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消煙除塵車的製作方法
2023-11-05 02:43:07 2
專利名稱:一種消煙除塵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消煙除塵系統,具體地講,涉及一種消煙除塵車。
背景技術:
現有的消煙除塵車由於整車風路阻力較大,造成吸口處吸力較小,在加煤過程中 造成機側大量煙塵外逸,給環境造成較大汙染,同時存在冒火現象,對爐體及護爐鐵件造成 損壞。由於汽水分離器內部流速較快,使外排氣體存有一定浮塵,給環境造成汙染。另外, 給水管道流量不明確,不能隨時掌握各噴嘴的工作情況,也造成外排氣體效果不穩定。此為 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吸力較大、吸塵效果較好的消煙除塵車。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手段實現發明目的一種消煙除塵車,包括依次相連接的吸口、燃燒室、初冷器、旋流塔、文丘裡塔、噴 灑系統、汽水分離器、風機,其特徵是所述旋流塔的上出口通過弧形彎管連接所述文丘裡 塔的上進口,所述汽水分離器的上出口通過弧形彎管連接到風機,所述噴灑系統的進水管 路上設置有流量傳感器和流量表。作為對本技術方案進一步限定,所述汽水分離器包括汽水分離器上罐體和汽水分 離器下罐體,所述汽水分離器上罐體的內徑大於汽水分離器下罐體的內徑。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旋流塔、汽水分 離器、文丘裡塔的上進口結構,可以減少壓力損失20%,各負壓吸管增大直徑,減小風阻,可 提高吸力40%。汽水分離器的上罐體增大容積,降低流速,更有利於汽水分離,減少排汙量 30%,保證了排汙量林格曼指數控制在一級以內;噴灑系統的給水管道增加流量表與流量傳 感器,更能直觀控制給水流量,各噴灑系統壓力分布均勻,更能及時降低燃燒室後的氣體 溫度,及時捕捉顆粒與灰塵。
圖1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噴灑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參見圖1、圖2,本實用新型包括吸口 1、燃燒室2、初冷器3、旋流塔4、文丘裡塔5、 汽水分離器6、風機8、電機9、文丘裡喉管10、弧形彎管11、汽水分離器上罐體12、汽水分 離器下罐體13,所述噴灑系統包括流量傳感器14、流量表15、止回閥16、水泵17,所述旋流 塔4的上出口通過弧形彎管11連接所述文丘裡塔5上的文丘裡喉管10,所述汽水分離器6的上出口通過弧形彎管11連接到風機8,所述噴灑系統的進水管路上設置有流量傳感器 14和流量表15。所述汽水分離器6包括上、下罐體12、13,所述上罐體12的內徑大於下罐 體13的內徑。所述文丘裡塔5的喉管內徑根據焦爐型號及風機功率,通過計算而得出內徑 大小。本實用新型的旋流塔4、汽水分離器6、文丘裡塔5的上進口結構,可以減少壓力損失 20%,各負壓吸管增大直徑,減小風阻,可提高吸力40%。汽水分離器13的上罐體增大容積, 降低流速,更有利於汽水分離,減少排汙量30%,保證了排汙量林格曼指數控制在一級以內; 噴灑系統給初冷器3、旋流塔4、文丘裡喉管10供水,其給水管路增加流量表15與流量傳感 器14,更能直觀控制給水流量,各噴灑系統壓力分布均勻,更能及時降低燃燒室後的氣體 溫度,及時捕捉顆粒與灰塵。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為消煙除塵車將裝煤時外逸的荒煤氣經過吸口 1吸入, 並摻入一定的空氣助燃,在燃燒室2燃燒後,經初冷器3冷卻,後經旋流塔4、文丘裡塔5除 塵,同時噴淋系統噴淋水,經汽水分離器6汽液分離後,將淨化的氣體通過風機8排放至大 氣中。當然,上述說明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 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 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一種消煙除塵車,包括依次相連接的吸口、燃燒室、初冷器、旋流塔、文丘裡塔、噴灑系統、汽水分離器、風機,其特徵是所述旋流塔的上出口通過弧形彎管連接所述文丘裡塔的上進口,所述汽水分離器的上出口通過弧形彎管連接到風機,所述噴灑系統的進水管路上設置有流量傳感器和流量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消煙除塵車,其特徵是所述汽水分離器包括汽水分離器上罐 體和汽水分離器下罐體,所述汽水分離器上罐體的內徑大於汽水分離器下罐體的內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消煙除塵車,包括依次相連接的吸口、燃燒室、初冷器、旋流塔、文丘裡塔、噴灑系統、汽水分離器、風機,其特徵是所述旋流塔的上出口通過弧形彎管連接所述文丘裡塔的上進口,所述汽水分離器的上出口通過弧形彎管連接到風機,所述噴灑系統的進水管路上設置有流量傳感器和流量表。本實用新型的旋流塔、汽水分離器、文丘裡塔的上進口結構,可以減少壓力損失20%。汽水分離器的上罐體增大容積,降低流速,更有利於汽水分離,減少排汙量30%;噴灑系統的給水管道增加流量表與流量傳感器,更能直觀控制給水壓力,各噴灑系統壓力分布均勻,更能及時降低燃燒室後的氣體溫度,及時捕捉顆粒與灰塵。
文檔編號B01D53/62GK201643928SQ201020125238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8日
發明者龐新義, 秦憲法, 陶志泉 申請人:青島鋼鐵集團兗州焦化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