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具有高剛性和耐穿刺性的高流動性聚烯烴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09:58:11 3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改善的性能(如剛性、韌性和流動性間的優異平衡)的聚烯烴組合物。根據本發明的聚烯烴組合物包括兩種所定義的異相丙烯共聚物的混合物。本發明還涉及異相丙烯共聚物用於改善聚烯烴組合物的耐穿刺性的用途。
背景技術:
:異相丙烯共聚物的一種應用是其用作包裝材料。在這個市場領域,減量化和輕量化是經常性的市場需求,因為其可以節省能源和材料。為了提供具有這些特性的材料,需要開發具有良好衝擊性能的高剛性材料。高剛性能夠降低壁厚。此外,由於在較短的冷卻時間實現了試樣脫模所需的一定剛性,因此可以縮短循環時間。然而,決定應用性能(如跌落高度)的衝擊性能需要保持在高水平。此外,材料應顯示出高流動性。否則不可能注塑具有薄壁厚的試樣。由於較短的聚合物鏈具有高度的立構規整性,高流動性材料通常表現出高剛性。然而,由於形成更少纏結的較短聚合物鏈,抗衝擊性能降低。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獲得高流動性和剛性以及良好衝擊性能的材料。特別地,本發明的目的是獲得具有高流動性、高剛性、高穿刺能和高簡支梁衝擊強度的材料。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具體發現是提供基於兩種異相丙烯共聚物的聚合物組合物,其中兩者的二甲苯可溶物級分在它們的特性粘度方面不同。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聚烯烴組合物,其包括(a)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其具有(i)根據ISO1133測量的在40.0至60.0g/10min範圍內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和(ii)根據ISO16152(25℃)測定的至少15重量%,如至少18重量%的二甲苯冷可溶物含量(XCS),其中進一步地(iii)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根據DINISO1628/1(在135℃下在萘烷中)測定的特性粘度(IV)在2.5至4.3dl/g範圍內,以及(b)包括丙烯均聚物(H-PP2)和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的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其中(i)所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具有根據ISO1133測量的在高於1.0至8.0g/10min範圍內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ii)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具有根據DINISO1628/1(在135℃下在萘烷中)測定的在大於3.7至9.0dl/g範圍內的特性粘度;以及(iii)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共聚單體含量在10.0至40.0重量%範圍內,其中-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和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重量比[(HECO1)/(HECO2)]在9:1至200:1的範圍內;和/或-基於聚烯烴組合物的總重量,聚烯烴組合物中的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量等於或低於10重量%。優選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特性粘度高於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特性粘度。優選地,聚烯烴組合物具有根據ISO1133測量的至少40g/10min,優選地在40.0至60.0g/10min範圍內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在一個實施方案中,聚烯烴組合物具有根據ISO1133測量的至少40g/10min,優選地在40.0至60.0g/10min範圍內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優選地,本發明的聚烯烴組合物具有(a)根據ISO572-2測量的至少1310MPa,如在1310至1500MPa範圍內的拉伸模量;和/或(b)根據ISO1792C/DIN53453(-20℃)測量的至少4.0kJ/m2,如在4.0至6.0kJ/m2範圍內的簡支梁缺口衝擊,和/或根據ISO1792C/DIN53453(23℃)測量的至少9.0kJ/m2,如在9.0至13.0kJ/m2範圍內的簡支梁缺口衝擊;和/或(c)根據ISO6603-2測量的至少10.0J,如在10.0至14.0J範圍內的穿刺能(23℃)。優選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具有根據ISO16152(25℃)測定的低於40重量%,優選地在8至35重量%範圍內的二甲苯冷可溶物含量(XCS)。在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滿足不等式(IV)其中C為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以重量%計(wt.-%)的共聚單體含量,和IV為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以dl/g計的特性粘度。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聚烯烴組合物還包括成核劑,優選地為α-成核劑。優選地,成核劑的量,更優選地α-成核劑的量,為高達2.0重量%,更優選地高達1.0重量%。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案描述在所附的從屬權利要求中。具體實施方式如上面所提到的,根據本發明的聚烯烴組合物包括兩種特定的異相丙烯共聚物。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表述「異相丙烯共聚物」或「異相」表明將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精細地)分散在(半)結晶的聚丙烯中。換言之,(半)結晶的聚丙烯構成基體,彈性體丙烯共聚物在基體中形成基體中(即在(半)結晶的聚乙烯中)的包合物。因此,基體含有不屬於基體的(精細地)分散的包合物,並且所述包合物含有彈性體丙烯共聚物。根據本發明的術語「包合物」應優選地表示基體和包合物形成異相體系中的不同相,所述包合物例如通過高解析度顯微鏡(如電子顯微鏡或原子力顯微鏡)或通過動態力學熱分析(DMTA)是可見的。具體地,在DMTA中,多相結構的存在可通過至少兩個不同的玻璃化轉變溫度的存在來識別。下面進一步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所採用的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和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聚烯烴組合物包括作為基本組分的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優選的是,在與本文中提到的其它組分混合之前,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包括僅有的基體聚丙烯(PP1)和分散在其中的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作為聚合物組分。 換言之,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可以含有其它添加劑,但基於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總量,更優選地基於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中存在的聚合物,不含有量超過5重量%,更優選地超過3重量%,如超過1重量%的其它聚合物。一種可以以如此低的量存在的其它聚合物為聚乙烯,它是通過製備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所獲得的反應產物。因此可以特別理解的是,如本發明中所定義的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僅含有聚丙烯(PP1)、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和任選地如本段落中所提到的量的聚乙烯。本發明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於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具有相當高的熔體流動速率,即具有至少15.0g/10min,更優選地在40.0至65.0g/10min範圍內,再更優選地在42.0至60.0g/10min範圍內,還更優選地在44.0至58.0g/10min範圍內,如在46.0至56.0g/10min範圍內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優選地,基於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總量,更優選地基於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聚合物組分的量,還更優選地基於聚丙烯(PP1)和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共同的量,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中的丙烯含量為83.0至94.0重量%,更優選地為85.0至93.0重量%,如88.0至92.0重量%。剩餘部分構成針對聚丙烯(PP1)為丙烯共聚物(R-PP1)和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分別限定的共聚單體,優選地為乙烯。