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層異型的鋼骨架塑料複合管的製作方法
2023-11-06 09:18:27 1
專利名稱:一種內層異型的鋼骨架塑料複合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複合管,適用於礦漿輸運,特別是指一種內層異型的鋼骨架塑料複合管。
背景技術:
鋼骨架塑料複合管是近年來國內新興的一種管材,其結構是內外層為塑料,中間層為鋼骨架增強層,採用專用粘接樹脂將鋼骨架與內外層塑料相複合,因其特殊的結構,管材具有承載能力強、耐腐蝕性好、耐磨性能優良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市政建設、石油化工、 電力通訊、冶金礦山和農業灌溉等領域,是鋼管、鑄鐵管和水泥管等傳統管道的最佳替代產
P
ΡΠ O雖然鋼骨架塑料複合管較其他傳統管道具有優良的耐磨性能,但是在作為鉀鹽鹽田採集輸送管道應用時,先通過管道將混合礦漿輸送到岸上的加工廠,由於鉀鹽顆粒不均勻,較大顆粒易於沉降在管道底部,使底部所受摩擦比其他方向大,底部磨損較快,縮短了管道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和不足,而提供一種底部加厚,從而提高其使用壽命的內層異型的鋼骨架塑料複合管。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有鋼骨架、包覆鋼骨架的粘接樹脂層、以及分別複合設置於粘接樹脂層內外兩側的內層塑料管和外層塑料管,所述的內層
塑料管的壁厚一邊厚、一邊薄設置。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內層塑料管的外徑圓心(01)和內徑圓心(0 不重合,形成圓心偏心,構成上述內層塑料管的壁厚一邊厚、一邊薄結構。進一步設置是所述外層塑料管、鋼骨架和粘接樹脂層的內、外徑圓心與內層塑料管的外徑圓心相重合。所述的偏心鋼骨架塑料複合管壁厚厚的一邊在安裝使用時向下作為管道底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鋼骨架塑料複合管作為鉀鹽鹽田採集輸送管道應用時,通過增加複合管一邊的壁厚,從而增大管道底部的可磨損量,避免了因管道底部磨損較快,造成管道的承壓能力下降的現象,成倍地延長了管道的使用壽命。該實用新型雖然因增加了一邊壁厚較普通鋼骨架塑料複合管的成本有所增加,但是管道使用壽命更長,通過增加較少的成本,獲得了較長的使用壽命,性價比更高。較提高管道整體壁厚來實現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更加具有針對性,管道結構更加合理,大大地減少了生產使用成本。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介紹。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1內層塑料管,2鋼骨架增強層,3粘結樹脂層,4外層塑料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偏心鋼骨架塑料複合管包括內層塑料管1、鋼骨架增強層2、粘結樹脂層3和外層塑料管4。內層塑料管1採用塑料擠出機擠出成型,擠出過程中控制各個方向的壁厚,使內層塑料管1的外徑圓心01和內徑圓心02不重合,在內層塑料管1外壁纏繞上鋼骨架增強層2,再採用擠出機擠出粘結樹脂,形成粘結樹脂層3將鋼骨架增強層2包覆,與內層塑料管1複合在一起,最後採用擠出機擠出塑料包覆在粘結樹脂層3外壁,形成外層塑料管4。鋼骨架增強層2、粘接樹脂層3和外層塑料管4的內、外徑圓心與內層塑料管1的外徑圓心01相重合,使鋼骨架塑料複合管整體內、外徑的圓心01和02不重合,形成偏心, 使鋼骨架塑料複合管壁厚El最薄,E2最厚,且El和E2處於同一直徑上。在偏心鋼骨架塑料複合管安裝中將E2處向下作為管道底部,增大管道底部的可磨損量,達到延長管道的使用壽命目的。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只用於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定,本領域的技術工程師根據上述實用新型的內容對本實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內層異型的鋼骨架塑料複合管,包括有鋼骨架、包覆鋼骨架的粘接樹脂層、以及分別複合設置於粘接樹脂層內外兩側的內層塑料管和外層塑料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層塑料管的壁厚一邊厚、一邊薄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層異型的鋼骨架塑料複合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層塑料管的外徑圓心(01)和內徑圓心(0 不重合,形成圓心偏心,構成上述內層塑料管的壁厚一邊厚、一邊薄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內層異型的鋼骨架塑料複合管,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層塑料管、鋼骨架和粘接樹脂層的內、外徑圓心與內層塑料管的外徑圓心相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層異型的鋼骨架塑料複合管,包括有鋼骨架、包覆鋼骨架的粘接樹脂層、以及分別複合設置於粘接樹脂層內外兩側的內層塑料管和外層塑料管,所述的內層塑料管的壁厚一邊厚、一邊薄設置。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鋼骨架塑料複合管作為鉀鹽鹽田採集輸送管道應用時,通過增加複合管一邊的壁厚,從而增大管道底部的可磨損量,避免了因管道底部磨損較快,造成管道的承壓能力下降的現象,成倍地延長了管道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16L9/12GK202188241SQ20112032560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日
發明者姚宗華, 李廣忠, 歐陽垠, 邵漢增 申請人:煌盛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