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式車燈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8:09:01 2
複合式車燈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複合式車燈,包含:一個燈殼、一個可產生近燈光形的近燈單元,以及一個複合單元,該複合單元包括一個安裝座、數個圍繞該近燈單元的發光模組、一個位在該安裝座前方的環形反射座,以及一個電連接所述發光模組及該近燈單元的中控模組,每個發光模組都具有一個遠燈及一個方向燈,所述發光模組的遠燈共同產生遠燈光形,所述發光模組的方向燈共同產生方向燈光形,所述中控模組可在該車燈轉換到一個方向模式時,同步關閉所述遠燈並打開該近燈單元,通過前述設計能夠在產生數種光形的情況下縮小該車燈的體積。
【專利說明】複合式車燈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燈,特別是涉及一種安裝在車輛上,並可產生數種符合法規要求的光形的複合式車燈。
【背景技術】
[0002]參閱圖1,現有複合式的車燈I通常包含:一個燈座11,該燈座11具有數個左右間隔設置的燈穴111,而該車燈I還包含一個安裝在該燈座11前方但圖中未示出的前罩、各別安裝在所述燈穴111內的一個近光燈12、一個遠光燈13、一個方向燈14,以及一個位在所述燈穴111的相鄰的兩個間的輔助燈組15。該方向燈14鄰近該燈座11的外側,而該近光燈12介於該遠光燈13及該方向燈14間,所述輔助燈組15具有數個間隔設置的輔助燈151,所述輔助燈151沿著該方向燈14及該近光燈12之間弧形排列,最後平直地往該遠光燈13的底緣延伸。
[0003]現有車燈I為了產生不同的光形及光點分布,以符合車燈的法規要求,必需在該燈座11上設置所述燈穴111,並於所述燈穴111內分別裝設該近光燈12、該遠光燈13及該方向燈14,此種具有左右並排的燈穴111的車燈I雖然可以進行遠距離照明、近距離照明以及方向指示的功能,但是該車燈I的體積較大,如果要增進該車燈I的辨識性,還需要在該燈座11上預留供該輔助燈組15安裝的空間,故現有複合式的車燈I如果要產生數種不同的光形,體積通常比較大。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能夠產生數種光形的情況下縮小體積,並提高產品辨識性的複合式車燈。
[0005]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式車燈包含:一個包括一個容裝空間的燈殼、一個可產生近燈光形的近燈單元,以及一個複合單元,該近燈單元及該複合單元都安裝在該燈殼的容裝空間內,而該複合單元包括一個安裝座,以及一個位在該安裝座前方的環形反射座,該安裝座具有數個圍繞該近燈單元的燈杯,而該環形反射座具有數個分別位在所述燈杯前方的光線通道,又該複合單元還包括數個分別對應所述燈杯的發光模組,以及一個電連接所述發光模組及該近燈單元的中控模組,每個發光模組都具有一個遠燈及一個方向燈,所述發光模組的遠燈共同產生遠燈光形,而所述發光模組的方向燈共同產生方向燈光形,所述中控模組可在該車燈轉換到一個方向模式時,同步關閉所述遠燈並打開該近燈單元。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複合式車燈,該安裝座的每個燈杯都具有一個燈穴,每個燈穴都具有一個位於後方的穴孔,而所述發光模組的遠燈及方向燈都對應該燈穴,且該遠燈位於該穴孔的中央。
[000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複合式車燈,該安裝座的每個燈杯的燈穴都具有一個聚光面,該聚光面對應並圍繞該方向燈。
[0008]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複合式車燈,該複合單元還包括一個介於該環形反射座及該安裝座間的聚光導座,該聚光導座具有數個聚光凸部,所述聚光凸部介於各別的光線通道及燈穴間。
[0009]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複合式車燈,該聚光導座的每個聚光凸部都具有一個朝向所述發光模組的浮凸面,該浮凸面具有數條往後浮凸的導光突條,所述導光突條偏設在該浮凸面的一側。
[001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複合式車燈,該複合單元還包括一個散熱座,該散熱座具有數個分別位在該安裝座的燈杯或穴孔後方的散熱部,而所述發光模組還都具有一個與該遠燈及該方向燈電連接的電路板,上述電路板分別安裝在該散熱座的散熱部前方並與該中控模組電連接。
[001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複合式車燈,該複合單元的環形反射座還包括一個環基壁,該環基壁具有一個架孔,所述光線通道圍繞該架孔,而該近燈單元包括一個對應該環形反射座的架孔的中間反射座,以及一個近燈,該中間反射座具有一個界定出一個反射空間的反射環壁,該反射環壁對應該環形反射座的架孔。
[001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複合式車燈,該複合單元的安裝座還具有一個連接所述燈杯的連接板,而該聚光導座還具有一個連接所述聚光凸部的銜接部。
