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垂直山體綠化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10:53:57 2

本實用新型屬於邊坡防護綠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垂直山體綠化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環境意識的加強和生態認識的完善,山體復綠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各地政府正積極投入到這方面的整治工作。但由於垂直山體立面坡度較高(坡度大於70度),且多為巖石表面,所以水分自然吸收極為艱難,採用人工養護,不僅費用高,而且用水浪費,無法保持長期性。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高垂直山體的綠化效果及儲水能力,本實用新型將整個山體作為研究對象,將山體自然降水進行收集,通過水的自重將水保存在儲水材料中,為植生基材供水,實現植生基材、植被對水分的自我調節。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垂直山體綠化結構包括邊坡、儲水層、植生基材層和儲水裝置,防腐六角網自上而下鋪設,通過錨杆或螺栓固定在邊坡表面,儲水層包括若干個儲水單元,所述儲水單元由支管、由防腐的菱形網包裹的儲水材料、儲水材料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有的木塊和毛細管構成,所述儲水材料鋪設於六角網,通過菱形網與六角網連接,儲水材料上方橫向布設有支管,支管下方設有若干根與支管垂直且連通的毛細管,毛細管沿邊坡縱向方向插入儲水材料中;儲水裝置位於山頂,坡面縱向方向設有主管,主管一側與儲水裝置相連,另一側穿過儲水層的支管,與支管相連通,所述植生基材層噴射於儲水層表面。
所述儲水層可以由一個儲水單元構成,這樣儲水單元中儲水材料鋪設於整個六角網;為了降低成本,優選所述儲水層由若干個支撐單元和若干個儲水單元構成,所述支撐單元與儲水單元依次交錯排列於邊坡縱向方向,支撐單元由位於邊坡與六角網之間墊有的木塊構成,儲水單元及支撐單元上均噴射有植生基材。
儲水裝置的水源可為山體截排水溝引水、山底雨水收集來水(通過水泵傳送到山頂儲水裝置中)、人工補水等。
所述儲水材料為巖棉和/或化學纖維,為其表面及下部植被提供水分,生基材層包括生物菌根,以促進鬚根發達。
優選儲水裝置出口處設有主閥,支管與主管連接處上方設有支閥,這樣不僅控制流入儲水材料中的水量,而且還可以調節不同高度的支管水壓平衡。
所述邊坡可以是山體邊坡也可以是噴砼面邊坡,當邊坡為山體邊坡時,防腐六角網由膨脹螺栓或錨杆固定在山體邊坡表面。當邊坡為噴砼面邊坡時,防腐六角網由藥劑螺栓固定在噴砼面邊坡表面。
所述木塊排列成梅花狀,當儲水層包括一個儲水單元時,儲水材料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有的木塊排列成梅花狀;當支撐單元與儲水單元依次交錯排列於邊坡縱向方向時,邊坡與六角網之間墊有的木塊和儲水材料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有的木塊排列成梅花狀。木塊在植物根系未形成之前起支撐植生基材層、防止雨水衝刷造成的植生基材流失、控制噴播間距作用,後期腐爛後可作為肥料。優選儲水裝置儲水量及儲水材料含水率通過傳感器感知測得,並通過無線網絡系統進行遠程監測,這樣可以實時了解坡面水分消耗情況,及時給水,停止給水,達到節約用水。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垂直山體綠化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防腐六角網自上而下鋪,由錨杆或螺栓固定在邊坡表面;B將儲水材料由菱形網與六角網連接,鋪設於六角網,儲水材料上方橫向布設支管,支管下方設有若干根與支管垂直且與連通的毛細管,毛細管沿邊坡縱向方向插入儲水材料中,在菱形網上系儲水材料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有的木塊,形成儲水單元;C將儲水裝置設於山頂,主管一側與儲水裝置連接,另一側穿過儲水層的支管,與支管相連通;D在儲水層表面鋪設植生基材層。
儲水層由一個儲水單元構成,步驟B中所述儲水單元中儲水材料鋪設於整個六角網。
優選步驟B中還包括邊坡橫向方向上,在六角網上系有位於邊坡與六角網之間墊有的木塊,形成支撐單元,重複儲水單元和支撐單元的施工過程,形成在邊坡縱向方向上儲水單元與支撐單元依次交錯的儲水層。
優選儲水裝置出口處安裝主閥,支管與主管連接處的上方處安裝支閥。
所述木塊排列成梅花狀,這裡的木塊包括邊坡與六角網之間墊有的木塊和儲水材料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有的木塊。
在儲水裝置與儲水材料中安裝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水的自重流入並將水保存在儲水材料中,為植生基材供水,實現基材、植被對水分的自我調節。可以有效給水、節水、降低養護費用、有效使用山體自然匯水,使垂直山體及構築物表面綠化成 為可能,與傳統使用的垂直綠化(種植槽、架設花盆等)相比,造價更低、全覆蓋、長久,市場潛力巨大,另外,還實現了實時了解坡面水分消耗情況,及時給水,停止給水,達到節約用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垂直山體綠化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垂直山體綠化結構管路設置示意圖。
