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取力控制電路及底盤取力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12:09:16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控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取力控制電路及底盤取力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底盤取力控制方法原理是通過取力開關控制取力電磁閥和退出電磁閥,使得氣路系統驅動齒輪箱的齒輪嚙合和退出嚙合,最終實現機械動力傳遞和中斷傳遞。現有的取力控制具體為:底盤上電後,打開取力開關,取力電磁閥通電動作,使得氣路系統驅動齒輪箱齒輪嚙合,最終實現機械動力傳遞;關閉取力開關,退出電磁閥通電動作,使得氣路系統驅動齒輪箱齒輪退出嚙合,最終實現中斷機械動力傳遞。
目前取力控制在發動機起動的狀態下,如果誤操作取力開關會導致發生齒輪箱齒輪打齒現象。例如先起動發動機,再打開取力開關,或者在取力過程中先關閉取力開關,再把關閉發動機,會造成齒輪箱齒輪打齒。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取力控制電路及底盤取力控制系統,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誤操作會導致發生齒輪箱齒輪打齒的技術問題。
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取力控制電路,包括:繼電器、取力開關、退出控制開關、取力控制開關、退出電磁閥、取力電磁閥;所述繼電器的線圈連接發動機啟動信號至電源負極,所述繼電器的常閉觸點連接電源正極至所述取力開關,所述取力開關通過所述退出控制開關與所述退出電磁閥的串聯連接至所述電源負極,所述取力開關還通過所述取力控制開關與所述取力電磁閥的串聯連接至所述電源負極。
優選的,所述取力開關具體為雙觸點開關;所述繼電器的常閉觸點連接所述電源正極至所述雙觸點開關的輸入端,所述雙觸點開關的一輸出端通過所述退出控制開關與所述退出電磁閥的串聯連接至所述電源負極,所述雙觸點開關的另一輸出端通過所述取力控制開關與所述取力電磁閥的串聯連接至所述電源負極。
優選的,所述取力控制開關具體為第一常閉行程開關。
優選的,所述退出控制開關具體為第二常閉行程開關。
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底盤取力控制系統,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取力控制電路,還包括輸出齒輪、取力齒輪、取力氣缸和滑塊;所述退出控制開關、所述取力控制開關分別設置於所述滑塊,所述滑塊通過所述取力齒輪的輪軸與所述取力氣缸的推桿連接,所述退出電磁閥連接氣源至所述取力氣缸的有杆腔、所述取力電磁閥連接氣源至所述取力氣缸的無杆腔;其中,所述推桿推動所述滑塊至第一位置時,所述取力齒輪與所述輸出齒輪嚙合,同時,所述滑塊位於打開所述取力控制開關的位置;其中,所述推桿推動所述滑塊至與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時,所述取力齒輪與所述輸出齒輪退出嚙合到位,同時,所述滑塊位於打開所述退出控制開關的位置。
優選的,所述滑塊上設置有第一容置位和第二容置位;所述滑塊位於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取力控制開關位於所述第一容置位內,所述滑塊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退出控制開關位於所述第二容置位內。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1、通過繼電器的線圈連接發動機啟動信號至電源負極,繼電器的常閉觸點連接電源正極至取力開關,取力開關通過退出控制開關與退出電磁閥的串聯連接至電源負極,取力開關還通過取力控制開關與取力電磁閥的串聯連接至電源負極,以形成的取力控制電路,當發動機處於起動狀態時,繼電器的線圈得電產生磁力,使得繼電器的常閉觸點之間斷開,從而即使誤操作取力開關,電磁閥也均無動作,只有在底盤發動機不起動的狀態下才能進行取力和退出取力的操作,從而避免了誤操作造成齒輪箱齒輪打齒,進而提高了取力控制電路的可靠性。