[0013]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於:通過所述遠燈及所述方向燈圍繞該近燈單元,同時利用該中控模組進行切換,除了可以防止所述遠燈及所述方向燈產生的光形相互幹擾外,還能夠在形成數種光形的情況下縮小該車燈的體積,同時提高該車燈的產品辨識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一種現有複合式車燈的前視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複合式車燈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0016]圖3是該實施例的一個前視圖;
[0017]圖4是沿圖3中IV -1V線所取的一個組合剖視圖;
[0018]圖5是一個未完整的前視圖,說明該實施例的一個安裝座及數個發光模組的對應關係;
[0019]圖6是該實施例的一個立體局部剖視圖,說明該車燈的發光模組;
[0020]圖7是一個未完整的後視立體圖,單獨說明該實施例的一個聚光導座;
[0021]圖8是該實施例的一個控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23]參閱圖2、3、4,本實用新型複合式車燈的一個實施例包含:一個燈殼2、一個近燈單元3,以及一個複合單元4。該燈殼2包括一個可以安裝在車輛(圖未示)上的燈座21、一個蓋設在該燈座21前方的前罩22,以及一個由該燈座21及該前罩22界定而成的容裝空間20。
[0024]本實施例該近燈單元3安裝在燈殼2的容裝空間20內,並包括一個中間反射座31,以及一個近燈32,該中間反射座31具有一個環形並界定出一個反射空間310的反射環壁311、一個位於中央的框壁312,以及一個連接在該反射環壁311及該框壁312間的連接壁313,而該近燈32對應該中間反射座31的框壁312,並且將光線投射到該中間反射座31的反射空間310內,上述中間反射座31可以反射該近燈32所產生的光線,使其產生符合法規要求的近燈光形。但是利用反射空間310的反射以及該近燈32的結構配合,來產生符合法規需求的光形及光點分布是現有技術,此非本實用新型改良的重點,不再詳述光形設計的細節。
[0025]參閱圖2、5、6,本實施例該複合單元4也是安裝在該燈殼2的容裝空間20內,並包括一個圍繞在該近燈單元3外周圍的安裝座42、一個位在該安裝座42前方的環形反射座41、一個位在該安裝座42後方的散熱座43、數個圍繞該近燈單兀3的發光模組44、一個電連接所述發光模組44及該近燈單元3的中控模組45 (參見圖8),以及一個介於該安裝座42及該環形反射座41間的聚光導座46。
[0026]該安裝座42具有數個圍繞該近燈單元3的燈杯421,以及一個連接所述燈杯421的連接板422,每個燈杯421都具有一個由前往後逐漸縮小的燈穴423,每個燈穴423都具有一個位在後方中央的穴孔424,以及一個由該穴孔424往前逐漸擴大的聚光面425。由前視圖觀看,所述燈杯421的聚光面425是扇形,並位在該穴孔424的左側或者右側。而該環形反射座41具有一個界定出一個架孔410的環基壁411,以及數個圍繞在該架孔410周圍並往前逐漸擴大延伸的光線通道412,每個光線通道412分別位在所述燈杯421前方,且都具有一個分別與該燈杯421的所述燈穴423前後對應的穴口 413,該環形反射座41的架孔410對應該中間反射座31的反射環壁311。
[0027]參閱圖6、7、8,本實施例該散熱座43具有數個分別位在所述燈杯421的穴孔424後方的散熱部431 (圖6隻示意一個),而所述發光模組44各別位在所述散熱部431的前方,並且分別對應該安裝座42的燈杯421,每個發光模組44都具有一個與該中控模組45電連接並各別安裝在該散熱座43的散熱部431前方的電路板441、一個電連接的安裝在該電路板441前方並共同產生遠燈光形的遠燈442,以及一個電連接的安裝在該電路板441前方並共同產生方向燈光形的方向燈443,該遠燈442位於該燈穴423的穴孔424的正中央,該方向燈443鄰近該燈穴423的聚光面425,而該聚光面425對應並圍繞該方向燈443。
[0028]而該聚光導座46具有數個分別位在該環形反射座41的光線通道412及該安裝座42的燈穴423間的聚光凸部461,以及一個連接所述聚光凸部461的銜接部462,每個聚光凸部461都具有一個朝向所述發光模組44及該安裝座42的燈穴423的浮凸面463,該浮凸面463具有數條偏在一側並往該燈穴423方向突出即往後浮凸的導光突條464,上述導光突條464設置的位置與該車燈安裝在車輛上的位置有關。也就是說,所述聚光凸部461的導光突條464的功用在於:將對應的方向燈443的光線往車輛的外側導引折射,因此,該聚光導座46的所述聚光凸部461的導光突條464都偏在一側。
[0029]參閱圖4、5、8,本實施例的車燈在使用時,可以通過該中控模組45的控制,選擇打開該近燈32或者所述遠燈442,當該車燈的近燈32被打開時,可以通過該中間反射座31的反射產生符合法規要求的近燈光形,此時如果駕駛人打開所述方向燈443時,前述方向燈443將圍繞在該近燈單元3的外周圍,並且通過該聚光導座46的所述聚光凸部461的引導,產生閃爍、光亮的方向指引訊號,由於所述方向燈443圍繞在該近燈單元3的外周圍,故本實施例可以因為所述方向燈443圍繞該近燈單元3,而展現出環形且特別的產品識別性。