因此,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共聚單體含量,優選地乙烯含量,在6.0至17.0重量%範圍內,更優選地在7.0至15.0重量%,如8.0至12.0重量%範圍內。如上所述,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基體為聚丙烯(PP1)。根據本發明,構成第一異相共聚物(HECO1)的基體的聚丙烯(PP1)應具有60至400g/10min,優選地在100至350g/10min範圍內,更優選地在150至300g/10min範圍內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根據本發明,將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二甲苯冷不溶物(XCI)級分視為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基體,即視為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聚丙烯(PP1)。這特別適用於第一異相共聚物(HECO1)的聚丙烯(PP1)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和/或共聚單體含量。聚丙烯(PP1)可以為丙烯共聚物(R-PP1)或丙烯均聚物(H-PP1),丙烯均聚物(H-PP1)是優選的。因此應當理解的是,聚丙烯(PP1)的共聚單體含量等於或低於9.0重量%,更優選地等於或低於7.0重量%,還更優選地等於或低於4.0重量%。本發明中所用的丙烯均聚物的表述,例如丙烯均聚物(H-PP1)和丙烯均聚物(H-PP2)的表述,涉及基本上由丙烯單元組成,即基本上由大於99.0重量%,如至少99.5重量%,還更優選地至少99.7重量%,如至少99.8重量%的丙烯單元組成的聚丙烯。在存在少量其它單體單元的情況下,該單元選自如下所述的乙烯和/或C4至C12α-烯烴。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丙烯均聚物((H-PP1)或(H-PP2))中僅可檢測出丙烯單元。在聚丙烯(PP1)為丙烯共聚物(R-PP1)的情況下,其包括可與丙烯共聚的單體,例如共聚單體,諸如乙烯和/或C4至C12α-烯烴,特別是乙烯和/或C4至C10α-烯烴,如1-丁烯和/或1-己烯。優選地,丙烯共聚物(R-PP1)包括與來自由乙烯、1-丁烯和1-己烯組成的組的丙烯可共聚合的單體,特別是由與來自由乙烯、1-丁烯和1-己烯組成的組的丙烯可共聚合的單體組成。更特別地,除丙烯之外,丙烯共聚物(R-PP1)還包括可衍生自乙烯和/或1-丁烯的單元。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丙烯共聚物(R-PP1)包括僅可衍生自乙烯和丙烯的單元。丙烯共聚物(R-PP1)中的共聚單體含量優選地在大於1.0至9.0重量%範圍內,還更優選地在大於1.0至7.0重量%範圍內。聚丙烯(PP1)可以具有寬範圍(即高達5.0重量%)的二甲苯冷可溶物含量(XCS)。因此,聚丙烯(PP1)可以具有在0.3至5.0重量%範圍內,優選地在0.5至4.5重量%範圍內,如在1.0至4.0重量%範圍內的二甲苯冷可溶物含量(XCS)。然而,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聚丙烯(PP1),特別是在聚丙烯(PP1)為丙烯均聚物(H-PP1)的情況下,具有在0.5至5.0重量%範圍內,更優選地在0.1至4.0重量%範圍內,還更優選地在1.5至3.5重量%範圍內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另一個基本組分為其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優選地包括與丙烯可共聚的單體,例如共聚單體,如乙烯和/或C4至C12α-烯烴,特別是乙烯和/或C4至C12α-烯烴,如1-丁烯和/或1-己烯。優選地,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包括與來自由乙烯、1-丁烯和1-己烯組成的組的丙烯可共聚合的單體,特別是由與來自由乙烯、1-丁烯和1-己烯組成的組的丙烯可共聚合的單體組成。更特別地,除了丙烯,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還包括可衍生自乙烯和/或1-丁烯的單元。因此,在一個特別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相(E1)包括僅可衍生自乙烯和丙烯的單元。在聚丙烯(PP1)為丙烯共聚物(R-PP1)的情況下,優選的是丙烯共聚物(R-PP1)和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的共聚單體是相同的。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相(E1)的性質主要影響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二甲苯 冷可溶物(XCS)含量。因此根據本發明,將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視為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因此,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的量(即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量)優選地為至少15重量%,如至少18重量%,更優選地在15至30重量%範圍內,還更優選地在18至28重量%範圍內,再更優選地在19至25重量%範圍內。這些值是基於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而不是基於總的聚烯烴組合物。本發明的一個重要要求是,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具有均衡的重均分子量。在基體和彈性相具有相似的分子量的情況下形成小顆粒。小顆粒通常是優選的,因為這改善了異相體系的整體性能。然而,在本發明中,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基體具有高熔體流動速率以及由此相當低的重均分子量的趨勢。因此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還應具有低重均分子量以獲得小顆粒。另一方面,這意味著在這種情況下,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的低重均分子量顯著下降,這對機械性能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仔細選擇特性粘度。低特性粘度(IV)值反映了低重均分子量。因此可以理解的是,該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相(E1),即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二甲苯冷可溶級分(XCS),具有根據DINISO1628/1(在135℃下在萘烷中)測定的在2.5至4.3dl/g範圍內,更優選地在等於或大於2.5至4.0dl/g範圍內,還更優選地在等於或大於2.5至3.8dl/g範圍內,如在2.5至3.5dl/g範圍內的特性粘度(IV)。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相(E1)內的共聚單體含量(優選地為乙烯含量)也應該優選地在特定範圍內。因此,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的共聚單體含量(更優選地為乙烯含量),即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二甲苯冷可溶物級分(XCS)的共聚單體含量,為至少30重量%,如在30到50重量%範圍內,還更優選地為至少32重量%,如在32至48重量%範圍內,再更優選地在39至45重量%範圍內。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即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二甲苯冷可溶物級分(XCS))的丙烯含量優選地在50至70重量%範圍內,還更優選地在52至68重量%範圍內,再更優選地在55至61重量%範圍內。如本發明中所定義的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可以含有高達5.0重量%的添加劑(不包括成核劑,諸如不包括α-成核劑),如抗氧化劑和增滑劑以及防粘連劑。優選地,添加劑含量(不包括(α-)成核劑)低於3.0重量%,如低於1.0重量%。優選地,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包括α-成核劑。甚至更優選的是,本發明不含β-成核劑。因此,α-成核劑優選地選自由以下組成的組(i)滑石,和(ii)一元羧酸類和多元羧酸類的鹽類,諸如苯甲酸鈉或叔丁基苯甲酸鋁,和(iii)二亞苄基山梨醇(諸如1,3:2,4二亞苄基山梨醇)和C1-C8-烷基-取代的二亞苄基山梨醇衍生物,如甲基二亞苄基山梨醇、乙基二亞苄基山梨醇或二甲基二亞苄基山梨醇(如1,3:2,4二(甲基亞苄基)山梨醇),或取代的諾尼醇衍生物,如1,2,3,-三脫氧-4,6:5,7-雙-O-[(4-丙基苯基)亞甲基]-諾尼醇,和(iv)磷酸二酯類的鹽類,如2,2'-亞甲基雙(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鈉或羥基-雙[2,2'-亞甲基-雙(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鋁,和(v)乙烯基環烷烴聚合物和乙烯基烷烴聚合物(如下面更詳細地討論),和(vi)其混合物。此類添加劑通常是市售可得的並且描述於例如HansZweifel的「PlasticAdditivesHandbook」,第6版,20081,第976至982頁中。優選地,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含有高達5重量%,更優選地高達2.0重量%的α-成核劑。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含有不超過200ppm,更優選地1至200ppm,更優選地5至100ppm的α成核劑,特別地該α成核劑選自由二亞苄基山梨醇(如1,3:2,4二亞苄基山梨醇)、二亞苄基山梨醇衍生物,優選地二甲基二亞苄基山梨醇(諸如1,3:2,4二(甲基亞苄基)山梨醇),或取代的諾尼醇衍生物,如1,2,3,-三脫氧-4,6:5,7-雙-O-[(4-丙基苯基)亞甲基]-諾尼醇、乙烯基環烷烴聚合物、乙烯基烷烴聚合物及其混合物組成的組。