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方法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04:18:26 2
專利名稱: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方法及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領域,尤其涉及對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的 配置技術。
背景技術:
未來的移動通信網呈現出寬帶化以及多種異構無線接入網絡並存的發展 趨勢。在異構網絡環境中,多種無線接入網絡覆蓋同一區域並提供服務將是
普遍的場景;另一方面,隨著網絡接口成本的降低,多模移動終端成為發展 的趨勢,移動終端將同時擁有多個異構無線接口,比如Wi-Fi(WirelessFidelity, 無線保真)、2.5G(第2.5代移動通信)、3G(第3代移動通信)、WiMAX( 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4妄入互才喿作性)等。在多種異 構無線接入網絡同時覆蓋的區域,移動終端可以通過多個無線接口從不同接 入網絡分配到對應的IP位址,從而成為多宿主終端。
在多宿主的情況下,通訊雙方可以有多條IP (InternetProtocol,網際網路協 議)路徑用於通訊。通過實現多路徑傳輸協議,可以將多條IP路徑的網絡帶寬 聚合起來(即同時使用多條IP路徑進行通訊),從而提高端到端的吞吐率。
如圖1所示,在多路徑傳輸協議中,作為發送方的移動終端在向接收方的 移動終端發送數據時,可以通過多個路徑(比如路徑l、以及路徑2)發送。 分組調度模塊將發送方的發送緩存中緩存的要發送的數據包進行調度,決定 從哪個路徑發送數據包。相應的,作為接收方的移動終端可以通過多個路徑 接收到發送方發送的數據包,並在接收緩存中存放已經接收到,但尚未被應 用層程序處理或者尚未按序到達的分組數據包。在接收方收到發送方發送的 數據包後,要向接收方返回SACK (SelectiveAcknowledgement,選擇性應答)
8分組數據包;在接收方每次發送SACK分組數據包時,要對接收緩存剩餘的空 間進行統計,將統計的剩餘緩存空間大小寫入SACK分組欄位rwnd (Receiver window,接收端通知窗口 )中。發送方接收到SACK分組數據包後,根據cwnd (Congestion window,擁塞窗口 )和rwnd中的最小值來調整發送數據的流量。 其中cwnd為擁塞窗口,反映網絡當前可用帶寬。當rwnd小於cwnd時,即min (cwnd,rwnd) = rwnd,發送數據的流量將受限於接收緩存的大小,此時稱為接 收緩存限制。由此可見,如果接收緩存較小將使得數據傳輸帶寬降低,或者 說會使得傳輸速率下降、吞吐率降低。
現有的多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配置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為 接收緩存配置一個4艮大的值,比如說8MByte (8M字節);第二種是建議配置 的接收緩存大小不低於128KByte ( 128K字節),但沒有提供具體的配置值。
本發明的發明人發現根據上述第一種接收緩存配置方法進行配置,配置 的緩存過大,對於內存資源緊俏的移動終端設備,這種配置方法將造成內存 資源更加緊張;而第二種配置方法則給出了一個過寬的配置範圍(大於128KB 都可以),根據該方法無法確定在實際情況中具體配置多大的接收緩存;如果 配置的接收緩存過小,將限制傳輸協議的吞吐量;如果配置的接收緩存過大, 則又會造成內存資源更加緊張。而且,即使根據經驗值配置了一個比較合適 的接收緩存值大小,但是移動終端通訊的多路徑有可能發生改變,某些傳輸 路徑發生改變後,這種靜態方法配置的接收緩存就有可能不再適合當前的多 路徑網絡情況了。因此,現有技術的多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的配置方法在 實際應用中存在著不合理性無法既保證傳輸協議的吞吐量又不佔用過多資 源,並且無法動態的隨路徑網絡性能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 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方法及裝 置,對多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進行更為合理的配置。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 一種傳輸路徑選取方法及裝置,用於根據確定的多 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需求量更為合理的選取傳輸路徑。
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方法,包括 測量獲得多路徑中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7T; 確定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一&e ;
根據各單路徑的W7T、以及各單路徑的"^/一《& ,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
緩存需求量^/"sj/ze;
根據確定的6一一^e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 所述根據各單路徑的/ rr、以及各單路徑的W"/一^e ,確定所述多路徑的
接收緩存需求量Zw々一w^ ,具體包括
根據各單路徑的i jT,確定各單路徑的i rr之間的倍率關係;
根據所述倍率關係、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W"/—他e ,確定所述
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
所述根據各單路徑的i 7T ,確定各單路徑的i 7T之間的倍率關係,具體為
將各單路徑的; 7T中的一個/ rr值作為基準值;
分別確定各單路徑的A7T與該基準值的比值,所述比值反映各單路徑的 i 7T之間的倍率關係。
將各單路徑的i jT中的一個i rr值作為基準值,並分別確定各單路徑的
/ 7T與該基準值的比值,具體按如下公式
'一"~^ ~
其中,i為自然數,用以表示單路徑的序號;7 7T一M4X為各單路徑的往返 時延參數i 7T中的最大值;/;為反映單路徑i的往返時延參數i 77;與7 7T—M4Z
之間倍率關係的倍率值;以及
所述根據所述倍率關係、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化e ,確定
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具體按如下公式其中,m為單路徑的個數,"^/j—為單路徑i的接收緩存需求量。 在根據所述/. =^=^公式得到反映單路徑i的往返時延參數i r7;與
