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管路及其三通分流調節閥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12:34:31 1
專利名稱:供暖管路及其三通分流調節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供暖管路及應用於該管路的三通分流調節閥。
公知的供暖管路如
圖1所示。其中(1)散熱器,(2)總供流管,(3)總回流管,(4)分供流管,(5)支供流管,(6)支回流管,(7)分回流管,(8)截止閥。
圖1中a列所示為並聯方式,優點是各個散熱器的調節基本上互不幹擾,其缺點是所需的管子長度幾乎長了一倍。
圖1中b列所示為串聯方式,優點是比並聯方式所需管子少一半;缺點是各散熱器的調節有很大相互影響,任何一個散熱器的調整都將影響整條線路上載熱體的流量,用戶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圖1中C列所示為混合式,優點是管子長度可以減少一半,各散熱器調節時相互影響小;缺點是對於流向各散熱器的載熱體不能進行有效控制,即使所有的截止閥都開到最大也難以保證各散熱器能得到足夠流量,因為載熱體很容易直接從管路流走。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如下的供暖管路同一條分供流管上的各散熱器可單獨進行調節,彼此互不影響,同時與並聯管路相比又可節約一半管子,投資減少近50%。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應用於上述管路的三通分流調節閥,該閥的獨特結構可滿足上述管路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供暖管路的方案之一是供暖管路由總供流管、總回流管、分供流管、支供流管、散熱器、支回流管及調節閥所組成。支供流管和支回流管介於分供流管與各散熱器之間。每條分供流管向數個散熱器供暖,在分供流管與各散熱器之間有支供流管和支回流管。支供流管接散熱器的入口,支回流管接散熱器的出口。在分供流管上與各支供流管的聯結處,置一三通分流調節閥。該閥的入口接分供流管的上流部,一個出口接支供流管,另一個出口接分供流管的延續部分。支回流管與分供流管的接點位於相鄰兩個三通分流調節閥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供暖管路的一個優選方案是分供流管由數個封閉環路和數段連通管共同組成。在連通管與封閉環路的接點兩側,分別設置一個三通分流調節閥,該閥的一個出口與散熱器之間有支供流管,支回流管與分供流管的聯結點在相鄰的二組三通分流調節閥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用於供暖管路的三通分流調節閥的方案之一是三通分流調節閥由閥體、閥芯、密封、閥蓋、手柄及標牌所組成。其閥體上有三個接口,即一個流入口和兩個流出口,其中一個流出口為續流口,接分供流管的延續部分,另一個流出口為分流口,接支供流管。閥芯置於閥體內,閥芯上與閥體的三個接口相對應的位置,開有溝通該三個接口的通道,閥芯可在兩個極限位置之間運動。當閥芯從一個極限位置向另一個極限位置運動時,在其全行程上,閥體的一個流出口的流通面積逐漸增大,另一個流出口的流通面積逐漸減小,並且閥芯處在其運動範圍內的任意位置時,流入口始終處於打開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三通分流調節閥的一個優選方案是閥芯可在閥體內兩個極限位置間轉動,閥芯處於一個極限位置時,分流口完全關閉,續流口的流通面積與流入口的面積相等,閥芯處於另一個極限位置時,分流口完全打開,續流口的流通面積為流入口面積與分流口的流通面積之差。
本實用新型的三通分流調節閥的另一個優選方案是閥芯在閥體內兩個極限位置間軸向滑動,閥芯處於一個極限位置時,分流口完全關閉,續流口的流通面積與流入口的面積相等,閥芯處於另一個極限位置時,分流口完全打開,續流口的流通面積為流入口的面積與分流口的流通面積之差。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構思。當然本實用新型並不僅限於這幾個實施例。
附圖2-a列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供暖管路的一個實施例。分供流管(4)可同時向幾個散熱器(1)供熱,散熱器(1)和分供流管(4)之間有支供流管(5)和支回流管(6),在支供流管(5)和分供流管(4)的接點處,設置一個三通分流調節閥(10)。該三通閥的入口接分供流管(4)的上水部分,一個出口接分供流管(4)的延續部分,另一個出口接支供流管(5)。支供流管(5)的另一端接散熱器(1)的入口,支回流管(6)與分供流管(4)的接點在相鄰的兩個三通閥(10)之間。
附圖2-b列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供暖管路的另一個實施例。分供流管(4)由數個封閉環路(4a)和連通管(4b)共同組成。在連通管(4b)與封閉環路(4a)的接點(11)兩側,分別設置一個三通分流調節閥(10)。在封閉環路(4a)與散熱器(1)之間,有支供流管(5)和支回流管(6)。支回流管(6)與分供流管(4)的聯結點在相鄰的兩組三通分流調節閥(10)之間。支供流管(5)一端接散熱器,另一端接三通分流調節閥(10)的一個出口。
