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無線自組網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22:52:36 1
專利名稱:分布式無線自組網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分布式無線數據傳輸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一對多無線組網方法及其數據傳輸協議。
背景技術:
數據傳輸是各種數據採集系統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其主要分為有線傳輸方式和無線傳輸方式,有線傳輸方式通常耗資巨大、建設周期長、不便實現在可移動終端的應用, 且在數據採集網絡應用中容易引入各種幹擾,更無法滿足各種惡劣環境或複雜場合下的數據傳輸要求。隨著數據採集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應用環境的擴大,數據傳輸的方式也逐漸由有線向無線方式發展,相對於有線傳輸方式,無線傳輸方式具有綜合成本低、性能穩定、組網靈活、易於擴展等優勢,並能突破在複雜地理環境下的應用限制,因此易於實現且具有高可靠性的無線數據傳輸網絡在數據傳輸領域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主要體現在組網方法及其數據傳輸協議兩個方面。針對數據採集領域中廣泛應用的無線數據傳輸網絡平臺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現有比較成熟的無線通信網絡接口及其協議實現,另一種是運用適合自身採集系統需求的無線晶片組建專用的數據傳輸網絡及其通信協議。前者由於技術上的成熟而被廣泛應用於多種場合,目前比較成熟的主要包括GSM網絡、WIFI、Zigbee技術、藍牙、紅外等技術。其中GSM網絡已經被廣泛的應用於各種手持終端及無線數據傳輸平臺,其被廣泛應用主要是得益於普遍布設的基站網絡,充分滿足了無線通信距離的要求,但實際應用必須使用固定的模塊和接口,相應服務提供商需要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組網的整體成本較高,尤其是在使用成熟的轉接模塊時控制端在組網時仍需編寫特定的傳輸協議,這種情況使得GSM網絡通常不適於組網範圍較小的專用數據傳輸網絡;WIFI作為當前主流的無線組網方式,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場合,尤其是在手持終端行業,WIFI的高傳輸速度是其得以廣泛應用的一大優勢,其主流的應用是在各種熱點服務端中接入網際網路,但在無熱點支持的場合是無法獲取服務的,尤其是其通信距離的限制(通常情況下開闊地帶最大300米),進而導致WIFI 不適於某些多分支節點自組網的場合;Zigbee技術在多分支節點自組網的專用數據傳輸網絡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其成熟的集成模塊化設計結構,更方便於開發多分支節點無線產品,但其組網過程中通常需要特定的通信協議,不同的無線產品通常都具體自身專用的協議,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協議;藍牙及紅外技術通常情況只適用於點對點通信,不適合多點組網,兩者的通信距離通常僅限於幾米以內。而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各種集成化無線模塊也層出不窮,從短距離到遠距離通信,從低傳輸速率到大數據量傳輸速率,由此保證了當前豐富的無線支持平臺,進而使得各行業的產品分別由有線傳輸方式向無線傳輸方式發展,當然各種無線晶片的應用需要相應高效的通信協議支持,然而由於不同行業開發的產品需要不同的無線晶片支持,實際應用當中通常根據自身產品特點進行自組網,構成能夠充分滿足實際傳輸距離和速率需求的無線網絡平臺,整個組網過程中所編寫的相關協議也大不相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無線通信協議的編寫通常需要佔據產品開發周期的大部分時間,因此面對種類繁多的無線產品,方便實現、高效、實用的通信協議顯得至關重要,本發明以此為出發點提供了一種可靠的無線組網方法及其通信協議,進一步縮短產品開發的周期,保證無線產品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數據傳輸協議適於多種無線模塊,高效適用、配置靈活、數據傳輸可靠,組網簡單實用,不受分支節點限制的分布式無線自組網。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分布式無線自組網,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個主機、一個同步控制節點和多個分支節佔.
