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電路板及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15:22:51 1
專利名稱: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電路板及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尖端放電結構,以及使用此尖端放電結構的各種電子裝置,特別涉及一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以及使用此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的各種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今的電子裝置中,通常會使用尖端放電結構來避免電子裝置被突發性的電壓所破壞(例如雷擊所造成的突發性電壓)。然而,此類的尖端放電結構通常是使用三角狀的尖端放電結構。舉例來說,公開號TWI318814的中國臺灣專利便使用了這樣的結構。然而,這類型的尖端放電結構其功能並不完善。而且,在公知技術中,尖端放電結構通常僅設置於信號傳輸路徑的前段元件(例如網絡連接器)上。信號路徑的含義為從網線、網絡連接器一直到電路板以及電路板各元件。如此也無法提供電子裝置最佳的防護。
發明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為提供一種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其利用了與公知技術不同的尖端放電結構,來增進放電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為在信號傳輸路徑的後段元件上設置尖端放電結構,以提供更好的放電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揭示了一種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包含一本體;以及一尖端放電體,自該本體延伸而出,其中該尖端放電體的表面積小於等於該本體的一半本體的切線延伸而成的一切線區域的表面積。本實用新型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優選的,該本體為一球狀本體,該切線區域為一錐狀體,且其中該尖端放電體的表面積小於等於該錐狀體的表面積。本實用新型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優選的,該本體為一圓形狀本體,該切線區域為一三角區域,且其中該尖端放電體的面積小於等於該三角區域的面積。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揭示了一種電路板,包含至少一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 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設置於一電路板的兩信號線上,其中兩所述信號線的其中的一的信號電壓高於兩所述信號線中另一個的信號電壓且兩所述信號線的所述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之間具有一預定間隔。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包含一圓形本體;以及一尖端放電體,自該圓形本體延伸而出,其中該尖端放電體的面積小於等於該圓形本體的一半圓形本體的切線延伸而成的一三角區域的面積。本實用新型的電路板,優選的,所述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位於具有較高信號電壓的該信號線的通孔上。本實用新型的電路板,優選的,具有較低信號電壓的該信號線,為一地電位信號線。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實施例揭示了一種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包含一網線連接器;一電路板;至少一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設置於該網線連接器上以及該電路板上,且作
3為地電位接點使用。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包含一圓形本體;以及一尖端放電體,自該圓形本體延伸而出,其中該尖端放電體的面積小於等於該圓形本體的一半圓形本體的切線延伸而成的一三角區域的面積。本實用新型的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優選的,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設置於該電子裝置的一網線接頭中。本實用新型的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優選的,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設置於該網線連接器的一作為該網線連接器的電磁幹擾防護使用的導電殼上。本實用新型的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優選的,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設置於該網線連接器中的一電壓轉換器的一次側。本實用新型的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優選的,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設置於該電路板上與該網線連接器相接的區域,且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作為地電位接點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根據前述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除了提供放電效果較佳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外,亦提供了信號傳輸路徑後段元件的放電保護。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亦提供了信號傳輸路徑前段元件的放電保護。因此本實用新型可隨著設計需求而選擇不同的部分加以保護,可增強電子裝置對突發性電壓的耐受度。
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圖2A和圖2B示出了使用圖1所示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的電路板結構。圖3A和圖;3B示出了使用圖1所示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的網線接頭。圖4A和圖4B示出了使用圖1所示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的網線連接器。圖5A和圖5B示出了使用圖1所示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的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圖6示出了可使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的元件的一電子裝置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00、201、203、205、207、209、211、213、215、217、219-239、244-250、303、307、403、 503-509、602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101 本體103尖端放電體105 切線200電路板結構202、204、206、208、210、212、214、216、218、220 通孔240信號區塊242地電位區塊300網線接頭301網線本體303金屬包覆片305信號線[0036]400、502、606 網線連接器401導電殼402信號連接線501、600 電路板300、604 網線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在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一個元件。本說明書及權利要求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權利要求中所提及的「包含」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以外,「耦接」一詞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氣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通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氣連接至該第二裝置。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100,這樣的放電結構可以呈現為立體狀態,或是呈現一平面狀態(例如、印刷於一電路板上或其厚度小到可以忽略)。如圖1所示,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100包含了一本體101 (若為立體狀態則為一球狀本體,若為平面狀況則為一圓形本體)以及一尖端放電體103。尖端放電體103自本體 101延伸而出。當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100為立體時,其中尖端放電體103的表面積不大於 (即小於等於)本體101的一半球體的切線105延伸而成的一錐狀體的表面積。亦即,尖端放電體103可被包含於切線105所構成的錐狀體中。當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100呈現為平面時,尖端放電體103的面積不大於圓形本體的一半圓形本體的切線105延伸而成的一三角區域的表面積。亦即,尖端放電體103可被包含於切線105所構成的三角區域中。換句話說,無論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100為立體或平面,尖端放電體的103表面積不大於本體101 的一半本體的切線延伸而成的一切線區域的表面積。相較於公知技術中的尖端放電結構, 因為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具有較強的電場,容易放電,因此會有較佳的放電效果。圖2A示出了使用圖1所示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的電路板結構。如圖2A所示, 電路板結構200包含了相對應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01-209和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 231-239,以及相對應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11-219和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21-229。