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含有高達5重量%,更優選地含有高達2.0重量%,還更優選地0.2至1.5重量%,如0.5至1.2重量%的滑石。特別優選的是,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含有乙烯基環烷烴(如乙烯基環己烷(VCH))聚合物和/或乙烯基烷烴聚合物。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中,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含有乙烯基環烷烴(如乙烯基環己烷(VCH))聚合物和/或乙烯基烷烴聚合物。優選地,通過BNT技術將為乙烯基環己烷(VCH)聚合物的乙烯基環烷烴引入到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中。更優選地,在該優選的實施方案中,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中的乙烯基環烷烴(如乙烯基環己烷(VCH))聚合物和/或乙烯基烷烴聚合物的量(更優選地乙烯基環己烷(VCH)聚合物的量)不超過500ppm,更優選地為1至200ppm,最優選地為5至100ppm。關於BNT-技術,參考了國際申請WO99/24478、WO99/24479以及特別是WO00/68315。根據該技術,通過在特別地包括專用齊格勒-納塔主催化劑、外部給體和助催化劑的催化劑體系的存在下使乙烯基化合物聚合可以對催化劑體系,優選地齊格勒-納塔主催化劑,進行改性,該乙烯基化合物具有下式:CH2=CH-CHR3R4其中R3和R4一起形成5-或6-元飽和環、不飽和環或芳香族環或獨立地表示包括1至4個碳原子的烷基基團,並將經改性的催化劑用於製備根據本發明的丙烯共聚物。經過聚合的乙烯基化合物充當α-成核劑。在催化劑的改性步驟中,乙烯基化合物與固體催化劑組分的重量比優選地高達5(5:1),優選地高達3(3:1),最優選地從0.5(1:2)至2(2:1)。最優選的乙烯基化合物為乙烯基環己烷(VCH)。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中,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包括(a)基於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總量,高達5重量%,更優選地含有高達2.0重量%,還更優選地0.2至1.5重量%,如0.5至1.2重量%的滑石;和(b)高達500ppm,優選地1至200ppm,更優選地5至100ppm的乙烯基環烷烴(如乙烯基環己烷(VCH))聚合物和/或乙烯基烷烴聚合物,更優選地乙烯基環己烷(VCH)聚合物。如下所解釋的,第一異相聚丙烯(HECO1)及其各個組分(基體和彈性體共聚物)可以通過將不同的聚合物類型(即不同的分子量和/或共聚單體含量)共混來製備。然而,優選的是,第一異相聚丙烯(HECO1)及其各個組分(基體和彈性體共聚物)是在連續步驟方法中採用連續配置的反應器並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操作來製備的。其結果是,在特定反應器中製備的各個級分會具有其各自的分子量分布和/或共聚單體含量分布。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優選地是在本領域已知的連續聚合法中,即多階段方法中製備的,其中聚丙烯(PP1)是在至少一個淤漿反應器中,優選地在淤漿反應器和任選地在隨後的氣相反應器中製備的,並且隨後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1)是在至少一個,即一個或兩個氣相反應器中製備的。因此,優選的是,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是在連續聚合法中製備的,該連續聚合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第一反應器(R1)中使丙烯和任選地至少一種乙烯和/或C4至C12α-烯烴聚合,以得到聚丙烯(PP1)的第一聚丙烯級分,優選地所述第一聚丙烯級分為第一丙烯均聚物,(b)將第一聚丙烯級分轉移到第二反應器(R2),(c)在第二反應器(R2)中且在所述第一聚丙烯級分的存在下使丙烯和任選地至少一種乙烯和/或C4至C12α-烯烴聚合,從而獲得第二聚丙烯級分,優選地所述第二聚丙烯級分為第二丙烯均聚物,所述第一聚丙烯級分和所述第二聚丙烯級分形成聚丙烯(PP1),即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基體,(d)將步驟(c)的聚丙烯(PP1)轉移到第三反應器(R3),(e)在第三反應器(R3)中且在步驟(c)中獲得的聚丙烯(PP1)的存在下使丙烯和至少一種乙烯和/或C4至C12α-烯烴聚合,從而獲得第一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級分,將第一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級分分散在聚丙烯(PP1)中,(f)將第一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級分分散在其中的聚丙烯(PP1)轉移至第四反應器(R4),以及(g)在第四反應器(R4)中且在步驟(e)得到的混合物的存在下使丙烯和至少一種乙烯和/或C4至C12α-烯烴聚合,從而獲得第二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級分,聚丙烯(PP1)、第一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級分以及第二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級分形成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當然,在第一反應器(R1)中可以製備第二聚丙烯級分且在第二反應器(R2)中可以得到第一聚丙烯級分。這同樣適用於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相。因此,在第三反應器(R3)中可以製備第二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級分,而在第四反應器(R4)中製備第一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級分。優選地,在第二反應器(R2)和第三反應器(R3)之間以及任選地在第三反應器(R3)和第四反應器(R4)之間將單體閃蒸出來。術語「連續聚合法」是指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是在串聯連接的至少兩個(如三個或四個)反應器中製備的。因此,本方法包括至少第一反應器(R1)和第二反應器(R2),更優選地第一反應器(R1)、第二反應器(R2)、第三反應器(R3)和第四反應器(R4)。術語「聚合反應器」應表示主要聚合發生處。因此,在該方法由四個聚合反應器組成的情況下,該定義不排除整個方法包括如在預聚合反應器中的預聚合步驟這一選項。術語「由……組成」僅僅為考慮到主聚合反應器的封閉式表述。第一反應器(R1)優選地為淤漿反應器(SR)且可以為在本體或淤漿中操作的任何連續攪拌或簡單攪拌間歇釜式反應器或環流反應器。本體是指在包括至少60%(重量/重量) 的單體的反應介質中的聚合。根據本發明,淤漿反應器(SR)優選地為(本體)環流反應器(LR)。第二反應器(R2)可以為如第一反應器的淤漿反應器,如環流反應器,或者可選地氣相反應器(GPR)。第三反應器(R3)和第四反應器(R4)優選地為氣相反應器(GPR)。這類氣相反應器(GPR)可以為任何機械式混合反應器或流化床反應器。優選地氣相反應器(GPR)包括氣體速率為至少0.2米/秒的機械式攪拌流化床反應器。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氣相反應器為優選地具有機械攪拌器的流化床型反應器。因此,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第一反應器(R1)為淤漿反應器(SR),如環流反應器(LR),而第二反應器(R2)、第三反應器(R3)和第四反應器(R4)為氣相反應器(GPR)。因此本方法使用串聯連接的至少四個(優選地四個)聚合反應器,即淤漿反應器(SR)(如環流反應器(LR))、第一氣相反應器(GPR-1)、第二氣相反應器(GPR-2)和第三氣相反應器(GPR-3)。如果需要,在淤漿反應器(SR)前放置預聚合反應器。在另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第一反應器(R1)和第二反應器(R2)為淤漿反應器(SR),如環流反應器(LR),而第三反應器(R3)和第四反應器(R4)均為氣相反應器(GPR)。因此本方法使用串聯連接的至少四個(優選地四個)聚合反應器,即兩個淤漿反應器(SR)(如兩個環流反應器(LR))、第一氣相反應器(GPR-1)和第二氣相反應器(GPR-2)。如果需要,在第一淤漿反應器(SR)前放置預聚合反應器。優選的多階段法為例如描述於諸如EP0887379、WO92/12182、WO2004/000899、WO2004/111095、WO99/24478、WO99/24479或WO00/68315的專利文獻中,諸如由BorealisA/S,丹麥開發的「環流-氣相」法(被稱為技術)。其它合適的淤漿-氣相法為Basell的法。優選地,在如上所定義的用於製備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的本方法中,步驟(a)的第一反應器(R1),即淤漿反應器(SR),如環流反應器(LR)的條件可以如下:-溫度在50℃至110℃的範圍內,優選地在60℃和100℃之間,更優選地在68和95℃之間,-壓力在20巴至80巴的範圍內,優選地在40巴至70巴之間,-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法加入氫氣以控制摩爾質量。隨後,將來自步驟(a)的反應混合物轉移到第二反應器(R2),即氣相反應器(GPR-1),即轉移至步驟(c),其中步驟(c)中的條件優選地如下:-溫度在50℃至130℃的範圍內,優選地在60℃和100℃之間,-壓力在5巴至50巴的範圍內,優選地在15巴至35巴之間,-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法加入氫氣以控制摩爾質量。第三反應器(R3)和第四反應器(R4)(優選地第二氣相反應器(GPR-2)和第三氣相反應器(GPR-3)中)的條件與第二反應器(R2)相似。三個反應器區域中的停留時間可以有所不同。在用於製備聚丙烯的方法的一個實施方案中,本體反應器(即環流反應器)中的停留時間在0.1至2.5小時,諸如0.15至1.5小時的範圍內且氣相反應器中的停留時間通常為0.2至6.0小時,如0.5至4.0小時。