及7T—M4X之間倍率關係的倍率值/j後,還包括
對/i取整,得到V;以及
所述根據所述倍率關係、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Ww/—血e ,確定 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一j/ze,具體按如下公式
—in i=l
其中,m為單路徑的個數,Ww/」'/m,為單路徑i的接收緩存需求量。 所述根據確定的^^一^e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具體包
括
在所述6一jfee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時,以設定的接收緩存默認 值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的容量;否則,以所述Z)—j/ze配置 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的容量。
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方法,包括
測量獲得多路徑中的各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P、推遲SACK次數參數 6、數據分包(組)大小參數ML^e、往返時延參數i 7T;
根據測量獲得的各單路徑參數P、 6、 pfo一^e、 7 rr,確定所述多路徑的
接收緩存需求量Z)—jZze;
根據確定的^A^ze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
所述根據測量獲得的各單路徑參數p、 " i 7T,確定所述多路
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j^,具體根據如下公式
一——=-)*((~^ + J^T~~^ + (^T^) )*盧層)
11其中,j為自然數,用以表示單路徑的序號;n為單路徑的個數;i 7T—M漢 為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7T中的最大值;6j、 pj、 i 7Tj分別為單路徑j的
推遲SACK次數參數、丟包概率參數、往返時延參數。
所述根據測量獲得的各單路徑參數p、 6、 ;^/j&、 i rr,確定所述多路
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ze,具體包括
根據各單路徑參數;7、 6、 /7&一^e,確定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
根據各單路徑的參數^T、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6w)fee ,確 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 一種傳輸^各徑選耳又方法,包括
獲得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_>^;所述6一—^e由各單路徑的往返時 延參數i 7T、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確定;
在所述6一—w^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時,選取單路徑進行傳輸; 否則,啟用多路徑進行傳輸。
所述選取單路徑進行傳輸,具體為
選取帶寬最大的單路徑進行傳輸。 一種傳輸路徑選取方法,包括
獲得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々一^ze;所述6一一&e由多路徑中的各單路 徑的丟包概率參數P 、推遲SACK次數參數6 、數據分包(組)大小參數/^— 確定;
在所述6一一&e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時,選取單路徑進行傳輸;
否則,啟用多路徑進行傳輸。
所述選取單路徑進行傳輸,具體為
選取帶寬最大的單路徑進行傳輸。 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裝置,包括
12第一參數獲得模塊,用於測量獲得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及7T; 單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用於確定多路徑中各單路徑的接收緩
存需求量幽/一
第一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用於根據所述第一參數獲得模塊
測量獲得的各單路徑的A7T 、以及所述單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確定的 各單路徑的a^/一^e ,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
第一配置模塊,用於根據所述第一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確定 的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
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裝置,包括 第二參數獲得模塊,用於測量獲得多路徑中的各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 /;、推遲sack次數參數6、數據分包(組)大小參數;^/j/m、往返時延參數
第二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用於根據所述第二參數獲得模塊 測量獲得的各單路徑參數P、 " wli rr,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 需求量6一一
第二配置模塊,用於根據所述第二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確定
的^力一^e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 一種傳輸路徑選取裝置,包括
緩存需求量獲得模塊,用於獲得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s一w";所述
6一》ze由多路徑中的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2T 、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 存需求量a—)/ze確定;或者,所述Zn^j/ze由各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 、 推遲sack次數參數6、數據分包(組)大小參數/7hj/ze確定;
