斜盤的第二斜面將所述第一間隙斜盤的所述第一斜面擠出,通過被擠出的所述第一間隙斜盤,進行所述第一止推軸承和所述作用板被擠出的動作,所述止推墊圈是位置被固定形成,支撐所述第二間隙斜盤將所述第一間隙斜盤擠出時發生的斥力,進而固定住所述第二間隙斜盤和所述第二止推軸承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第一間隙斜盤是為了被所述第二間隙斜盤的旋轉擠推時防止所述第一間隙斜盤旋轉,在所述第一間隙斜盤的外周面上形成一個以上的凸狀的防旋轉凸塊。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第一間隙斜盤或所述第二間隙斜盤是衝壓的鋼材(stampedsteel)製成。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還包括:使所述蝸輪旋轉的蝸輪驅動電機。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包括以上所述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且動力發生和減速可在一個傳動軸上進行,包括:
聯動於蝸輪驅動電機,外周面上形成多個齒輪齒的太陽齒輪;
與所述太陽齒輪嚙合聯動的多個行星齒輪;
所述多個行星齒輪被相互聯動地連接,並以與普通盤結合的輪架組成的行星齒輪組;
與所述行星齒輪組的所述多個行星齒輪嚙合的環形齒輪形成於內周面的環形齒輪鼓;
所述環形齒輪鼓的外周面上組成的帶式制動器;
直徑大於所述環形齒輪鼓的直徑,在所述環形齒輪鼓的一端延長形成,並以與多個離合器片結合的槽形成於內周面的盤殼組成的減速組;
內周面形成多個齒的多個所述普通盤,以及外周面形成多個齒的所述多個離合器片被交替設置的片組;
位於所述片組的一側面的所述間隙控制斜盤裝置;
位於所述間隙控制斜盤裝置的另一側面,並與所述輪架可聯動地連接的差動裝置;
所述帶式制動器的半徑在所述環形齒輪鼓的外周面上增大時,所述環形齒輪鼓和所述環形齒輪的旋轉變得自由,且隨著所述蝸輪驅動電機正轉,所述蝸輪正轉,進而所述第二間隙斜盤被與所述蝸輪嚙合的所述蝸輪齒輪帶動正轉,隨著所述第二間隙斜盤的正轉,與所述第二間隙斜盤的所述第二斜面緊貼著的所述第一間隙斜盤被擠出,所述第一間隙斜盤使所述片組向所述輪架方向緊貼,所述片組將所述輪架和所述環形齒輪鼓結合成一體,進而使旋轉變得自由的所述環形齒輪和與所述環形齒輪嚙合的所述行星齒輪空轉,給所述輪架傳遞動力而獲得一個減速比;
所述帶式制動器的半徑在所述環形齒輪鼓的外周面縮減時,所述環形齒輪鼓和所述環形齒輪的旋轉被抑制,且隨著所述蝸輪驅動電機反轉,所述蝸輪反轉,所述第二間隙斜盤被與所述蝸輪嚙合的蝸輪齒輪帶動反轉,隨著所述第二間隙斜盤的反轉,與所述第二間隙斜盤的所述第二斜面緊貼著的所述第一間隙斜盤的緊貼狀態變松,向所述輪架方向緊貼著的所述片組的緊貼狀態被所述第一間隙斜盤變松,所述輪架和所述環形齒輪鼓分離,進而使與被抑制旋轉的所述環形齒輪嚙合著的所述行星齒輪隨所述環形齒輪的齒空轉,給所述輪架傳遞動力而獲得另一個減速比。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普通盤或所述離合器片是錐形離合器(coneclutch)。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普通盤或所述離合器片是平板片。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樞軸齒輪組是樞軸齒輪的一側面與所述帶式制動器的第一樞軸連接部,另一側面與所述第二間隙斜盤的外周面一部分上設置的第二樞軸連接部被可旋轉地連接。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隨著所述第二間隙斜盤的旋轉,所述第二樞軸連接部旋轉,隨著所述第二樞軸連接部的旋轉,所述樞軸齒輪組旋轉而帶動所述第一樞軸連接部旋轉,所述第二間隙斜盤的旋轉方向正轉或反轉而使所述帶式制動器的半徑增大或縮減。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與傳統技術相比,其技術得到了改進。至少一個行星齒輪組和減速組、圓盤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樞軸齒輪組和差動裝置被密集設置於同一軸線上,體積變小而設置空間縮小,部件數量減少,價格下降,且重量減少而效率加大,動力發生和變速作用在一個同一軸線上同時形成,從而噪聲和震動減少,減速區域變寬而燃料消耗率提升。具備減速組和間隙控制斜盤裝置減速被主動執行,減速時發生的動力被切斷的問題也得以解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的一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2是概略顯示本發明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結構的一實施例的的透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的一實施例的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第二間隙斜盤旋轉狀態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的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5是本發明的第一間隙斜盤及第二間隙斜盤緊貼狀態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的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的第一間隙斜盤、第二間隙斜盤及蝸輪的一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7是概略顯示本發明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8是本發明的圓盤組及間隙控制斜盤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9是傳統的銷環式手動變速器被改進的同步裝置的透視圖;