如果需要,聚合可以以已知的方式在超臨界條件下在第一反應器(R1)中,即在淤漿反應器(SR)中,如在環流反應器(LR)中進行,和/或以冷凝模式在氣相反應器(GPR)中進行。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具有如下詳細描述的催化劑體系的預聚合,該催化劑體系包括齊格勒-納塔主催化劑、外部給體和任選的助催化劑。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預聚合是在溶解有少量其它反應物和任選的惰性組分的液態丙烯(即液相主要包括丙烯)中以本體淤漿聚合來進行。預聚合反應通常在10至60℃,優選地在15至50℃,且更優選地在20至45℃的溫度下進行。預聚合反應器中的壓力不是關鍵的,但必須足夠高以維持反應混合物為液相。因此,壓力可以為20至100巴,例如30至70巴。優選地將催化劑組分全部引入至預聚合步驟。然而,當可以分別進料固體催化劑組分(i)和助催化劑(ii)時,可以僅將一部分助催化劑引入預聚合階段並將其餘部分引入到隨後的聚合階段。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必要將這麼多的助催化劑引入預聚合階段以使其中獲得充分的聚合反應。還可以將其它組分添加至預聚合階段。因此,如本領域中已知的,可以將氫氣加入到預聚合階段以控制預聚物的分子量。此外,可以採用抗靜電添加劑來防止顆粒彼此粘附或粘附到反應器壁上。預聚合條件和反應參數的精確控制在本領域的技術範圍內。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在包括作為組分(i)的齊格勒-納塔主催化劑的存在下通過多階段聚合方法獲得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該齊格勒-納塔主催化劑含有低級醇和 鄰苯二甲酸酯的酯交換產物。根據本發明用於製備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所採用的主催化劑是通過以下製備的a)將MgCl2和C1-C2醇的噴霧結晶化加合物或乳液固化加合物與TiCl4反應b)在所述C1至C2醇和式(I)的所述鄰苯二甲酸二烷基酯之間發生酯交換以形成內部給體的條件下,使階段a)的產物與式(I)的鄰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反應其中R1'和R2'獨立地為至少C5烷基c)洗滌階段b)的產物,或d)任選地使步驟c)的產物與另外的TiCl4反應。按照例如專利申請WO87/07620、WO92/19653、WO92/19658和EP0491566中所定義的製備主催化劑。通過引用將這些文件的內容併入本文。首先形成MgCl2和C1-C2醇的式為MgCl2*nROH的加合物,其中R為甲基或乙基,n為1至6。優選地採用乙醇作為醇。將首先熔融然後噴霧結晶化或者乳液固化的加合物用作催化劑載體。在下一步驟中,噴霧結晶化或者乳液固化的式為MgCl2*nROH的加合物(其中R為甲基或乙基,優選地為乙基且n為1至6)與TiCl4接觸以形成鈦化載體,隨後進行以下步驟·向所述鈦化載體加入(i)式(I)的鄰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其中R1'和R2'獨立地為至少C5烷基,如至少C8烷基,或者優選地(ii)式(I)的鄰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其中R1'和R2'相同且為至少C5烷基,如至少C8烷基,或更優選地(iii)選自由鄰苯二甲酸丙基己基酯(PrH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和鄰苯二甲酸雙十三烷基酯(DTDP)組成的組的式(I)的鄰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再更優選地,式(I)的鄰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為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 如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或鄰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特別是鄰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以形成第一產物,·使所述第一產物經受適當的酯交換條件,即經受高於100℃,優選地在100至150℃之間,更優選地在130至150℃之間的溫度,以使所述甲醇或乙醇與所述式(I)的鄰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的所述酯基團進行酯交換以形成優選地至少80摩爾%,更優選地90摩爾%,最優選地95摩爾%的式(II)的鄰苯二甲酸二烷基酯其中R1和R2為甲基或乙基,優選乙基,式(II)的鄰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為內部給體,以及·回收所述酯交換產物作為主催化劑組合物(組分(i))。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將式MgCl2*nROH的加合物(其中R為甲基或乙基且n為1至6)熔融,然後將熔體優選地通過氣體注射到冷卻的溶劑或冷卻的氣體中,從而將加合物結晶成形態有利的形式,如例如在WO87/07620中所描述的。優選地將該結晶化加合物用作催化劑載體並反應至本發明中有用的主催化劑上,如在WO92/19658和WO92/19653中所描述的。由於通過提取除去了催化劑殘餘物,得到了鈦化載體和內部給體的加合物,其中衍生自酯醇的基團發生了改變。在足夠的鈦保留在載體上的情況下,其將作為主催化劑的活性元素。另外,在上述處理後重複鈦化反應以確保足夠的鈦濃度和由此的活性。優選地,根據本發明所採用的主催化劑含有至多2.5重量%,優選地至多2.2重量%且更優選地至多2.0重量%的鈦。其給體含量優選地在4至12重量%之間且更優選地在6和10重量%之間。更優選地,通過採用乙醇作為醇和採用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作為式(I)的鄰苯二甲酸二烷基酯製備根據本發明所使用的主催化劑,以產生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作為內部給體化合物。還更優選地,根據本發明所採用的催化劑為如實施例部分所描述的催化劑;特別是採用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作為式(I)的鄰苯二甲酸二烷基酯。為了製備根據本發明的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產物,除了特定的齊格勒-納塔主催化劑之外,所採用的催化劑體系優選地還包括有機金屬助催化劑作為組分(ii)。因此優選的是從由例如三烷基鋁(如三乙基鋁(TEA))、二烷基氯化銨和烷基倍半氯化鋁組成的組中選擇助催化劑。所採用的催化劑體系的組分(iii)為由式(IIIa)或(IIIb)表示的外部給體。將式(IIIa)定義為Si(OCH3)2R25(IIIa)其中R5表示具有3至12個碳原子的支鏈烷基基團,優選地具有3至6個碳原子的支鏈烷基基團,或具有4至12個碳原子的環烷基,優選地具有5至8個碳原子的環烷基。特別優選的是,R5選自由異丙基、異丁基、異戊基、叔丁基、叔戊基、新戊基、環戊基、環己基、甲基環戊基和環庚基組成的組。將式(IIIb)定義為Si(OCH2CH3)3(NRxRy)(IIIb)其中Rx和Ry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碳原子數為1至12的烴基。Rx和Ry獨立地選自由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直鏈脂肪族烴基團、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支鏈脂肪族烴基團和具有1至12個碳原子的環狀脂肪族烴基團組成的組。特別優選的是,Rx和Ry獨立地選自由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辛基、癸基、異丙基、異丁基、異戊基、叔丁基、叔戊基、新戊基、環戊基、環己基、甲基環戊基和環庚基組成的組。更優選地,Rx和Ry是相同的,還更優選地Rx和Ry均為乙基基團。更優選地,外部給體具有分子式(IIIa),如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Si(OCH3)2(環-戊基)2]或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Si(OCH3)2(CH(CH3)2)2]。最優選地,式(IIIb)的外部給體為二乙氨基三乙氧基矽烷。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在催化劑體系的存在下通過使乙烯基化合物聚合可以改性齊格勒-納塔主催化劑,該催化劑體系包括特定的齊格勒-納塔主催化劑(組分(i))、外部給體(組分(iii)和任選的助催化劑(組分(iii)),該乙烯基化合物具有式:CH2=CH-CHR3R4其中R3和R4一起形成5元或6元飽和環、不飽和環或芳香族環或獨立地表示包括1至4個碳原子的烷基,且將經改性的催化劑用於製備根據本發明的異相丙烯共聚物。經過聚合的乙烯基化合物可以充當α-成核劑。有關催化劑改性,參考國際申請WO99/24478、WO99/24479和特別是WO00/68315, 通過引用將關於有關催化劑改性的反應條件和關於聚合反應的內容併入全文。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聚烯烴組合物還包括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作為其基本組分。