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偽瓶及瓶蓋的製作方法
2023-11-05 06:58:37 3
專利名稱:防偽瓶及瓶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防偽瓶及瓶蓋n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瓶子及瓶蓋,特別是屬於一種具有防偽功能的瓶子和與之配套的瓶蓋。K背景技術U 在目前的飲料和酒行業中,偽劣假冒產品猖獗,給正規生產廠家和消費者帶來極大損失。偽劣產品泛濫的其中一個原 因即在於產品包裝缺少防偽功能,易於仿冒。近幾年來,在市場上出 現了一些防偽包裝產品和防偽技術,起到了一定的防偽效果。但是, 或者由於其防偽性能較差,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或者由於其成本太高 使一般廠家難以承受,致使其不能很好地得以推廣,不能全面滿足各 類廠家的需要。K發明內容2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新型的防偽 瓶及瓶蓋,以克服現有包裝物的上述缺點,達到結構簡單、製造成本 低、防偽性能好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防偽瓶,包括瓶身和瓶口,其特徵在於,所 述的瓶口的外圓面有楔形凹槽(l)、方形環槽(2)、環列布置的凸塊 (3)和環形槽溝(4)。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防偽瓶的瓶蓋,包括嵌裝於瓶口內的組合內 蓋和套裝於瓶口外的組合外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組合內蓋由導流 塞管(6)、塞嘴(8)和內蓋(9)組成;導流塞管的上段插入塞嘴的 下段,塞嘴的下段嵌入瓶口內,塞嘴的上段在瓶口以外,其頂端嵌裝
內蓋(9);所述的組合外蓋包括外罩殼(10)及其內的上箍圈(7) 和下箍圈(5);上箍圈的頂端內緣有楔形突起(15),嵌入瓶口的楔 形凹槽(1);上箍圈外緣有塊狀突起(16),與外罩殼內壁上的肋條 (14)相間嵌入;上箍圈的下段外緣有螺紋(21),與下箍圈上段內緣的螺紋(23)配合;下箍圈中部內緣環列布置有若干條狀突起(18),與瓶口的環列布置的凸塊(3)相間嵌入;下箍圈的下端內緣有突起 塊(20),嵌入到瓶口的環形槽溝(4);外罩殼和上箍圈對應於瓶口方形環槽(2)的部位分別有通孔(19)和通孔(22),自外罩殼以外 插入的扳匙(17)通過此上述通孔抵至瓶口方形環槽(2);外罩殼(10) 的頂部為嵌入式蓋頂(11),所述的蓋頂是通過其下端內緣的突起(25) 與外罩殼上端外緣的突起(26)配合而嵌裝在一起的;蓋頂(11)與 外罩殼(10)在兩者結合縫處分別設有阻止齒(12)和撥擋塊(13)。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防偽瓶及瓶蓋,其開啟的過程如下首先,轉動蓋頂,通過撥擋塊(13)將阻止齒(12)碰斷,繼續 將蓋頂與外罩殼殼體轉動一定角度,使蓋頂下端內緣的突起(25)與 外罩殼上端外緣的突起(26)脫離,從而實現蓋頂的分離,從內蓋(9) 與蓋頂之間的空腔內取出扳匙(17)。然後,用扳匙(17)通過通孔 (19)和通孔(22)伸至瓶口方形環槽處,用力將瓶口扳斷。然後轉 動外罩殼,通過上箍圈的塊狀突起與外罩殼內壁上的肋條相互作用, 帶動上箍圈轉動。由於下箍圈條狀突起(18)與瓶口凸塊(3)的相 互作用,下箍圈相對於瓶口是固定的,所以上箍圈即相對於下箍圈產 生轉動,通過兩者之間的螺紋作用,上箍圈即帶動斷裂的瓶口和組合
內蓋上行,直至伸出外罩殼以外,繼而可把內蓋從塞嘴上取下。由此 可見,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防偽瓶及瓶蓋,在組配完畢後,只有通過 破壞性手段才能打開,而且一旦破壞即無法恢復,因此本實用新型具 有多重防偽的效果。H
2 附圖公開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其中圖l,本實用新型的瓶口與瓶蓋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瓶口斷面結構示意圖;圖3, A部放大圖;圖4,導流塞管(6)結構示意圖;圖5,蓋頂(11)仰視圖;圖6,內蓋(9)結構剖面示意圖;圖7,內蓋(9)俯視圖;圖8,塞嘴(8)結構剖面示意圖;圖9,塞嘴(8)俯視圖;圖10,上箍圈(7)結構剖面示意圖;圖11,上箍圈(7)俯視圖;圖12,下箍圈(5)結構剖面示意圖;圖13,下箍圈(5)仰視圖。K具體實施例U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防偽瓶,其瓶口部分具有特殊的斷面特徵,即在其外圓面上自上而下依次設有楔形凹槽(1)、方形環槽(2)、環列布置的凸塊(3)和環形 槽溝(4)。顯然,本實用新型對瓶身的結構並無特殊要求。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防偽瓶的瓶蓋,採取組合式結 構,包括一套組合內蓋和一套組合外蓋。