圖10是傳統的減速裝置的體積、重量和費用問題被改進的剖視圖;
圖11是傳統的減速裝置中變速問題被改進的裝置的透視圖。
圖中符號表示:
102:作用板;103:第一止推軸承;
104:第一間隙斜盤;105:第二間隙斜盤;
106:第二止推軸承;107:止推墊圈;
108:蝸輪;109:第一斜面;
110:防旋轉凸塊;111:第二斜面;
112:蝸輪齒輪;113:蝸輪驅動電機;
201:行星齒輪組;202:太陽齒輪;
203:行星齒輪;204:輪架;
301:減速組;302:環形齒輪鼓;
303:帶式制動器;304:盤殼;
305:環形齒輪;401:片組;
402:普通盤;403:離合器片;
501:差動裝置;601:樞軸齒輪組;
602:樞軸齒輪;603:第一樞軸連接部;
604:第二樞軸連接部;700:驅動軸。
具體實施方式
說明本發明時,若對有關的公知功能或者結構的具體說明使本發明宗旨變得模糊則省略該說明。下述用語是根據本發明中的功能進行定義,與使用者、運用者的意圖或使用慣例有些差異,因此須以本說明書的整體內容為基礎對這些用語進行定義。
本發明說明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使用包括間隙控制斜盤裝置的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以下說明中使用的指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使用包括間隙控制斜盤裝置的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的構件(component)的術語或用來說明驅動特性的術語等僅僅是為了說明上的便利而使用。因此本發明並不限於後述的術語,也可以使用指具有同等的技術意義的對象的其它術語。
圖1是本發明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的一實施例的透視圖。
根據圖1所示,所述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可在一個傳動軸700上進行動力發生和減速,帶式制動器303是可在環形齒輪鼓302上形成。
所述環形齒輪鼓302可在所述環形齒輪鼓302的內周面上形成環形齒輪305,在所述環形齒輪鼓302的一側面比所述環形齒輪鼓302的直徑更大地延長形成而組成盤殼304。所述盤殼304直徑大於所述環形齒輪鼓302的直徑,可在所述環形齒輪鼓302的一端延長形成,內周面可以形成可結合多個離合器片403的槽。所述盤殼304是可在所述盤殼304的內部有多個普通盤402和多個離合器片403被交替設置形成。
所述間隙控制斜盤裝置的組成包括:作用板102;第一止推軸承103;一面形成第一斜面109的第一間隙斜盤104;一側包括蝸輪齒輪112且一面形成第二斜面111的第二間隙斜盤105;第二止推軸承106;止推墊圈107;蝸輪108;蝸輪驅動電機113。所述作用板102可以形成於以所述盤殼304內的所述多個普通盤402和所述多個離合器片403組成的片組401的一面。所述間隙控制斜盤裝置是所述作用板102、所述第一止推軸承103、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所述第二止推軸承106和所述止推墊圈107並排位於傳動軸上而形成。
樞軸齒輪組601可以由樞軸齒輪602、第一樞軸連接部603和第二樞軸連接部604組成,所述第一樞軸連接部603可以形成於所述帶式制動器303的一側面,所述第二樞軸連接部604可以形成於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樞軸連接部603和所述第二樞軸連接部604是以螺絲狀或圓筒狀等可與所述樞軸齒輪602聯動地結合形成。所述樞軸齒輪602是所述樞軸齒輪602的一部分被固定並可旋轉,與所述第一樞軸連接部603和所述第二樞軸連接部604連接,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被所述蝸輪108帶動旋轉,將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向所述片組401方向擠推時,所述樞軸齒輪602旋轉使所述帶式制動器303的半徑增大。所述樞軸齒輪602是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恢復旋轉前的狀態時,可以使所述帶式制動器303的半徑減少。所述帶式制動器303和所述樞軸齒輪602的相互運行方式或運行原理為廣泛公知的技術,故不再詳述。
圖2是概略顯示本發明的間隙斜盤裝置及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結構的一實施例的透視圖。
根據圖2所示,減速組301可以由所述環形齒輪鼓302、所述盤殼304、所述帶式制動器303以及所述環形齒輪305組成。所述環形齒輪鼓302是可在所述環形齒輪鼓302的內周面形成所述環形齒輪305,被所述帶式制動器303抑制旋轉。所述帶式制動器303是可在所述帶式制動器303的外周面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樞軸連接部603,所述第一樞軸連接部603是連接於所述樞軸齒輪602調節所述帶式制動器303的半徑大小。所述帶式制動器303是廣泛公知的技術,故不再詳述。所述環形齒輪鼓302是在所述環形齒輪鼓302的末端形成所述盤殼304,所述盤殼304是在內周面可以形成與所述離合器片403的外周面形成的多個齒可結合的槽。