I— /、、、
主機啟用三個傳輸信道,信道PO作為其在發送模式下接收來自分支節點的自動應答信號,其地址與主機發送地址相同,並在發送地址列表中切換,信道Pl接收各分支節點數據,其地址在與各分支節點發送地址列表中相同的地址列表中切換,信道P2接收同步控制節點指令,只有一個公用地址;
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及其PO信道有固定且相同的地址,其中PO信道用於接收來自主機的應答信號,Pl信道接收主機和同步控制節點指令,其地址在兩個地址之間相互切換,分別是與本分支節點對應的主機發送地址和公用地址;
同步控制節點向各分支節點和主機傳輸啟動指令和數據讀取指令,同步控制節點僅開通PO信道且只有一個公用地址;
主機、同步控制節點和分支節點根據多節點多參數分布式無線數據傳輸要求,實現同步控制和異步傳輸的一對多組網方法,各分支節點與主機採用多信道多地址切換模式,利用地址匹配識別和自定義報文組合完成各分支節點與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無線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和接收地址分別設置對應不同的地址,但在相互通信時必須滿足發送端的發送地址與對應接收端相應信道分配的地址一致。主機PO信道地址、Pl信道地址切換為不同地址,其切換地址的數量與總的分支節點數量相同。所述自定義報文長度為32個字節,其中報頭佔8個字節,其餘M個字節為數據體,自定義報文、報頭、數據體的長度根據實際需求或結合滿足要求的不同無線模塊進行調整,所述報文中報頭部分包括分支節點完成標誌、分支節點號、分支節點內部數據道號、道數據結束標誌、報文計數,報頭部分按實際情況增加標誌。主機採用主動查詢分支節點狀態的方式來讀取數據,為避免死循環,分支節點超時未響應,主機跳過該分支節點查詢下一個分支節點。所述無線模塊為nRFML01+、nRFML01、nRFM01中的一種,或者其他符合多信道、 收發一體式、地址匹配通信要求的無線晶片。主機啟動後的流程如下 1.向分支節點發送配置參數
將主機地址切換至其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首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向分支點發送配置參數,啟動計時功能,等待分支節點配置完成後的應答信號,在計時時間內接收到應答信號,將主機發送地址切換到與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下一個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執行以上相同操作;
5在計時時間內未接收到應答信號,重發N次,期間接到應答信號則將主機發送地址切換到對應下一分支節點地址,執行以上相同操作; N次都未接到應答信號,檢查網絡; 循環以上過程,直到全部分支節點配置完成, 2.接收數據
將主機發送地址及其PO信道地址切換至其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首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主機Pl信道地址切換至與首分支節點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主機P2信道收到同步信號後,主機向首分支節點發送連接指令,確認連接並接收到應答信號後,主機Pl信道開始讀取首分支節點數據,首分支節點數據傳輸完成後,主機發送地址及其PO信道地址切換到其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下一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Pl信道地址切換至與下一個分支節點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循環執行以上相同操作;
在計時時間內未接收到應答信號,重發N次,期間接收到應答信號進入讀取數據步驟; N次都未接到應答信號,檢查網絡; 循環以上過程,直到全部分支節點數據傳輸完成。分支節點啟動後的流程如下
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及PO信道地址固定且相同,並且各分支節點地址不相同,Pl信道的地址在兩個地址之間相互切換,分別是與本分支節點對應的主機發送地址相同地址和公用地址,且默認地址是與本分支節點對應的主機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 Pl信道地址首先切換到本分支節點對應的主機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 接到主機配置命令時,首先完成執行相應的配置操作,完成後發送配置完成響應信號, 分支節點的Pl信道地址切換到公用地址,等待同步控制節點發送的同步信號,接收到同步信號後,分支節點Pi信道地址再次切換到與對應的主機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等待主機發送的連接指令,連接成功後分支節點向主機發送數據,數據發送完成後,分支節點Pl信道再次切換至公用地址。