所述的組合內蓋包括導流塞管(6)、塞嘴(8)和內蓋(9)。導流塞管的上段插入塞嘴的下段, 導流塞管的下段插入瓶口內。如圖4所示,導流塞管的外壁上有環形 翼片(24),用以密封導流塞管與瓶口內壁之間的空隙。塞嘴的下段 嵌入瓶口內,塞嘴的上段在瓶口以外,其頂端嵌裝內蓋(9)。所述的組合外蓋包括外罩殼(10)、上箍圈(7)和下箍圈(5)。 上箍圈的頂端內緣有楔形突起(15),嵌入瓶口的楔形凹槽(1)以實 現固定。上箍圈外緣有塊狀突起(16),與外罩殼內壁上的肋條(14) 相間嵌入以實現轉動聯動。如圖IO、圖12所示,上箍圈的下段外緣 有螺紋(21),與下箍圈上段內緣的螺紋(23)配合。下箍圈中部內 緣環列布置有若干條狀突起(18),與瓶口的環列布置的凸塊(3)相 間嵌入以實現轉動聯動。下箍圈的下端內緣有突起塊(20),嵌入到 瓶口的環形槽溝(4)以實現固定。外罩殼和上箍圈對應於瓶口方形 環槽(2)的部位分別有通孔(19)和通孔(22),自外罩殼以外插入 的扳匙(17)通過上述二通孔抵至瓶口方形環槽(2)。外罩殼(10)的頂部為嵌入式蓋頂(11)。如圖3所示,所述的 蓋頂是通過其下端內緣的突起(25)與外罩殼上端外緣的突起(26) 配合而嵌裝在一起的。如圖l所示,蓋頂(11)與外罩殼(10)在兩 者結合縫處分別設有阻止齒(12)和撥擋塊(13)。蓋頂(11)與內 蓋(9)的空腔內預先放置扳匙(17)。為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如圖4 13所示,進一步公
開了本實用新型的導流塞管(6)、蓋頂(11)、內蓋(9)、塞嘴(8)、 上箍圈(7)和下箍圈(5)的具體結構。上述零部件的最佳製作材料 為塑料。當然,其它的結構形式和製作材料也可以採用,只要符合本 實用新型的必要技術特徵,其效果是一樣的。
權利要求1、一種防偽瓶,包括瓶身和瓶口,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瓶口的外圓面有楔形凹槽(1)、方形環槽(2)、環列布置的凸塊(3)和環形槽溝(4)。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偽瓶的瓶蓋,包括嵌裝於瓶口內的 組合內蓋和套裝於瓶口外的組合外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組合內蓋 由導流塞管(6)、塞嘴(8)和內蓋(9)組成;導流塞管的上段插入 塞嘴的下段,塞嘴的下段嵌入瓶口內,塞嘴的上段在瓶口以外,其頂 端嵌裝內蓋(9);所述的組合外蓋包括外罩殼(10)及其內的上箍圈(7)和下箍圈(5);上箍圈的頂端內緣有楔形突起(15),嵌入瓶口 的楔形凹槽(1);上箍圈外緣有塊狀突起(16),與外罩殼內壁上的 肋條(14)相間嵌入;上箍圈的下段外緣有螺紋(21),與下箍圈上 段內緣的螺紋(23)配合;下箍圈中部內緣環列布置有若干條狀突起(18),與瓶口的環列布置的凸塊(3)相間嵌入;下箍圈的下端內緣 有突起塊(20),嵌入到瓶口的環形槽溝(4);外罩殼和上箍圈對應於瓶口方形環槽(2)的部位分別有通孔(19)和通孔(22),自外罩 殼以外插入的扳匙(17)通過上述通孔抵至瓶口方形環槽(2);外罩 殼(10)的頂部為嵌入式蓋頂(11),所述的蓋頂是通過其下端內緣 的突起(25)與外罩殼上端外緣的突起(26)配合而嵌裝在一起的; 蓋頂(11)與外罩殼(10)在兩者結合縫處分別設有阻止齒(12)和 撥擋塊(13)。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偽瓶的瓶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導流塞管的外壁上有環形翼片(24)。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偽瓶的瓶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蓋頂(11)與內蓋(9)的空腔內預先放置扳匙(17)。
專利摘要防偽瓶及瓶蓋,屬於一種具有防偽功能的瓶子和與之配套的瓶蓋。防偽瓶的瓶口有楔形凹槽(1)、方形環槽(2)、環列布置的凸塊(3)和環形槽溝(4)。防偽瓶的瓶蓋包括組合內蓋和組合外蓋。組合內蓋由導流塞管(6)、塞嘴(8)和內蓋(9)組成,組合外蓋包括外罩殼(10)及上箍圈(7)和下箍圈(5)。外罩殼和上箍圈對應於瓶口方形環槽的部位分別有通孔,扳匙(17)通過通孔抵至瓶口方形環槽。外罩殼的頂部為嵌入式蓋頂(11),蓋頂與外罩殼在兩者結合縫處分別設有阻止齒(12)和撥擋塊(13)。本實用新型在組配完畢後,通過破壞性手段才能打開,且一旦破壞即無法恢復,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多重防偽的效果。
文檔編號B65D41/34GK201027032SQ20072002054
公開日2008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9日
發明者陳恕清 申請人:陳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