[0030]當本實施例所述遠燈442被打開時,所述遠燈442產生的光線可以經由該聚光導座46的聚光,再由該環形反射座41的光線通道412往前投射,並且產生符合法規要求的遠燈光形,由於所述遠燈442圍繞在該近燈單元3的外周圍,故在所述遠燈442被打開時,該車燈也可以展現出環形且特別的產品識別性。當所述遠燈442被啟動,若駕駛人要將車燈切換到一個方向模式時,為了避免安裝在同一個燈穴423內且相鄰近的遠燈442及方向燈443的光線相互幹擾,該中控模組45會自動切換模式,並且在打開所述方向燈443時,同步關閉所述遠燈442並打開該近燈32,當車燈的方向模式解除後,再重新打開所述遠燈442同時關閉該近燈32。故本實施例通過該中控模組45的控制,可以避免所述發光模組44的遠燈442及方向燈443的光線相互幹擾。
[0031]進一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該中控模組45可以調整所述發光模組44的遠燈442的輸出功率,當所述遠燈442的輸出功率是100%時,可以組合產生符合遠燈光形的亮度,而當所述遠燈442的輸出功率為80%時,前述圍繞該近燈單元3的遠燈442就會產生晝行燈的效果。如果所述遠燈442的輸出功率降低到10%並且配合該近燈單元3的近燈32輸出較小的功率時,前述近燈32及所述遠燈442的組合,就可以產生位置燈的效果,故本實施例也可以通過該中控模組45來調整所述遠燈442的輸出功率,並產生不同的亮度需求。
[0032]由以上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該複合式車燈主要在該近燈單元3的外周圍設置所述發光模組44,同時將所述發光模組44的遠燈442及方向燈443整合對應該安裝座42的所述燈杯421的設計,不但結構新穎,前述設計也可以產生數種不同的光形,同時縮小該車燈的體積,由於所述遠燈442及所述方向燈443都是圍繞在該近燈單元3的周圍,因此,本實用新型也可以通過前述排列關係,產生較佳的產品識別性,故本實用新型確實是一種在能夠產生數種光形的情況下縮小體積,並可提高產品辨識性的複合式車燈。
【權利要求】
1.一種複合式車燈,包含一個燈殼,以及一個近燈單元,該燈殼包括一個容裝空間,而近燈單元安裝在該燈殼的容裝空間內,並可產生近燈光形;其特徵在於: 該複合式車燈還包含一個安裝在該燈殼的容裝空間內的複合單元,該複合單元包括一個安裝座,以及一個位在該安裝座前方的環形反射座,該安裝座具有數個圍繞該近燈單元的燈杯,而該環形反射座具有數個分別位在所述燈杯前方的光線通道,又該複合單元還包括數個分別對應所述燈杯的發光模組,以及一個電連接所述發光模組及該近燈單元的中控模組,每個發光模組都具有一個遠燈及一個方向燈,所述發光模組的遠燈共同產生遠燈光形,而所述發光模組的方向燈共同產生方向燈光形,所述中控模組可在該複合式車燈轉換到一個方向模式時,同步關閉所述遠燈並打開該近燈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式車燈,其特徵在於:該安裝座的每個燈杯都具有一個燈穴,每個燈穴都具有一個位於後方的穴孔,而所述發光模組的遠燈及方向燈都對應該燈穴,且該遠燈位於該穴孔的中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複合式車燈,其特徵在於:該安裝座的每個燈杯的燈穴都具有一個聚光面,該聚光面對應並圍繞該方向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複合式車燈,其特徵在於:該複合單元還包括一個介於該環形反射座及該安裝座間的聚光導座,該聚光導座具有數個聚光凸部,所述聚光凸部介於各別的光線通道及燈穴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複合式車燈,其特徵在於:該聚光導座的每個聚光凸部都具有一個朝向所述發光模組的浮凸面,該浮凸面具有數條往後浮凸的導光突條,所述導光突條偏設在該浮凸面的一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複合式車燈,其特徵在於:該複合單元還包括一個散熱座,該散熱座具有數個分別位在該安裝座的穴孔後方的散熱部,而所述發光模組還都具有一個與該遠燈及該方向燈電連接的電路板,上述電路板分別安裝在該散熱座的散熱部前方並與該中控模組電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複合式車燈,其特徵在於:該複合單元還包括一個散熱座,該散熱座具有數個分別位在該安裝座的燈杯後方的散熱部,而所述發光模組還都具有一個與該遠燈及該方向燈電連接的電路板,上述電路板分別安裝在該散熱座的散熱部前方並與該中控模組電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複合式車燈,其特徵在於:該複合單元的環形反射座還包括一個環基壁,該環基壁具有一個架孔,所述光線通道圍繞該架孔,而該近燈單元包括一個對應該環形反射座的架孔的中間反射座,以及一個近燈,該中間反射座具有一個界定出一個反射空間的反射環壁,該反射環壁對應該環形反射座的架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複合式車燈,其特徵在於:該複合單元的安裝座還具有一個連接所述燈杯的連接板,而該聚光導座還具有一個連接所述聚光凸部的銜接部。
【文檔編號】F21V23/04GK203980081SQ201420395898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6日
【發明者】吳柏樺 申請人:鼎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