主機和各分支節點均採用多信道多地址切換技術,主機相對於無線分支節點採用一對多通信方式,這種通信方式的前提是無線模塊之間相互通信時,必須保證具有相同的地址和匹配的頻段。組網過程中,主機部分採用單個無線分支節點,利用信道和地址切換的方式逐次與各分支節點相互通信,主機部分開啟三個信道,其中PO信道用來接收發送數據時分支節點返回的應答信號,其地址與主機發送地址相同,同時主機發送地址的數量和分支節點數量相同,主要用來傳輸指令;Pi信道負責接收不同分支節點數據,其地址與各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相同,主機也正是通過Pl信道切換不同地址分別與各分支節點完成通信的,切換的地址列表包括了所有需要與主機進行通信的分支節點發送地址;P2信道作為接收同步信號的通道,其地址與同步控制節點的發送地址相同,即公用地址。主機通過無線自組網讀取分支節點數據時,採用主動請求的方式,並且在超時無響應的情況下跳過該分支節點。各分支節點部分主要包括地址分配和數據封裝,其中分支節點開啟兩個信道,PO 信道作為發送數據時接收應答信號的通道,其主要用於發送本分支節點數據;Pi信道地址在公用地址和對應主機發送地址之間切換,此通道主要用來接收指令,包括同步指令、配置指令、主機請求讀取數據的指令;分支節點部分另一個主要功能是數據的封裝,包括報文的組合方式及規則的編寫。同步控制節點負責控制整個網絡中的特定功能,如啟動分支節點同步採集和通知主機開始查詢分支節點狀態並讀取數據,本分支節點僅啟動PO通道用來接收應答信號,並分配網絡中的公用地址。整個網絡中傳輸的有效數據包長度32個字節,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網絡中針對主機發送的配置指令將報頭高4個字節及低4個字節作為區分不同配置的關鍵字,中間M個字節為具體的配置參數;分支節點部分發送的數據包中主要將高8個字節分配為報文的標示字節,主要是用來標示分支節點所傳送數據的特定信息(如本分支節點發送完成與否、分支節點號、採集道號、數據包數量、當前道數據發送完成與否),其餘M個字節為數據體。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整個一對多傳輸網絡中主機和分支節點在無數據傳輸的情況下均處於接收模式,只有在需要發送數據時才切換至發送模式。首先分配主機地址,其發送地址首先配置為地址列表中的第一個發送地址,即與網絡中第一個分支節點相對應的發送地址,其Pl信道地址與網絡中第一個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相同,P2信道地址與公用地址相同;分支節點Pl信道地址首先切換至與對應主機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此時主機可以向分支節點發送各種配置指令及配置參數信息,配置完成後分支節點Pl信道地址切換至公用地址,此時主機P2信道地址、分支節點Pl信道地址和同步控制節點的發送地址相同,主機在收到同步信號後,定時向第一個分支節點發送請求連接指令,具體的定時間隔時間根據實際採集系統的需求而定,分支節點完成諸如採集工作一系列操作後,等待接收主機發送的確認連接指令,確認連接後分支節點開始向主機傳輸數據,本分支節點傳輸完成後將 Pl信道地址重新切換至與對應主機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等待下一次操作;主機讀取完第一個分支節點的數據後將發送地址切換至與網絡中下一個分支節點對應的發送地址,其Pl 信道切換為與網絡中下一個分支節點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同時向該分支節點發送確認連接的指令,該分支節點在收到連接的指令後開始發送本分支節點數據,整個網絡以此類推, 直至傳輸完所有數據。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結合當前一對多無線數據傳輸網絡的應用優勢,提出一種多信道多地址切換的一對多無線組網方法,網絡的數據傳輸協議中報文長度及具體參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定製,整個分布式無線自組網的組網方法簡單易實現,方便移植應用到各種無線模塊的自組網絡中,其數據傳輸協議具有精確定位丟失數據包的功能,並具有高效實用、配置靈活、數據傳輸可靠的特點。
圖1為本發明系統結構框圖2為系統各部分信道地址分配框圖3為傳輸網絡中指令數據包字節分配圖示;
圖4為傳輸網絡中分支節點發送數據包字節分配圖示;
圖5為主機發送地址分配圖示;
圖6為分支節點發送地址分配圖示;
