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粱殼中提取紅色素的方法
2023-12-10 09:53:17 1
專利名稱:從高粱殼中提取紅色素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從植物組織中提取天然食用紅色素的方法,所得產品可用作輕化工產品的原料和食用添加劑的著色劑。
目前食品添加劑中著色多用人工色素,由於合成色素所需技術、設備複雜,成本高,易造成食品公害,危及人體健康,一些國家如瑞典、美國、日本等國先後立法在食品中禁止使用合成色素。隨著食品工業的迅猛發展,對天然色素作添加劑的需求量愈來愈大,天然色素的提取是我國七五期間重點研究課題。經檢索CAB和專利庫均沒有查到有關從高梁殼中提取紅色素的文獻。
本發明的目的,為滿足社會對天然紅色素的需求,提供一種從原料來源豐富,成本低廉,提取工藝簡單的高梁殼中提取紅色素的方法。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用高梁殼作原料,經過浸泡、過濾、濾液蒸發濃縮,烘乾即得產品。用高梁殼作原料,開發了農作物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途徑。由於資源豐富,成本低廉,所以,用它作原料提取紅色素用作輕化工和食品工業的原料,且有很高的經濟效益。
其工藝流程如下
用水作溶劑製成的水溶性高梁紅色素(I號)為暗紅色粉末狀固體。原料加水浸泡時,高梁殼重(克)與加水體積(毫升)之比為1∶20-100。由表一看出加水量(毫升)與產率(%)的關係,加水量太多,蒸發的時間長,能源消耗大,加水量太少,浸提不充分。原料重(克)與加水體積(毫升)最佳比例是1∶50,原料浸泡的時間為12-120小時,浸泡時間與產率的關係見表二。浸泡時間太短,浸提不充分,而過長時,原料易發黴變質,影響產品質量。最佳浸泡時間為24-72小時。浸泡溫度是10-80℃,浸泡溫度與產率的關係見表三。產品產率隨著浸泡溫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溫度過高,色澤變暗,部分產品分解碳化,影響產品產量;溫度過低,浸泡的產率低,最佳的浸泡溫度為40-70℃。
高梁殼經水浸過濾後的殘渣中,仍殘留一部分紅色素,而且色澤鮮豔,繼續用水浸泡,仍殘留在濾渣中,表明該紅色物質為非水溶性。為了充分提取,將水浸過濾後的殘渣加入乙醇(95%)浸泡,再經過濾、濾液蒸餾、烘乾,即得高梁紅色素(Ⅱ號)。醇溶性高梁紅色素(Ⅱ號)為紫黑色固體,難溶於水,易溶於乙醇、汽油、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中,在鹼性溶液中呈玫瑰紅色。浸泡過程中,所有的乙醇經過回收可以反覆使用,從而降低成本。殘渣重(克)與乙醇(毫升)之比為1∶40-140。由表四可見加入乙醇的量與產率的關係。最佳殘渣重(克)與乙醇體積(毫升)之比為1∶40-60。乙醇用量過多,提取過程中揮發損失多,導致成本提高。浸泡時間為24-96小時,最佳浸泡時間為48-72小時(見表五)。
用0.06%的高梁紅色素(Ⅰ號)加水配製的水溶液呈桔子汁色(橙色),用0.01%的高梁紅色素(Ⅱ號)的乙醇溶液,其顏色可與合成色素胭脂紅(0.01%)水溶液的紅色相媲美。高梁紅色素(Ⅰ、Ⅱ號)中,砷、鉛含量(經天津染料研究所檢定)為高梁紅色素(Ⅰ號)As1-2PPMPb<10PPM高梁紅色素(Ⅱ號)As1-2PPMPb<10PPM因此高梁紅色素可作為食品添加劑,而高梁紅色素(Ⅱ號)作酒類的著色劑為最佳。
本發明的效果(1)與合成色素相比,成本低,安全無毒,無付作用,具有很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與其它天然色素相比,原料來源豐富,實施工藝簡單易行,高梁殼是農作物廢棄物,成本低,變廢為寶。
(3)天然高梁紅色素可廣泛用於輕化工產品的原料和食品工業添加劑的著色劑。
最佳實施例為了適應工業化生產,可將風乾後的高梁殼加入40-60%的乙醇溶液,在常溫下浸泡24小時左右。其原料重(克)與乙醇水溶液體積(毫升)之比是1∶30,再經過濾,將濾液蒸餾、烘乾,即得高梁紅色素。
權利要求
1.一種紅色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高梁殼作原料,加水浸泡,其原料重(克)與加水體積(毫升)之比為1∶20-100,浸泡時間為12-120小時,浸泡溫度為10-80℃,然後經過濾、濾液蒸發濃縮、烘乾,即得高梁紅(Ⅰ號),經水浸過濾後的殘渣,加95%乙醇浸泡,其殘渣重(克)與乙醇體積(毫升)之比為1∶20-140,浸泡時間為24-96小時,經過濾、濾液蒸餾、濃縮、烘乾,即得高梁紅(Ⅱ號),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原料重(克)與加水體積(毫升)之比為1∶40-8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徵是浸泡時間為24-72小時,浸泡溫度為40-70℃,
4.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徵是過濾後的殘渣重(克)與乙醇體積(毫升)之比為1∶25-80,
5.根據權利要求1和4的方法,其特徵是浸泡時間為48-72小時。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從高粱殼中提取天然食用色素——高粱紅色素的方法。
文檔編號C09B61/00GK1031707SQ88102330
公開日1989年3月15日 申請日期1988年5月3日 優先權日1988年5月3日
發明者尹良, 崔鳳芝, 趙惠芝, 段維生 申請人:河北農業技術師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