2、通過設置的退出控制開關和取力控制開關,從而只有齒輪箱齒輪嚙合動作時,取力電磁閥才得電;只有齒輪箱齒輪退出嚙合動作時,退出電磁閥才得電,齒輪箱齒輪嚙合後取力電磁閥自動失電,退出嚙合到位後退出電磁閥自動失電,從而提高了電磁閥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取力控制電路的電路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底盤取力控制系統的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參考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取力控制電路,包括:繼電器K1、取力開關S1、取力控制開關S2、退出控制開關S3、取力電磁閥Y1和退出電磁閥Y2。
繼電器K1的線圈連接發動機啟動信號「W」至電源負極「-」,繼電器K1的常閉觸點連接電源正極「+」至取力開關S1,取力開關S1通過退出控制開關S3與退出電磁閥Y2的串聯連接至電源負極「-」,取力開關S1還通過取力控制開關S2與取力電磁閥Y1的串聯連接至電源負極「-」。
具體的,如圖1所示,繼電器K1的一線圈端與發動機啟動信號輸出端連接,繼電器K1的另一線圈端與電源負極「-」連接,從而繼電器K1的線圈連接發動機啟動信號「W」至電源負極「-」。繼電器K1的一常閉觸點接入電源正極「+」,繼電器K1的另一常閉觸點連接取力開關S1的輸入端,從而實現繼電器K1的常閉觸點連接電源正極「+」至取力開關S1。
具體的,如圖1所示的,取力開關S1具體為雙觸點開關,繼電器K1的一常閉觸點接入電源正極「+」,繼電器K1的另一常閉觸點連接雙觸點開關的輸入端,雙觸點開關的一輸出端通過退出控制開關S3與退出電磁閥Y2的串聯連接至電源負極「-」,雙觸點開關的另一輸出端通過取力控制開關S2與取力電磁閥Y1的串聯連接至電源負極「-」。
退出控制開關S3具體為第二常閉行程開關。取力控制開關S2具體為第一常閉行程開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第二常閉行程開關與第一常閉行程開關為相同的結構的行程開關。
當發動機處於起動狀態時,繼電器K1的線圈得電,繼電器K1的線圈產生磁力,使得繼電器K1常閉觸點斷開,操作取力開關S1,取力電磁閥Y1、退出電磁閥Y2無動作。
下面結合圖1,對取力控制電路的工作過程進行描述:
當發動機處於起動狀態時,繼電器K1的線圈得電,繼電器K1的線圈產生磁力,使得繼電器K1的兩個常閉觸點之間斷開,此時操作取力開關S1,取力電磁閥Y1和退出電磁閥Y2均無動作。這樣避免了發動機起動後的取力開關S1誤操作,進而避免發生齒輪箱齒輪打齒的情況。
當發動機處於不起動狀態時,繼電器K1的線圈失電,繼電器K1的線圈不產生磁力,使得繼電器K1的兩個常閉觸點之間在彈簧力作用下閉合,此時操作取力開關S1,取力電磁閥Y1和退出電磁閥Y2均能夠得電動作。其中,打開取力開關S1時,取力電磁閥Y1動作,使得當齒輪箱的齒輪嚙合,當齒輪箱的齒輪嚙合到位後機械鎖止,同時當齒輪箱的齒輪嚙合到位後取力控制開關S2會斷開,使得取力電磁閥Y1失電。其中,關閉取力開關S1時,退出電磁閥Y2動作,使得齒輪箱的齒輪退出嚙合,當齒輪箱的齒輪退出到位後機械鎖止,同時當齒輪箱的齒輪退出到位後,退出控制開關S3會斷開,使得取力電磁閥Y2失電。這樣使得齒輪箱齒輪嚙合動作時取力電磁閥Y1對應才得電,齒輪箱齒輪退出嚙合動作時退出電磁閥Y2才得電;齒輪箱齒輪嚙合和退出嚙合到位後,取力電磁閥Y1、退出電磁閥Y2會自動失電,從而提高了取力電磁閥Y1和退出電磁閥Y2的使用壽命,也避免了在取力過程中由於特殊情況底盤掉電,造成齒輪箱齒輪打齒的問題。
基於同一發明構思,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底盤取力控制系統,取力控制電路、輸出齒輪1、取力齒輪2、取力氣缸3和滑塊4。
