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板的冷卻設備和冷卻方法
2023-05-11 00:57:46 1
專利名稱::鋼板的冷卻設備和冷卻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板的冷卻設備(coolingequipment)和冷卻方法。技術背景近年來,在鋼板的熱軋中要求強度、韌性優良的鋼板的製造,作為其一例,通過在軋制鋼材上施行控制軋制(ControlledRolling;CR),製造優良材質的厚鋼板(steelplate)。艮卩,將加熱至1000°C以上的鋼坯(slab)暫時軋制到規定的板厚,然後,在軋制鋼材的溫度處於未再結晶溫度區域(non-recrystallizationtemperaturerange)或接近該溫度區域的溫度區域的狀態下軋制至最終板厚。例如,將厚度為200300mm的鋼坯加熱至11001200'C左右後,軋制至最終板厚的1.52倍左右,然後,在溫度處於作為未再結晶區域的85(TC以下的時點開始進行控制軋制,軋制至最終板厚(例如15mm)。此時,在進行控制軋制的溫度(控制軋制開始溫度(controlledrollingstarttemperature))較低且進行控制軋制的板厚(控制軋制開始板厚(controlledrollingstartthickness))較厚的情況下,由於軋制鋼材成為控制軋制開始溫度為止需要較長時間,因而軋機(可逆式軋機(revrsingrollingmill))附近的軋制生產線上直到成為控制軋制開始溫度為止使軋制鋼材在空冷狀態下待機。其結果,因其冷卻等待而在軋機上產生等待時間(waitingtime),產生軋制效率(rollingproductivity)降低之類的問題。為了解除因這樣的冷卻等待在軋機上產生等待時間降低軋制效率的問題,提出了下述技術使需要冷卻等待的鋼板向設在軋制生產線外的待機位置(waitingposition)移動而進行冷卻,在進行該冷卻的期間進行其他鋼板的軋制,在待機位置冷卻的鋼板成為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溫度時,從待機位置返回軋制生產線而進行控制軋制(例如,參照日本特開昭53-146208號公報、日本特開昭60-180604號公報)。但是,在日本特開昭53-146208號公報、日本特開昭60-180604號公報記載的技術中,需要在軋制生產線外設置待機位置的空間、用於使鋼板在軋制生產線和待機位置之間移動的裝置,成為大規模的設備。並且,解除因這樣的冷卻等待在軋機上產生等待時間降低軋制效率的問題,例如在日本特開昭55-106615號公報中公開了下述控制軋制方法在可逆軋機的前方和後方設置淋浴式冷卻裝置,在各軋制道次中用冷卻裝置對軋制鋼材進行水冷的同時用可逆軋機進行軋制。並且,在日本特開2005-000979號公報中記載了下述技術設置用於將軋制鋼材冷卻至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溫度的溫度調整冷卻設備(temperatureadjustmentcoolingequipment),將用可逆車L機車L制至U規定板厚的軋制鋼材用溫度調整冷卻設備冷卻(溫度調整冷卻(temperatureadjustmentcooling))到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溫度後,再次用可逆軋機軋制至最終板厚。為了避免與後行鋼材之間產生幹擾,該溫度調整冷卻設備設置在大約距可逆軋機20m左右的位置上。但是,在日本特開昭55-106615號公報記載的技術中,用淋浴式冷卻裝置進行鋼板的冷卻,但未考慮冷卻水的除水(dammingofremainingwater),因而存在下述問題為了得到規定的溫度下降量(temperaturedrop)而向鋼板的上表面供給大流量冷卻水時,滯留於鋼板上表面上的冷卻水在鋼板上表面自由移動,鋼板的冷卻區域變化而導致冷卻不均勻,對產品的材質、形狀產生不良影響。另外,關於滯留於鋼板上表面的冷卻水的除水,有使用除水輥的方法,但可能發生所輸送的鋼板與除水輥碰撞等輸送問題。並且,有通過空氣來進行除水的方法,但對大流量的冷卻水無效。並且,在日本特開2005-000979號公報記載的技術中,利用設在大約距軋機20m左右的位置上的溫度調整冷卻設備直到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溫度為止進行溫度調整冷卻,因而包含鋼板的輸送時間而冷卻中花費較多時間,存在不能充分解除軋制效率降低的問題。並且,在通過熱軋製造鋼板的工藝中,為了控制軋制溫度而通常供給冷卻水或進行氣冷,但近年來,盛行得到高冷卻速度後使組織徴細化,從而提高鋼板強度的技術的開發。例如,作為供給冷卻水來冷卻鋼板的技術,有記載於日本特開昭62-260022號公報的技術。該技術為使向鋼板的輸送方向相對噴射冷卻水的狹縫噴嘴單元升降,通過與另行設置的層流噴嘴、噴霧噴嘴一起使用,可確保大範圍的冷卻速度。並且,作為供給冷卻水來冷卻鋼板的另一技術,有記載於日本特開昭59-144513號公報的技術。該技術中,使具有狹縫狀噴嘴的水箱傾斜相對而噴射膜狀的冷卻水,並且設置分隔板使冷卻水充滿鋼板和分隔板之間而得到高冷卻速度。並且,作為供給冷卻水來冷卻鋼板的另一技術,有記載於日本特開2001-286925號公報的技術。該技術如下在鋼板輸送方向的上遊側和下遊側,分別在鋼板的上方設置狹縫狀的噴嘴或蓋板式噴霧噴嘴,將這些噴嘴的噴射角(以鋼板法線作為基準的角度)在20°以上、60°以下而相互相對地排出冷卻水,由此可使鋼板上的冷卻水均勻地流動,能夠防止冷卻不均勻。但是,上述日本特開昭62-260022號公報、日本特開昭59-144513號公報記載的技術,在冷卻均勻性的確保、設備成本等方面存在較大問題。艮P,在日本特開昭62-260022號公報記載的技術中,必須要將狹縫噴嘴單元靠近鋼板,在對前端、後端翹曲的鋼板進行冷卻的情況下,有時鋼板與狹縫噴嘴單元碰撞而損壞狹縫噴嘴單元,或鋼板不能移動而導致製造生產線的停止、成品率的降低。因此,想到在前端、後端通過時,使升降機構動作而使狹縫噴嘴單元向上方後退,但這種情況下前後端的冷卻不足,不能得到目標材質。並且,還存在花費用於設置升降機構的設備成本的問題。並且,在日本特開昭59-144513號公報記載的技術中,不使噴嘴靠近鋼板時就不能在鋼板和分隔板之間充滿冷卻水。使噴嘴靠近鋼板時,與日本特開昭62-260022號公報記載的技術相同地,在對前端和後端翹曲的鋼板進行冷卻的情況下產生不良情況。並且,在日本特開昭62-260022號公報、日本特開昭59-144513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286925號公報記載的技術中,公開了使用狹縫狀噴嘴的方案,但如果噴出口沒有維護成總處於清潔狀態,冷卻水就不能成為膜狀。例如,如圖15所示,在狹縫噴嘴52的噴出口附著異物60而發生阻塞的情況下,破壞冷卻水膜(waterfilmorwatercurtain)53。並且,為了將冷卻水攔截在噴射區域內(冷卻區域內)而必須要以高壓噴射,但以高壓噴射膜狀冷卻水53時,噴射壓力(jetpressure)的平衡變差而存在容易破壞冷卻水膜53的問題。並且,在傾斜地噴射膜狀冷卻水的情況下,鋼板距噴嘴的距離遠時鋼板附近的水膜變薄而容易逐漸破壞。並且,在日本特開昭62-260022號公報、日本特開昭59-144513號公報以及日本特開2001-286925號公報公開的狹縫狀噴嘴,只分別在鋼板輸送方向的上遊、下遊排列一列。因此,如果沒有形成好冷卻水膜53,則冷卻水向噴射區域的上遊、下遊方向漏出,其在鋼板IO上滯留而部分冷卻鋼板10,存在發生溫度不均勻的問題。雖然還有用側面噴霧器除去滯留於鋼板IO上表面的冷卻水的技術,但在冷卻水量多的情況下不能完全除去,仍然存在發生溫度不均勻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發明是鑑於上述問題作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鋼板的冷卻設備及冷卻方法,能夠在進行鋼板的控制軋制時等情況下,可在熱軋生產線上以緊湊的結構(compactsize)適當地冷卻鋼板。並且,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鋼板的熱軋設備及熱軋方法,可在進行鋼板的控制軋制時,均勻地冷卻鋼板而得到良好的產品質量,並且還能夠防止冷卻等待等導致的軋制效率的降低。並且,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鋼板的冷卻設備及冷卻方法,可在向鋼板上表面供給冷卻水的情況下,以高冷卻速度(highcoolingrate)均勻且穩定地冷卻鋼板。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具有以下特徵1.一種鋼板的冷卻設備,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期間,使鋼板通過的同時向鋼板的上下表面供給冷卻水,其特徵在於,具有從鋼板的上方向鋼板的上表面傾斜地供給冷卻水的噴嘴,並且分別具有多列所述噴嘴,以使冷卻水在鋼板上沿鋼板的輸送方向相互相對。其中,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期間供給冷卻水,是指冷卻後進行1次以上軋制,或在其後供給1次以上冷卻水而進行冷卻。2.