路徑選取模塊,用於在所述6—」'&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時,選 取單路徑進行傳輸;否則,啟用多路徑進行傳輸。
所述傳輸路徑選取裝置還包括帶寬確定模塊,用於確定各單路徑的帶寬;以及
所述路徑選取模塊還用於在所述6一j/^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 時,根據所述帶寬確定模塊確定的各單路徑帶寬,選取帶寬最大的單路徑進 行傳輸。
本發明實施例由於根據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以及各單路徑的往 返時延參數,確定多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的需求量更為準確的獲得了多路 徑傳輸時的接收緩存需求量,因此,根據該確定的多路徑接收緩存的需求量 對接收緩存進行配置更為合理既能滿足多路徑傳輸時對接收緩存的需求, 又不過多佔用資源,並且能夠根據多路徑網絡情況適應性配置接收緩存。
本發明實施例由於根據各單路徑的參數、以及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 確定多路徑接收緩存的需求量更為準確的獲得了多路徑傳輸時的接收緩存需 求量,因此,根據該確定的多路徑接收緩存的需求量對接收緩存進行配置更 為合理既能滿足多路徑傳輸時對接收緩存的需求,又不過多佔用資源,並 且能夠根據多路徑網絡情況適應性配置接收緩存。
由於將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與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進行比較,決 定傳輸路徑的選取,從而在接收緩存受限的情況下避免使用多路徑傳輸,而 採用單路徑傳輸;在接收緩存不受限時,則採用多路徑傳輸;使得對傳輸路 徑的選取更為合理。
圖1為現有技術的移動終端多路徑傳輸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多路徑傳輸時接收緩存需求的分析示意圖; 圖3、 4、 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根據各單路徑的i rr之間倍率關係、以及單 路徑的fl^/>&來確定多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需求量的具體方案流
程示意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多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配置方法流程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傳輸路徑選取方法流程圖8、9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多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配置裝置內部結構圖;
圖io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傳輸路徑選取裝置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根據單路徑傳輸協議的所建模型(建模),可以對單路徑傳輸時對接收緩 存的需求進行分析,得到單路徑對接收緩存大小的需求。本發明實施例根據 移動終端單路徑傳輸對接收緩存的需求,推廣到多路徑傳輸協議的情況下, 從而分析出移動終端多路徑傳輸時對接收緩存的需求。
目前計算單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需求的方法已經比較成熟根據對單
路徑傳輸協議的建^^莫,發現在進行單路徑傳輸時,對接收緩存的需求量主要
是與如下幾個參數相關該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p 、推遲SACK次數參數6 、
數據分包(組)大小參數。
具體計算單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的公式,可以是如公式1所示
=(-+ ~~^ + (-) ) * — 一派 (1 )
由以上方法,可以分別確定多路徑傳輸時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 根據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來確定多路徑傳輸時對接收緩存需求的一
種簡單想法是,將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相加得到多路徑的接收 緩存需求量6"A^ze。但是,在實際中多路徑進行傳輸時對接收緩存的需求量 要大於單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之和。原因在於,在通過多路徑實際進行傳輸 時,各單路徑數據傳輸的往返時延不同。圖2示出了一種多路徑傳輸時接收 緩存需求的分析示意圖,路徑1的往返時延為A7T,計算的接收緩存需求量
為;路徑2的往返時延為i rr2 ,計算的接收緩存需求量為"^/>&2; 路徑3的往返時延為wr7;,計算的接收緩存需求量為"^/>&3。可以看到,由
於路徑1的往返時延i 7T,是路徑2的往返時延7 汀2的2倍,因此在相同時段
15內接收緩存中通過路徑2接收到的數據包將是通過路徑1接收到的數據包的2 倍,也就是說,相同時間內,路徑2對接收緩存的需求量為路徑1的2倍。 同樣,由於7 rr,是燈7;的4倍,則路徑3對接收緩存的需求量為路徑1的4 倍,或者路徑3對接收緩存的需求量為路徑2的2倍。因此,多路徑傳輸時, 對接收緩存的需求量由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 rr之間的倍率關係,以及單
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Ww/—決定。圖2中的多路徑傳輸時的接收緩存需求 量可以根據如下公式計算得到
(2);或者
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6
或者其它諸多變形公式也可計算得到,此處不再——列舉。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根據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7T之間的倍率關 系,以及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來確定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
