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從梭芯上抽線的方法和相關裝置與流程
2023-12-08 00:38:0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從梭芯上抽線以及連接線頭形成新線的方法,線在與纏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通過抽線嘴進入到抽線器中,並形成一個線圈,然後斷開線圈範圍中的線,使線頭進入到抽線器中,另一個來自梭芯的線頭進行連接準備,並在後續工序中連接成新線,以及一種從梭芯上抽線並將線頭連接起來形成新線的裝置,該裝置上帶有抽線嘴,抽線器,線圈生成器,斷線器和接線準備器。
背景技術:
已知專利EP1 283 288 A2中介紹了一種開放線頭轉杯紡紗機。在開放線頭轉杯紡紗機中紡織並運送到收線機中。在梭芯上安裝了一個單驅動穿線裝置按規定送線。在斷線之後,線頭纏繞在梭芯上。為了重新將線頭連接成新線繼續使用,必須在梭芯上查找線頭。因此需要設置一個擺動固定的低壓抽線嘴。在斷線情況下,抽線嘴可從下方位置擺動向上圍繞梭芯圓周運動並抽線。梭芯設置在轉動方向上,在一定時間找到線頭並抽入到抽線嘴中。然後進行下一步操作,可續接線頭成新線繼續使用。線頭被抽線嘴引入到其他裝置中。整個過程比較耗時,因為抽線嘴必須設置在移動方向上,找到的線頭需通過適當移動傳送到其他處理裝置中。而且發明的結構形式複雜並且需要佔用一定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任務在於採用一種簡單和快速的將斷線連接成新線的方法和裝置。
通過本發明描述的符合權利要求特性的方法和設備解決上述任務。
本發明中介紹了一種從梭芯上抽線並將線頭連接成新線的方法,抽線器在 反向於抽線嘴纏線方向抽線,然後形成線圈並斷開線圈範圍內的線。然後將一端線頭引入到抽線器中,另一端從梭芯上引出的線頭準備用於連接新線。根據本發明的特點,斷線時在抽線器的線運行方向上通過線孔,線孔和線一同從抽線器的線運行方向上移出,從而使線在梭芯、線孔和抽線器之間形成線圈。
發明方法的特點在於,梭芯抽線和退線時將線頭引入到線孔中,並形成一個線圈。線圈和線孔一同從線運行方向上移出並一直被繃緊,直至進入到進行下一步操作的位置上。例如還可通過斷線進行其他操作,斷開後的線頭可重新連接成新線,同時另一個線頭進入到抽線器中。自動通過線孔穿線的方法大大簡化了操作流程並且非常快速可靠。
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線孔隨著導向器擺動和/或推拉而移動。導向器可位於線孔中,尤其是在退線時和向線孔中穿線時。線進入線孔時,線孔從抽線嘴中移出並進入到下一步操作的位置。設置有線孔的支架擺動時,線孔從抽線嘴中移出。線孔還可沿著導向器移動或推拉,從而形成簡單的直線運動或複雜運動。
在本發明的特別有利的實施例中,線孔在引線時位於抽線嘴中。為了不降低抽線嘴的效率,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線孔和線孔上的部件在抽線時至少可暫時密封抽線嘴。當線孔位於抽線嘴中時,抽線嘴入口處優選形成低壓,便於在梭芯表面上查找並抽入線頭。
優選形成的線圈,至少可通過一個稜邊,最好兩個稜邊繃緊線。由稜邊和線孔確定線圈的位置。其他操作器,例如斷線器或接線準備器可根據目的接觸線圈。
在通過線孔抽線時,線孔至少位於在稜邊的一側,在形成線圈時至少位於稜邊 的另一側,當線孔從稜邊一側移動到另一側時,稜邊可繃緊線。根據此種方式形成線圈可根據要求進行其他相關處理。
為了能夠提前確定線和線圈的位置,線通過線孔進入到橫向於線孔的至少一個規定位置,也可通過線孔中的橫嚮導向器或線孔中的槽進入到預定位置。線交叉纏繞在梭芯上並可在梭芯表面上並可找到任意位置的線頭,然後將線頭帶入到預定位置中,從而通過其他操作設備進行有目的的其他操作。