如上述l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可逆式軋機的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靠近上述可逆式軋機的位置上配置冷卻設備,該冷卻設備3.如上述1或2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上述噴嘴噴射棒狀冷卻水。4.如上述3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在上述鋼板的上方設置連接了噴射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嘴的水箱,配置上述噴嘴,以使上述棒狀冷卻水和上述鋼板所成的俯角為30°60°。5.如上述4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將上述噴嘴在上述鋼板的輸送方向及與輸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分別排列3列以上,進而優選排列5列以上,以8m/s以上的速度噴射棒狀冷卻水。6.如上述3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設定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成分的035%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的外側。7.如上述6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設定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噴射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全部噴嘴數量的4060%數量的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成分,具有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2個方向內的、一個方向的成分。8.如上述6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設定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具有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的外側的2個方向內的、一個方向的成分的棒狀冷卻水的數量和具有朝向另一方的成分的棒狀冷卻水的數量相等。9.如上述6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設置各噴嘴,以使隨著噴嘴的設置位置從鋼板寬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外側,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的朝向鋼板寬度方向的外側的成分依次變大。10.如上述6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設置各噴嘴,以使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的朝向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成分一定,棒狀冷卻水與鋼板碰撞的位置在鋼板寬度方向上成為等間隔。11.如上述3至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將板狀或幕狀的遮蓋物設在相對噴射的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和/或滯留冷卻水的上方。12.如上述11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上述設在相對噴射的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的上方的遮蓋物的最下端為距熱鋼板的上表面300500mm上方的位置。13.如上述2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上述冷卻設備的冷卻區域是從上述可逆式軋機到除去配置在其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側導板部的位置的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14.如上述13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上述冷卻設備的冷卻區域是配置在上述可逆式軋機的入口側的側導板的上遊側且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和/或配置在上述可逆式軋機的出口側的側導板的下遊側且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15.—種鋼板的冷卻方法,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期間,使鋼板通過的同時向鋼板的上下表面供給冷卻水,其中,通過排列成使冷卻水在鋼板上沿鋼板的輸送方向相互相對的噴嘴,從鋼板的上方向鋼板的上表面傾斜地供給冷卻水。16.如上述15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可逆式軋機的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靠近上述可逆式軋機的位置上配置冷卻設備,使軋制前和/或軋制後的鋼板從該冷卻設備通過的同時在鋼板的上下表面分別供給4m3/m2min以上水量密度的冷卻水。17.如上述15或16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上述噴嘴噴射棒狀冷卻水。18.如上述17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在上述鋼板的上方設置連接了噴射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嘴的水箱,配置上述噴嘴,以使上述棒狀冷卻水和上述熱鋼板所成的俯角為30°60°。19.如上述18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將上述噴嘴在上述熱鋼板的輸送方向及與輸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分別排列3列以上,進而優選排列5列以上,以8m/s以上的速度噴射棒狀冷卻水。20.如上述15至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設定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成分的035%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的外側。21.如上述20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設定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噴射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全部噴嘴數量的4060%數量的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成分,具有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2個方向內的、一個方向的成分。22.如上述20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設定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具有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的外側的2個方向內的、一個方向的成分的棒狀冷卻水的數量和具有朝向另一方的成分的棒狀冷卻水的數量相等。23.如上述20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設置各噴嘴,以使隨著噴嘴的設置位置從鋼板寬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外側,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的朝向鋼板寬度方向的外側的成分依次變大。24.如上述20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設置各噴嘴,以使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的朝向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成分一定,棒狀冷卻水與鋼板碰撞的位置在鋼板寬度方向上成為等間隔。