所述行星齒輪組201可以由太陽齒輪202、行星齒輪203和輪架204組成。所述太陽齒輪202被傳遞動力後通過所述輪架204將動力傳遞給差動裝置501。所述太陽齒輪202通過所述輪架204傳遞動力時,使嚙合的所述行星齒輪203旋轉,被半徑縮小的所述帶式制動器303抑制旋轉的所述環形齒輪鼓302的內周面上形成的環形齒輪305可以與所述行星齒輪203嚙合。與被抑制旋轉的所述環形齒輪305嚙合著的所述行星齒輪203隨著所述環形齒輪305的齒空轉給所述輪架204傳遞動力而獲得一個減速比。所述輪架204是通過與所述太陽齒輪202、所述環形齒輪305以及所述行星齒輪203的嚙合,進行符合行星齒輪原理的減速的旋轉。
所述片組401可以由所述多個普通盤402和所述多個離合器片403組成,所述多個普通盤402和所述多個離合器片403是可以以平板片或錐片形成。所述普通盤402是內周面可以形成多個齒,所述離合器片403是外周面可以形成多個齒。所述片組401是將所述多個普通盤402和所述多個離合器片403交替設置形成。所述普通盤402內周面形成的多個齒與所述輪架204的外周面一部分形成的多個槽結合,沿著各個槽移動,並防止普通盤402旋轉。所述離合器片403的外周面形成的多個齒是結合於所述盤殼304的內周面形成的多個槽而隨著各個槽移動,可以防止離合器片403旋轉。所述普通盤402和所述離合器片403為廣泛公知的技術,故不再詳述。
根據所述間隙控制斜盤裝置,所述蝸輪驅動電機113可以使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旋轉。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是可以在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所述蝸輪齒輪112,所述蝸輪齒輪112可以與被所述蝸輪驅動電機113旋轉的所述蝸輪108嚙合。所述蝸輪108和所述蝸輪齒輪112是廣泛的公知技術,故不再詳述。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是在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一面形成向圓周方向傾斜凸出的多個所述第二斜面111。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是在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外周面的一部分可以形成所述第二樞軸連接部604與所述樞軸齒輪602的一側面可旋轉地連接,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旋轉可以使所述樞軸齒輪602旋轉。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是在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的一面向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所述第二斜面111的圓周方向相反的圓周方向傾斜凸出多個所述第一斜面109。
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旋轉時,所述第二斜面111與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的所述第一斜面109接觸而擠出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被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旋轉擠推時,為了防止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旋轉,在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的外周面可以形成一個以上的凸形的防旋轉凸塊110。
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將被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推動的力量傳遞給所述第一止推軸承103和所述作用板102,所述作用板102通過被傳遞的力量與所述片組401緊貼,使所述片組401的所述普通盤402和所述離合器片403緊貼到所述輪架204。
所述差動裝置501是廣泛公知的技術,故不再詳述。
圖3是本發明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的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根據圖3所示,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是通過被所述蝸輪驅動電機113旋轉的所述蝸輪108與所述蝸輪108嚙合的所述蝸輪齒輪112帶動而正轉或反轉。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與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之間的距離充分相離時可以停止旋轉。被所述蝸輪齒輪112旋轉的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是被設置於其一部分外周面的第二樞軸連接部604,使所述樞軸齒輪602正轉或反轉,進而使所述帶式制動器303的半徑增大或縮減。
