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郭崇燾?晚清官員郭崇燾的詩詞
2023-11-09 18:42:47 1
郭崇燾是晚清重臣,中國首位駐外大使,同時也是湘軍創建人之一,在中國晚清歷史中佔有重要筆墨。
郭崇燾自幼接受儒家傳統教育長大,後走科舉之路進入仕途。鹹豐四年開始輔佐曾國藩創建湘軍,為曾國藩重要幕僚之一。同治元年授蘇松糧儲道,後升兩淮豔運使,次年為廣東巡撫。光緒元年,經軍機大臣文祥舉薦進入總理衙門。後被授予駐外大臣,出使英國,光緒四年兼任駐法使。光緒五年,在朝中壓力之下黯然歸國,此後稱病請辭歸鄉。光緒十七年病逝,享年73歲。
晚清末年,社會動蕩,西方用船堅利炮轟開中國的大門。先進的西方思想和傳統的東方思想激烈碰撞,火花四濺,使得當時的讀書人出現了不同的分層。有因循守舊,鼓固執堅守的頑固派守舊人氏,同樣也有倡導向西方學習的人。
郭崇燾非常完美的展現了一位封建地主官僚,在接受西方思想後,完後的轉變。1818年,郭嵩燾出生在湖南湘陰一戶地主之家。他自幼接受儒家傳統教育長大,此後和許多讀書人一樣踏上了科舉入仕的道路。等到進士及第,進入官場之後,陰差陽錯郭崇燾在上海接觸到了西方的思想和外國人,此後思想大為震動。
隨著時間的發展,郭崇燾對西方國家的認識就更為深刻。特別是在英國出使的時候,因為經常接觸到英國貴族統治階級,就更清楚具體的西方政治制度,此後思想發生大轉變。多次提出,中國要想像西方國家一樣強大,就需要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不是流於表面。
郭崇燾是一位非常清醒的晚清官員,他的目光比許多人都要更快一步。在許多官員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虛榮之中時,郭崇燾已經接觸到了西方世界的強大。後來清朝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提倡開展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
雖然郭崇燾是經由洋務軍機大臣的舉薦,重新入朝為官並辦理洋務事務。但是在當時他就已經明確的表明,光是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還是不夠的,國家要想真的強大起來,就必須從政治體制上入手。在許多先進官員,對西方的學習還停留在器物表明的時候,郭崇燾就已經上升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方面了。
正是因為郭崇燾事事都比別人快一步,所以他並不被當時的主流階層所承認。他的主張在許多官員看來,是向西方國家示好,是投降西方的奸臣。所以最後他在朝中受到巨大的壓迫,最後不得不稱病歸鄉。
郭崇燾詩詞
《同治五年端午》
衰遲聞道未名家,生世波瀾豈有涯?
新漲光陰過小麥,故山夢寐見秋瓜。
人才丘壑違塵軌,歸計滄江理釣槎。
滿眼瘡痍心未展,更餘情思寄蒹葭。
《光緒十四年三月十日夜賦詩》
成仁取義生平志,老死柴門亦數然。
豈分三醫連四表,竟愁一藥送餘年。
慚無身後完存稿,盡有人間未了緣。
家國友朋多負負,來生犬馬志猶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