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拆卸式攪龍的製作方法
2023-11-06 22:26:42 2
專利名稱:一種可拆卸式攪龍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混合機上的物料傳輸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拆卸式攪龍。
背景技術:
混合機適用於製藥、化工、食品的乾粉狀、顆粒狀物料的混合。在混合機中需要使用到攪龍裝置來對物料進行輸送,用於物料多為乾粉、顆粒狀,所以要求攪龍多為密封式形式的。這種情況下,密封式的攪龍難以清潔到其設備內部,物料在設備內部容易黴變,極易導致物料產生交叉感染,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清潔的一種可拆卸式攪龍。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可拆卸式攪龍,包括電機、螺旋葉片、攪龍外殼,所述螺旋葉片的軸與電機的軸相連,其特徵在於所述攪龍外殼由上殼和下殼構成,所述上殼和下殼相接觸部位設置有凸出裙邊,所述上殼和下殼的凸出裙邊上設有通孔,所述上殼和下殼通過穿過凸出裙邊上通孔的螺栓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上殼和下殼的形狀為半圓柱形筒狀。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螺栓的數量為2至4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螺栓的數量為3對。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實用,由於將現有的一體封閉式攪龍外殼改裝為分離式的上殼和下殼,並通過螺栓來連接,這樣的攪龍方便拆卸,能夠更方便徹底的清潔攪龍設備內部空間,有效的避免了攪龍內部物料的交叉感染。
圖I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本實用新型攪龍外殼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圖2的俯視圖結構示意圖。圖中,電機I、螺旋葉片2、攪龍外殼3、上殼31、下殼32、螺栓33。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實施例一。如圖I和圖3所示,一種可拆卸式攪龍,包括電機I、螺旋葉片2、攪龍外殼3,所述螺旋葉片2的軸與電機I的軸相連,其特徵在於所述攪龍外殼3由上殼31和下殼32構成,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相接觸部位設置有凸出裙邊,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的凸出裙邊上設有通孔,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通過穿過凸出裙邊上通孔的2對螺栓33連接。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的形狀為半圓柱形筒狀。實施例二。如圖I和圖3所示,一種可拆卸式攪龍,包括電機I、螺旋葉片2、攪龍外殼3,所述螺旋葉片2的軸與電機I的軸相連,其特徵在於所述攪龍外殼3由上殼31和下殼32構成,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相接觸部位設置有凸出裙邊,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的凸出裙邊上設有通孔,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通過穿過凸出裙邊上通孔的3對螺栓33連接。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的形狀為半圓柱形筒狀。
實施例三。如圖I和圖3所示,一種可拆卸式攪龍,包括電機I、螺旋葉片2、攪龍外殼3,所述螺旋葉片2的軸與電機I的軸相連,其特徵在於所述攪龍外殼3由上殼31和下殼32構成,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相接觸部位設置有凸出裙邊,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的凸出裙邊上設有通孔,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通過穿過凸出裙邊上通孔的4對螺栓33連接。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的形狀為半圓柱形筒狀。
權利要求1.一種可拆卸式攪龍,包括電機(I)、螺旋葉片(2)、攪龍外殼(3),所述螺旋葉片(2)的軸與電機(I)的軸相連,其特徵在於所述攪龍外殼(3)由上殼(31)和下殼(32)構成,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相接觸部位設置有凸出裙邊,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的凸出裙邊上設有通孔,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通過穿過凸出裙邊上通孔的螺栓(3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拆卸式攪龍,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殼(31)和下殼(32)的形狀為半圓柱形筒狀。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拆卸式攪龍,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栓(33)的數量為2至4對。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拆卸式攪龍,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栓(33)的數量為3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混合機上的物料傳輸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拆卸式攪龍。一種可拆卸式攪龍,包括電機、螺旋葉片、攪龍外殼,所述螺旋葉片的軸與電機的軸相連,其特徵在於所述攪龍外殼由上殼和下殼構成,所述上殼和下殼相接觸部位設置有凸出裙邊,所述上殼和下殼的凸出裙邊上設有通孔,所述上殼和下殼通過穿過凸出裙邊上通孔的螺栓連接。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實用,能夠更方便徹底的清潔攪龍設備內部空間,有效的避免了攪龍內部物料的交叉感染。
文檔編號B65G33/24GK202492140SQ20122013672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日
發明者肖世平 申請人:江西天佳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