首先確定 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T之間的倍率關係,具體的確定方法
可以有多種,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針對各種不同的確
定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7T之間的倍率關係的方法,相應的,也有多種不 同的計算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y&的方法。比如,下面列舉了幾種具
體方案 方案一
具體流程如圖3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S301:確定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i!7T中最大的時延參數7 7T一M4^ 。
例如,-各徑1、 2、 3的4主返時延參悽史分另'J為/ 77;、 W7T2、 Arr3;其中,/ 7T3
最大,則/^7_似1= / 7T,。
S302:將該i rr一M4X分別除以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 7T,得到各單
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rr之間的倍率關係(即一系列的倍率值)。例如,各單路徑的倍率值可以按如下公式計算
,——服 (4)
其中,i為自然數,用以表示單路徑的序號;i rr—M4義為各單路徑的往返 時延參數i rr中的最大值;反映單路徑i的往返時延參數及 ^與i r iM4X之
間倍率關係的倍率值。比如,單路徑l 、 2 、 3分別計算的倍率值為/, = *,1 、
進一步,通常計算出的倍率值/j不是整數,為便於計算可以將/i取整(上 取整或下取整)得到整數的倍率值/,。例如,公式5所示
/,'=ceil(/i) (5) 上式的ceil表示對括號內的數取上整數。
S303:根據確定的倍率關係(即計算的倍率值)、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 存需求量Ww/一w'ze計算,如公式6所示
m
(6)
其中,m為單路徑的個數;i為自然數,用以表示單路徑的序號;"6"/>&, 為單路徑i的接收緩存需求量;w&等於計算的各單路徑的倍率值與單路 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乘積之和。
或者,利用整數的倍率值/,'計算6一—w&,如公式7所示
(7)
由於,Ww/j—可以根據公式1計算得到,Z,可以根據上述公式4計算得 到;因此,可以將各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推遲SACK次數參數6、數據分 包(組)大小參數ML^e、往返時延參數i rr,直接帶入到公式6或7中, 計算得到i"A^'ze。也就是說,不必經過中間過程,計算^0^或者"而將 參數直接帶入,計算:
17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8
其中,j為自然數,用以表示單路徑的序號;n為單路徑的個數;i 7T—M4X 為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7T中的最大值;6」、Pj、 i rrj分別為單路徑j的
推遲SACK次數參數、丟包概率參數、往返時延參數。 方案二
具體流程如圖4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S401:確定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7T中最小的時延參數i 771M/iV 。
例如,^各徑l、 2、 3的往返時延參數分另寸為i 7T, 、 wrr2、 i rr3;其中,i rr3 最小,貝'Ji 7T—a///v= / rr3。
S402:將i 7T—m/7v分別除以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得到各單路徑的
往返時延參數/ rr的倍率關係(即一系列的倍率值)。 例如,各單路徑的倍率值可以根據如下公式計算
(10)
計算分別得到=厲一層、/2 =跟-應、/3 =釘-層。 ' i 7T, i rr2 / rr3
S403:根據確定的倍率關係(即計算的倍率值)、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 存需求量a60^計算6w辦—他e,如公式11所示
其中,m為單路徑的個數;i為自然數,用以表示單路徑的序號;他e, 為單路徑i的接收緩存需求量;i 7T一may為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7T中最
大的時延參數,7 7Tjkfflv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wrr中最小的時延參數;
6一j&等於計算的各單路徑的倍率值與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乘積之和,
18再乘以a^m4x。
與方案一中類似,也可以將公式1、公式IO直接帶入公式11中,得到公
式12:
6一 szz^〉 (-=-)*((-^+ -^ + (-wze)*-=- 、 U
-卜1 .1 J lf J廠J J —
根據公式12也可通過各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p 、推遲SACK次數參數 6 、數據分包(組)大小參數;^一^e 、往返時延參數i 7t ,直4妄計算得到&"/^ & 。 方案三
具體流程如圖5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S501:確定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rr中最大的時延參數及rr—M4X ,
以及任取一個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作為參考值j 7tj^s 。
S502:將參考值7 7tj m分別除以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得到各單路
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rr的倍率關係(即一系列的倍率值)
/.=釘一腐 (13)
S503:根據計算的倍率值、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他e計算 —一他"如下公式所示
" * " -厲mat f m、
其中,m為單路徑的個數;i為自然數,用以表示單路徑的序號;a—)/ze,