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01-209和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11-219設置於信號電壓較高的信號線上,而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21-2 和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31-239設置於信號電壓較低的信號線上。且在一實施例中,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01-209和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 211-219 均設立在電路板的通孔 202、204、206、208、210、212、214、216、218、220 上。此兩信號線可具有一預定間距d,使得兩信號線間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可以有放電功能但不會對信號造成不良影響。在一實施例中,其中具有較低信號電壓的信號線(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21-2 和231-239位於其上的信號線),為一地電位信號線。此實施例的結構相較於公知技術的尖端放電結構,因為是使用電路板的布局技術來控制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之間的空隙,而不像公知技術中以機構來定義空隙,所以在調整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之間的空隙上較有彈性。此外,由於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21-2 和231-239設置於信號接收路徑的後段元件, 因此可以提供除了前段元件外的防護。在一實施例中,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01-209和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31-239以平面的形式分布在電路板上,如此可在信號處和地電位處隨各種不同的設計需求,來增加尖端放電的功能。在另一實施例中,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 201-209和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31-239以立體(有一預定厚度)的形式分布在電路板上, 在有厚度的狀態下,可以耐受更多次的突發電壓。圖2B示出了圖2A中所示的結構布局在電路板上的示意圖,圖2B所示,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44、246(相對應於水滴型放電結構221 幻9)設置於地電位區塊242上,而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248、250(相對應於水滴型放電結構201 219)設置於信號區塊240上。除了後段元件,根據本實用新型,亦可在前段元件中設置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圖 3A和圖;3B示出了使用圖1所示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的網線接頭。如圖3A所示,網線接頭300包含了網線本體301以及金屬包覆片303。而在金屬包覆片303上有多個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307。將金屬包覆片303彎折包覆住網線本體301,便形成了圖所示的網線接頭300。如圖;3B所示,此時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307會跟信號線305相對而形成了尖端放電的效果。圖4A和圖4B示出了使用圖1所示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的網線連接器400。如圖4A所示,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403、405設置於一網線連接器400的一導電殼401以及信號連接線402上。導電殼401作為網線連接器的電磁幹擾防護(EMI)使用。圖4B則示出了網線連接器400的側視圖,通過圖4B,可以清楚看到導電殼401、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403 以及信號連接線402的對應關係。通過這樣的做法,可以利用網線連接器400既有的電磁幹擾防護元件來作為尖端放電使用,以在電壓進入電路板之前進行放電動作。此外,網絡連接器通常內部會具有一電壓轉換器,圖1中所示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亦可設置在電壓轉換器的一次側,以在電壓被放大之前便對信號進行放電動作。圖5A和圖5B示出了使用圖1所示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的電子裝置。此電子裝置可為一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例如,電腦中的主機板)。於此實施例中,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503-509設置於一電路板501上,且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503-509在此實施例中呈現平面的狀態,且作為地電位接點使用。但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503-509亦可呈現立體的結構。圖5A示出了當網絡連接器502設置於電路板501上時的狀況。圖5B示出了當網絡連接器502未設置於電路板501上時的狀況。通過這樣的配置,可以在突發電壓尚未進入電路板的內部區域時(通常是較重要的電路區),便以尖端放電的形式將其排除。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除了提供放電效果較佳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外,亦提供了在電腦裝置不同階段的元件上的保護效果。舉例來說,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信號傳輸路徑前段元件的放電保護(例如圖3A-圖5B所示的實施例,圖6中的網線接頭604、網絡連接器 606以及網線接頭604和網絡連接器606的連接點)。亦提供了信號傳輸路徑後段元件的放電保護(例如圖6所示的,在電路板600上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602)。因此本實用新型可隨著設計需求而選擇不同的部分加以保護,可增強電子裝置對突發性電壓的耐受度。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做的等同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尖端放電結構包含一本體;以及一尖端放電體,自該本體延伸而出,其中該尖端放電體的表面積小於等於該本體的一半本體的切線延伸而成的一切線區域的表面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本體為一球狀本體,該切線區域為一錐狀體,且其中該尖端放電體的表面積小於等於該錐狀體的表面積。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本體為一圓形狀本體,該切線區域為一三角區域,且其中該尖端放電體的面積小於等於該三角區域的面積。
4.一種電路板,其特徵在於,該電路板包含至少一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設置于于一電路板的兩信號線上,其中兩所述信號線的其中之一的信號電壓高於兩所述信號線中另一個的信號電壓且兩所述信號線的所述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之間具有一預定間隔,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包含一圓形本體;以及一尖端放電體,自該圓形本體延伸而出,其中該尖端放電體的面積小於等於該圓形本體的一半圓形本體的切線延伸而成的一三角區域的面積。
5.如權利要求4的電路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位於具有較高信號電壓的該信號線的通孔上。
6.如權利要求4的電路板,其特徵在於,具有較低信號電壓的該信號線,為一地電位信號線。
7.—種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電子裝置包含一網線連接器;一電路板;至少一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設置於該網線連接器上以及該電路板上,且作為地電位接點使用,其中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包含一圓形本體;以及一尖端放電體,自該圓形本體延伸而出,其中該尖端放電體的面積小於等於該圓形本體的一半圓形本體的切線延伸而成的一三角區域的面積。
8.如權利要求7的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設置於該電子裝置的一網線接頭中。
9.如權利要求7的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設置於該網線連接器的一作為該網線連接器的電磁幹擾防護使用的導電殼上。
10.如權利要求7的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設置於該網線連接器中的一電壓轉換器的一次側。
11.如權利要求7的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設置於該電路板上與該網線連接器相接的區域,且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作為地電位接點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及具有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的電路板及可連接網線的電子裝置,該水滴型尖端放電結構包含一本體;以及一尖端放電體,自該本體延伸而出,其中該尖端放電體的表面積小於等於該本體的一半本體的切線延伸而成的一切線區域的表面積。本實用新型可隨著設計需求而選擇不同的部分加以保護,可增強電子裝置對突發性電壓的耐受度。
文檔編號H01T1/15GK202014024SQ201120035270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5日
發明者蘇基旺, 謝永強, 黃乙上 申請人:微盟電子(崑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