25.如上述15至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將板狀或幕狀的遮蓋物設在相對噴射的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和/或滯留冷卻水的上方。26.如上述25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使上述設在相對噴射的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的上方的遮蓋物的最下端為距鋼板的上表面300500mm上方的位置。27.如上述16所述的鋼板的熱軋方法,其中,上述冷卻設備的冷卻區域是從上述可逆式軋機到除去配置在其入口偵y和/或出口側的側導板部的長度的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28.如上述27所述的鋼板的熱軋方法,其中,上述冷卻設備的冷卻區域是配置在上述可逆式軋機的入口側的側導板的上遊側且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和/或配置在上述可逆式軋機的出口側的側導板的下遊側且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29.—種鋼板的熱軋設備,其特徵在於,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可逆式軋機的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靠近上述可逆式軋機的位置上配置冷卻設備,該冷卻設備使軋制前和/或軋制後的鋼板通過的同時分別向鋼板的上下表面供給4m3/m2min以上水量密度的冷卻水,上表面的冷卻設備具有從鋼板的上方向鋼板的傾斜地供給冷卻水的噴嘴,並排列上述噴嘴,以使冷卻水在鋼板上沿鋼板的輸送方向相互相對。30.如上述29所述的鋼板的熱軋設備,其特徵在於,上述噴嘴噴射棒狀冷卻水。31.如上述29或30所述的鋼板的熱軋設備,其特徵在於,上述冷卻設備的冷卻區域位於可逆式軋機到配置在其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側導板部之間。32.—種鋼板的熱軋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可逆式軋機的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靠近上述可逆式軋機的位置上配置冷卻設備,使軋制前和/或軋制後的鋼板從該冷卻設備通過的同時分別向鋼板的上下表面供給4m3/m2min以上水量密度的冷卻水,並且此時,相對於鋼板的上表面,通過排列成使冷卻水在鋼板上沿鋼板的輸送方向相互相對的噴嘴,從鋼板的上方向鋼板傾斜地供給冷卻水。33.如上述32所述的鋼板的熱軋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噴嘴噴射棒狀冷卻水。34.如上述32或33所述的鋼板的熱軋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冷卻設備的冷卻區域位於可逆式軋機到配置在其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側導板部之間。35.—種鋼板的冷卻設備,其特徵在於,在上述鋼板的上方設置連接了噴射4m3/m2min以上水量密度的棒狀冷卻水的噴嘴的水箱,配置上述噴嘴,以使棒狀冷卻水和上述熱鋼板所成的俯角為30°60°,並在上述熱鋼板的輸送方向上相互相對。36.如上述35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特徵在於,將上述噴嘴在熱鋼板的輸送方向上排列5列以上,以8m/s以上的速度噴射棒狀冷卻水。37.如上述35或36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特徵在於,將板狀或幕狀的遮蓋物設在相對噴射的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的上方。38.如上述37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特徵在於,上述遮蓋物的最下端位於距熱鋼板的上表面300500mm上方的位置。39.—種鋼板的冷卻方法,其特徵在於,在熱鋼板的上方設置連接了噴射4m3/m2min以上水量密度的棒狀冷卻水的噴嘴的水箱,配置上述噴嘴進行冷卻,以使棒狀冷卻水和上述熱鋼板所成的俯角為30°60°,並在上述熱鋼板的輸送方向上相互相對。40.如上述39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特徵在於,將上述噴嘴在熱鋼板的輸送方向上排列5列以上,並以8m/s以上的速度噴射棒狀冷卻水。41.如上述39或40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板狀或幕狀的遮蓋物設在相對噴射的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的上方。42.如上述41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特徵在於,使上述遮蓋物的最下端位於距熱鋼板的上表面300500mm上方的位置。在本發明中,由於使鋼板通過的同時在鋼板的上下表面供給冷卻水,因而設備長度可以較短,並且由於在鋼板上使冷卻水在輸送方向上相互相對地排列噴嘴,因而所供給的冷卻水本身攔截鋼板上的滯留冷卻水而進行除水,由此即使沒有除水輥等附加裝置也能夠適當進行除水。其結果,在進行鋼板的控制軋制時等情況下,在熱軋生產線上能夠以緊湊的結構對鋼板進行適當冷卻。並且,在本發明中,由於在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配置具有4m3/m2min以上較大水量密度的通過式冷卻設備,因而可通過對鋼板進行軋制的同時冷卻,有效地得到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溫度,可避免冷卻等待等引起的軋制效率的降低。由於在鋼板上使冷卻水向輸送方向相互相對地排列噴嘴,供給4m3/m2min以上較大水量密度的冷卻水,因而所供給的冷卻水本身攔截鋼板上的滯留冷卻水而適當進行除水,由此可得到穩定的冷卻區域。其結果,可在進行鋼板的控制軋制時,均勻地冷卻鋼板而得到良好的產品質量,並且還能夠防止冷卻等待等導致的軋制效率的降低。並且,通過釆用本發明,能夠以高冷卻速度均勻地對鋼板冷卻至目標溫度。其結果,可製造高質量鋼板。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中的鋼板的熱軋設備的配置圖。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冷卻設備的說明圖。圖3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中的冷卻設備的詳圖。圖4是表示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中的上水箱的噴嘴配置例的圖。圖5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另一冷卻設備的說明圖。圖6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鋼板的冷卻設備的說明圖。圖7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另一鋼板的冷卻設備的說明圖。圖8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噴射方向的說明圖。圖9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冷卻設備的說明圖。圖10是圖4的A-A向視圖。圖11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另一冷卻設備的說明圖。圖12是用於說明飛散冷卻水的圖。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軋制時間的比較圖。圖1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厚鋼板的熱軋生產線和輸送模式的說明圖。圖15是表示現有技術的問題點的圖。圖1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中的冷卻設備的詳圖。圖17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另一冷卻設備的說明圖。