為單路徑i的接收緩存需求量;t 7t—m^為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rr中最 大的時延參數;6——5&等於計算的各單路徑的倍率值與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
求量乘積之和,再乘以釘-廚。
i 7t一願
在實際配置接收緩存的過程中,由於接收緩存容量通常是整數個字節 byte,而經過上述計算後得到的6一—w&不一定是整數,那麼可以對其取整後 再給接收緩存配置相應整數個字節。取整的方法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
19可以取大於6一j/ze的整數,也可取小於6一—w'ze的整數,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此處不再贅述。或者,也可在計算過程中對各倍率值/,、/2等取整後再計算6一j/ze ,由此得到的6一—即是整數的。
除了上述方案一、二、三中的方法通過一個選定的基準值(如最大K7T值i 7T—M4X、最小W7T值i 7T—M/A,、或者7 rr—來確定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
各單路徑的i 7T的倍率關係,其目的是要根據單路徑的i 7T之間的倍率關係來確定在相同時間段內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之間的倍率關係,這樣就可以根據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之間的倍率關係最終確定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
求量。根據本發明的主旨思路對計算公式再作其它變形,進行等同計算,此處不再——列舉。
基於上述分析,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多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配置方法,如圖6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S601:測量獲得各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p、推遲SACK次數參數6、數據分包(組)大小參數MLW"、往返時延參數A7T。
S602:確定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
可以根據上述公式l,根據各單路徑的參數p、 6、 ph—w&,計算得到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Ww/j/ze,由於公式1是根據單路徑傳輸協議所建才莫型得到;如果所建模型改變,計算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一w'ze也可能隨之相應改變。比如,用單路徑的收包概率參數替換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p進行模型建立,則相應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可以根據收包概率參數、推遲SACK次數參數6、數據分包(組)大小參數;^L&e決定。因此,確定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k/—^e的方法並不局限於步驟S601中的測量參數,也不局限於公式1的計算方法。
S603:確定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7 7T之間的倍率關係。具體確定倍率關係的方法,前面已經祥述,此處不再贅述。
20S604:根據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w&、以及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T之間的倍率關係,確定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s/M。
具體確定多路徑傳輸協議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一j/m的方法,可以根據上述分析的方法,採用多種公式計算得到,此處不再贅述。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可以根據各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戶、推遲SACK次數參數6、數據分包(組)大小參數ML&e得到、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rr之間的倍率關係是根據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rr得到的;因此在計算6一—,《&時,如果將各單路徑的參數
p、 6、 ;^/j/ze、 i 7T帶入到公式中即可直接計算出也就是說,上述的步驟S602、 S603在計算^A^/m的過程中不是必須的,在確定了計算6一—^e的公式後,可以將參數直接帶入、計算得到6——w'ze。
S605:根據確定的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6—對接收緩存進行配置。具體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配置比如可以在計算出的6一—w&基礎上,再增加一設定值M,以保證配置的接收緩存容量6w/^^e + M足夠大。或者,對於移動終端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可以為接收緩存設置一接收緩存限制閾值,當6一—^e大於該接收緩存限制閾值時,以設定的接收緩存默認值配置接收緩存的容量;否則,以^A^&配置接收緩存的容量。設定的接收緩存默認值既可以等於接收緩存限制閾值,也可以不等於接收緩存限制閾值(比如小於接收緩存限制閾值)。因為在選擇單路徑傳輸後,對於接收緩存的需求量將會較小,這時採用預先設定的一個較小的接收緩存默認值就可以滿足單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的需求量了 ,從而節約系統資源。
在對接收緩存進行配置後,還可以進一步對傳輸路徑進行選取如果6一一&e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說明此時如果採用多路徑傳輸方式來傳輸數據,接收緩存不能滿足多路徑傳輸的需求,因此可以採用單路徑傳輸方式來傳輸數據。較佳的,可以選取一個帶寬較寬的路徑來進行數據傳輸,具體流程如圖7所示,包括
S700:將獲得的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6——與接收緩存限制閾值比較;若6一一^e大於接收緩存限制閾值,執行步驟S701;否則,執行步驟S703。