其中1是山體,2是位於邊坡與六角網之間的木塊,3是六角網,4是儲水材料,5是植生基材層,6是錨杆,7是支管,8是儲水裝置,9是主管,10是毛細管,11是主閥,12是支閥,13水位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垂直山體綠化結構一種垂直山體綠化結構,包括邊坡、儲水層、植生基材層5和儲水裝置8,防腐六角網自上而下鋪設,通過錨杆或螺栓固定在邊坡表面,儲水層由若干個支撐單元和若干個儲水單元構成,所述支撐單元與儲水單元依次交錯排列於邊坡縱向方向,支撐單元由位於邊坡與六角網之間墊有的木塊2構成,儲水單元由支管7、由防腐的菱形網包裹的儲水材料4、儲水材料4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有的木塊和毛細管10構成,所述儲水材料4鋪設於六角網,通過菱形網與六角網連接,儲水材料4上方橫向布設有支管7,支管7下方設有若干根與支管7垂直且連通的毛細管10,毛細管10沿邊坡縱向方向插入儲水材料4中;儲水裝置8位於山頂,坡面縱向方向設有主管,主管一側與儲水裝置相連,另一側穿過儲水層的支管7,與支管7相連通,所述植生基材層5噴射於儲水層表面,所述儲水材料4為巖棉和/或化學纖維,為其表面及下部植被提供水分,儲水裝置8出口處設有主閥11,每個支管7與主管連接處的上方處設有支閥12。木塊(邊坡與六角網之間墊有的木塊和儲水材料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有的木塊)排列為梅花狀。儲水材料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20x20cm的木塊,邊坡與六角網之間墊有的40x60cm或50x50cm的木塊(無儲水材料處),儲水材料厚度為1-5cm。儲水單元上植生基材噴射厚度為3-4cm,支撐單元上植生基材噴射厚度為6-8cm。
所述植生基材層包括生物菌根,以促進鬚根發達。
儲水裝置儲水量及儲水材料含水率通過傳感器感知測得,並通過無線網絡系 統進行遠程監測。
儲水裝置的水源可為山體截排水溝引水、山底雨水收集來水(通過水泵傳送到山頂儲水裝置中)、人工補水等。
當遠程得到儲水材料中含水率較低(小於50%)時,將主閥和支閥打開,使水較為均勻地供給支管,儲水裝置中的水通過主管最先經過邊坡最下方的支管及毛細管(位於最下的方儲水單元中)流入最下方的儲水材料中,當最下方儲水材料含水率(通過傳感器測得)達到50-80%時,關閉最下方的支管,重複上述方法將儲水裝置中的水依次儲存到每個儲水單元的儲水材料中。
一種垂直山體綠化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防腐六角網自上而下鋪,由錨杆或螺栓固定在邊坡表面;B將儲水材料4由菱形網與六角網連接,鋪設於六角網,儲水材料4上方橫向布設支管7,支管7下方設有若干根與支管7垂直且與連通的毛細管10,毛細管10沿邊坡縱向方向插入儲水材料4中,在菱形網上系儲水材料(4)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有的木塊,形成儲水單元;在邊坡橫向方向上,在六角網上系有位於邊坡與六角網之間墊有的木塊,形成支撐單元;重複儲水單元和支撐單元的施工過程,形成在邊坡縱向方向上儲水單元與支撐單元依次交錯的儲水層,木塊(邊坡與六角網之間墊有的木塊和儲水材料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有的木塊)排列為梅花狀;C將儲水裝置8設於山頂,主管9一側與儲水裝置8連接,另一側穿過儲水層的支管7,與支管7相連通,儲水裝置8出口處安裝主閥11,每個支管7與主管連接處的上方處安裝支閥12;D在儲水層表面鋪設植生基材層。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一種垂直山體綠化結構,包括邊坡、儲水層、植生基材層和儲水裝置8,防腐六角網自上而下鋪設,通過錨杆或螺栓固定在邊坡表面,儲水層由一個儲水單元構成,所述儲水單元由支管7、由防腐的菱形網包裹的儲水材料、儲水材料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有的木塊和毛細管10構成,所述儲水材料鋪設於整個六角網,通過菱形網與六角網連接,儲水材料上方橫向布設有支管7,支管7下方設有若干根與支管7垂直且連通的毛細管10,毛細管10沿邊坡縱向方向插入儲水材料4中;儲水裝置8位於山頂,坡面縱向方向設有主管,主管一側與儲水裝置相連,另一側穿過儲水層的支管7,與支管7相連通,儲水裝置8出口處設有主閥11,支管7與主管連接處的上方處設有支閥12,所述植生基材層噴 射於儲水層表面。儲水材料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有的木塊排列為梅花狀。儲水材料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20x20cm的木塊,儲水材料厚度為1-5cm。植生基材噴射厚度為3-4cm。
上述垂直山體綠化結構施工包括如下步驟:A防腐六角網自上而下鋪,由錨杆或螺栓固定在邊坡表面;B將儲水材料由菱形網與六角網連接,鋪設於整個六角網,儲水材料上方橫向布設支管7,支管7下方設有若干根與支管7垂直且與連通的毛細管10,毛細管10沿邊坡縱向方向插入儲水材料4中,在菱形網上系儲水材料4表面與菱形網之間墊有的木塊,形成儲水單元;C將儲水裝置8設於山頂,主管9一側與儲水裝置8連接,另一側穿過儲水層的支管7,與支管7相連通,儲水裝置8出口處安裝主閥11,支管7與主管連接處的上方處安裝支閥12;D在儲水層表面鋪設植生基材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