標號的說明10:鋼板、13:輥道輥、21:上水箱單元、21a:第一上水箱、21b:第二上水箱、22a:第一上噴嘴、22b:第二上噴嘴、23a:棒狀冷卻水、23b:棒狀冷卻水、24:滯留冷卻水、31:下水箱、32:下噴嘴、33:棒狀冷卻水、25:飛散冷卻水、26a:遮蓋板、26b:遮蓋板、27a:氣缸、27b:氣缸、28a:遮蓋幕、28b:遮蓋幕、29:遮蓋板、40:冷卻單元、51:冷卻水箱、52:狹縫噴嘴、53:冷卻水膜、60:附著物、61:側導板、20:冷卻設備(冷卻單元)具體實施方式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第一實施方式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中的鋼板的熱軋設備的配置圖。如圖l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配置有加熱爐ll、可逆式軋機12以及位於靠近可逆式軋機12的入口側(上遊側)及出口側(下遊側)位置的冷卻設備20。冷卻設備(又稱作冷卻單元)20為通過式冷卻設備,如圖2所示,具有用於向鋼板10的上表面供給冷卻水的上水箱單元21和用於向鋼板10的下表面供給冷卻水的下水箱31。其中,在圖1及圖2中,13為輥道輥。圖3、圖16是冷卻設備20的詳圖。其中,在圖3中,冷卻設備20配置在可逆式軋機12和側導板14之間,在圖16中,冷卻設備20配置在側導板14的上遊側(加熱爐一側)的靠近可逆式軋機12的位置上。任何一個情況都如上所述地,冷卻設備20具有上水箱單元21和下水箱31。上水箱單元21由一對上水箱21a、21b構成,在這裡,可將靠近可逆式軋機12—側的上水箱稱作第一上水箱21a,將遠離可逆式軋機12—側的上水箱稱作第二上水箱21b。在第一上水箱21a和第二上水箱21b上分別安裝有沿鋼板的寬度方向排列的同時在輸送方向上設置多列的圓管噴嘴22a、22b(在這裡,鋼板IO的輸送方向上為6列),第一上水箱21a的圓管噴嘴(第一上噴嘴)22a和第二上水箱21b的圓管噴嘴(第二上噴嘴)22b排列成分別從其供給的棒狀冷卻水在鋼板IO的輸送方向上相互相對。g卩,第一上噴嘴22a從可逆式軋機12側以61的俯角(噴射角度)噴射棒狀冷卻水23a,第二上噴嘴22b朝向可逆式軋機12—側以e2的俯角(噴射角度)噴射棒狀冷卻水23b。順便說一下,本發明的棒狀冷卻水(又稱作柱狀噴流冷卻水),是指從圓形(包括橢圓或多角形狀)的噴嘴噴出口噴射的冷卻水。並且,本發明的棒狀冷卻水,不是噴霧狀的噴流,而是指直到從噴嘴噴出口與鋼板碰撞為止其水流的剖面大致保持圓形且具有連續性、直線傳播性的水流的冷卻水。因此,夾在來自相對的距從上水箱最遠一側的列(最外側列)的圓管噴嘴的棒狀冷卻水與鋼板IO碰撞的位置之間的區域被稱作冷卻區域。此時,如果來自第一上噴嘴22a的棒狀冷卻水23a的噴射線不與來自第二上噴嘴22b的棒狀冷卻水23b的噴射線交叉,則能夠穩定地形成如圖3、圖16所示的滯留冷卻水24的水膜。由此,優選的是,通過來自相對的距從上水箱最近一側的列(最內側列)的圓管噴嘴的棒狀冷卻水朝向滯留冷卻水24的水膜噴射,防止彼此破壞另一方棒狀冷卻水。如將來自最內側列的圓管噴嘴的棒狀冷卻水與鋼板IO碰撞的位置之間的間隔稱作滯留區域長度,則滯留區域長度在1.5m以內時,滯留的冷卻水24冷卻鋼板10的比例較少,因而可防止以非穩定狀態通過鋼板IO的最前端、最後端的情況下冷卻一方變化較大。圖4A、圖4B用於表示安裝在上水箱21a及21b上的圓管噴嘴22a及22b的配置列。如上所述,在鋼板10的輸送方向上分別配置有6列圓管噴嘴22a及22b。在輸送方向上配置多列的原因在於,用l列噴嘴在與鋼板碰撞的冷卻水和冷卻水之間攔截滯留冷卻水的力較弱。因此,優選在輸送方向上配置3列以上。進而優選配置5列以上。並且,在鋼板寬度方向上,安裝為可向所通過的鋼板IO的整個寬度供給冷卻水。並且,在這裡設置了2個上水箱,但也可以設置如這些上水箱成一體的1個水箱,並在其上排列圓管噴嘴22a及22b。另一方面,關於下水箱31,在這裡,配置有2個下水箱31,並在其上分別安裝圓管噴嘴32而從輥道輥13的間隙噴射棒狀冷卻水33,從而向所通過的鋼板10的整個寬度供給冷卻水。冷卻設備20,從上水箱21a、21b向鋼板10的上表面供給冷卻水,以使鋼板表面的水量密度在4m3/m2min以上;從下水箱31向鋼板10的下表面供給冷卻水,以使鋼板表面的水量密度同樣在4m3/m2min以上。在這裡,對使水量密度控制在4mVm21^11以上的原因進行說明。圖3、圖16所示的滯留冷卻水24被所供給的棒狀冷卻水23a、23b攔截而形成。此時,如果水量密度較小則攔截本身無法進行,如果水量密度大於一定量能夠攔截的滯留冷卻水24的量增加,從鋼板寬度端部排出的冷卻水和所供給的冷卻水的量均衡而滯留冷卻水24維持一定。在厚鋼板的情況下,一般鋼板寬度為25m,以4mVn^min以上的水量密度進行冷卻時,可在其鋼板寬度上將滯留冷卻水維持一定地使軋制過程中的鋼板IO通過的同時得到所希望的溫度下降量。水量密度在4m3/m2min以上時越大則解除冷卻等待的控制軋制鋼材變多。例如,如果水量密度較小時僅能夠對板厚較薄的軋制鋼材解除冷卻等待,但水量密度增加時,能夠對一定程度板厚的軋制鋼材解除冷卻等待。但是,相對於水量增加的冷卻等待時間縮短的效果,水量密度越是增加則慢慢變小,因而優選的是,考慮冷卻等待時間等縮短效果和設備成本來決定水量密度。進而優選的水量密度為410m/mmin。並且,為了將冷卻設備20設成緊湊的大小的同時在靠近可逆式軋機12的位置對鋼板進行冷卻,將冷卻設備20配置成位於在使滯留區域長度在1.5m以內、使冷卻區域在3m以內,除去配置在可逆式軋機12的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側導板部位置的靠近可逆式軋機12的位置上。通常,該位置在距可逆式軋機12的工作輥中心12a為20m以內的範圍內。為了避免濺到側導板而將冷卻區域設在除去側導板部的位置時,滯留於鋼板10上表面的冷卻水不受側導板14的阻礙而從鋼板10寬度端部順暢地排出。此時,如圖3,使冷卻區域位於可逆式軋機12的工作輥中心12a至側導板之間(距工作輥中心12為24m左右)地配置冷卻設備20時能夠有效提高軋制效率,因而優選。另一方面,冷卻設備20的冷卻區域,如圖16所示地設置於在配置於可逆式軋機12的入口側的側導板14的上遊側且靠近可逆式軋機12的位置上,或者設置於在配置於可逆式軋機13的出口側的側導板14的下遊側且靠近可逆式軋機12的位置上時,可以加大設備而確保較長的冷卻區域,因而適合。並且,當然在可逆式軋機12的工作輥中心12a至側導板14之間以及圖16所示的側導板14上遊側都可以設置冷卻區域。在該冷卻設備20中,由於從第一上噴嘴22a噴射的棒狀冷卻水23a和從第二上噴嘴22b噴射的棒狀冷卻水23b在鋼板10的輸送方向上相互相對,因而噴射出的棒狀冷卻水23a、23b本身攔截鋼板10上表面的滯留冷卻水24向鋼板10的輸送方向移動。由此,即使以4mVi^min以上的較大數量密度供給冷卻水,也能夠得到穩定的冷卻區域,能夠進行均勻的冷卻。另外,從上噴嘴22a、22b噴射的冷卻水為棒狀冷卻水而不是例如使用狹縫噴嘴的膜狀冷卻水的原因在於,棒狀冷卻水能夠穩定地形成水流,攔截滯留冷卻水的力較大。並且,還因為在傾斜地噴射膜狀冷卻水的情況下,鋼板距噴嘴的距離遠時鋼板附近的水膜變薄而容易逐漸破壞。此時,第一上噴嘴22a的噴射角度01和第二上噴嘴22b的噴射角度62優選在30。60°。這是因為,噴射角度61、e2小於30。時,必須要使第一上噴嘴22a和第二上噴嘴22b遠離,由此設備長度變長的同時棒狀冷卻水23a、23b的鉛直方向速度成分變小,與鋼板10的碰撞變弱或冷卻能力降低,噴射角度01、e2大於60。時,棒狀冷卻水23a、23b的輸送方向速度成分變小,由此攔截滯留冷卻水24的力變弱。另外,不必使噴射角度el和噴射角度92—定相等。進而優選的噴射角度61、62為40°50°。並且,為了得到所希望的冷卻能力和除水能力,上噴嘴22a、22b分別優選配置在鋼板的輸送方向及與輸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5列以上,來自上噴嘴22a、22b的棒狀冷卻水23a、23b的噴射速度優選在8m/s以上。向輸送方向及與輸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噴射冷卻水的噴嘴的列數,為了達成完全除水而分別為多列,優選為至少3列以上。進而優選為至少5列以上。列數的上限根據進行冷卻的鋼板的尺寸、輸送速度、目標溫度下降量等適當決定即可。並且,噴射速度超過30m/s時,發生壓降變大,並且噴嘴內表面的磨耗增加的問題。並且,泵容量、配管的外徑也變大,設備成本變得過大。因此,噴射速度優選在30m/s以下。為了使噴嘴不易阻塞且確保冷卻水的噴射速度,噴嘴內徑在38mm的範圍內即可。並且,為了防止從棒狀冷卻水的間隙流出冷卻水,使在鋼板寬度方向引出的假想線上相鄰的噴嘴的間隔在噴嘴內徑的10倍以內即可。圖4A表示設相鄰噴嘴的間隔為40mm並在輸送方向上設置6列的排列,圖4B表示將設相鄰噴嘴的間隔為40mm的列在輸送方向上設置4列,將設相鄰噴嘴的間隔為20mm的列在輸送方向上設置2列的排列的例子。並且,為了防止由於鋼板10的翹曲等而損壞上噴嘴22a、22b,優選的是使上噴嘴22a、22b的前端位置離開軋制線,但離開較多時冷卻水分散,因而優選設上噴嘴22a、22b的前端和軋制線的距離為500mm1800mm。在使用如上所述地構成的鋼板的熱軋設備進行控制軋制的情況下,在軋制前和/或軋制過程中和/或軋制後用冷卻設備20對通過冷卻設備20的冷卻區域的鋼板進行冷卻的同時用可逆式軋機12進行軋制,以在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板厚(例如最終板厚的L52倍)中成為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溫度(例如85(TC以下)。