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及醫藥新用途和製備方法
2023-05-08 07:57:56
專利名稱: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及醫藥新用途和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確切地說它是一種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及醫藥新用途和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番荔枝科(Annona Linn.)植物,所含成分主要有番荔枝內酯(actogenins)、苯乙烯內酯、多氧環己烯、生物鹼、黃酮及萜類等類型化合物。目前研究的熱點是該科植物所含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的抗癌和殺蟲活性。從1982年第一個番荔枝內酯報導以來,迄今已發現該類化合物300多個,被認為是紫杉醇後又一類具有強抗癌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我們以分化的C2C12成肌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功能和產生乳酸的能力為指標對一千餘種天然藥用植物的提取物進行抗糖尿病活性篩選,發現了數種活性較強的提取物,其中包含多種番荔枝科植物的提取物。並利用活性追蹤的方法從刺果番荔枝、金平哥納香等提取物中分離得到數種具有較強活性的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及醫藥新用途和製備方法,上述化合物可望開發成一種新型的天然降糖藥物,用於糖尿病的治療。其特徵在於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至少一個飽和或不飽和五員內酯環結構和一個長的多取代的脂肪鏈結構,可以是如下結構之一結構I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或R3可為H、O、OH、OCOCH3中的一種(如為O時,應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x、m或n可為0~10。
結構II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m或n可為0~10。
結構III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R7、可為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如為O時,應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或n可為0~10。
結構IV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R9可為H、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如為O時,應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n、x、y、z可為0~10。
結構V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R7、可為H、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為O時,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n、x、y可為0~10。
結構VI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或R3、可為H、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為O時,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或n可為0~10。
結構VII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R4、可為H、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為O時,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或n可為0~10。
結構VIII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或R3、可為H、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為O時,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或n可為0~10。
結構IX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或R3、可為H、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為O時,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或n可為0~10。
本發明不僅僅限於上述九種結構類型,還應包括其他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acetogenins)。
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可以是從天然物中分離,也可以是化學合成,也可以是在某個番荔枝內酯化合物的基礎上進行結構修飾或生物轉化等。以下是從天然植物中分離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時的操作方法以番荔枝科植物的枝葉、樹幹、根、果皮或種子為原料,採用溶劑提取法,樹脂吸附法等工藝中的一種或兩種工藝製成濃縮提取物,然後用氯仿、乙醚等有機溶劑萃取。萃取物經矽膠柱色譜分離。矽膠柱中填充的矽膠粒度可為60~300目(最佳粒度為100~200目),用環己烷、氯仿、丙酮、甲醇等組成的由小極性到大極性的洗脫溶劑洗脫,將得到的含有番荔枝內酯化合物部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正相矽膠色譜柱或反相ODS色譜柱)分離製備番荔枝內酯。
所採用的溶劑提取法中,可選用水或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丙酮、乙酸乙酯、甲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等有機溶劑,或兩種或多種互溶的混合溶劑,在室溫下浸漬提取或用超聲提取或加熱狀態下的回流提取。提取次數可為一次,也可為多次。
所採用的溶劑萃取法中,可將上述得到的提取物懸浮於水中用適宜溶劑(丁醇、戊醇、乙酸乙酯、甲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等)直接進行萃取。萃取次數可為一次,也可為多次。
所採用的樹脂法,大孔吸附樹脂等。如,水、醇或醇水提取物可用大孔吸附樹脂進行處理,棄去水洗脫部分,收集醇洗脫部分。
本發明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的分離方法還包括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分離。
將製備的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作為抗糖尿病有效成分,可單獨應用或者合用,或與適宜的賦形劑等結合,按照常規方法製成口服劑型或非口服劑型(針劑、噴霧劑、貼劑等)應用於糖尿病的治療。
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利用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作為抗糖尿病有效成份,具有天然藥物特點,可望開發成新型天然降糖藥物,用於II型式I型糖尿病的治療。另外,本發明工藝簡單,易於放大,便於工業化生產。