圖7為公用地址分配圖示;圖8為主機數據傳輸流程圖; 圖9分支節點數據傳輸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更容易被理解,此處對採用一對十二的多分支節點組網方式進行闡述,並可以以此類推進行分支節點和地址擴展,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參閱圖1及圖2,一種分布式無線自組網,由主機、分支節點、同步控制節點組成, 其中主機4以地址切換的方式分別與分支節點1、2、3相互進行數據傳輸,同步控制節點5 單向向主機4和分支節點1、2、3傳輸同步控制指令,主機和分支節點在相互通信時需要同時使用發送地址和接收地址,同時主機和分支節點在發送和接收數據時需要切換至相應的模式,即發送模式或接收模式,以下部分操作均是在其切換至相應的模式下進行的。參閱圖2,主機使用信道P0、P1、P2,其中PO信道用於發送數據時接收應答信號,其地址與主機發送地址相同,主機發送地址及PO信道地址根據地址列表循環切換對應至不同分支節點,Pi信道地址與對應各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相同,用於接收分支節點發送的數據,P2信道地址與公用地址相同,用於接收同步指令;分機使用信道P0、P1,其中PO信道用於發送數據時接收應答信號,其地址與本機發送地址相同,Pi信道地址則分別對應主機地址和公用地址,並根據需要在兩個地址之間進行切換;同步控制節點地址使用PO信道,其地址與本機發送地址相同,只分配公用地址。為保證本發明更易於被理解,此處通過敘述一個主機分別與十二個分支節點進行通信的組網方法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在進行通信需要對數據傳輸過程中所使用的報文格式進行說明,針對一對十二的組網方式報文採用了以下的定義格式整個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報文長度為十六進位格式的32個字節,參考圖3,主機向分支節點發送的數據包中首尾各四個字節,即第觀 31個字節及第(Γ3個字節按順序分別為0xa3、0xa2、0xal、0xa0 時,標示為主機向分支節點發送的配置命令,而其中的第Γ27個字節為具體的配置參數; 當主機或分支節點接收到的數據包中第觀 31個字節及第(Γ3個字節均為0x05時,其他字節隨機,標示為同步控制節點所發送同步命令;參考圖4,分支節點向主機傳輸數據時,將整個報文的最高8個字節用於標示數據包,主機通過報文的標示來進行解包,以便進行實際數據的提取和糾錯,其中第3(Γ31位元組為本分支節點數據發送完成標誌,第四字節為分支節點的編號,第觀字節為採集道號,第26 27位元組為數據包計數,第對 25位元組為當前採集道數據發送完成標誌,第(Γ23位元組為實際的數據體部分。主機可以根據報文的報頭部分實現對數據的恢復和糾錯。參考圖4,主機與分支節點相互通信時,必須保證其發送地址與對應的接收地址相同才能完成通信,本網絡中使用的地址寬度為十六進位格式的五個字節,由於主機需要分別與傳輸網絡中的十二個分支節點依次進行通信,因此主機的發送地址需要在十二個地址範圍內進行切換,此處主機部分所對應的地址列表中具體的十二個地址分配為高四個字節相同且由高至低分別為0Χ51、0Χ52、0Χ53、0Χ54,最低字節用於區分不同分支節點分別為 0xCl、0xC2、0xC3、0xC4……0xCB、0xCC,逐次加一;參考圖6,分支節點的地址與主機類似,具體的十二個地址分配也為高四個字節相同且由高至低分別為0x51、0x52、0x53、0x54,最低
8位元組用於區分不同分支節點分別為0XA1、0XA2、0XA3、0XA4……0xAB、0xAC,逐次加一。當然這並不是主機和分支節點地址的唯一編排方式,其可以有多種組合方式,前提是兩個分支節點通信時的發送地址和接收地址要對應;參考圖7,同步控制節點部分的地址設置為公用地址,其由高至低具體分配為0x51、0x52、0x53、0x54、0x55,此處公用地址的分配也可以取其他的組合方式。參考圖8,主機部分在整個數據傳輸過程中主要實現兩個功能一是向分支節點發送配置參數,二是接收分支節點傳輸的數據包。當主機向分支節點發送配置字時,首先將其地址切換至其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首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開始向分支節點發送配置數據包並啟動計時功能,同時循環等待分支節點配置完成後向主機返回的響應,如果在計時時間內接收到響應,表示分支節點接收到配置數據包並且配置完成,則將主機的發送地址切換至其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下一個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並執行以上相同的操作,反之, 