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本賽季季後賽預測(星期特刊下隊)

2023-04-19 02:02:14 2

下 隊

——武警甘肅總隊定西支隊新兵「第二適應期」觀察

「第二適應期」從時間上看是新兵下隊後的前幾個月,從本質上看是新兵與老兵互動相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新兵與老兵都要繼續塑造自己,磨礪心性提升能力,把心「融」在成長上,用每個人的成才「熔」出戰鬥力。

——題記

朝陽已上升到雪峰之巔,點點金輝泛著光芒。武警甘肅總隊定西支隊教導隊指導員齊焦萌站在駐訓基地的三層小樓前心有感慨,小樓裡住進了今年春季入伍的第一批新兵。對於這批新兵,齊焦萌沒有了第一次帶新兵的迷茫感,底氣更足了。這變化是從3個月前他送2020年秋季新兵的那一刻開始的……

主動關心,也要用對方式

齊焦萌清楚地記得,就在3個月前,身為新兵連指導員的他帶著78名新兵從這裡踏上返回支隊的路程。與新戰友一同帶回支隊的,還有他的擔憂與疑惑:從入營到下隊,新戰友能不能儘快適應基層的工作節奏?中隊的戰友會不會很快接納他們?自己還能為他們做點什麼?當運兵車行駛在一望無際的甘南草原上時,他已經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了。

齊焦萌不知道,車裡的新兵同樣忐忑不安。新兵左佳輝回憶當時的自己說:「下隊前聽說部隊每天訓練站崗,不讓用手機,自由活動時間少,有的老兵還會『操練』新兵,對於即將到來的生活不敢想像。」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定西支隊新兵順利抵達單位。

一下車,齊焦萌就感到呼吸無比舒暢,幾縷薄若無形的雲飄在遠方蔚藍色的天空,這座城市和它所依附的天地似乎都在迎接這些遠方來的年輕人。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直到幾位敲鑼打鼓夾道相迎新戰士的老兵闖入視線,齊焦萌的思緒才被拉回到眼前。看著身邊的一群新兵,他知道,是該放手了,中隊這片天空,正是這群雛鷹展翅翱翔的地方。

作為新兵交接的第一責任人,齊焦萌每到一個中隊進行新兵交接的時候都小心謹慎,生怕出什麼岔子。

整隊點名,他總會特別注意一個名叫袁鑫宇的新兵。對這名新兵,齊焦萌心裡始終不踏實。自從新兵連那次心理調查問卷後,齊焦萌就記住了這位心理指數偏高的新兵的名字。袁鑫宇父親去年做生意虧損20多萬元,女友也在他入伍後經常和他鬧矛盾,聯繫漸漸少了。

把他交給機動中隊中隊長蒙小琪時,齊焦萌特意悄悄囑咐了幾句:「鑫宇這小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情感受挫後一度很失落,需要幹部骨幹多關注和引導。」

「感情這東西隨緣,時間長了就好了,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大丈夫,志在四方嘛!」臨走前,齊焦萌又找袁鑫宇單獨聊了聊,想用親身經歷消除他的憂慮。

指導員、排長、班長得知這一情況後,先後找袁鑫宇談了話,鼓勵他忘記煩惱,投入新的生活。袁鑫宇卻覺得渾身不自在,尤其是副班長每天看自己的眼神,生怕偏離半步,就連晚上上廁所,都要假裝不經意地瞥上一眼。

「每次滿懷憧憬想要融入新集體的時候,你們都要提醒我一遍,其實我早就已經走出來了,對自己的軍旅生活也有長遠規劃,只是不想太多戰友知道我的情況。」無奈的袁鑫宇乾脆找到班長,訴出了自己的苦水。蒙小琪這才明白,袁鑫宇的不開心其實是源於大家的過度關注。

「新兵下隊,幹部骨幹先要調整心態,關心不能想當然。」袁鑫宇的舉動啟發了蒙小琪,他反思,現在帶兵跟以前不一樣了。「適應期」裡的適應,實際上是新老兵互動的過程,不再是新兵單方面的融入集體。幹部骨幹要做主動的一方,打開新兵的心扉,首先要了解戰士,關注也要對路子。否則,幹部骨幹也會在新兵「第二適應期」感到不適應。