圖1為本發明cis-Annonacin與arianacin對分化的C2C12細胞攝取葡萄糖的促進作用(n=4)測試結果表圖2為本發明Leiogenin和Gigantriocin對分化的C2C12細胞攝取葡萄糖及生成乳酸的促進作用(n=4)測試結果表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刺果番荔枝種子1kg,粉碎,用10倍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過濾,濃縮至半固體狀提取物。隨用水混懸,氯仿萃取。將所得氯仿萃取物與三倍量的矽膠(100~140目)拌樣,用50倍量的矽膠(100~200目)進行柱層析,將含有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部分進行高效液相色譜製備(正相SiO2填料色譜柱反相ODS填料色譜柱)得到cis-annonacin(32mg),arianacin(14mg)annonacin-10-one(11mg),gigantetronein(6mg),gigantetrocinA(4mg),goniothalamicin(23mg)。所得部分化合物對分化的C2C12成肌細胞攝取葡萄糖的能力有促進作用,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cis-Annonacin的平面化學結構 Arianacin的平面化學結構 實施例2金平哥納香(Goniothalamus Leiocarpus)的乾燥根2kg,粉碎,用10倍量的氯仿回流提取2小時,過濾,濃縮至半固體狀提取物。將所得提取取物與三倍量的矽膠(100~140目)拌樣,用50倍量的矽膠(100~200目)進行柱層析,將含有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部分進行高效液相色譜製備(正相SiO2填料色譜柱或反相ODS填料色譜柱)得到Leiogenin和Gigantriocin。它們對分化的C2C12成肌細胞攝取葡萄糖及生成乳酸能力的促進作用如表2所示。Leiogenin的化學結構 Gigantriocin的化學結構
權利要求
1.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的新醫藥用途,其特徵在於用番荔枝內脂類化合物作為製備抗糖尿病藥物的有效成份,可單獨應用或者合用或與適宜的賦形劑等結合,按照常規方法製成口服劑型或非口服劑型的抗糖尿病藥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的新醫藥用途,其特徵在於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可以是從天然物中分離的,也可以是化學合成的,還可以是在某個番荔枝內酯化合物的基礎上進行結構修飾或生物轉化的等。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其特徵在於分子中含有至少一個飽和或不飽和五員內酯環結構和一個長的多取代的脂肪鏈結構,可以是如下結構結構I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或R3可為H、O、OH、OCOCH3中的一種(如為O時,應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x、m或n可為0~10。結構II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m或n可為0~10。結構III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R7、可為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如為O時,應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或n可為0~10。結構IV R1可為CH3、CH2OH、 CH2COCH3中的一種;R2~R9可為H、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如為O時,應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n、x、y、z可為0~10。結構V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R7、可為H、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為O時,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n、x、y可為0~10。結構VI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或R3、可為H、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為O時,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或n可為0~10。結構VII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R4、可為H、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為O時,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或n可為0~10。結構VIII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或R3、可為H、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為O時,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或n可為0~10。結構IX R1可為CH3、CH2OH、CH2COCH3中的一種;R2或R3、可為H、O、OH、OCH3、OCOCH3中的一種(為O時,與所連接的碳形成羰基);m或n可為0~10。
4.一種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以番荔枝科植物的枝葉、樹幹、根、果皮或種子為原料,採用溶劑提取法,樹脂吸附法等工藝中的一種或兩種工藝製成濃縮提取物,然後用氯仿、乙醚等有機溶劑萃取,萃取物經矽膠柱色譜分離,矽膠柱中填充的矽膠粒度可為60~300目,用環己烷、氯仿、丙酮、甲醇等組成的由小極性到大極性的洗脫溶劑洗脫,將得到的含有番荔枝內酯化合物部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譜分離製備番荔枝內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採用的溶劑提取法中,可選用水或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丙酮、乙酸乙酯、甲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等有機溶劑,或兩種或多種互溶的混合溶劑,在室溫下浸漬提取或用超聲提取或加熱狀態下的回流提取,提取次數可為一次,也可為多次。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採用的溶劑萃取法中,可將上述得到的提取物懸浮於水中用適宜溶劑直接進行萃取,萃取次數可為一次,也可為多次。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採用的樹脂法,大孔吸附樹脂等,如水、醇或醇水提取物可用大孔吸附樹脂進行處理,棄去水洗脫部分,收集醇洗脫部分。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的分離方法還包括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分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及醫藥新用途和製備方法,它是對分化的C2C12成肌細胞攝取葡萄糖及產生乳酸的能力具有促進活性,提示具有降糖作用,可單獨應用或者合用或與適宜的賦形劑結合,製成口服劑型或非口服劑型的抗糖尿病藥物,用於II型或I型糖尿病的治療。其製備方法包括從天然植物原料中分離及化學合成等手段,經濃縮,萃取,洗脫,色譜分離等工藝製成。其分子結構中含有至少一個飽和或不飽和五員內酯環結構和一個長的多取代的脂肪鏈結構。
文檔編號C07D307/00GK1445220SQ0311150
公開日2003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21日
發明者姚新生, 王保平, 胡昌奇, 邱峰, 蘇京, 王晶, 曲戈霞 申請人:深圳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