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通常具有比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低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此外,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特性粘度(IV)應該顯著高於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因此,優選的是,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與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的比滿足不等式(I),更優選地滿足不等式(Ia),還更優選地滿足不等式(Ib),再更優選地不等式(Ic)其中MFR(1)為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和MFR(2)為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優選的是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冷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的特性粘度(IV)與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冷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的特性粘度(IV)之比滿足不等式(II),更優選地滿足不等式(IIa),還更優選地滿足不等式(IIb),再更優選地滿足不等式(IIc)其中IV(1)為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冷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的特性粘度(IV),和IV(2)為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冷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的特性粘度(IV)。本發明的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為異相體系,該異相體系在其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中具有平衡的共聚單體/特性粘度比。因此,本發明的第二異相聚丙烯組合物(HECO2)包括丙烯均聚物(H-PP2)和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其中(i)所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具有根據ISO1133測量的在高於1.0至8.0g/10min範圍內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ii)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具有根據DINISO1628/1(在135℃下在萘烷中)測定的在大於3.7至9.0dl/g範圍內的特性粘度;以及(iii)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共聚單體含量在10.0至40.0重量%範圍內,優選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丙烯均聚物(H-PP2)具有根據ISO1133測量的在大於15至400g/10min範圍內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優選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具有根據ISO16152(25℃)測定的低於40重量%,優選地低於35重量%,更優選地在8.0至35重量%範圍內,再更優選地在15至35重量%範圍內,如在20至35重量%範圍內的二甲苯冷可溶物含量(XCS)。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滿足不等式(III)其中C為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以重量%(wt.-%)計的共聚單體含量,和IV為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以dl/g計的特性粘度。優選地,如上述所定義的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具有根據ISO1133測量的在1.0至8.0g/10min範圍內,優選地在1.0至7.0g/10min範圍內,更優選地在2.0至6.0g/10min範圍內,如在2.5至6.0g/10min範圍內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包括為丙烯均聚物(H-PP2)的基體(M2)和分散於其中的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因此,基體(M2)含有不屬於基體(M2)的(精細地)分散的包合物且所述包合物含有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關於術語「異相丙烯共聚物」的進一步定義是指上面所提供的信息。如上所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包括丙烯均聚物(H-PP2)。所述丙烯均聚物(H-PP2)構成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基體(M2)。由於丙烯均聚物(H-PP2)幾乎為二甲苯冷不溶物且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主要可溶於冷二甲苯,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不溶物級分(XCI)的性能和丙烯均聚物(H-PP2)的性能十分相似。因此,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不溶物(XCI)級分和丙烯均聚物(H-PP2)具有根據ISO1133測量的在15至400g/10min的範圍內,優選地在20至300g/10min的範圍內,更優選地在30至120g/10min的範圍內,再更優選地在45至95g/10min的範圍內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丙烯均聚物(H-PP2)的分子量級分可以是單峰或多峰的,例如雙峰。在丙烯均聚物(H-PP2)的分子量為多峰(如雙峰)的情況下,它包括至少兩種級分,優選地由兩種級分組成,這兩種級分為第一丙烯均聚物級分(H-PP2a)和第二丙烯均聚物級分(H-PP2b)。優選地兩種級分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有所不同。因此,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丙烯均聚物級分(H-PP2a)與第二丙烯均聚物級分(H-PP2b)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相差至少10g/10min,更優選地至少20g/10min,還更優選地在10至200g/10min的範圍內,再更優選地在20至150g/10min的範圍內。優選地,第一丙烯均聚物級分(H-PP2a)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高於第二丙烯均聚物級分(H-PP2b)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主要影響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性質和量。因此,在第一近似中,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的性質可以與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性質等同。然而,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的量高於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總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因此,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彈性體共聚物(E2)的量優選地低於40.0重量%,更優選地等於或低於38.0重量%,還更優選地在15.0至40重量%的範圍內,再更優選地在17.0至低於38重量%的範圍內。另一方面,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量優選地低於40.0重量%,更優選地等於或低於35.0重量%,還更優選地在8.0至35.0重量%的範圍內,再更優選地在15.0至35.0重量%的範圍內,如在20.0至35.0重量%的範圍內。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包括與丙烯可共聚的單體,例如共聚單體,如乙烯和/或C4至C12α-烯烴,特別是乙烯和/或C4至C12α-烯烴,諸如1-丁烯和/或1-己烯。優選地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包括與來自由乙烯、1-丁烯和1-己烯組成的組的丙烯可共聚合的單體,特別是由與來自由乙烯、1-丁烯和1-己烯組成的組的丙烯可共聚合的單體組成。更具體地,除了丙烯之外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還包括可衍生自乙烯和/或1-丁烯的單元。因此,在一個特別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彈性體丙烯共聚物相(E2)包括僅可衍生自乙烯和丙烯的單元,即為乙丙橡膠(EPR)。基於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的總重量,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的共聚單體含量(優選地為乙烯含量)優選地不超過40.0重量%,還更優選地不超過35.0重量%,再更優選地在10.0至40.0重量%的範圍內,還再更優選地在12.0至35.0重量%的範圍內,甚至再更優選地在14.0至30.0重量%的範圍內。反過來,優選的是,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共聚單體含量(優選地為乙烯含量)不超過40.0重量%,還更優選地不超過35.0重量%,再更優選地在10.0至40.0重量%的範圍內,還再更優選地在12.0至30.0重量%的範圍內,甚至再更優選地在13.0至29.0重量%的範圍內,如在14.0至27.0重量%的範圍內。此外需要的是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分子量在特定範圍內。