無獨有偶,班長王帥志也有類似的經歷和體會。

下隊的新兵很快和身邊的老兵打成一片,老兵們也把自己的軍旅故事講給新兵們聽。

說起當年,王帥志最先想起的就是曾經吃過的那些苦:有人訓練跑步跑到暈厥,有人練隊列臉頰被烈日曬到脫皮,有人在哨位上站了整整4個小時……對於00後新兵,他表現得更多的則是擔憂。

「訓練掉隊、心理脆弱、手機依賴……現在的新兵罵不得說不得,都是我們帶兵人的『掌中寶』。」這名四級警士長覺得,現在的新兵缺乏自己當年那種敢於吃苦的精神。

班務會上,他反覆叮囑眼前這群新兵:「你們一定要做好吃苦的準備,好好鍛鍊自己。」

每天王帥志都會按時催促新兵們起床,什麼時間整理內務、什麼時間打掃室內外衛生、什麼時間準備操課,新兵耳邊一定會有提醒——周末發手機提醒他們給家裡打電話、休息時間提醒他們把內務秩序保持好、訓練時提醒他們別偷懶、玩手機時提醒他們多到閱覽室看看書……

除了說還有做,帶著值日的新兵一起刷廁所倒垃圾,帶著體能不好的新兵晚上熄燈前加體能,帶著想考學的新兵休息時間一起學習,帶著喜歡下象棋的新兵切磋棋藝……王帥志一直認為,除非新兵具備了在新集體「生存」的各項基本技能,否則自己有義務和責任「婆婆嘴」「跑斷腿」。

一個月後,中隊組織了一次民主問卷調查。王帥志對評議結果滿懷信心:自己又是翻閱大量資料總結新兵「第二適應期」科學管理的經驗方法,又是結合每名新兵需求做好傳幫帶,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得到新戰友的認同和讚許。

可問卷結果是,所有新兵在「管理工作」一欄裡不約而同打上了「一般」或「不滿意」的評語。這種結果,對於王帥志來說,無疑是一道晴天霹靂。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一個多月來的努力竟得不到新兵認同。

「小孫,你不是想報考軍校嗎?我專門為你制訂了學習計劃,還指定學習成績好的老兵輔導你,怎麼對管理還不滿意?」帶著這些疑惑,王帥志率先與新兵孫明清來了一次談心交心。

交談中,孫明清無奈地說:「班長,我知道您很關心我,可是這學習計劃排得實在太滿,我哪兒還有自由時間?」

「我哪兒還有自由時間?」新兵石少凱對班長說了相同的話。石少凱喜歡下象棋,王帥志每逢周末便主動找他切磋棋藝,本以為這樣既能增進感情,又能帶來歡樂,沒想到卻擠壓了石少凱自由支配的時間。王帥志從他的眼睛裡讀出了一句話:離開你是一種解脫。

面對「前浪」的教誨與幫助,有名新兵甚至反問:「誰說我們不能吃苦?」

新兵們普遍覺得,自己不是不能吃苦,只是吃苦的方式與老兵不同。喜歡用手機,是因為手機的學習功能強大,能帶給他們更多的信息資源。他們喜歡玩遊戲,因為他們覺得遊戲也是一種文化,只要不沉迷其中就好。

「我們只是不熟悉環境,不是缺乏學習能力。訓練的時候,我們也絕對不會偷懶。」一名新兵告訴老兵。

「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新兵能夠更快融入軍營建功立業,在具體實踐中沒有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一廂情願地關心關愛,導致新兵認同感沉在海底。」王帥志終於明白:角度差之毫厘,距離謬以千裡,再熾熱的溫度也無法傳播到戰士心裡。想要新兵常進步,就要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

王帥志還發現,關心不能停留於淺表的認識層面,也不止於端一次洗腳水、送一次病號飯。新兵最在意的是軍旅的引路人能為他們帶來多少成長的啟示,啟發新兵的自覺與主觀能動性遠比「婆婆嘴」「事必躬親」更管用。

「是我先入為主地認為新兵太弱了,對新兵關心的同時,更要懂得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王帥志一改以往的工作思路,在實踐中積極對照自己的管理方法與新兵成長成才路線是否吻合,並結合新兵意見建議和中隊實際不斷豐富完善。

中隊還積極開展「我為中隊獻一策」「科學管理我來談」等辯論活動,讓新兵以主人翁身份參與到部隊建設中,在學思踐悟中提出科學管理的意見建議,理解幹部骨幹的良苦用心,確立拼搏奮進的方向目標。同時,要防止因個人情況被標籤化、差異化對待;注意關心引導的方式方法,留給新兵更多自主選擇與學習的權利;涉及官兵自身的事情多徵求意見建議……從班裡到中隊,新舉措如一股清風拂面而來。