形成於所述環形齒輪鼓302內周面的所述環形齒輪305是所述帶式制動器303的半徑增大時,從所述帶式制動器303的束縛中擺脫,使旋轉變得自由。並且隨著所述蝸輪驅動電機113的正轉,所述蝸輪108正轉,進而使被與所述蝸輪108嚙合的所述蝸輪齒輪112帶動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正轉,隨著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正轉,與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所述第二斜面111的緊貼的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被擠出,進而與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連接著的所述第一止推軸承103和所述作用板102被擠出而使所述片組401及所述普通盤402和所述離合器片403向所述輪架204方向緊貼。所述片組401的所述普通盤402和所述離合器片403相互緊貼時可以相互抑制旋轉,相互緊貼的所述普通盤402和所述離合器片403使所述環形齒輪鼓302、所述盤殼304和所述輪架204結合成一體旋轉。
所述太陽齒輪202的旋轉力是通過一體化的所述環形齒輪鼓302和所述輪架204傳遞給所述差動裝置501。
所述帶式制動器303的半徑在所述環形齒輪鼓302的外周面增大,所述環形齒輪鼓302和所述環形齒輪305的旋轉變得自由的狀態下,且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將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擠出,使所述環形齒輪鼓302和所述輪架204結合成一體旋轉時,所述輪架204的旋轉數與所述太陽齒輪202的旋轉數相同地旋轉。
用數學公式說明如下:
數學公式1
太陽齒輪數(zs)x太陽齒輪旋轉數(ns)+環形齒輪數(zr)x環形齒輪旋轉數(nr)={太陽齒輪齒數(zs)+環形齒輪齒數(zr)}x輪架旋轉數(nc)
為了使環形齒輪旋轉數(nr)和輪架旋轉數(nc)一致,將環形齒輪旋轉數(nr)代入(nc)整理則得到的是,
數學公式2
太陽齒數旋轉數(ns)=輪架旋轉數(nc)。
所述帶式制動器303的半徑在所述環形齒輪鼓302的外周面縮減時,可以抑制所述環形齒輪鼓302和所述環形齒輪305的旋轉。隨著所述蝸輪驅動電機113的反轉,所述蝸輪108反轉而使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被與所述蝸輪108嚙合的所述蝸輪齒輪112帶動反轉,隨著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反轉,與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所述第二斜面111緊貼著的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的緊貼狀態變松,進而向所述輪架204方向緊貼著的所述片組401的緊貼狀態被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變松。如此,所述片組401的緊貼狀態變松時,所述輪架204可與所述環形齒輪鼓302分離。
被傳遞動力的所述太陽齒輪202是與所述行星齒輪203嚙合使所述行星齒輪203旋轉,所述行星齒輪203是隨著所述環形齒輪305的齒空轉,與所述行星齒輪203結合的所述輪架204是可以被傳遞減速的旋轉力。所述片組401的所述普通盤402和所述離合器片403是相離的,結合於所述輪架204的槽的所述普通盤402是可以與所述輪架204一起旋轉。所述輪架204是將減速的旋轉力傳遞給所述差動裝置501。
所述帶式制動器303的半徑在所述環形齒輪鼓302的外周面減少,所述環形齒輪鼓302和所述環形齒輪305的旋轉被抑制的狀態下,且通過所述蝸輪驅動電機113的反轉,所述蝸輪108反轉而使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被嚙合於所述蝸輪齒輪112反轉,通過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反轉,與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所述第二斜面111緊貼著的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的緊貼狀態變松,向所述輪架204方向緊貼著的所述片組401的緊貼狀態被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變松,所述輪架204和所述環形齒輪鼓302分離,進而與被抑制旋轉的所述環形齒輪305嚙合著的所述行星齒輪203隨著所述環形齒輪305的齒空轉,給所述輪架204傳遞動力時,所述輪架204的旋轉數與所述太陽齒輪202的旋轉數相比一般減速為3至4:1。
用數學公式說明如下:
數學公式3
太陽齒輪數(zs)x太陽齒輪旋轉數(ns)+環形齒輪數(zr)x環形齒輪旋轉數(nr)={太陽齒輪齒數(zs)+環形齒輪齒數(zr)}x輪架旋轉數(nc)
將所述環形齒輪305的旋轉數(nr)用0代入整理則可得到
數學公式4
數學公式4中,例如以太陽齒輪(zs)=30、環形齒輪齒數(zr)=60代入,輪架旋轉數(nc)成為太陽齒輪旋轉數(ns)的1/3。如上所述,將太陽齒輪齒數(zs)和環形齒輪齒數(zr)變得不同時,可以形成與其相符的減速比。通常輪架旋轉數(nc)與太陽齒輪旋轉數(ns)相比以3至4:1減速。