圖3、4、5為本實用新型的三通分流調節閥的一個實施例。由閥體(21)、閥芯(22)、密封(23)、閥蓋(24)、手柄(25)、標牌(26)所組成。閥芯上開有通道(27)以溝通三個接口(18、19、20)。閥芯(22)可在二個極限位置Ⅰ、Ⅱ之間轉動,當閥芯處於極限位置Ⅰ時,分流口(20)完全關閉,續流口(19)完全打開,其流通面積等於流入口(18)的面積,載熱體從流入口(18)進入,並全部從續流口(19)流出;當閥芯處在極限位置Ⅱ時,分流口(20)完全打開,續流口(19)的流通面積是流入口的面積和分流口的面積之差。此時載熱體從流入口(18)進入,一部分從分流口(20)流出,這一部分即是該方向上的散熱器所需要的最大流量,另一部分則從續流口(19)的流通面積流出。如果所設計的閥體分流口(20)的面積與流入口(18)的面積相同,當閥芯(22)處於極限位置Ⅱ時,分流口(20)完全打開,續流口(19)完全關閉。當閥芯由極限位置Ⅰ移向極限位置Ⅱ或者由極限位置Ⅱ移向極限位置Ⅰ時,在其全行程中,一個出口逐漸打開,另一個出口逐漸關閉。並且在過渡過程的任意位置,流入口(18)始終處於打開狀態。
圖6、圖7、圖8、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三通分流調節閥的另一個實施例。該實施例為滑閥結構,由閥體(31)、閥芯(32)密封(33)、閥蓋(34)、手柄(35)、標牌(36)、螺杆(37)、止轉銷(38)所組成。當手柄轉動時,閥芯由於螺杆的作用而沿軸向移動。閥芯(32)也具有兩個極限位置Ⅰ、Ⅱ,閥芯處於極限位置Ⅰ、極限位置Ⅱ,以及在極限位置Ⅰ和Ⅱ之間相互轉換過程中的特性完全與前述轉閥相同。
本實用新型供暖管路及其三通分流調節閥具有如下優點一條分供流管可向數組散熱器供暖,流入該分供流管中的載熱體的總流量不會因調節任何一個散熱器的流量而改變,也就是說單獨調節任何一個散熱器時不影響線路上的其他散熱器。同時與公知的並聯管路相比,可節約投資約50%。
圖1是公知的幾種供熱管路、a列是並聯管路,b列是串聯管路,c列為混合式管路。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管路的兩個實施例。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轉閥結構的三通分流調節閥,圖4、圖5分別是閥芯位於極限位置Ⅰ和極限位置Ⅱ時的狀態圖。圖6、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滑閥式三通分流調節閥結構,圖8、圖9分別為閥芯處於極限位置Ⅰ和極限位置Ⅱ時的狀態圖。圖中相同的序號代表相同的結構部分。1散熱器;2總供流管;3總回流管;4分供流管;5支供流管;6支回流管;7分回流管;8截止閥;10三通分流調節閥;11接點;4b連通管;4a環形管路;21、31閥體;22、32閥芯;23、33密封;24、34閥蓋;25、35手柄;26、36標牌;27通道;37螺杆;38止轉銷;18流入口;19、20流出口。
權利要求1.一種供暖管路,由總供流管、總回流管、分供流管、支流管、散熱器及調節閥所組成,支流管介於分供流管與各散熱器之間,其特徵在於每條分供流管向數個散熱器供暖,在分供流管(4)和各散熱器(1)之間有支流管(5)和支流管(6),在分供流管(4)上與各支流管(5)的聯結處,設有三通分流調節閥(10),該閥的主接口接分供流管(4)一個支接口接支流管(5),另一個支接口接分供流管(4)的延續部分,支流管(6)與分供流管(4)的接點位於相鄰的兩組閥(10)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管路,其特徵在於分供流管(4)由數個封閉環路(4a)和數段連通管(4b)共同組成,在連通管(4b)與封閉環路(4a)的接點(11)兩側,分別設置一個三通分流調節閥(10),該閥的一個支接口與散熱器(1)之間有支流管(5),支流管(6)與分供流管(4)的聯結點在相鄰的兩組三通分流調節閥(10)之間。
3.一種用於本實用新型供暖管路的三通分流調節閥,由閥體、閥芯、密封、閥蓋、手柄及標牌所組成,其特徵在於閥體(21)上有三個接口,包括一個主接口(18)和兩個支接口(19、20),閥芯(22)置於閥體(21)內,閥芯上與閥體的三個接口(18、19、20)相對應的位置開有溝通該三個接口的通道(27),閥芯(22)可在兩個極限位置之間運動,在閥芯(22)從一個極限位置向另一個極限位置運動的全行程中,閥體上一個支接口的流通面積逐漸增大,另一個支接口的流通面積逐漸減小,閥芯處在其運動範圍內的任意位置時,主接口(18)始終打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三通分流調節閥,其特徵在於閥芯(22)在閥體(21)內的兩個極限位置之間轉動,閥芯(22)處於一個極限位置時,支接口(20)完全關閉,支接口(19)的流通面積等於主接口(18)的流通面積,閥芯(22)處於另一個極限位置時,支接口(20)完全打開,支接口(19)的流通面積為主接口(18)的流通面積與支接口(20)的流通面積之差。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三通分流調節閥,其特徵在於閥芯(32)可在閥體(31)內兩個極限位置之間軸向滑動,閥芯(32)處於一個極限位置時,支接口(20)完全關閉,支接口(19)的流通面積與主接口(18)的流通面積相等,閥芯(32)處於另一個極限位置時,支接口(20)完全打開,支接口(19)的流通面積為主接口(18)與支接口(20)的流通面積之差。
專利摘要供暖管路及其三通分流調節閥。一條分供流管同時向多個散熱器供熱,分供流管與各散熱器之間有支流管和支流管。在支流管和分供流管的接點處設有三通分流調節閥,該閥的主接口呈常開狀態,閥體內閥芯從一個極限位置向另一個極限位置運動的過程中,一個支接口的流通面積逐漸增大,另一個支接口的流通面積逐漸減小。同一分供流管上的各散熱器可單獨調節而互不影響,同時與並聯管路相比可節省管路投資約50%。
文檔編號F24D19/00GK2044049SQ8921074
公開日1989年9月6日 申請日期1989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1989年1月18日
發明者劉寶璋 申請人:趙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