最近的一次新兵問卷調查中,王帥志注意到,每一份問卷的「管理工作」一欄均給出了滿意的評價。石少凱對王帥志說:「班長,遇到你是一種幸福!」

放下包袱,也要除去「光環」

下隊不久,新兵王振在興奮勁過後,驀然感到深深的本領恐慌襲來。本來在新兵連時,自己的體能素質就不是非常突出,勉強能跟上,來到一個新環境,自己對執勤業務還很陌生。看到其他老兵的「肌肉秀」「器械秀」,讓原本期望換一個新環境能有所突破的他心裡頓時沒了底。

「你的問題就在這裡,看我的……」身體不協調的王振怎麼都不能掌握動作要領,訓練場上,班長陳旭邊說邊做起了倒功的動作示範。

中士陳旭今年是第一次帶新兵,王振是他從入營到下隊一手帶出來的,他太了解王振了:入伍前身體素質較弱,訓練成績總是排在後面。為此,在新兵連的時候王振還偷偷抹過幾次淚。

但陳旭知道這個兵能吃苦,別看現在訓練吃力,堅持下去將來一定能有出息。別人10次左右基本就掌握了動作要領,王振需要20次、30次。陳旭不厭其煩地教,一遍遍示範,還囑咐王振不要急,不要緊張,1次不行就2次,1天不行就2天。

一次訓練中,王振不小心磕破了手,陳旭立馬帶他去衛生室敷藥。王振臉上寫滿失落,他覺得自己本來就學藝不精,受了傷就更耽誤事了。

「基礎不牢汗流夠,天分不足勤奮補。」陳旭把他的老班長當年說的話又給自己帶的兵講了一遍:「退一萬步講,就算你倒功學不好,一點也不影響你成為一名好兵。」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一個課目落在了後面,王振在其他課目上迎頭趕上,訓練更加刻苦。在中隊第一次執勤專項訓練考核中,王振因情況處置靈活,口令清晰、動作標準,一舉奪得這個課目的第一名,被評為「執勤能手」。

「有時候看到班長一遍遍說,自己比他都急,但班長始終沒有放棄過我。」王振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沒有壓力輕裝上陣的感覺無比暢快。他說,中隊並沒有硬性要求他們在某一方面必須有所突破,或者快速適應,也沒有厚此薄彼,戴著有色眼鏡看人,而是為他們量身定製了發展方案。他感激陳旭的耐心,更感謝中隊戰友的不離不棄。安定中隊指導員史東平說:「有些新戰友下隊後渴望儘快熟悉環境,掌握各項技能,有時訓練時自我加壓,心理期望和自我要求過高,我們要學會給他們『減負』。」

王振漸漸懂得,不要給自己界定框架才是最快融入新集體的辦法。到了新環境,根據能力確定目標,利用長處提高自己,這種反差就能逐漸被消除。

與王振相反,楊孟坤一入伍就表現優異,除了很快適應部隊生活節奏外,下隊後更是打破了中隊百米衝刺紀錄,成為課目小教員。他為此還得意過一陣。西南醫科大學康復專業在讀、遂寧市中小學生運動會百米跑項目冠軍……他覺得,特戰才是自己應該追求的終極目標。但楊孟坤進特戰排的願望卻始終未能實現。

課餘時間,楊孟坤把從家裡帶來的那本《亮劍》顛來倒去讀了好多遍,卻始終沒有迎來自己「亮劍」的一刻。他覺得,自己的體能素質雖然不是最優秀的,但達到特戰隊員入門標準應該還是綽綽有餘的。

楊孟坤的浮躁寫在了臉上,排長師興看在眼裡。他請來了特戰排班長劉利軍。分腿騰躍縱木馬、單槓屈伸上、全副武裝18米抓繩攀登、米粒穿針……劉班長的課目演示看得楊孟坤目瞪口呆。

「突擊專業的訓練中,為了選取破門而入的最佳角度,我試了不下百遍。」劉利軍擼起了袖子,邊向楊孟坤展示胳膊上留下的多處傷疤,邊講述幾年前參加武警部隊「反恐特殊人才」考評,取得突擊專業第一名的成長經歷。