繼電器K1、取力開關S1、取力控制開關S2、退出控制開關S3、取力電磁閥Y1和退出電磁閥Y2,繼電器K1的線圈連接發動機啟動信號「W」至電源負極「-」,繼電器K1的常閉觸點連接電源正極「+」至取力開關S1,取力開關S1通過退出控制開關S3與退出電磁閥Y2的串聯連接至電源負極「-」,取力開關S1通過取力控制開關S2與取力電磁閥Y1的串聯連接至電源負極「-」。取力控制電路具體參考前述實施例和圖1所示,為了說明書的簡潔,本文不再贅述。
如圖2所示,退出控制開關S3、取力控制開關S2分別設置於滑塊4,滑塊4通過取力齒輪2的輪軸與取力氣缸3的推桿連接,退出電磁閥Y2連接氣源至取力氣缸3的有杆腔、取力電磁閥Y1連接氣源至取力氣缸3的無杆腔。其中,取力氣缸3的推桿推動滑塊4至第一位置時,取力齒輪2與輸出齒輪1嚙合,滑塊4位於打開取力控制開關Y1的位置,推桿推動滑塊4至與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時,取力齒輪2與輸出齒輪1退出嚙合到位,滑塊4位於打開退出控制開關Y2的位置。
具體的,滑塊4上設置有第一容置位41和第二容置位42,滑塊4位於第一位置時,取力控制開關S2位於第一容置位41內,從而取力齒輪2與輸出齒輪1嚙合後機械鎖止;滑塊4位於與第二位置時,退出控制開關S3位於第二容置位42內,從而使得取力齒輪2與輸出齒輪1退出嚙合到位後機械鎖止。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容置位41和第二容置位42具體為對著取力控制開關S2和退出控制開關S3的球頭位於滑塊4上的容置槽內,取力控制開關S2位於第一容置位41內時與第一容置位41卡合,從而滑塊4不能滑動,以使得取力齒輪2與輸出齒輪1嚙合後機械鎖止,退出控制開關S3位於第二容置位42內時與第二容置位42卡合,從而滑塊4不能滑動,以使得取力齒輪2與輸出齒輪1退出嚙合到位後機械鎖止。
下面結合圖2,對本實施例提供的底盤取力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進行描述:
當發動機處於起動狀態時,繼電器K1的線圈得電,繼電器K1的兩常閉觸點之間斷開,此時取力控制電路失電:操作取力開關S1時取力電磁閥Y1和退出電磁閥Y2都無動作,取力氣缸3也無動作,同時,退出控制開關S3正好位於第二容置位42內以達到機械鎖止,取力齒輪2與輸出齒輪1無相對運動,齒輪箱齒輪不發生嚙合和退出嚙合動作。
當發動機處於不起動狀態時,繼電器K1的線圈失電,繼電器K1的常閉觸點閉合,此時,取力控制電路得電:打開取力開關S1,電源電流經過閉合的取力控制開關S2到達取力電磁閥Y1,取力電磁閥Y1得電動作,壓力氣體經過電磁閥Y1推動取力氣缸3內的推桿運動,使得取力齒輪2與輸出齒輪1開始嚙合,當取力齒輪2與輸出齒輪1嚙合到位後,取力控制開關S2正好位於第一容置位41內以達到機械鎖止,取力控制開關S2斷開動作,取力電磁閥Y1失電;關閉取力開關S1,電源電流經過閉合的退出控制開關S3到達退出電磁閥Y2,退出電磁閥Y2得電動作,壓力氣體經過退出電磁閥Y2推動取力氣缸3運動,使得取力齒輪2與輸出齒輪1開始退出嚙合,當取力齒輪2與輸出齒輪1嚙合退出到位時,退出控制開關S3正好位於第二容置位42內以達到機械鎖止,退出控制開關S3斷開動作,退出電磁閥Y2失電。
通過上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1、通過繼電器的線圈連接發動機啟動信號至電源負極,繼電器的常閉觸點連接電源正極至取力開關,取力開關通過退出控制開關與退出電磁閥的串聯連接至電源負極,取力開關還通過取力控制開關與取力電磁閥的串聯連接至電源負極,以形成的取力控制電路,當發動機處於起動狀態時,繼電器的線圈得電產生磁力,使得繼電器的常閉觸點之間斷開,從而即使誤操作取力開關,電磁閥也均無動作,只有在底盤發動機不起動的狀態下才能進行取力和退出取力的操作,從而避免了誤操作造成齒輪箱齒輪打齒,進而提高了取力控制電路的可靠性。
2、通過設置的退出控制開關和取力控制開關,從而只有齒輪箱齒輪嚙合動作時,取力電磁閥才得電;只有齒輪箱齒輪退出嚙合動作時,退出電磁閥才得電,齒輪箱齒輪嚙合後取力電磁閥自動失電,退出嚙合到位後退出電磁閥自動失電,從而提高了電磁閥的使用壽命。
儘管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實用新型範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