因此,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根據DINISO1628/1(在135℃下在萘烷中)測定的特性粘度(IV)在大於3.7至9.0dl/g的範圍內,更優選地在4.0至8.5dl/g的範圍內,還更優選地在4.2至8.0dl/g的範圍內,如在4.5至7.0dl/g的範圍內。本發明的重要方面在於,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級分的特性粘度(IV)和共聚單體含量(優選地為乙烯含量)是相互一致的。因此,需要的是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滿足不等式(III),優選地滿足不等式(IIIa),更優選地滿足不等式(IIIb),還更優選地滿足不等式(IIIc),其中C為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以重量%(wt.-%)計的共聚單體含量,且IV為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以dl/g計的特性粘度。從上面的不等式可以得出,無量綱使用共聚單體含量值和特性粘度值,因為它們分別除以各自的單位,即分別除以「重量%」和「dl/g」。如上所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包括丙烯均聚物(H-PP2)和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因此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共聚單體優選地與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的共聚單體相同。因此,除了丙烯之外,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還包括共聚單體,如乙烯和/或C4至C12α-烯烴,特別是乙烯和/或C4至C10α-烯烴,諸如1-丁烯和/或1-己烯。優選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包括與來自由乙烯、1-丁烯和1-己烯組成的組的丙烯可共聚合的單體,特別是由與來自由乙烯、1-丁烯和1-己烯組成的組的丙烯可共聚合的單體組成。更具體地,除了丙烯之外,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還包括可衍生自乙烯和/或1-丁烯的單元。因此,在特別優選的實施方案中,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包括僅可衍生自乙烯和丙烯的單元。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共聚單體含量(優選地為乙烯含量)優選地低於20.0重量%,更優選地不超過16.0重量%,還更優選地在3.5至16.0重量%的範圍內,再更優選地在大於4.0至14.0重量%的範圍內。優選地,需要的是,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是熱機械穩定的。因此,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熔融溫度(Tm)為至少135℃,更優選地在135至168℃的範圍內。如在本發明中定義的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可以含有高達5.0重量%的添加劑(不包括成核劑,諸如不包括α-成核劑),如抗氧化劑和增滑劑以及防粘連劑。優選地,添加劑含量(不包括(α-)成核劑)低於重量3.0重量%,例如低於1.0重量%。優選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包括α-成核劑。甚至更優選的是本發明不含β成核劑。因此,α-成核劑優選地選自由以下組成的組(i)一元羧酸類和多元羧酸類的鹽類,諸如苯甲酸鈉或叔丁基苯甲酸鋁,和(ii)二亞苄基山梨醇(諸如1,3:2,4二亞苄基山梨醇)和C1-C8-烷基-取代的二亞苄基山梨醇衍生物,如甲基二亞苄基山梨醇、乙基二亞苄基山梨醇或二甲基二亞苄基山梨醇(如1,3:2,4二(甲基亞苄基)山梨醇),或取代的諾尼醇衍生物,如1,2,3,-三脫氧-4,6:5,7-雙-O-[(4-丙基苯基)亞甲基]-諾尼醇,和(iii)磷酸二酯類的鹽類,如2,2'-亞甲基雙(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鈉或羥基-雙[2,2'-亞甲基-雙(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鋁,和(iv)乙烯基環烷烴聚合物和乙烯基烷烴聚合物(如下面更詳細地討論),和(v)其混合物。此類添加劑通常是市售可得的並且描述於例如HansZweifel的「PlasticAdditivesHandbook」,第6版,20081,第976至982頁。優選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含有高達5重量%的α-成核劑。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含有不超過200ppm,更優選地1至200ppm,更優選5至100ppm的α-成核劑,特別地該α成核劑選自由二亞苄基山梨醇(諸如1,3:2,4二亞苄基山梨醇)、二亞苄基山梨醇衍生物,優選地二甲基二亞苄基山梨醇(諸如1,3:2,4二(甲基亞苄基)山梨醇)、或取代的諾尼醇衍生物,如1,2,3,-三脫氧-4,6:5,7-雙-O-[(4-丙基苯基)亞甲基]-諾尼醇、乙烯基環烷烴聚合物、乙烯基烷烴聚合物及其混合物組成的組。特別優選的是,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含有乙烯基環烷烴(如乙烯基環己烷(VCH))聚合物和/或乙烯基烷烴聚合物。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中,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含有乙烯基環烷烴(如乙烯基環己烷(VCH))聚合物和/或乙烯基烷烴聚合物。優選地,通過BNT技術將為乙烯基環己烷(VCH)聚合物的乙烯基環烷烴引入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中。更優選地,在該優選的實施方案中,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中的乙烯基環烷烴(如乙烯基環己烷(VCH))聚合物和/或乙烯基烷烴聚合物的量(更優選地乙烯基環己烷(VCH)聚合物的量)不超過500ppm,更優選地為1至200ppm,最優選地為5至100ppm。關於BNT-技術,參考了國際申請WO99/24478、WO99/24479和特別是WO00/68315。根據該技術,通過在特別地包括專用齊格勒-納塔主催化劑、外部給體和助催化劑的催化劑體系的存在下使乙烯基化合物聚合而可以對催化劑體系(優選地齊格勒-納塔主催化劑)進行改性,該乙烯基化合物具有下式:CH2=CH-CHR3R4其中R3和R4一起形成5-或6-元飽和環、不飽和環或芳香族環或獨立地表示包括1至4個碳原子的烷基,並將經改性的催化劑用於製備根據本發明的丙烯共聚物。經過聚合的乙烯基化合物充當α-成核劑。在催化劑的改性步驟中,乙烯基化合物與固體催化劑組分的重量比優選地高達5(5:1),優選地高達3(3:1),最優選地從0.5(1:2)至2(2:1)。最優選的乙烯基化合物為乙烯基環己烷(VCH)。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優選地通過特定的方法獲得。因此,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優選地在第一反應器(1stR』)在通過連續聚合法獲得,並且任選地在第二反應器(2ndR』)中製備丙烯均聚物(H-PP2),而在第三反應器(3rdR』)和任選地在第四反應器(4thR』)中得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術語「連續聚合法」是指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是在串聯連接的至少兩個(優選地三個或四個)反應器中製備的。因此,本方法包括至少第一反應器(1stR』)、任選的第二反應器(2ndR』)、第三反應器(3rdR』)和任選的第四反應器(4thR』)。術語「聚合反應器」應表示主要聚合發生處。因此,在該方法由三個或四個聚合反應器組成的情況下,該定義不排除整個方法包括如在預聚合反應器中的預聚合步驟這一選項。術語「由……組成」僅為考慮到主聚合反應器的封閉式表述。如上所述,在第一反應器(1stR』)或者在前兩個反應器(1st和2ndR』)中製備基體(M2),即丙烯均聚物(H-PP2)。在採用兩個反應器製備丙烯均聚物(H-PP2)的情況下,在各反應器中製備如上所述的熔體流動速率可不同的丙烯均聚物級分(H-PP2a)和(H-PP2b)。優選地,第一丙烯均聚物級分(H-PP2a)在第一反應器(1stR』)中製備而第二丙烯均聚物級分(H-PP2b)在第二反應器(2ndR』)中製備。優選地,第一丙烯均聚物級分(H-PP2a)和第二丙烯均聚物級分(H-PP2b)之間的重量比為20/80至80/20,更優選地30/70至70/30,再更優選地40/60至65/35。在第一反應器(1stR』)或者任選的第二反應器(2ndR')之後,得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基體(M2),即丙烯均聚物(H-PP2)。隨後將該基體(M2)轉移到第三反應 器(3rdR』)和任選的第四反應器(4thR』)中,在其中製備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並由此得到了本發明的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優選地,基體(M2)(即丙烯均聚物(H-PP2))和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之間的重量比[(M2)/(E2)]為91/9至60/40,更優選地為90/10至低於70/30。第一反應器(1stR』)優選地為淤漿反應器(SR)且可以為在本體或淤漿中操作的任何連續攪拌或簡單攪拌的間歇釜式反應器或環流反應器。本體是指在包括至少60%(重量/重量)的單體的反應介質中的聚合。根據本發明,淤漿反應器(SR)優選地為(本體)環流反應器(LR)。第二反應器(2ndR』)、第三反應器(3rdR』)和第四反應器(4thR』)優選地為氣相反應器(GPR)。這類氣相反應器(GPR)可以為任何機械式混合反應器或流化床反應器。優選地氣相反應器(GPR)包括氣體速率為至少0.2米/秒的機械使攪拌流化床反應器。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氣相反應器為優選地具有機械攪拌器的流化床型反應器。