「不經一番苦練,沒有一身的硬本事,在特戰排是立不住腳的。進特戰排之所以要求必須是士官,看重的其實是前期訓練量的積累。」師興說。

看起來的毫不費力的背後是十分努力。楊孟坤看清了自己與特戰的差距,更明白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要不得。他主動與特戰隊員溝通交流,向相關專業骨幹虛心請教,還在軍旅日記上寫下一篇題為「對標特戰,我的差距還有多大」的反思總結。

在部隊這個大熔爐裡,每個兵都想努力成為一塊好鋼。但一塊好鋼的形成要經過反覆的高溫炙烤和淬火錘鍊,這樣的過程往往是痛苦的。於是,煎熬就成了每個人成長階段最初始的、最直接的感受。

被分到執勤中隊的何安民在新兵連時便與小老鄉楊孟坤關係密切。他覺得,自己好歹也算是戴著「光環」來到部隊的,嘴上不說,心裡卻是這樣想的。

家裡經營著著名品牌的連鎖店,加之又是家中的獨苗,無論在家中還是學校裡,父母和身邊的夥伴都圍著他轉。入伍前的何安民對軍營生活有過許多幻想,但他絕沒想到,自己的第一站,來到了偏僻閉塞的執勤點。

對於當兵吃苦,何安民是有心理準備的。開飯前經常合唱的歌曲是《練為戰》,每次唱到「練練練,練為戰,練成那個精兵才是好漢」,全中隊官兵都站得直挺挺的,聲嘶力竭吼得滿臉通紅。但真正開練了,唱歌賣力的何安民感覺到了深深的絕望。

「別怕,從今天開始,我跟你一起訓練,有啥話你就跟我講,別客氣。」上等兵宋賢傑一直覺得,自己身為老兵,也算是一名帶兵人。新兵下隊的第一天,他就看透了何安民那顆無處安放的心。

宋賢傑與何安民結成了「一對一」幫扶對子,不僅在訓練中為他加油鼓勁,生活中特別關照,還給他講中隊的歷史傳統、奇聞軼事。參觀過中隊榮譽室後,何安民對宋賢傑提到的「戰鬥的青春」幾個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每個人都在這裡留下了寶貴的青春記憶,你只有真正全心全意地投入,成為其中一分子,才能真正讀懂他們的可貴和堅持。

何安民清楚地記得,自己生日那天,中隊長賈春暉親自給他戴上了生日帽,點上了蠟燭。他與幾位戰友過了一次難忘的集體生日。鬱悶的何安民逐漸變得開朗起來。

至今,何安民依然覺得自己頭上戴著「光環」。只不過,光環是標兵中隊這個集體榮譽的「光環」。每每想到親如兄弟的戰友,站哨兩個小時也不覺得累了。因為他知道,他站在這裡的時候,中隊其他官兵就能休息,而能扛上鋼槍替祖國站崗放哨,是自己至高無上的榮譽。

互相成就,共同乘風破浪

按照規定,齊焦萌每月都會按時進行回訪。於是,從中隊主官的口口相傳中,從班長骨幹的細心描述中,從士官老兵的議論風聲中,從新兵彼此的互訴衷腸中,他聽到了這些關於老兵幫帶、新兵成長的故事。在一個名為「隴原衛士」的新兵微信群裡,他經常可以看到新兵日常分享的各種雞湯文,節假日發出的各種祝福語。

下隊前左佳輝擔心的每天站崗的事兒被證實,但不讓用手機、自由活動時間少的傳言卻不符合實際,至於老兵「操練」新兵,如今看來就更顯得荒謬了。最近,他在網上瀏覽時,看到了《給啟程奔赴基層的新兵15條建議》這條推送,裡面有這麼一句話,他工整地抄在了軍旅日記本上:學會融入集體,忘了自己家裡有礦或者家徒四壁;忘了自己來自清華或者藍翔,你都只是部隊戰鬥機器裡的一顆螺絲釘。永遠記住,混日子比不混日子更痛苦。

對此,新兵馬帥也深信不疑。為了不混日子,新訓結束後,馬帥與其他13名戰士一起,主動向新訓骨幹遞交了到機動中隊服役的申請。「身為軍人,如果連軍營的苦都吃不了,又如何去面對戰場的殘酷?」有人說軍營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馬帥並不贊同這個觀點,他不僅要進來,還要站在城牆最高處,這是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機動中隊訓練強度最大,但你們還是來了,明知道這條路困難重重,也要咬緊牙關逆向前行。讓我們一起為新戰友點讚!」第一天晚點名,中隊指導員張明當著百餘名官兵的面表揚了十幾個新戰友,場下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讓新兵郭政康異常興奮,他曾不止一次對身邊的戰友說:「什麼崗位練得最狠我就去什麼崗位。」