在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板厚成為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溫度時,以後不用冷卻設備20進行冷卻而軋制至最終板厚(例如15mm)。另外,無需在直到成為控制軋制開始溫度為止的全部軋制過程中用入口側和出口側的冷卻設備20進行冷卻,適當開閉冷卻設備(也稱作冷卻單元),以在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板厚成為控制軋制開始溫度即可。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設有一個以上如圖2所示的、具有一對上水箱21a、21b的冷卻設備(冷卻單元)20,但如果將冷卻單元集中為一定程度而要得到更大的冷卻能力,也可以如圖5所示,在一對上水箱21a、21b之間設置中間水箱21c,其數量可以任意。並且,在這裡,在可逆式軋機12的入口側和出口側配置冷卻設備20,也可以在任意一側配置冷卻設備20。由此,在該實施方式中,由於使鋼板IO通過的同時向鋼板10的上下表面供給冷卻水,因而設備長度較短也可以。由於在鋼板10上使冷卻水向輸送方向相互相對地排列上噴嘴22a、22b,因而所供給的棒狀冷卻水23a、23b本身攔截鋼板10上的滯留冷卻水24而進行除水,沒有除水輥等附加裝置也能夠適當進行除水。其結果,在進行鋼板的控制軋制時等情況下,在熱軋生產線上能夠以緊湊的結構對鋼板進行適當冷卻。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在靠近可逆式軋機12的位置配置具有4m3/m2min以上較大水量密度的通過式冷卻設備20,因而可通過對鋼板IO進行軋制的同時冷卻,有效地得到規定的控制溫度,可避免冷卻等待等引起的軋制效率的降低。由於在鋼板IO上使冷卻水向輸送方向相互相對地排列圓管噴嘴22a、22b,供給4mVi^min以上較大水量密度的冷卻水,因而噴射出的棒狀冷卻水23a、23b本身攔截鋼板10上的滯留冷卻水24而適當進行除水,由此可得到穩定的冷卻區域。其結果,可在進行鋼板的控制軋制時,均勻地冷卻鋼板而得到良好的產品質量,並且還能夠防止冷卻等待等導致的軋制效率的降低。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向鋼板的下表面供給使鋼板表面的水量密度成為4m3/m2min以上的棒狀冷卻水,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只要是能夠供給使鋼板表面的水量密度成為4m3/m2min以上的冷卻水,可以是從除此之外的狹縫噴嘴噴出的膜狀冷卻水或從噴霧噴嘴噴出的噴霧狀冷卻水等任意形態的冷卻水。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設置連接了向鋼板10上方噴射4m3/m2min以上水量密度的棒狀冷卻水的上噴嘴22a、22b的上水箱21a、21b,棒狀冷卻水23a、23b和鋼板10所成的俯角01、e2為30°60°,向鋼板10的輸送方向相互相對地配置上噴嘴22a、22b,使鋼板10通過的同時向鋼板IO的上表面供給冷卻水,因而可通過設置在厚鋼板、薄鋼板的熱軋生產線上,能夠以高冷卻速度均勻且穩定地將鋼板冷卻到目標溫度。其結果,可製造高質量鋼板。第二實施方式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在圖2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中,設定棒狀冷卻水23a、23b的噴射方向,以使棒狀冷卻水23a、23b的噴射方向速度成分的035%成為朝向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成分。如圖6及圖7所示,設定棒狀冷卻水23a及23b的噴射方向,以使棒狀冷卻水23a及23b的噴射方向速度成分的035%成為朝向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速度成分時,如圖6、圖7中的箭頭A所示,從上噴嘴22a及22b向鋼板10上表面噴射的冷卻水合流而迅速從鋼板10寬度端部落下。因此,與沒有朝向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速度成分的情況相比,能夠以較少的水量攔截滯留冷卻水24而進行除水,因而在能量成本削減方面優選。進而優選的範圍在1035%。超過35%時防止冷卻水的飛散中花費設備成本以外,棒狀冷卻水的鉛直方向成分變小而冷卻能力降低。並且優選的是,設定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噴射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全部噴嘴數量4060%數量的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成分,具有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2個方向內的、一個方向的成分。具體來說,這是由於朝向一側的噴嘴數量為全體的60%以上,從鋼板端部排出的冷卻水中發生偏離時,在滯留冷卻水的厚度變厚的部位棒狀冷卻水不能攔截滯留冷卻水,從而有可能發生寬度方向的溫度不均勻。並且,還在於在一側飛散水極端變多時,用於防止該現象的設備成本變高。因此,即使如圖6所示地將不朝向寬度方向外側而噴射的噴嘴設置在鋼板寬度中央部,只要使其數量在全體的20%以內,剩餘部分中朝向兩個外側的噴嘴數量大致相等,就可以順暢地排出滯留冷卻水。最適合攔截滯留冷卻水而進行除水。在這裡,關於上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的設定,利用圖8進行具體說明。艮P,圖8用於表示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將棒狀冷卻水的噴射線和鋼板所成的角度(實質為俯角)表示為e,將相對於輸送方向的俯角表示為e,將朝向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角度(外傾角)表示為a。使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的035%成為朝向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成分,是指使鋼板寬度方向成分Lw相對於冷卻水的噴射長度L的比Lw/L(寬度方向速度成分比率)成為035%。在表l表示設噴嘴的噴射口高度h為900mm、相對於輸送方向的俯角6為45°、50°時的計算結果。寬度方向速度成分比率在035%是相對於輸送方向的俯角9為45°時外傾角a為025。、相對於輸送方向的俯角6為50°時外傾角a為030°的情況。其中,優選的鋼板寬度方向的噴射速度成分為1025%。表1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9上述圖6是表示根據上述情況設置上噴嘴22a、22b時的一例的俯視圖。在這裡,設來自鋼板寬度方向中央的噴嘴的棒狀冷卻水的外傾角a為0°,設隨著噴嘴的設置位置朝向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外傾角a逐漸變大。並且,使棒狀冷卻水與鋼板碰撞的位置與鋼板寬度方向成為等間隔(例如60mm間距)地設置各噴嘴。並且,上述圖7是表示根據上述情況設置上噴嘴22a、22b時的另一例的俯視圖。在這裡,使冷卻水噴射的外傾角a—定(例如2(T),使棒狀冷卻水與鋼板碰撞的位置與鋼板寬度方向成為等間隔(例如60mm間距)地設置各噴嘴。此時,在鋼板寬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必須要設置向左右兩個外側噴射的噴嘴,因而為了能夠加工安裝噴嘴的孔,在輸送方向上交替地錯開規定間隔(例如20mm)設置朝向一側鋼板寬度方向外側噴射的噴嘴列(例如,具有向圖7中的上方噴射的成分的噴嘴列)和朝向另一側鋼板寬度方向外側噴射的噴嘴列(例如,具有向圖7中的下方噴射的成分的噴嘴列),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2個方向中,具有朝向一側方向的成分的棒狀冷卻水的數量和具有朝向另一側的成分的棒狀冷卻水的數量相等。具體來說,使噴射具有朝向與鋼板的輸送方向成分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的一側外側的成分的棒狀冷卻水的噴嘴數量和噴射具有朝向另一側外側的成分的棒狀冷卻水的噴嘴數量相等。另外,外傾角a變大時,可進行很少水量的除水,但如圖6、圖7所示,在鋼板寬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噴嘴密度變大的範圍擴大。為了得到在鋼板寬度方向均勻的流量分布,考慮向水箱送水的泵的性能、配管的粗細等而決定外傾角a即可。並且優選的是,在如上所述的冷卻設備的兩個外側設置壁、排水口等。這是因為能夠防止冷卻水向設備外洩漏或在設備內飛散而成為新的滯留水而有效。其中,在外傾角ct超過30。的情況下,除了為了防止冷卻水飛散而花費設備成本以外,棒狀冷卻水的垂直方向成分變小而冷卻能力降低,從而不優選。