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製造低吸溼蜂窩複合板用的塗膠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08 06:29:4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蜂窩板製造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製造低吸溼蜂窩複合板用的塗膠機構。
背景技術:
蜂窩板在航空、航天部門率先使用,之後隨著科技的進步,慢慢的在裝飾、幕牆、屋頂、樓板等建築領域以及汽車、火車、輪船、輕軌、地鐵、電梯等工業部門都已廣泛應用,其有重量輕、強度大、剛度好等諸多優點。
在蜂窩板的製造過程中,當蜂窩芯製作成型後,需要在蜂窩芯的兩側粘接板材,所以就需要進行塗膠操作,但是現有技術中,在製造蜂窩複合板的塗膠過程明顯存在以下幾點缺陷:1、塗膠時通常都是對板材上進行塗膠,然後將其粘接在蜂窩芯上,但是蜂窩芯上有好多蜂窩芯孔,對板材上塗膠,導致對應蜂窩芯孔的這部分板材上的溶膠就會浪費掉,十分不環保;2、塗膠時如果採用對蜂窩芯上除了蜂窩芯孔的部分進行塗膠,非常耗費人工勞動力,十分麻煩,而且浪費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造低吸溼蜂窩複合板用的塗膠機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所述製造低吸溼蜂窩複合板用的塗膠機構具有可同時節約溶膠使用量和工人勞動力的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製造低吸溼蜂窩複合板用的塗膠機構,包括殼體、插接柱和連接板;
殼體,其內側壁表面設置有凸起;
插接柱,均勻設置於殼體內腔中且與殼體內側壁之間形成間隙;
連接板,固定於兩個所述插接柱之間,且所述插接柱通過連接板與殼體內側壁固定連接;
所述殼體的上方設置有由外壁和內壁圍成的溶膠道,所述內壁上貫通開設有注膠口;
所述殼體遠離溶膠道一側設置有基座,所述基座通過固定杆與殼體固定,所述基座與殼體之間設置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通過彈簧與基座相連,所述支撐板上設置有待塗蜂窩芯。
優選的,所述插接柱靠近溶膠道一端固定有圓錐頭。
優選的,所述插接柱側壁上在連接板下方固定有防漏板,且所述防漏板與插接柱之間夾角為30°。
優選的,所述注膠口設置於靠近殼體內側壁無凸起部分的內壁上。
優選的,所述間隙形狀與待塗蜂窩芯形狀相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殼體與插接柱配合固定,圍成了一個和待塗蜂窩芯形狀相同的間隙,待塗蜂窩芯的蜂窩芯孔用來與插接柱進行配合插接,待塗蜂窩芯通過支撐板的作用,使待塗蜂窩芯從下方插入間隙中,然後當溶膠從溶膠道內通過注膠口進入間隙中,隨後溶膠沿著間隙向下自由落體運動,到達下方插設的待塗蜂窩芯上,實現直接對待塗蜂窩芯上除了蜂窩芯孔以外部分的塗膠工作,然後將待塗蜂窩芯取出,粘接上板材即可。
本實用新型採用間隙對應待塗蜂窩芯的方法,直接將溶膠對應的塗在了待塗蜂窩芯上除了蜂窩芯孔以外的部分,節約了大量的溶膠,十分環保;而且採用這種直接將待塗蜂窩芯插接於間隙中的方法,不再需要通過工人一點一點對塗蜂窩芯進行塗抹,直接通過間隙內溶膠的自由落體運動,實現均勻塗抹溶膠的功能,節約了工人勞動力,十分有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A截面斷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B截面斷面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殼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待塗蜂窩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外壁、3內壁、4溶膠道、5注膠口、6待塗蜂窩芯、7蜂窩芯孔、8基座、81彈簧、9固定杆、10支撐板、11插接柱、111圓錐頭、12間隙、13防漏板、14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製造低吸溼蜂窩複合板用的塗膠機構,包括殼體1、插接柱11和連接板14,殼體1的內側壁表面設置有凸起,凸起用來配合內腔中的插接柱11,插接柱11均勻設置於殼體1內腔中,插接柱11的大小與蜂窩芯孔7的大小相同,方便其插接配合,插接柱11與殼體1內側壁之間形成間隙12,間隙12的開設一方面是為了上方的溶膠從溶膠道4內流下,另一方面就是為了下部的待塗蜂窩芯6可以插進間隙12中,所以間隙12的大小應與待塗蜂窩芯6的大小相同。
當溶膠從溶膠道4內流出時,因為流量的不同可能會導致從注膠口5流出的溶膠濺射到插接柱11上端,所以在插接柱11靠近溶膠道4一端固定有圓錐頭111,圓錐頭111的設置,濺射到插接柱11上的溶膠可以隨著圓錐頭111的傾斜面流下,也就可以防止溶這種現象的發生。
連接板14固定於兩個插接柱11之間,插接柱11本來是懸空設置,就是通過連接板14將相鄰的兩個插接柱11固定連接在一起,且插接柱11通過連接板14與殼體1內側壁固定連接,然後通過連接板14使懸空的插接柱11固定於殼體1的內側壁上,實現將插接柱11與殼體保持相對固定的作用。
插接柱11側壁上在連接板14下方固定有防漏板13,當溶膠沿著插接柱11的側壁流下時,可能會從待塗蜂窩芯6與插接柱11側壁接觸面流下,造成溶膠的浪費,防漏板13可以用來防止溶膠沿著插接柱11的側壁流下,使溶膠直接流至待塗蜂窩芯6上,防漏板13與插接柱11之間夾角為30°,還要使相鄰兩個插接柱11上安裝的防漏板13之間留有一定距離,以保證溶膠可以順利的從間隙12中流下。
殼體1的上方設置有由外壁2和內壁3圍成的溶膠道4,溶膠道4用來儲存溶膠,內壁3上貫通開設有注膠口5,溶膠道4上儲存的溶膠通過注膠口5流向殼體1的內腔,注膠口5設置於靠近殼體1內側壁無凸起部分的內壁3上,可以防止從注膠口5留下的溶膠流動到殼體1內側壁的凸起上端,能夠有效的防止溶膠的浪費。
殼體1遠離溶膠道4一側設置有基座8,基座8用來固定安裝殼體1,基座8通過固定杆9與殼體1固定,基座8與殼體1之間設置有支撐板10,支撐板10通過彈簧81與基座8相連,支撐板10上設置有待塗蜂窩芯6,先向下擠壓支撐板10,等到支撐板10上方放置待塗蜂窩芯6後,通過彈簧81的彈力,使待塗蜂窩芯6從間隙12的下方插接進去,然後使溶膠道4中的溶膠開始流動,完成塗膠過程。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