入伍前,郭政康就在家為自己置辦了一個10公斤重的沙背心,期待在部隊好好鍛鍊一番,而新兵連的科學訓練計劃讓他的沙背心遲遲沒能派上用場。新兵連雖然也很苦很累,但他總覺得不夠狠。

郭政康的一番話讓班長朱軍感到震撼。7年前,也是在這裡,還有3個月就要退役的老班長和還是新兵的自己談了一次心,鄭重將狙擊專業的接力棒交給了他,同時交給他的,還有一本訓練心得。後來,一批又一批的新兵在他的耐心幫帶下成長為中隊的特戰骨幹。

朱軍從郭政康的眼中看到了執著與堅毅,雖然還沒有過多接觸,他已經與郭政康有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他覺得,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新兵一定能夠嶄露頭角。

互相適應後,新兵與老兵之間出現了一種和諧又默契的互動:在新兵身上,老兵看到了初入熔爐的忐忑和希望,從老兵那裡,新兵看到了鍛鍊成鋼的收穫與艱辛;新兵的成長,老兵全程看在眼裡,老兵的引領,新兵自覺快步跟上。

對於新兵投身軍旅的熱血與激情,渭源中隊指導員郭平貴有同樣的感受。在6名新兵下隊之前,他正在為正規化建設發愁——支隊要求建設的榮譽牆要在近期竣工,可圖紙至今還沒拿出來;上勤通道的門禁系統損壞,找工人拆卸返廠維修價格不菲;學習室桌椅多處損壞,「五小工」還在家休假;由於人員緊缺,堆積在牆角的一堆裝修廢料還未來得及清理……

「報告,我在大學期間是學動漫製作的,設計榮譽牆沒問題」「我入伍前是乾電工的,門禁系統我會拆」「我跟著父親學過木工,板凳桌椅交給我吧」……

郭平貴沒想到,新訓班長帶回來的新兵個個都是寶貝疙瘩:李健飛大學期間曾獲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數字媒體科技作品及創意競賽全國總決賽三等獎;董特熟練掌握電路原理,技術絲毫不遜於中隊「五小工」;馬桂宇祖上三代木工;劉吉洋與羅中寶是大連醫科大學的優秀在校生……

「建設中隊不是老兵獨享的權利,而是我們每名官兵的義務,中隊的建設不僅班長要關心,我們也應該盡力。」李健飛的這句話令郭平貴印象深刻。他眼中棘手的事被幾個新兵三下五除二解決了。

部隊是個大舞臺,會給每名願意拼搏的官兵施展個人本領的機會,新兵有什麼能力,就給什麼舞臺。對於今年技術學兵推薦的人選,郭平貴心裡已經有了底。

劉吉洋給自己制訂了一個目標:兩年當上骨幹,三年考學提幹。他覺得這個目標是切實可行的。

「我是從訓練場的沙坑和泥坑裡爬出來的,全憑實際經驗上位,吃身體的老底子,其實就是顆土地雷——炸開花了也飛不出幾塊彈片。但你們不一樣,從今天開始,我要讓你們贏在起跑線上!」中專畢業的班長聶東打心眼裡羨慕像劉吉洋這樣的大學生士兵。下隊時,劉吉洋體能通用五項成績不佳。按照聶東制定的體能階梯式組訓法,劉吉洋要從基礎的通用五項和三公裡跑練起,除去周末和節假日,每天晚上還要加練,加練時比前一天多一個仰臥起坐,平板支撐比前一天多一秒。

「練起來!」起初,劉吉洋信心滿滿地堅持了一陣。後來由於夜間上哨、白天訓練等因素的影響,他開始變得消極,體能加練也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你要是想放棄,那就是我手底下的第一個逃兵。」聶東這話把劉吉洋嚇了一跳。「無論是當骨幹還是考學提幹,體能素質都是基礎。你學習底子好,絕不能讓體能成為短板。我跟你一起練。」看出劉吉洋有畏難情緒,聶東二話不說趴到地上做起了伏地挺身。就這樣,那個有使不完勁的劉吉洋又回來了。