第三實施方式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從相對的上噴嘴22a、22b噴射的棒狀冷卻水23a、23b的速度較快的情況下,例如在10m/s以上時,棒狀冷卻水23a、23b與鋼板10碰撞後相互相撞而向上方飛散。如果該飛散冷卻水下落到滯留冷卻水24上則沒有問題,但如圖7所示,飛散冷卻水25向傾斜上方飛散而下落到棒狀冷卻水23a、23b上時,有時飛散冷卻水25從棒狀冷卻水23a、23b之間的間隙洩漏,從而不能進行完全除水。在滯留區域長度L在200mm以內的情況下,特別容易發生該問題。並且,在冷卻水的噴射速度較快的情況下,有時飛散冷卻水24飛過上水箱21a、21b上方而下落到鋼板IO上。對此,該第三實施方式的冷卻設備,代替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使用的圖1的冷卻單元20,如在圖9表示側視圖,在圖10表示圖9的A-A向視圖,使用在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的上方追加遮蓋板26a、26b的冷卻單元40。由此,即使在飛散冷卻水25向傾斜上方飛散的情況下,下落的飛散冷卻水25被遮蓋板26a、26b遮蓋而不會下落到棒狀冷卻水23a、23b上,而會下落到滯留冷卻水24上。因此,能夠可靠地進行除水。另外,遮蓋板26a、26b,也可以通過氣缸27a、27b升降,僅在需要遮蓋板26a、26b的產品製造時使用,其他時候提升到上方的後退位置上。另外優選的是,在使用遮蓋板26a、26b時,使遮蓋板26a、26b的最下端位於距鋼板10的上表面300500mm的上方。即,位於距鋼板10的上表面300mm以上上方時,即使進入在前端或後端發生向上翹曲的鋼板,也不會碰撞。但是,距鋼板10的上表面高於500mm時,不能充分的遮蓋飛散冷卻水25。並且,也可以代替圖9中的遮蓋板26a、26b,如圖ll所示地使用輕且表面光滑的遮蓋幕28a、28b。遮蓋幕28a、28b,通常以下垂狀態待機,開始噴射棒狀冷卻水23a、23b時,沿著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升起。此時,由於強烈噴射棒狀冷卻水23a、23b,因而其水流不會弄亂。並且,如上所述,在冷卻水的噴射速度較快、飛散冷卻水飛過上水箱21a、21b上方而將要下落到鋼板10上方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如圖17所示的、橫跨上水箱21a和上水箱21b且位於滯留冷卻水24的上方的遮蓋板29。使用這種遮蓋板29時,能夠準確地遮蓋飛過上水箱21a、21b上方而將要下落到鋼板10上方的飛散冷卻水。並且,與遮蓋板29碰觸的飛散冷卻水,在下落時巻入將要橫向飛散的飛散冷卻水後一起下落到滯留冷卻水24上,從而有效。實施例1本發明的實施例1如下所述。圖14是表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1使用的厚鋼板的熱軋生產線和該生產線上的輸送模式的圖。該厚鋼板熱軋生產線,具有加熱爐ll、可逆式軋機12、第一冷卻裝置14、熱矯直機15、第二冷卻裝置16。輸送模式A用於在終軋後進行加速冷卻,通過可逆式軋機12對從加熱爐ll提取的鋼坯進行粗軋、終軋而製成25mm板厚後,經由熱矯直機15,在第二冷卻裝置16中進行溫度下降量為15(TC的加速冷卻。並且,輸送模式B用於在控制軋制前進行溫度調整冷卻,通過可逆式軋機12對從加熱爐11提取的鋼坯進行粗軋而製成60mm板厚後,在第一冷卻裝置14中進行溫度下降量為8(TC的調整冷卻,接著進行低溫終軋,即控制軋制。以上述描述作為基礎,作為本發明例l,根據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將圖2所示的冷卻單元20,在第一冷卻設備14上設置1單元,在第二冷卻設備16上設置6單元後進行輸送模式A和輸送模式B的輸送。此時,對上噴嘴22a、22b,設噴嘴前端的高度位置距輥道輥1.2m,以圖4A所示的排列,設噴嘴內徑為6mm,水量密度為6m3/m2min,棒狀冷卻水的噴射角度01、02為45°,噴射速度為8m/s。並且,作為本發明例2,將以圖7所示的噴嘴排列,設噴嘴前端的高度位置、噴嘴內徑、水量密度、噴射角度ei、62、噴射速度與本發明例1相同,設棒狀冷卻水的外傾角a保持20°而不變的冷卻單元,在第一冷卻設備14上設置1單元,在第二冷卻設備16上設置6單元後進行輸送模式A和輸送模式B的輸送。另外,在本發明例1和2中,使棒狀冷卻水與鋼板碰撞的位置成為沿鋼板寬度方向60mm間距。相對於此,作為比較例1,設第一冷卻設備14和第二冷卻設備16為像以往一樣的普通的淋浴冷卻裝置後進行輸送模式A和輸送模式B的輸送。並且,作為比較例2,設第一冷卻設備14和第二冷卻設備16為相對噴射膜狀冷卻水的上述專利文獻2所述的冷卻裝置後進行輸送模式A和輸送模式B的輸送。在任意情況下,冷卻後(充分回流後),利用放射溫度計連續測定鋼板寬度方向的溫度後研究鋼板上表面的溫度分布。將除去最前端、最後端、寬度方向鋼板端部的穩定部中的溫度的偏差(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之差)定義為溫度不均勻,並對其進行比較。溫度不均勻的大小大致與拉伸強度等產品的機械性能的偏差對應。以比較例1作為基準比較生產率和成品率。其結果如表2所示。表2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4首先,比較例l是淋浴冷卻,由於滯留於鋼板上的冷卻水的影響,溫度不均勻在輸送模式A(終軋後的加速冷卻)中為80°C,在輸送模式B(控制軋制前的溫度調整冷卻)中為4(TC,產品的強度偏差較大。接著,在比較例2中,由於必須要使噴嘴靠近鋼板,因而在發生鋼板的翹曲時設備會損壞。由於與設備碰撞的鋼板不能成產品,因而產品的成品率相比比較例1降低。並且,由於設備損壞的修理中需要相當長時間,因而還降低生產率。並且,由於供給膜狀冷卻水,從而在噴嘴噴出口附著異物而不能形成膜狀冷卻水,有時不能將冷卻水攔截在噴射區域內(冷卻區域內)。因此,由於滯留於鋼板上的冷卻水的影響,溫度不均勻在輸送模式A(終軋後的加速冷卻)中為80°C,在輸送模式B(控制軋制前的溫度調整冷卻)中為40°C,產品的強度偏差較大。相對於此,在本發明例1中,由於使噴嘴前端的高度位置高1.2m,因而即使發生鋼板的翹曲也不會損壞設備,不會有故障引起的成品率降低,可提高生產率。並且,由於相對地以高速噴射棒狀冷卻水,因而能夠將冷卻水完全攔截在冷卻區域內,溫度不均勻也能夠抑制到極低值的815°C。並且,在本發明例2中,從上噴嘴22a、22b向鋼板10上表面噴射的冷卻水,如圖7中的箭頭A所示地合流後迅速下落到鋼板10寬度端部,相比沒有外傾角a的情況能夠以較少的水量攔截滯留冷卻水24而進行除水,溫度不均勻也能夠抑制到極低值的612'C而均勻地進行冷卻。並且,由於流量、壓力稍徴低也能夠攔截冷卻水,因而設備上不會需要高壓力、大水量,可進行經濟性設備設計。通過上述結果,確認了本發明的有效性。實施例2本發明的實施例2如下所述。在這裡,實施控制軋制而製造鋼板厚為18.5mm、鋼板寬度為2560mm、鋼板長度為35m的厚鋼板時,比較本發明例和現有例的軋制時間。單元20,在第一冷卻設備14上設置1單元,在第二冷卻設備16上設置6單元後進行鋼板的冷卻。此時,對上噴嘴22a、22b,設噴嘴前端的高度位置距輥道輥1.2m,在圖4A所示的排列中,設噴嘴內徑為6mm,水量密度為6m3/m2min,棒狀冷卻水的噴射角度91、e2為45°,噴射速度為8m/s。並且,在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鋼板厚度(34mm)中,對鋼板用冷卻設備20冷卻的同時進行軋制,以成為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溫度(82(TC),然後,停止利用冷卻設備20的冷卻後直到最終鋼板厚度18.5mm為止進行軋制。現有例中,如日本特開2005-000979號公報記載的技術,直到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鋼板厚度(34mm)為止進行軋制後,暫時停止而通過溫度調整冷卻設備直到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溫度(820°C)為止進行溫度調整冷卻,然後直到最終鋼板厚度18.5mm為止進行軋制。其結果如表13所示。圖中的O標記和參標記表示各軋制道次。從加熱爐提取到軋制結束為止的時間在現有例中為205秒,相對於此,在本發明例中縮短為165秒和40秒。本發明例的產品質量不遜色於現有例。由此,可確認出本發明的有效性。實施例3作為本發明的實施例,根據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將圖2所示的冷卻單元20,在第一冷卻設備14上設置1單元,在第二冷卻設備16上設置6單元後進行鋼板的冷卻。此時,對上噴嘴22a、22b,設噴嘴前端的高度位置距輥道輥1.2m,在圖4A所示的排列中,設噴嘴內徑為6mm,水量密度為6m3/m2min,並且,利用圖6或圖7所示的冷卻設備進行鋼板的冷卻。此時,設相對於棒狀冷卻水的輸送方向的俯角a為45°,噴射速度為8m/s。作為本發明例1,利用圖6所示的冷卻設備,設鋼板寬度方向中央的棒狀冷卻水的外傾角a為0°,最外側棒狀冷卻水的外傾角a為25°,並且使棒狀冷卻水與鋼板碰撞的位置在鋼板寬度方向上成為60mm間距。並且,作為本發明例2,利用圖7所示的冷卻設備,設棒狀冷卻水的外傾角a保持20°不變,並且使棒狀冷卻水與鋼板碰撞的位置在鋼板寬度方向上成為60mm間距。