S701:確定各單路徑的帶寬B。
具體可以根據如下公式計算得到單路徑的帶寬B:
卜p 2 + 6 8(1 — ; ) ,2 + 6、2
屍+--+ /-~~+ (------)2
D p 36V 36; 36 13
W =—— —
:— 57*Ze (15)
2^+翌:』)+ (21^)燈爭
6 乂3; 6S702:選取帶寬B最大的路徑進行數據傳輸。S703:啟用多路徑進行數據傳輸。
上述的對接收緩存的配置,或者對路徑的選取都可以是在移動終端連接建立後,根據連接建立的各單路徑的參數來進行的。也就是說,每當移動終端與通信對端建立連接後,可以根據連接建立的具體情況(比如有多少個路徑,各路徑的參數等)動態配置接收緩存、選取傳輸路徑。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裝置的具體內部結構,如圖8所示,包括單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801、參數獲得模塊802、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803、配置模塊804。
其中,單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801用於確定多路徑中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Ww/j/ze 。
參數獲得模塊802用於測量獲得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及rr。
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803用於根據參數獲得模塊802測量獲得的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W7T、以及單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801確定的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 ,確定所述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
6一—。
配置模塊804用於根據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803確定的6—j/ze配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
22或者,另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裝置的具體內部結構,
如圖9所示,包括參數獲得模塊901、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902、配置模塊903。
參數獲得模塊901用於測量獲得多路徑中的各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7 、推遲SACK次數參數6 、數據分包(組)大小參數W,—、往返時延參數及7T 。
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902用於根據參數獲得模塊901測量獲得的各單路徑參數^、 " ^e、及7T,確定所述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
配置模塊903用於根據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902確定的6一一w^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傳輸路徑選取裝置,如圖10所示,包括緩存需求量獲得模塊1001、路徑選取模塊1002。
緩存需求量獲得模塊1001,用於獲得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6z^jfee。所述Zn^一&e由多路徑中的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及7T 、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6w/—確定;或者,所述^j^^e由各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p 、
推遲SACK次數參數6、數據分包(組)大小參數ML '"確定。
路徑選取模塊1002,用於在to/^s&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時,選
取單路徑進行傳輸;否則,啟用多路徑進行傳輸。進一步,傳輸路徑選取裝置還可以包括帶寬確定模塊1003,用於確定多路徑中的各單路徑的帶寬。以及路徑選取模塊1002還用於在6#—s/ze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
時,根據帶寬確定模塊1003確定的各單路徑的帶寬,選取帶寬最大的單路徑
進行傳輸。
本發明實施例由於根據各單路徑的參數、以及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確定多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的需求量,更為準確的獲得了多路徑傳輸時的接收緩存需求量,因此,根據該確定的多路徑接收緩存的需求量對接收緩存
23進行配置更為合理既能滿足多路徑傳輸時對接收緩存的需求,又不過多佔用資源,並且能夠根據多路徑網絡情況適應性配置接收緩存。
由於將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與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進行比較,決定傳輸路徑的選取,從而在接收緩存受限的情況下避免使用多路徑傳輸,而採用單路徑傳輸;在接收緩存不受限時,則釆用多路徑傳輸;使得對傳輸路徑的選耳又更為合理。