圖4是本發明的第二間隙斜盤旋轉狀態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的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根據圖4所示,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可被形成於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外周面一部分的所述蝸輪齒輪112旋轉,隨著這些旋轉,將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擠出,進而使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和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相離。被擠出的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可以使所述第一止推軸承103、所述作用板102和所述片組401緊貼。所述作用板102將緊貼的過程中發生的旋轉力,以及所述輪架204和所述環形齒輪鼓302以一體旋轉時發生的旋轉力傳遞給所述第一止推軸承103,所述第一止推軸承103將旋轉力吸收,阻止旋轉力被傳遞到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所述第二止推軸承106是防止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被所述蝸輪108旋轉時發生的旋轉力被傳遞到所述止推墊圈107,並吸收旋轉力。所述止推墊圈107可以支撐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旋轉時將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擠出時發生的斥力。
圖5是本發明的第一間隙斜盤和第二間隙斜盤被緊貼的狀態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的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根據圖5所示,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是在所述蝸輪108反轉之前可以緊貼於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所述片組401的所述多個普通盤402和所述多個離合器片403相離,所述多個普通盤402是與所述輪架204一體地旋轉。
圖6是本發明的第一間隙斜盤、第二間隙斜盤和蝸輪的一實施例的透視圖。
根據圖6所示,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是外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所述蝸輪齒輪112,所述蝸輪108可以與所述蝸輪齒輪112嚙合。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在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一面形成向圓周方向傾斜凸出的多個第二斜面111,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可以使用衝壓的鋼材(stampedsteel)製作而成。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在與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相面對的方向的一面上可以形成向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所述第二斜面111的圓周方向相反的圓周方向傾斜凸出的所述第一斜面109。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是在其外周面上可以形成凸出形態的一個以上的凸狀防旋轉凸塊110,所述防旋轉凸塊110是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旋轉時可以防止所述第一間隙斜盤104一起旋轉。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是在所述第二間隙斜盤105的外周面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二樞軸連接部604。
圖7是概略顯示本發明的間隙控制斜盤裝置及使用摩擦式離合器的單軸二速驅動系統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的透視圖。
根據圖7所示,所述片組401的所述普通盤402和所述離合器片403是可以以錐形離合器形成。所述錐形離合器是廣泛公知的技術,故不再詳述。
圖8是本發明的片組和間隙控制斜盤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以上實施例和特定用語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述的技術方案進行變形或者修改;而這些變形或者修改,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所述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