如果計時時間內沒有收到響應,則主機直接跳轉至多次重發功能部分,如果在多次重發允許次數範圍內接收到響應,表示分支節點正確接收到了配置數據包並且配置完成,則將主機的發送地址繼續切換至其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下一個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並執行以上相同的操作,直至配置完網絡中所有分支節點,而如果超過了多次重發次數仍未接收到響應,則說明整個網絡出現了問題,需要對網絡進行檢查;主機在接收數據時首先需要將其發送地址其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首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並將自身Pl信道接收地址切換至對應分支節點發送地址,P2信道地址為公用地址,在接收數據前需要等待同步信號,當收到同步信號後則向首分支節點發送連接指令數據包,並一直等待連接響應,如果在計時範圍內收到響應或在計時時間內未收到響應,但是在啟動多次重發功能後,在重發次數範圍內收到了響應,則開始接收分支節點傳輸的數據,接收完本分支節點數據後,將主機的發送地址切換至其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下一個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同時將自身的Pl信道地址切換至對應下一個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並且執行與首分支節點相同的操作,直至接收完成整個傳輸網絡中所有分支節點的數據,反之,如果在計時範圍內未收到響應,並且在多次重發範圍內未收到響應則需要對網絡進行檢查。參考圖9,分支節點部分主要是接收配置指令和向主機發送本分支節點數據。本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是固定的,並且各分支節點不能相同,Pi信道的接收地址在兩個地址之間相互切換,兩個地址分別是與對應主機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和公用地址,且其默認地址是與主機相對應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分支節點在接收到配置命令時,首先執行相應的配置操作,完成後向主機發送一個標示本分支節點配置完成的數據包,同時將本分支節點Pi 信道地址切換至公用地址,並等待同步控制節點所發送的同步信號,等待同步工作完成後將地址重新切換至與主機對應的發送地址(其中分支節點的同步工作主要是其需要進行的一些同步操作功能,如啟動數據採集等),當然分支節點部分可以不經過配置操作直接等待同步操作並進行數據傳輸。分支節點在向主機傳輸數據時,首先需要等待主機發送的連接指令,確認連接後分支節點連續向主機發送數據,同時分支節點需要累計數據包的數量,在發送完成結束數據包後表示整個分支節點數據發送完成,進而將分支節點的Pi信道地址切換至與對應主機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重複執行以上操作。
權利要求
1.分布式無線自組網,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個主機、一個同步控制節點和多個分支節佔.^ \\\ 主機啟用三個傳輸信道,信道PO作為其在發送模式下接收來自分支節點的自動應答信號,其地址與主機發送地址相同,並在發送地址列表中切換,信道Pl接收各分支節點數據,其地址在與各分支節點發送地址列表中相同的地址列表中切換,信道P2接收同步控制節點指令,只有一個公用地址;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及其PO信道有固定且相同的地址,其中PO信道用於接收來自主機的應答信號,Pl信道接收主機和同步控制節點指令,其地址在兩個地址之間相互切換,分別是與本分支節點對應的主機發送地址和公用地址;同步控制節點向各分支節點和主機傳輸啟動指令和數據讀取指令,同步控制節點僅開通PO信道且只有一個公用地址;主機、同步控制節點和分支節點根據多節點多參數分布式無線數據傳輸要求,實現同步控制和異步傳輸的一對多組網方法,各分支節點與主機採用多信道多地址切換模式,利用地址匹配識別和自定義報文組合完成各分支節點與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無線自組網,其特徵在於無線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和接收地址分別設置對應不同的地址,但在相互通信時必須滿足發送端的發送地址與對應接收端相應信道分配的地址一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無線自組網,其特徵在於主機PO信道地址、Pl信道地址切換為不同地址,其切換地址的數量與總的分支節點數量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無線自組網,其特徵在於所述自定義報文長度為32個字節,其中報頭佔8個字節,其餘M個字節為數據體,自定義報文、報頭、數據體的長度根據實際需求或結合滿足要求的不同無線模塊進行調整,所述報文中報頭部分包括分支節點完成標誌、分支節點號、分支節點內部數據道號、道數據結束標誌、報文計數,報頭部分按實際情況增加標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分布式無線自組網,其特徵在於主機採用主動查詢分支節點狀態的方式來讀取數據,為避免死循環,分支節點超時未響應,主機跳過該分支節點查詢下一個分支節點。