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縱置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製造方法
2023-04-22 23:34:26
一種縱置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縱置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從內、外輸入軸來看,齒輪布置順序依次為:四檔主動齒輪、六檔主動齒輪、二檔和倒檔主動齒輪、一檔主動齒輪、三檔主動齒輪、七檔主動齒輪,倒檔主動齒輪和二檔主動齒輪是同一個齒輪,低速大扭矩齒輪(一、倒檔)布置緊靠中間位置的變速箱殼體,有利於減小了輸入軸在工作時的變形,有效增加了輸入軸的剛性。
【專利說明】一種縱置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變速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縱置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背景技術】
[0002]對三軸式變速器,輸入軸與中間軸3之間的距離為變速器中心距,其大小不僅對變速器的外形尺寸,體積和質量大小,而且對輪齒的接觸強度有影響。中心距越小,齒輪的接觸應力大,齒輪壽命短。最小允許中心距當有保證齒輪有必要的接觸強度來確定。變速器軸經軸承安裝在殼體上,從布置軸承的可能與方便和不影響殼體的強度考慮,要求中心距取大些。此外受三檔小齒輪齒數不能過少的限制,要求中心距也要大些。一般,在進行變速器設計時,需要經過初選中心距後,根據變速器檔數、傳動比和傳動方案分配各檔齒輪齒數,再對中心距進行修正,重新分配各檔齒輪齒數。
[0003]典型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指的是通過兩個離合器分別和兩根輸入軸連接,傳遞發動機動力。雙離合器傳動裝置由兩組同軸嵌套或平行布置的離合器,同軸、內外嵌套布置的兩根輸入軸及一根輸出軸,一根與輸入軸平行布置的中間軸,布置在輸入軸和中間軸上的多個同步器、多個換檔撥叉組成。變速器奇、偶數檔輸入齒輪分別布置在兩根輸入軸上,通過兩個離合器的切換以及不同同步器動作,經由中間軸實現扭矩變換和輸出。現有的縱置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傳動裝置,變速器中心距與各檔齒輪布置的匹配性並不是很好,影響齒輪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現有雙離合器變速器存在的中心距與各檔齒輪布置匹配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結構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0006]一種縱置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包括:
[0007]同軸設置的內輸入軸、外輸入軸和輸出軸,所述外輸入軸為空心軸,嵌套在所述內輸入軸上,所述輸出軸上剛性連接有輸出軸齒輪;
[0008]與所述內輸入軸和外輸入軸平行布置的中間軸和倒檔軸;
[0009]第一離合器和第二離合器,所述第一離合器連接所述內輸入軸,所述第二離合器連接所述外輸入軸;其特徵在於:
[0010]所述內輸入軸上依次設有一檔主動齒輪、三檔主動齒輪和七檔主動齒輪,所述外輸入軸上依次設有四檔主動齒輪、六檔主動齒輪和二檔主動齒輪,所述二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倒擋主動齒輪,其中,所述四檔主動齒輪和所述六檔主動齒輪通過軸承支撐在所述外輸入軸上,所述七檔主動齒輪通過軸承支撐在所述內輸入軸上,所述二檔主動齒輪剛性連接在所述外輸入軸上,所述一檔主動齒輪、所述三檔主動齒輪剛性連接在所述內輸入軸I上,在所述四檔主動齒輪和所述六檔主動齒輪之間布置了第一同步器SC1,所述七檔主動輪後端安裝有第四同步器SC4;[0011]所述中間軸上依次設有四檔從動齒輪、六檔從動齒輪、二檔從動齒輪、倒檔從動齒輪、一檔從動齒輪、三檔從動齒輪、七檔從動齒輪和中間軸齒輪,其中,所述四檔從動齒輪、六檔從動齒輪、七檔從動齒輪和中間軸齒輪剛性連接在所述中間軸上,所述二檔從動齒輪、倒檔從動齒輪、一檔從動齒輪和三檔從動齒輪均通過軸承支撐在所述中間軸上,所述二檔從動齒輪和所述倒檔從動齒輪之間布置了第二同步器SC2,所述一檔從動齒輪和所述三檔從動齒輪之間布置了第三同步器SC3,第二同步器SC2和SC3與中間軸剛性連接;
[0012]所述倒檔軸上剛性連接有倒檔齒輪一、倒檔齒輪二 ;
[0013]所述中間軸齒輪與所述輸出軸齒輪為常嚙合,所述七檔主動齒輪與所述七檔從動齒輪為常嚙合,所述三檔主動齒輪與所述三檔從動齒輪常嚙合,所述一檔主動齒輪與所述一檔從動齒輪為常嚙合,所述二檔主動齒輪與所述二檔從動齒輪、所述倒檔齒輪一為常嚙合,所述倒檔齒輪二與所述倒檔從動齒輪為常嚙合,所述六檔主動齒輪與所述六檔從動齒輪為常嚙合,所述四檔主動齒輪與所述四檔從動齒輪為常嚙合。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體現在以下方面:
[0015]各檔齒輪進行了精心布置,各檔齒輪布置與中心距的匹配性更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施例的縱置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7]上圖中標記:1、內輸入軸,2、外輸入軸,3、中間軸,4、輸出軸,5、倒檔軸,11、一檔主動齒輪,22、二檔主動齒輪,13、三檔主動齒輪,24、四檔主動齒輪,26、六檔主動齒輪,17、七檔主動齒輪,31、一檔從動齒輪,32、二檔從動齒輪,33、三檔從動齒輪,34、四檔從動齒輪,36、六檔從動齒輪,37、七檔從動齒輪,39、倒檔從動齒輪,30、中間軸齒輪,40、輸出軸齒輪,51、倒檔齒輪一,52、倒檔齒輪二,第一同步器SC1、第二同步器SC2,第三同步器SC3,第四同步器SC4,第一離合器Cl,第二離合器C2。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描述。
[0019]參見圖1,第一離合器Cl和內輸入軸I連接,第二離合器C2和外輸入軸2連接,通過第一離合器Cl和C2的開閉控制,可以有選擇性地將發動機(圖1中未顯示)扭矩傳遞到內輸入軸I和外輸入軸2。內輸入軸I上從左往右(靠近發動機一側為左、遠離發動機一側為右)依次布置著一檔主動齒輪11、三檔主動齒輪13、七檔主動齒輪17 ;外輸入軸2上從左往右依次布置著四檔主動齒輪24、六檔主動齒輪26和二檔主動齒輪22,其中,二檔主動齒輪22同時被作為倒檔主動齒輪使用。這樣,從整根輸入軸總成1、2上看,奇數檔主動齒輪被布置在內輸入軸I上,偶數檔和倒檔主動齒輪被布置在外輸入軸2上。從左往右(圖1顯示、靠近發動機一側為左、遠離發動機一側為右),齒輪布置順序依次為:四檔主動齒輪24、六檔主動齒輪26、二檔主動齒輪22、一檔主動齒輪11、三檔主動齒輪13、七檔主動齒輪17。其中,四檔主動齒輪24和六檔主動齒輪26通過軸承支撐在外輸入軸2上,七檔主動齒輪17通過軸承支撐在內輸入軸I上,二檔主動齒輪22剛性連接在外輸入軸2上,一檔主動齒輪11、三檔主動齒輪13剛性連接在內輸入軸I上。在四檔主動齒輪24和六檔主動齒輪26之間布置了第一同步器SC1,該裝置剛性連接在外輸入軸2上,可以選擇性的將外輸入軸上2的動力傳遞到四檔主動齒輪24或六檔主動齒輪26上;在七檔主動輪17後端安裝有第四同步器SC4,該裝置剛性連接在輸入軸I上,可以選擇性的將內輸入軸I上的動力傳遞到七檔主動齒輪17或輸出軸4上。
[0020]輸出軸4與輸入軸I同軸線布置,其上剛性連接有輸出軸齒輪40。