因此,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第一反應器(1stR』)為淤漿反應器(SR),如環流反應器(LR),而第二反應器(2ndR』)、第三反應器(3rdR』)和任選的第四反應器(4thR』)為氣相反應器(GPR)。因此本方法使用串聯連接的至少兩個(優選地兩個或三個)聚合反應器,即淤漿反應器(SR)(如環流反應器(LR))、第一氣相反應器(GPR-1)、第二氣相反應器(GPR-2)和任選地第三氣相反應器(GPR-3)。如果需要,在淤漿反應器(SR)前放置預聚合反應器。優選的多階段法為例如描述於諸如EP0887379、WO92/12182、WO2004/000899、WO2004/111095、WO99/24478、WO99/24479或WO00/68315的專利文獻中如由BorealisA/S,丹麥開發的「環流-氣相」法(被稱為技術)。其它合適的淤漿-氣相法為Basell的法。優選地,在如上所定義的用於製備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本方法中,第一反應器(1stR』),即淤漿反應器(SR),如環流反應器(LR)的條件可以如下:-溫度在40℃至110℃的範圍內,優選地在60℃和100℃之間,如在68至95℃,-壓力在20巴至80巴的範圍內,優選地在40巴至70巴之間,-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法加入氫氣以控制摩爾質量。隨後,將來自第一反應器(1stR』)的反應混合物轉移到第二反應器(2ndR』),即氣相反應器(GPR-1),其中條件優選地如下:-溫度在50℃至130℃的範圍內,優選地在60℃和100℃之間,-壓力在5巴至50巴的範圍內,優選地在15巴至35巴之間,-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法加入氫氣以控制摩爾質量。第三反應器(3rdR』)和第四反應器(4thR』)(優選地在第二氣相反應器(GPR-2)和第三氣相反應器(GPR-3))中的條件與第二反應器(2ndR』)相似。三個或四個反應器區域中的停留時間可以有所不同。在用於製備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方法的一個實施方案中,第一反應器(1stR』),即淤漿反應器(SR),如環流反應器(LR)中的停留時間在0.2至4小時的範圍內,諸如0.3至1.5小時且氣相反應器中的停留時間通常為0.2至6.0小時,如0.5至4.0小時。如果需要,聚合可以以已知的方式在超臨界條件下在第一反應器(1stR』)中,即在淤漿反應器(SR)中,如在環流反應器(LR)中進行,和/或以冷凝模式在氣相反應器(GPR)中進行。優選地,該方法還包括具有如下提及的催化劑體系的預聚合,該催化劑體系包括齊格勒-納塔主催化劑、外部給體和任選的助催化劑。在優選的實施方案中,預聚合是在溶解有少量其它反應物和任選的惰性組分的液態丙烯(即液相主要包括丙烯)中以本體淤漿聚合來進行。預聚合反應通常在0至50℃,優選地在10至45℃,且更優選地在15至40℃的溫度下進行。預聚合反應器中的壓力不是關鍵的,但必須足夠高以保持反應混合物為液相。因此,壓力可以為20至100巴,例如30至70巴。優選地將催化劑組分全部引入至預聚合步驟。然而,當可以分別進料固體催化劑組分(i)和助催化劑(ii)時,可以僅將一部分助催化劑引入預聚合階段並將其餘部分引入到隨後的聚合階段。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必要將這麼多的助催化劑引入預聚合階段以使其中獲得充分的聚合反應。還可以將其它組分添加至預聚合階段。因此,如本領域中已知的,可以將氫氣加入到預聚合階段以控制預聚物的分子量。此外,可以使用抗靜電添加劑來防止顆粒彼此粘附或粘附到反應器壁上。預聚合條件和反應參數的精確控制在本領域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通過在如上所述包含三種組分(即作為組分(i)的齊格勒-納塔主催化劑,和任選地作為組分(ii)的有機金屬助催化劑以及作為組分(iii)的由式(IIIa)或(IIIb) 表示的(優選地由式(IIIa)表示的)外部給體)催化劑體系的存在下的連續聚合法依照如上所述的製備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而獲得了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更優選地,外部給體具有式(IIIa),如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Si(OCH3)2(環-戊基)2]或二異丙基二甲氧基矽烷[Si(OCH3)2(CH(CH3)2)2]。優選地通過擠壓將如上所述的添加劑加入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中。對於混合/擠出,可以使用常規的混合或共混設備,諸如Banbury混合機、雙輥煉膠機、Buss共捏合機或雙螺杆擠出機。從擠出機回收的聚合物材料通常為顆粒形式。聚烯烴組合物及其應用將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和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組合以形成本發明的聚烯烴組合物。可以用任何常規的方式,如用擠出機實現共混。為了獲得所需的性能,異相丙烯共聚物優選地以特定的混合比例共混。因此,本發明的聚烯烴組合物優選地包括重量比[(HECO1):(HECO2)]為9:1至200:1,如9:1至200:1(而不包括10:1和/或15:1的值),更優選地為大於15:1至100:1,如16:1至100:1,還更優選地在19:1至10:1的範圍內,再更優選地為25:1至100:1的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和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優選的是聚烯烴組合物中的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量相當低。因此,優選的是,基於聚烯烴組合物的總重量,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量等於或小於10重量%,如在0.5至等於或小於10重量%的範圍內,更優選地等於或小於8.0重量%,如在1.0至等於或小於8.0重量%的範圍內,還更優選地等於或小於5.0重量%,如在1.0至等於或小於5.0重量%的範圍內,再更優選地等於或小於4.5重量%,如在1.0至等於或小於4.5重量%的範圍內。本發明的聚烯烴組合物可以包括其它聚合物,但優選的是,兩種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和(HECO2)組成組合物的主要的量。因此,優選的是兩種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和(HECO2)組成了至少70重量%,更優選地至少80重量%,還更優選地至少90重量%,再更優選地至少95重量%的本發明的聚烯烴組合物。剩餘部分可以為添加劑、填料、(α)-成核劑和用作添加劑或彈性體的載體的聚合物。因此,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本發明的聚烯烴組合物包括(a)基於聚烯烴組合物的總重量,至少85重量%,優選地至少90重量%,更優選地至少95重量%的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b)基於聚烯烴組合物的總重量,0.5至等於或小於10重量%,優選地1.0至等於或小 於5.0重量%,更優選地1.0至等於或小於4.5重量%的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c)基於聚烯烴組合物的總重量,任選地高達2.0重量%,優選地0.0001至1.5重量%,更優選地0.3至等於或小於1.0重量%的成核劑,如α-成核劑。優選地,如當分別定義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和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時所提及的,所述成核劑為α-成核劑。還更優選地,(α-)成核劑來自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和/或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因此,特別優選的是,聚烯烴組合物包括作為(α-)成核劑的滑石和乙烯基環烷烴,如乙烯基環己烷(VCH)。優選地,如本文所定義的聚烯烴組合物具有(a)根據ISO572-2測量的至少1310MPa,更優選地在1310至1500MPa的範圍內;如在1350至1450MPa範圍內的拉伸模量,和/或(b)根據ISO1792C/DIN53453(-20℃)測量的至少4.0kJ/m2,更優選地在4.0至6.0kJ/m2範圍內,如在4.2至5.5kJ/m2範圍內的簡支梁缺口衝擊,和/或根據ISO1792C/DIN53453(23℃)測量的至少9.0kJ/m2,如更優選地在9.0至13.0kJ/m2範圍內,如在10.0至12.0kJ/m2範圍內的簡支梁缺口衝擊;和/或(c)根據ISO6603-2測量的至少10.0J,更優選地在10.0至14.0J範圍內,如在10.5至12.0J範圍內的穿刺能(23℃)。本發明還涉及包括本發明的聚烯烴組合物的製品,如玩具、家電部件,和(薄壁)包裝材料,優選(薄壁)包裝材料。優選地薄壁包裝材料的厚度等於或小於2mm,優選地在0.2至2.0mm的範圍內。優選地,根據本發明的製品,如玩具、家電部件和包裝材料(諸如薄壁包裝材料),包括至少70重量%,更優選地包括至少90重量%,再更優選地包括至少95重量%的如本文所定義的聚烯烴組合物,還更優選地由如本文所定義的聚烯烴組合物組成。所述薄壁包裝材料優選地通過注塑製備。此外,薄壁包裝材料優選地選自由杯子、盒子、託盤、提桶、水桶、碗、蓋子、擋板、帽子、CD封面、DVD封面和類似物組成的組。此外,本發明還涉及如本文所定義的聚烯烴組合物用於製造上一段所定義的製品的用途。