是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體來完成,該程序可以存儲於 一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如ROM/RAM、磁碟、光碟等。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測量獲得多路徑中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RTT;確定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buf_size;根據各單路徑的RTT以及各單路徑的abuf_size,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bufs_size;根據確定的bufs_size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根據各單路徑的i 7T以 及各單路徑的a^/—,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他e,具體包括根據各單路徑的i 7T ,確定各單路徑的; 7T之間的倍率關係;根據所述倍率關係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fl^/—他e ,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一一&e 。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根據各單路徑的7 7T,確定各單路徑的i 7T之間的倍率關係,具體為將各單路徑的i jT中的 一個i 7T值作為基準值;分別確定各單路徑的7 2T與該基準值的比值,所述比值反映各單路徑的 及7T之間的倍率關係。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將各單路徑的i 7T中的一個i 7T值作為基準值,並分別確定各單路徑的/ rr與該基準值的比值,具體根據如下公式得到A =-=-其中,7 7T一M4Z為各單路徑中的7 7T中的最大值;i為自然數,用以表示 單路徑的序號;/,為反映單路徑i的往返時延參數i r7;與i 7T一M4X之間倍率關 系的倍率值;以及所述根據所述倍率關係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ze ,確定所 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y/ze ,具體根據如下公式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其中,m為單路徑的個數,為單路徑i的接收緩存需求量。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根據所述/i = W^;"公式得到反映單路徑i的往返時延參數i 77;與/ 2T—M4X之間倍率關係的倍率值/i 後,還包括對/,取整,得到/,';以及所述根據所述倍率關係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所 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一j/m ,具體按如下公式其中,m為單路徑的個數,^Oze,為單路徑i的接收緩存需求量。
6、 如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根據確定的6t//s_&e 配置所述多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具體包括在所述to/^/ze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時,以設定的接收緩存默認 值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的容量;否則,以所述^/L&e配置 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接收緩存默認值小於或 等於所述接收緩存限制閾值。
8、 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測量獲得多路徑中的各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p 、推遲選擇性應答SACK次數參數6、數據分包大小參數pto—^e、往返時延參數i 7T;根據測量獲得的各單路徑參數/7、 6、 ;^一s^、 i 3T,確定所述多路徑的 接收緩存需求量6t^一根據確定的6一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根據測量獲得的各單路 徑參數p、 6、 w。&、 i rr,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H^&e, 具體根據如下公式其中,j為自然數,用以表示單路徑的序號;n為單路徑的個數;M議為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7t中的最大值;6」、;v i rrj分別為單路徑j的推遲SACK次數參數、丟包概率參數、往返時延參數。
10、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根據測量獲得的各單 路徑參數p、 6、 pfe—^e、 i 7t,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_&" 具體包括根據各單路徑參數/7、 6、 ;^/—^e,確定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根據各單路徑的參數i 7t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WO^ ,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一一&e 。
11、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根據各單路徑的參數 i rr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j^ ,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 ,具體包括根據各單路徑的/ 7t,確定各單路徑的7 rr之間的倍率關係; 根據所述倍率關係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一 j/ze 。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根據各單路徑的i 7T,確定各單路徑的7 rr之間的倍率關係,具體為 將各單路徑的i 7t中的一個i rr值作為基準值;分別確定各單路徑的i 7T與該基準值的比值,所述比值反映各單路徑的 / 7T之間的倍率關係。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各單路徑的i rr中的一 個; rr值作為基準值,並分別確定各單路徑的/ zr與該基準值的比值,具體根 據如下公式得到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其中,/ rr一MAY為各單路徑中的i rr中的最大值;i為自然數,用以表示單路徑的序號;/,為反映單路徑i的往返時延參數7 r7]與i 7T—M4X之間倍率關係的倍率值;以及所述根據所述倍率關係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一sfee ,確定所 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一一&。具體根據如下公式i=l其中,m為單路徑的個數,為單路徑i的接收緩存需求量。