[0021]中間軸3和輸入軸1、2平行布置,從左往右(靠近發動機一側為左、遠離發動機一側為右)設有四檔從動齒輪34、六檔從動齒輪36、二檔從動齒輪32、倒檔從動齒輪39、一檔從動齒輪31、三檔從動齒輪33、七檔從動齒輪37和中間軸齒輪30。其中,四檔從動齒輪34、六檔從動齒輪36、七檔從動齒輪37和中間軸齒輪30剛性連接在中間軸3上。二檔從動齒輪32、倒檔從動齒輪39、一檔從動齒輪31和三檔從動齒輪33均通過軸承支撐在中間軸3上。在二檔從動齒輪32和倒檔從動齒輪39之間布置了第二同步器SC2,在一檔從動齒輪31和三檔從動齒輪33之間布置了第三同步器SC3,第二同步器SC2和SC3與中間軸3剛性連接,該兩個同步器裝置可以選擇性的將二檔從動齒輪32、倒檔從動齒輪39、一檔從動齒輪31和三檔從動齒輪33的動力選擇性的傳遞到中間軸3上。
[0022]倒檔軸5與輸入軸1、2平行布置,其上從左往右(靠近發動機一側為左、遠離發動機一側為右)安裝有倒檔齒輪一 51、倒檔齒輪二 52,該兩個齒輪剛性連接在倒檔軸5上。
[0023]中間軸齒輪30與輸出軸齒輪40為常嚙合,七檔主動齒輪17與七檔從動齒輪37為常嚙合,三檔主動齒輪13與三檔從動齒輪33常嚙合,一檔主動齒輪11與一檔從動齒輪31為常嚙合,二檔主動齒輪22與二檔從動齒輪32、倒檔齒輪一 51為常嚙合,倒檔齒輪二 52與倒檔從動齒輪39為常嚙合,六檔主動齒輪26與六檔從動齒輪36為常嚙合,四檔主動齒輪24與四檔從動齒輪34為常嚙合。
[0024]動力傳遞路線說明:
[0025]一檔動力傳遞路線:第三同步器SC3和一檔從動齒輪31結合,第一離合器Cl閉合,發動機扭矩通過第一離合器Cl傳遞給內輸入軸1,經由一檔常哨合主、從動齒輪11、31和第三同步器SC3,將扭矩傳遞到中間軸3,再通過中間軸齒輪30和輸出軸齒輪40將扭矩傳遞給輸出軸4,並最終由輸出軸4輸出動力。
[0026]二檔動力傳遞路線:第二同步器SC2和二檔主動齒輪22結合,第二離合器C2閉合,發動機扭矩通過第二離合器C2傳遞給外輸入軸2,經由第二同步器SC2和二檔常嚙合主、從動齒輪22、32,將扭矩傳遞到中間軸3,再通過中間軸齒輪30和輸出軸齒輪40將扭矩傳遞給輸出軸4,並最終由輸出軸4輸出動力。
[0027]三檔動力傳遞路線:第三同步器SC3和三檔從動齒輪33結合,第一離合器Cl閉合,發動機扭矩通過第一離合器Cl傳遞給內輸入軸1,經由三檔常哨合主、從動齒輪13、33和第三同步器SC3,將扭矩傳遞到中間軸3,再通過中間軸齒輪30和輸出軸齒輪40將扭矩傳遞給輸出軸4,並最終由輸出軸4輸出動力。
[0028]四檔動力傳遞路線:第一同步器SCl和四檔從動齒輪34結合,第二離合器C2閉合,發動機扭矩通過第二離合器C2傳遞給外輸入軸2,經由四檔常嚙合主、從動齒輪24、34和第一同步器SC1,將扭矩傳遞到中間軸3,再通過中間軸齒輪30和輸出軸齒輪40將扭矩傳遞給輸出軸4,並最終由輸出軸4輸出動力。
[0029]五檔動力傳遞路線:第四同步器SC4和輸出軸4結合,發動機扭矩通過第一離合器Cl傳遞給內輸入軸1,經由第四同步器SC4將扭矩傳遞給輸出軸4,並最終由輸出軸4輸出動力。
[0030]六檔動力傳遞路線:第一同步器SCl和六檔主動齒輪26結合,第二離合器C2閉合,發動機扭矩通過第二離合器C2傳遞給外輸入軸2,經由第一同步器SCl和六檔常嚙合主、從動齒輪26、36,將扭矩傳遞到中間軸3,再通過中間軸齒輪30和輸出軸齒輪40將扭矩傳遞給輸出軸4,並最終由輸出軸4輸出動力。
[0031]七檔動力傳遞路線:第四同步器SC4和七檔主動齒輪17結合,第一離合器Cl閉合,發動機扭矩通過第一離合器Cl傳遞給內輸入軸1,經由第四同步器SC4和七檔常嚙合主、從動齒輪17、37,將扭矩傳遞到中間軸3,再通過中間軸齒輪30和輸出軸齒輪40將扭矩傳遞給輸出軸4,並最終由輸出軸4輸出動力。
[0032]倒檔傳遞路線:第二同步器SC2和倒檔從動齒輪39結合,第二離合器C2閉合,發動機扭矩通過第二離合器C2傳遞給外輸入軸2,經倒檔常哨合主動齒輪22、倒檔齒輪一 51,傳遞到倒檔軸5上,在經過常嚙合齒輪52、39和第二同步器SC2將動力傳遞到中間軸3,再通過中間軸齒輪30和輸出軸齒輪40將扭矩傳遞給輸出軸4,並最終由輸出軸4輸出動力。
[0033]換檔過程舉例說明:
[0034]一檔換二檔過程:雙離合器變速器處於一檔,第三同步器SC3和一檔從動齒輪31結合,第一離合器Cl閉合,第二離合器C2打開;雙離合器變速器控制系統(附圖1中未顯示)發出一檔換二檔指令,換檔執行機構預先將第二同步器SC2和二檔從動齒輪32結合,此時第二離合器C2仍處於打開狀態,即第二離合器C2和外輸入軸2都不傳遞動力;隨著換檔過程繼續,第一離合器Cl逐漸打開,與此同時,第二離合器C2逐漸閉合,此過程不會出現扭矩中斷;第一離合器Cl完全打開、第二離合器C2完全閉合後,第三同步器SC3脫開與一檔從動齒輪31的結合,結束換檔過程,發動機扭矩經由第二離合器C2、外輸入軸2、二檔主動齒輪22、二檔從動齒輪32、第二同步器SC2、中間軸3、中間軸齒輪30、輸出軸齒輪40、最終由輸出軸4輸出。
[0035]本實用新型雙離合器傳動裝置中,從整根輸入軸1、2來看,從左至右(靠近發動機側為左、遠離發動機側為右)齒輪布置順序依次為:四檔主動齒輪24、六檔主動齒輪26、二檔和倒檔主動齒輪22、一檔主動齒輪11、三檔主動齒輪13、七檔主動齒輪17,倒檔主動齒輪和二檔主動齒輪是同一個齒輪22,低速大扭矩齒輪(一、倒檔)布置緊靠中間位置的變速箱殼體,有利於減小了輸入軸在工作時的變形,有效增加了輸入軸的剛性。
[0036]雖然本實用新型是結合以上實施例進行描述的,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而只受權利要求的限定,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對其進行修改和變化,但並不離開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構思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縱置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包括: 同軸設置的內輸入軸、外輸入軸和輸出軸,所述外輸入軸為空心軸,嵌套在所述內輸入軸上,所述輸出軸上剛性連接有輸出軸齒輪; 與所述內輸入軸和外輸入軸平行布置的中間軸和倒檔軸; 第一離合器和第二離合器,所述第一離合器連接所述內輸入軸,所述第二離合器連接所述外輸入軸;其特徵在於: 所述內輸入軸上依次設有一檔主動齒輪、三檔主動齒輪和七檔主動齒輪,所述外輸入軸上依次設有四檔主動齒輪、六檔主動齒輪和二檔主動齒輪,所述二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倒擋主動齒輪,其中,所述四檔主動齒輪和所述六檔主動齒輪通過軸承支撐在所述外輸入軸上,所述七檔主動齒輪通過軸承支撐在所述內輸入軸上,所述二檔主動齒輪剛性連接在所述外輸入軸上,所述一檔主動齒輪、所述三檔主動齒輪剛性連接在所述內輸入軸I上,在所述四檔主動齒輪和所述六檔主動齒輪之間布置了第一同步器SC1,所述七檔主動輪後端安裝有第四同步器SC4; 所述中間軸上依次設有四檔從動齒輪、六檔從動齒輪、二檔從動齒輪、倒檔從動齒輪、一檔從動齒輪、三檔從動齒輪、七檔從動齒輪和中間軸齒輪,其中,所述四檔從動齒輪、六檔從動齒輪、七檔從動齒輪和中間軸齒輪剛性連接在所述中間軸上,所述二檔從動齒輪、倒檔從動齒輪、一檔從動齒輪和三檔從動齒輪均通過軸承支撐在所述中間軸上,所述二檔從動齒輪和所述倒檔從動齒輪之間布置了第二同步器SC2,所述一檔從動齒輪和所述三檔從動齒輪之間布置了第三同步器SC3,第二同步器SC2和SC3與中間軸剛性連接; 所述倒檔軸上剛性連接有倒檔齒輪一、倒檔齒輪二 ; 所述中間軸齒輪與所述輸出軸齒輪為常嚙合,所述七檔主動齒輪與所述七檔從動齒輪為常嚙合,所述三檔主動齒輪與所述三檔從動齒輪常嚙合,所述一檔主動齒輪與所述一檔從動齒輪為常嚙合,所述二檔主動齒輪與所述二檔從動齒輪、所述倒檔齒輪一為常嚙合,所述倒檔齒輪二與所述倒檔從動齒輪為常嚙合,所述六檔主動齒輪與所述六檔從動齒輪為常嚙合,所述四檔主動齒輪與所述四檔從動齒輪為常嚙合。
【文檔編號】F16H3/12GK203822967SQ201420259267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9日
【發明者】付永超, 王維, 丁兆福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