本發明特別涉及聚烯烴組合物中的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用於改善所述聚烯烴組合物的耐穿刺性的用途,其中基於聚烯烴組合物的總重量,聚烯烴組合物中的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量等於或小於10重量%,優選地在0.5至等於或小於10重量%的 範圍內,更優選地在1.0至等於或小於5.0重量%的範圍內,再更優選地在1.0至等於或小於4.5重量%的範圍內,其中進一步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包括丙烯均聚物(H-PP2)和彈性體丙烯共聚物(E2),(i)所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具有根據ISO1133測量的在高於1.0至8.0g/10min範圍內的熔體流動速率MFR2(230℃);(ii)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具有根據DINISO1628/1(在135℃下在萘烷中)測定的在大於3.7至9.0dl/g範圍內的特性粘度;以及(iii)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二甲苯冷可溶物(XCS)級分的共聚單體含量在10.0至40.0重量%的範圍內,優選地,如果包括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聚烯烴組合物在-20℃下的低溫穿刺能比不包括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相同聚烯烴組合物高至少1.8J時,則耐穿刺性的改善得以實現。關於測量的精確條件請參考實施例部分。優選地,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為聚烯烴組合物的一部分,包括(a)基於該聚烯烴組合物的總重量,至少85重量%,優選地至少90重量%,更優選地至少95重量%的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b)基於該聚烯烴組合物的總重量,0.5至等於或小於10重量%,優選地1.0至等於或小於5.0重量%,更優選地1.0至等於或小於4.5重量%的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c)基於該聚烯烴組合物的總重量,任選地高達2.0重量%,優選地0.0001至1.5重量%,更優選地0.3至等於或小於1.0重量%的成核劑,如α-成核劑。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2)和聚烯烴組合物的其它優選的實施方案,請參考以上提供的信息。現在通過以下提供的實施例進一步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1.定義/測量方法除非另外定義,下述術語的定義和測定方法適用於本發明的上述一般描述以及下面的實施例。利用NMR光譜對微結構進行定量採用定量核磁共振(NMR)光譜以定量聚合物的共聚單體含量。在溶液狀態下採用BrukerAdvanceIII400NMR光譜儀對於1H和13C分別在400.15MHz和100.62MHz下操作來記錄 定量13C{1H}NMR光譜。採用13C優化的10mm拓展溫度探頭在125℃下對所有氣動裝置使用氮氣來記錄所有光譜。將約200mg的材料與鉻-(Ⅲ)-乙醯丙酮(Cr(acac)3)一同溶解於約3ml的1,2-四氯乙烷-d2(TCE-d2)中,形成65mM弛豫試劑在溶劑中的溶液((Singh,G.,Kothari,A.,Gupta,V.,PolymerTesting285(2009),475)。為確保均相溶液,在加熱塊中製備初始樣品後,將NMR管在旋轉烘箱中進一步加熱至少1小時。插入磁體後,管在10Hz下旋轉。選擇該設置主要是為了高解析度和準確的乙烯含量定量的量化需要。通過採用優化的頂錐角(tipangle)、1s的循環延遲和雙水平WALTZ16解耦算法來利用標準單脈衝激發而不採用NOE(Zhou,Z.,Kuemmerle,R.,Qiu,X.,Redwine,D.,Cong,R.,Taha,A.,Baugh,D.Winniford,B.,J.Mag.Reson.187(2007)225;Busico,V.,Carbonniere,P.,Cipullo,R.,Pellecchia,R.,Severn,J.,Talarico,G.,Macromol.RapidCommun.2007,28,1128)。每個光譜共獲得6144(6K)個瞬變。對定量13C{1H}NMR譜進行處理、積分並採用專有的電腦程式由積分確定相關的定量性質。利用溶劑的化學位移,所有化學位移間接地參考乙烯嵌段在30.00ppm處的中心亞甲基(EEE)。即使不存在這種結構單元,這種方法提供了可比的參考。觀察到了對應於插入的亞乙基的特徵信號(Cheng,H.N.,Macromolecules17(1984),1950)。對於所觀察到的對應於2,1-赤式區域缺陷的特徵信號(如在L.Resconi,L.Cavallo,A.Fait,F.Piemontesi,Chem.Rev.2000,100(4),1253,在Cheng,H.N.,Macromolecules1984,17,1950,和在W-J.WangandS.Zhu,Macromolecules2000,331157中所述),需要對區域缺陷對經過確定的性質的影響進行校正。沒有觀察到對應於其它類型的區域缺陷的特徵信號。採用Wang等人的方法(Wang,W-J.,Zhu,S.,Macromolecules33(2000),1157)通過對13C{1H}光譜中跨越整個光譜區的多個信號進行積分來定量共聚單體分數。選擇這種方法是因為其穩健的性質和必要時解釋存在區域缺陷的能力。略微調整積分區域,以增加跨越整個範圍所遇到的共聚單體含量的適用性。對於PPEPP序列中僅觀察到孤立亞乙基的體系,對Wang等人的方法進行改進以減少已知不存在的位點的非零積分的影響。這種方法降低了對這類體系的乙烯含量的過度估計,並通過減少用於確定絕對乙烯含量的位點的數目來實現:E=0.5(Sββ+Sβγ+Sβδ+0.5(Sαβ+Sαγ))通過使用這種設置的位點,相應的積分方程變為:E=0.5(IH+IG+0.5(IC+ID))採用Wang等人的文章中所採用的相同符號(Wang,W-J.,Zhu,S.,Macromolecules33 (2000),1157)。不修改用於絕對丙烯含量的公式。由摩爾分數計算引入的共聚單體的摩爾百分數:E[摩爾%]=100*fE由摩爾分數計算引入的共聚單體的重量百分數:E[重量%]=100*(fE*28.06)/((fE*28.06)+((1-fE)*42.08))採用Kakugo等人的分析方法(Kakugo,M.,Naito,Y.,Mizunuma,K.,Miyatake,T.Macromolecules15(1982)1150)測定處於三元水平的共聚單體序列分布。選擇該方法是由於其穩健的性質並稍微調整以增加更寬範圍的共聚單體含量的適用性的積分區域。DSC分析、熔融溫度(Tm)和熔融熱(Hf)、結晶溫度(Tc)和結晶熱(Hc):採用TAInstrumentQ2000差示掃描量熱儀(DSC)對5至7mg的樣品進行測量。根據ISO11357/第3部分/方法C2在-30至+225℃的溫度範圍內在加熱/冷卻/加熱循環下以10℃/min的掃描速度運行DSC。結晶溫度(Tc)和結晶熱(Hc)由冷卻步驟確定,而熔融溫度(Tm)和熔融熱(Hf)由第二加熱步驟確定。根據ISO1133(230℃,2.16kg負荷)測量MFR2(230℃)。二甲苯冷可溶物(XCS,重量%):根據ISO16152;第1版;2005-07-01在25℃下確定二甲苯冷可溶物(XCS)含量。特性粘度是根據DINISO1628/1,1999年10月(在135℃下在萘烷中)測量的。拉伸模量;斷裂拉伸應變是根據ISO527-2(十字頭速度=1mm/min;23℃)採用如ENISO1873-2(狗骨形,4mm厚)中所述的注塑樣品進行測量的。簡支梁衝擊試驗:根據ISO1792C/DIN53453在23℃和-20℃下採用按照ISO294-1:1996製備的80×10×4mm3注塑條形試樣測量簡支梁缺口衝擊強度(簡支梁NIS)。在儀器化落錘試驗中,根據ISO6603-2採用60×60×1mm的注塑片和2.2m/s的測試速度,直徑為20mm的夾緊、潤滑的撞針確定穿刺能、最大受力和穿刺撓度。所報告的穿刺能是由在(60×60×1mm)測量的失效能曲線積分得到。2.實施例如下製備出了聚合方法中使用的催化劑:首先,在大氣壓下在惰性條件下將0.1mol的MgCl2×3EtOH懸浮於反應器中的250ml的癸烷中。將溶液冷卻至-15℃的溫度並加入300ml的冷TiCl4,同時保持溫度處於所述水平。然後,將淤漿的溫度緩慢升高至20℃。在此溫度下,向漿料中加入0.02摩爾的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加入鄰苯二甲酸酯之後,溫度在90分鐘內升高至135℃,將漿液靜置60分鐘。然後,加入另外300ml的TiCl4並將溫度在135℃下保持120分鐘。此後,將催化劑從液體中過濾,並在80℃下用300ml庚烷 洗滌六次。然後,將固體催化劑組分過濾並乾燥。在諸如專利公開EP491566、EP591224和EP586390中大體描述了催化劑及其製備概念。使催化劑與乙烯基環己烷以最終聚合物中的聚(乙烯環己烷)(PVCH)的濃度能達到200ppm的量(參見EP1183307A1)進行預聚合(參見EP1183307A1)。分別使用了作為助催化劑的三乙基鋁(TEAL)和作為給體的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D給體)(HECO2)和二乙氨基三乙氧基矽烷[U給體](HECO1)。表1表明了鋁與給體的比例。表1a:製備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n.d.未確定表1b:製備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參數單位HECO1HECO2GPR3溫度[℃]7267壓力[巴]1515停留時間[h]0.3H2/C2比[摩爾/千摩爾]40.022.4C2/C3比[摩爾/千摩爾]750250分裂[重量%]10.19.1n.d.未確定表2:異相聚丙烯(HECO)HECO1HECO2基體的MFR[g/10min]24055基體的XCS[重量%]2.02.0基體的C2[重量%]00MFR[g/10min]504.2XCS[重量%]2325總C2[重量%]9.77.6XCS中的C2[重量%]41.820.8XCS的IV[dl/g]3.46.3n.d.未確定通過熔融共混兩種異相丙烯共聚物來製備根據本發明的聚烯烴組合物。表3:本發明實施例和對比示例的性能實施例CE1IE1IE2IE3HECO1*[重量%]100979593HECO2[重量%]-357MFR[g/10min]50484746彈性模量[MPa]1302137313811360斷裂拉伸應變[%]9.5141617NIS+23℃[kJ/m2]8.010.810.810.7NIS-20℃[kJ/m2]3.94.54.74.9最大受力+23℃[N]103310201020穿刺撓度+23℃[mm]13.717.116.8穿刺能+23℃[J]9.111.511.3最大受力-20℃[N]143515151450穿刺撓度-20℃[mm]8.210.29.7穿刺能-20℃[J]6.08.87.9NIS缺口簡支梁衝擊強度*含有0.8重量%的滑石基礎聚合物的特徵總結在表2中。本發明實施例和對比示例的性能總結在表3中。CE1涉及第一異相丙烯共聚物(HECO1)。表3中所描述的結果顯示出在流動性、韌性、剛性、斷裂衝擊和應變的平衡方面的改善。當前第1頁1&nbsp2&nbsp3&nbsp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