14、 一種傳輸路徑選取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獲得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w&;所述Zw々—s/ze由多路徑中的各單路 徑的往返時延參數i 7T、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在所述6—一化e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時,選取單路徑進行傳輸;否則,啟用多路徑進行傳輸。
15、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選取單路徑進行傳輸, 具體為選取帶寬最大的單路徑進行傳輸。
16、 一種傳輸路徑選取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獲得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h^一所述6—j&由多路徑中的各單路 徑的丟包概率參數p 、推遲SACK次數參數6 、數據分包大小參數ML^e確定;在所述^ ^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時,選取單路徑進行傳輸; 否則,啟用多路徑進行傳輸。
17、 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選取單路徑進行傳輸, 具體為選取帶寬最大的單路徑進行傳輸。
18、 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參數獲得模塊,用於測量獲得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及7T; 單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用於確定多路徑中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6w/—第一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用於根據所述第一參數獲得模塊測量獲得的各單路徑的i 7T ,以及所述單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確定的 各單路徑的Ww/一^e ,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一—第一配置模塊,用於根據所述第一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確定 的6一 j&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
19、 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二參數獲得模塊,用於測量獲得多路徑中的各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 、推遲SACK次數參數6、數據分包大小參數pto—^e、往返時延參數i rr; 第二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用於根據所述第二參數獲得模塊測量獲得的各單路徑參數p、 6、 p&j&、 i rr,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6w丸 犯6 5第二配置模塊,用於根據所述第二多路徑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模塊確定 的6一—w^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
20、 一種傳輸路徑選取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緩存需求量獲得模塊,用於獲得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ZmA^&;所述 6一》ze由多路徑中的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7 rr 、以及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確定;或者,所述^ ^由各單路徑的丟包概率參數;?、 推遲SACK次數參數6 、數據分包大小參數i^j/"確定;路徑選取模塊,用於在所述6^j/ze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時,選取單路徑進行傳輸;否則,啟用多路徑進行傳輸。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 帶寬確定^^塊,用於確定各單路徑的帶寬;以及所述路徑選取模塊還用於在所述6一一^e大於設定的接收緩存限制閾值 時,根據所述帶寬確定模塊確定的各單路徑帶寬,選取帶寬最大的單路徑進 行傳輸。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移動通信領域,尤其涉及對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的配置技術。一種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配置方法,包括測量獲得各單路徑的往返時延參數RTT;確定多路徑中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abuf_size;根據各單路徑的RTT、以及各單路徑的abuf_size,確定所述多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bufs_size;根據確定的bufs_size配置所述應用於多路徑傳輸的接收緩存。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多路徑傳輸協議接收緩存配置裝置以及傳輸路徑選取裝置、方法。由於根據各單路徑的接收緩存需求量、以及往返時延參數,確定的多路徑接收緩存的需求量更為準確;因此,根據該確定的多路徑接收緩存的需求量對接收緩存進行配置更為合理。
文檔編號H04L12/56GK101656653SQ200810118659
公開日2010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21日
發明者茜 吳, 聰 彭, 李賀武, 李風華, 旺 陽, 陳榮第 申請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