其結果,在本發明例l、2中,從上噴嘴22a、22b向鋼板10上表面噴射的冷卻水,均如圖6、圖7中的箭頭A所示地合流後迅速下落到鋼板IO寬度端部,相比沒有外傾角a的情況能夠以較少的水量攔截滯留冷卻水24而進行除水。實施例4在圖14所示的厚鋼板的熱軋生產線中,根據上述第二實施方式,將圖9或圖11所示的冷卻單元40,在第一冷卻設備14上設置1單元,在第二冷卻設備16上設置6單元後進行鋼板的冷卻。此時,設棒狀冷卻水的噴射角度91、92為45°,噴射速度為12m/s。並且,設滯留區域長度L為Omm。本發明例2是利用具有圖9所示的遮蓋板26a、26b的冷卻單元40的情況。此時,設定為遮蓋板26a、26b位於最內側列棒狀冷卻水的上方50mm的位置。設遮蓋板26a、26b的最下端位置與最外側列的棒狀冷卻水和鋼板IO碰撞的地點之間的輸送方向的距離(圖9中的S)為300mm。並且,本發明例3是利用具有圖11所示的遮蓋幕28a、28b的冷卻單元40的情況。此時,由棒狀冷卻水的噴射而上升的遮蓋幕28a、28b的最下端位置與最外側列的棒狀冷卻水和鋼板10碰撞的地點之間的輸送方向距離(圖11中的S)為300mm。其結果,本發明例2、3,均能夠準確地防止與鋼板10碰撞而向上方飛散的飛散冷卻水25下落到棒狀冷卻水23a、23b上。由此,可保持冷卻的均勻性。工業實用性在本發明中,由於使鋼板通過的同時在鋼板的上下表面供給冷卻水,因而設備長度可以較短,並且由於在鋼板上使冷卻水在輸送方向上相互相對地排列噴嘴,因而所供給的冷卻水本身攔截鋼板上的滯留冷卻水而進行除水,由此即使沒有除水輥等附加裝置也能夠適當進行除水。其結果,在進行鋼板的控制軋制時等情況下,在熱軋生產線上能夠以緊湊的結構對鋼板進行適當冷卻。並且,在本發明中,由於在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配置具有4m3/m2min以上較大水量密度的通過式冷卻設備,因而可通過對鋼板進行軋制的同時冷卻,有效地得到規定的控制軋制開始溫度,可避免冷卻等待等引起的軋制效率的降低。由於在鋼板上使冷卻水向輸送方向相互相對地排列噴嘴,供給4m3/m2min以上較大水量密度的冷卻水,因而所供給的冷卻水本身攔截鋼板上的滯留冷卻水而適當進行除水,由此可得到穩定的冷卻區域。其結果,可在進行鋼板的控制軋制時,均勻地冷卻鋼板而得到良好的產品質量,並且還能夠防止冷卻等待等導致的軋制效率的降低。並且,通過採用本發明,能夠以高冷卻速度均勻地對鋼板冷卻至目標溫度。其結果,可製造高質量鋼板。權利要求1.一種鋼板的冷卻設備,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期間,使鋼板通過的同時向鋼板的上下表面供給冷卻水,其特徵在於,具有從鋼板的上方向鋼板的上表面傾斜地供給冷卻水的噴嘴,並且分別具有多列所述噴嘴,以使冷卻水在鋼板上沿鋼板的輸送方向相互相對。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可逆式軋機的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靠近所述可逆式軋機的位置上配置冷卻設備,該冷卻設備使軋制前和/或軋制後的鋼板通過的同時在鋼板的上下表面分別供給4mVt^min以上水量密度的冷卻水。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所述噴嘴噴射棒狀冷卻水。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在所述鋼板的上方設置連接了噴射所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嘴的水箱,並配置所述噴嘴,以使所述棒狀冷卻水和所述鋼板所成的俯角為30°60°。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將所述噴嘴在所述鋼板的輸送方向及與輸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分別排列3列以上,並以8m/s以上的速度噴射棒狀冷卻水。6.如權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設定所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所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成分的035%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的外側。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設定所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噴射所述棒狀冷卻水的全部噴嘴數量的4060%數量的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成分,具有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2個方向內的、一個方向的成分。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設定所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具有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的外側的2個方向內的、一個方向的成分的棒狀冷卻水的數量和具有朝向另一方的成分的棒狀冷卻水的數量相等。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設置各噴嘴,以使隨著噴嘴的設置位置從鋼板寬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外側,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的朝向鋼板寬度方向的外側的成分依次變大。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設置各噴嘴,以使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的朝向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成分一定,棒狀冷卻水與鋼板碰撞的位置在鋼板寬度方向上成為等間隔。11.如權利要求3至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將板狀或幕狀的遮蓋物設在相對噴射的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和/或滯留冷卻水的上方。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所述設在相對噴射的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的上方的遮蓋物的最下端為距鋼板的上表面300500mm上方的位置。1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所述冷卻設備的冷卻區域是從所述可逆式軋機到除去配置在其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側導板部的位置的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中,所述冷卻設備的冷卻區域是配置在所述可逆式軋機的入口側的側導板的上遊側且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和/或配置在所述可逆式軋機的出口側的側導板的下遊側且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15.—種鋼板的冷卻方法,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期間,使鋼板通過的同時向鋼板的上下表面供給冷卻水,其特徵在於,通過排列成使冷卻水在鋼板上沿鋼板的輸送方向相互相對的噴嘴,從鋼板的上方向鋼板的上表面傾斜地供給冷卻水。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可逆式軋機的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靠近所述可逆式軋機的位置上配置冷卻設備,使軋制前和/或軋制後的鋼板從該冷卻設備通過的同時在鋼板的上下表面分別供給4mVn^min以上水量密度的冷卻水。17.如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所述噴嘴噴射棒狀冷卻水。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在所述鋼板的上方設置連接了噴射所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嘴的水箱,並配置所述噴嘴,以使所述棒狀冷卻水和所述熱鋼板所成的俯角為30°60°。