兩個多月過去,劉吉洋仰臥起坐從剛開始不標準的26個提高到了標準的71個,平板支撐從40秒提高到了85秒。

「這樣堅持練下去,有望在半年之內全部達到良好水平。」聶東安慰劉吉洋說。

「班長,沒有你就沒有更加優秀的我。」劉吉洋真誠地對聶東說。

「沒有你就沒有更加優秀的中隊。」聶東回復。

「我註定因為那些時光變成了現在的我,再因為現在的我成就將來的模樣。」聶東看不懂劉吉洋理論學習筆記本上摘抄的這句話,但他知道,自己帶的兵一定會成為好兵。

老兵與新兵在成長的路上永遠相隨而行。這是老兵聶東做到的,也是新兵劉吉洋感受到的。

從入營到下隊再到回訪,從剛開始理直氣壯地講大道理,到積極為新戰友營造拴心留人環境,再到用心為不適應的官兵尋找精神支點,眼看「第二適應期」即將結束,新兵整體實現了平穩過渡,齊焦萌懸著的心才算是落了下來。

今天的甘南陽光明媚,遠處太子山山頂的皚皚白雪分外耀眼,廣闊壯美的甘南草原闖入眼帘。齊焦萌想起新兵鄭明運昨天打來的電話。一開始他是被徵兵宣傳片裡高精尖的國防武器和特戰隊員上天入海的炫酷場景吸引的,下隊後曾經懷疑過自己的選擇。「沒有軍營裡的真實生活,就沒有徵兵宣傳片裡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鏡頭,那每一幀每一幅都是軍旅生涯裡摸爬滾打、千錘百鍊的結果。」他用3個月讀出了這句話裡的味道,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覺得這種認同感會越來越強烈。

齊焦萌打開手機,在新兵微信群中發出這樣一條消息:「第二適應期,我們和你們一起度過。軍旅人生路,我們和你們一起走。」

短評:

溫度與距離

金從勤

「隨距遞減」原理告訴我們,物質的傳播隨著離傳播源的距離越來越遠而逐漸遞減。溫度也一樣,愛的溫度是一種「熱傳遞」,是情感的雙向流動。假設其他變量不變,想要暖熱對方的心,不僅要有足夠的溫度,還應該縮小彼此間的距離。

這種距離不是形式上的距離,而是內心的距離。只有帶兵人真正走進兵的內心世界,懂兵知兵,新戰友真正融入火熱的基層部隊,願幹肯幹,「熱傳遞」才能產生良性互動,帶給彼此溫暖。炭熱不怕石頭涼,只要心與心的距離夠近,再堅硬冰冷的石頭都能被焐熱。新兵從開始下隊的緊張、木訥、充滿焦慮,到「第二適應期」之後的放鬆、靈動、充滿希望,從「離開你是一種解脫」到「遇到你是一種幸福」的態度轉變,都來源於溫度的「熱傳遞」。

帶兵人的溫度,來自於心裡時刻裝著士兵,是建立在真心實意幫助戰士成長成才角度上的心血奉獻、情感澆灌。每個新兵都有自己的軍旅目標和人生夢想,帶兵人只有把得夠準、走得夠近、融得夠好、做得夠實,才能真正給新兵種下一顆溫情的種子。既像父母那樣牽腸掛肚又像兄長那樣關心幫助,既像益友那樣攜手共進又像良師那樣教誨引導,這樣才能不斷讓真情在身邊延續,讓溫暖在基層湧動。只要軍營有溫度,官兵就不會覺得孤獨無助。

新兵自身的溫度來自於對集體的認同感,並將個人規劃與單位發展相結合,在集體的背景裡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第二適應期」,「適應」二字貫穿始終,新戰友如果能在日復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深化對自身價值的認同,努力發現、開掘和深化每一項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就能在不斷接近自己的價值目標中得到內心滿足,繼而與基層節奏合拍。

最近的距離是心挨心,最熱的溫度是心貼心。帶兵人用真心暖兵心,把責任扛在肩上,怎會有帶不好的兵?新兵用真心換真心,把後背交給戰友,怎會有過不去的坎?新兵「第二適應期」有時限和終點,但新老戰友「融心」沒有終點和時限。

文字:曹世凱

供圖:程子健、侯崇慧

來源:人民武警報·星期特刊

監製:劉鳳橋、張紅衛

執行監製:張金嶺

主編:關樹聲、王文

值班編輯:王超、溫東琪

郵箱:[email protected]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