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無線自組網,其特徵在於所述無線模塊為nRFMLOl+、 nRF24L0UnRF2401中的一種,或者其他符合多信道、收發一體式、地址匹配通信要求的無線-H-· I I心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無線自組網,其特徵在於主機啟動後的流程如下 1.向分支節點發送配置參數將主機地址切換至其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首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向分支點發送配置參數,啟動計時功能,等待分支節點配置完成後的應答信號,在計時時間內接收到應答信號,將主機發送地址切換到與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下一個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執行以上相同操作;在計時時間內未接收到應答信號,重發N次,期間接到應答信號則將主機發送地址切換到對應下一分支節點地址,執行以上相同操作; N次都未接到應答信號,檢查網絡;循環以上過程,直到全部分支節點配置完成, 2.接收數據將主機發送地址及其PO信道地址切換至其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首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主機Pl信道地址切換至與首分支節點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主機P2信道收到同步信號後,主機向首分支節點發送連接指令,確認連接並接收到應答信號後,主機Pl信道開始讀取首分支節點數據,首分支節點數據傳輸完成後,主機發送地址及其PO信道地址切換到其發送地址列表中對應下一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Pl信道地址切換至與下一個分支節點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循環執行以上相同操作;在計時時間內未接收到應答信號,重發N次,期間接收到應答信號進入讀取數據步驟; N次都未接到應答信號,檢查網絡; 循環以上過程,直到全部分支節點數據傳輸完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無線自組網,其特徵在於分支節點啟動後的流程如下分支節點的發送地址及PO信道地址固定且相同,並且各分支節點地址不相同,Pl信道的地址在兩個地址之間相互切換,分別是與本分支節點對應的主機發送地址相同地址和公用地址,且默認地址是與本分支節點對應的主機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 Pl信道地址首先切換到本分支節點對應的主機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 接到主機配置命令時,首先完成執行相應的配置操作,完成後發送配置完成響應信號, 分支節點的Pl信道地址切換到公用地址,等待同步控制節點發送的同步信號,接收到同步信號後,分支節點Pi信道地址再次切換到與對應的主機發送地址相同的地址,等待主機發送的連接指令,連接成功後分支節點向主機發送數據,數據發送完成後,分支節點Pl信道再次切換至公用地址。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分布式無線自組網,解決已有無線自組網的應用通用性差,組網複雜,節點有限,數據傳輸可靠性差的問題。根據多節點多參數分布式無線數據採集要求,實現同步控制異步傳輸;分支節點及主機均採用多信道多地址切換模式,利用地址匹配識別及自定義報文組合完成分支節點與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主機採用主動請求分支節點的方式進行數據讀取,並在超時請求無響應後跳過該分支節點;傳輸網絡由同步控制節點或主機來控制分支節點數據採集,主機通過報文報頭準確解析定位數據傳輸過程中丟失數據包。本發明提供了可靠易實現的無線組網方法及其高效穩定的數據傳輸協議。
文檔編號H04W84/18GK102404871SQ20121000001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日
發明者劉勇, 庹先國, 朱麗麗, 李懷良, 杜勇, 沈統, 陽林鋒 申請人:成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