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將所述噴嘴在所述鋼板的輸送方向及與輸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分別排列3列以上,並以8m/s以上的速度噴射棒狀冷卻水。20.如權利要求15至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設定所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所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成分的035%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的外側。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設定所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噴射所述棒狀冷卻水的全部噴嘴數量的4060%數量的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成分,具有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2個方向內的、一個方向的成分。22.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設定所述棒狀冷卻水的噴射方向,以使具有朝向與輸送方向成直角的鋼板寬度方向的外側的2個方向內的、一個方向的成分的棒狀冷卻水的數量和具有朝向另一方的成分的棒狀冷卻水的數量相等。23.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設置各噴嘴,以使隨著噴嘴的設置位置從鋼板寬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外側,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的朝向鋼板寬度方向的外側的成分依次變大。24.如權利要求20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設置各噴嘴,以使棒狀冷卻水的噴射速度的朝向鋼板寬度方向外側的成分一定,棒狀冷卻水與鋼板碰撞的位置在鋼板寬度方向上成為等間隔。25.如權利要求15至19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將板狀或幕狀的遮蓋物設在相對噴射的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和/或滯留冷卻水的上方。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中,使所述設在相對噴射的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的上方的遮蓋物的最下端為距鋼板的上表面300500mm上方的位置。2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鋼板的熱軋方法,其中,所述冷卻設備的冷卻區域是從所述可逆式軋機到除去配置在其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側導板部的長度的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鋼板的熱軋方法,其中,所述冷卻設備的冷卻區域是配置在所述可逆式軋機的入口側的側導板的上遊側且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和/或配置在所述可逆式軋機的出口側的側導板的下遊側且靠近可逆式軋機的位置。29.—種鋼板的熱軋設備,其特徵在於,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可逆式軋機的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靠近所述可逆式軋機的位置上配置冷卻設備,該冷卻設備使軋制前和/或軋制後的鋼板通過的同時分別向鋼板的上下表面供給4m3/m2min以上水量密度的冷卻水,上表面的冷卻設備具有從鋼板的上方向鋼板的傾斜地供給冷卻水的噴嘴,並排列所述噴嘴,以使冷卻水在鋼板上沿鋼板的輸送方向相互相對。30.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鋼板的熱軋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噴嘴噴射棒狀冷卻水。31.如權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鋼板的熱軋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冷卻設備的冷卻區域位於可逆式軋機到配置在其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側導板部之間。32.—種鋼板的熱軋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對鋼板進行熱軋的可逆式軋機的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靠近所述可逆式軋機的位置上配置冷卻設備,使軋制前和/或軋制後的鋼板從該冷卻設備通過的同時分別向鋼板的上下表面供給4m3/m2min以上水量密度的冷卻水,並且此時,相對於鋼板的上表面,通過排列成使冷卻水在鋼板上沿鋼板的輸送方向相互相對的噴嘴,從鋼板的上方向鋼板傾斜地供給冷卻水。33.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鋼板的熱軋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噴嘴噴射棒狀冷卻水。34.如權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鋼板的熱軋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冷卻設備的冷卻區域位於可逆式軋機到配置在其入口側和/或出口側的側導板部之間。35.—種鋼板的冷卻設備,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鋼板的上方設置連接了噴射4m3/m2min以上水量密度的棒狀冷卻水的噴嘴的水箱,並配置所述噴嘴,以使棒狀冷卻水和所述熱鋼板所成的俯角為30°60°,並在所述熱鋼板的輸送方向上相互相對。36.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特徵在於,將所述噴嘴在熱鋼板的輸送方向上排列5列以上,並以8m/s以上的速度噴射棒狀冷卻水。37.如權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特徵在於,將板狀或幕狀的遮蓋物設在相對噴射的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的上方。38.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鋼板的冷卻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遮蓋物的最下端位於距熱鋼板的上表面300500mm上方的位置。39.—種鋼板的冷卻方法,其特徵在於,在熱鋼板的上方設置連接了噴射4m3/m2min以上水量密度的棒狀冷卻水的噴嘴的水箱,並配置所述噴嘴進行冷卻,以使棒狀冷卻水和所述熱鋼板所成的俯角為30°60°,且在所述熱鋼板的輸送方向上相互相對。40.如權利要求39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噴嘴在熱鋼板的輸送方向上排列5列以上,並以8m/s以上的速度噴射棒狀冷卻水。41.如權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板狀或幕狀的遮蓋物設在相對噴射的最內側列的棒狀冷卻水的上方。42.如權利要求41所述的鋼板的冷卻方法,其特徵在於,使所述遮蓋物的最下端位於距熱鋼板的上表面300500mm上方的位置。全文摘要提供一種鋼板的冷卻設備和冷卻方法,在進行鋼板的控制軋制時等情況下,在熱軋生產線上能夠以緊湊的結構對鋼板進行適當冷卻。具體來說,一種鋼板的冷卻設備,在對鋼板(10)進行熱軋的期間,使鋼板(10)通過的同時向鋼板(10)的上下表面供給冷卻水,其中,具有從鋼板(10)的上方向鋼板(10)的上表面傾斜地供給冷卻水的噴嘴(22a、22b),並排列噴嘴(22a、22b),以使冷卻水的噴射在鋼板(10)上沿鋼板(10)的輸送方向相互相對。更具體來說,是一種具有4m3/m2min以上的大水量密度的通過式冷卻設備(20)。文檔編號B21B45/02GK101253009SQ200680031800公開日2008年8月27日申請日期2006年8月29日優先權日2005年8月30日發明者中田直樹,佐藤道夫,堀江正之,富田省吾,平田直人,石田匡平,藤林晃夫,西田俊一,黑木高志申請人:傑富意鋼鐵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