在抽線時線孔將線帶入到第一個位置上並形成線圈,特別地,在線孔擺動和/或移動時進入到第二個位置,可採取措施確定線和線圈的位置,並引入到其他操作裝置中並在適合的位置中與新線頭連接形成新線。
在本發明優選實施例中,可在線孔周圍設置一個多功能閥用於引線,還可在抽線或接線時形成線圈。多功能閥還可控制抽線接口或線管的開啟或閉合。
為了能夠持續引線或引入線頭進行其他操作,線圈上的線頭至少可在斷開後直接夾在送線輥之間。送線輥可在送線方向或反向上移動將線送回。在紡織位置上接線時,可將線送回或在接線之後從紡織位置中拉出並送回到梭芯上。
從梭芯上抽線並通過固定抽線嘴送回到線圈時,抽線嘴一定不能移動,並能夠在線圈表面上快速和簡單的找到線頭並將線頭連接成新線。
在本發明的裝置從梭芯上抽線並將線頭連接成新線,其中設置有一個從梭芯上抽線的抽線嘴,一個反向於纏線方向的抽線器,一個線圈生成器,一個在線圈範圍內斷線的斷線器和準備接線的接線準備器。可在紡織設備中如開放線頭-轉杯紡紗機接線。紡織機中還可使用另一種接線裝置,通過該接線裝置可將存在的線頭與梭芯表面上獲取的線頭通過連接器連接在一起。接線準備器可通過氣 動或機械的方式動作並對線頭進行相應準備,從而可以成功並高質量的完成連接。
在本發明的裝置中,其抽線器的抽線嘴在線運行方向上設置有一個線孔,可在抽線時引線,抽線時線已從梭芯表面進入到線孔中,並可在不向其他處理設備送線的情況下進行下一步操作。由於省去了可能出現錯誤的轉線過程,從而保證了線的快速和安全操作。
支架上設置有線孔,線孔與線可從抽線器的線運動方向上移出。從而使線在梭芯,線孔和抽線器之間線圈。形成線圈中還設置有其他操作器,如斷線器,可進行繼續接線操作。
優選地,帶有線孔的支架可轉動和/或移動固定。孔可簡單地從抽線嘴中移出並夾住線,然後形成線圈。擺動時線從抽線嘴進入到接線準備器和斷線器中。線操作到接線的過程可快速和順利進行。支架移動固定並能夠完成線孔的簡單運動和複雜運動,尤其是線孔翻轉。可在佔用較少空間的情況下完成線孔的導向。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支架可直接進入到槽中,並使支架和線孔能夠按照目的要求進行移動,此種設計非常適合線的操作並非常符合工作位置的實際條件。如果支架可自由活動,在線進入到抽線嘴時,支架可構成一種百葉窗結構覆蓋住工作範圍。
為了保證抽線嘴更加有效的工作,在梭芯表面上儘可能形成低壓狀態,從而使線頭脫離梭芯表面並進入到抽線器中。優選地,在抽線嘴上設置有線孔,與線孔連接的部件在抽線時至少可短暫密封抽線嘴。優選地,抽線嘴上設置有一個開口,在開口中隱藏有線孔,優選地設置一條通往抽線器的抽線通道,線孔設置在抽線通道中,從而保證線順利通過線孔。
在線孔附近至少設置有一條稜邊,優選地設置兩條稜邊,從而使線進入到朝向線圈的位置上。此外還能形成一定的夾持力,保證線圈被拉緊。
在通過線孔抽線時線孔至少設置在稜邊的一側,在形成線圈時線孔至少位於稜邊的另一側。在線孔從抽線通道中移出時,線被稜邊拉緊。從而獲得最佳線位置,並繃緊線。
線孔上有導向器,可橫向於線孔移動方向將線導入到規定位置,從而更好的定位線和線圈。優選地,接線準備器或斷線器固定安裝,使線固定在線孔中的規定位置上。
一個導向器固定在線孔的內側,另一個導向器固定在線孔的外側,在線孔擺動時通過兩個導向器引線,並繃緊線圈。在線圈之間還可採用其他操作器,例如斷線器。引向梭芯的線可被抽線器中的線斷開並分別操作。
在線孔周圍可設置一個多功能閥,可在抽線過程中形成線圈或在接線時形成線圈。在多功能閥中設置有不同的抽線接口。在從梭芯表面上抽線並形成線圈的過程中,將線頭引入到抽線接口中。在接線時使用將梭芯上的線形成線圈,用於補償長度差。其優點在於,可將線圈引入到其他抽線接口中。一般來說連接之後不需要再形成線圈。線圈可解開並沿著梭芯的送線方向運行。
優選地,多功能閥中包含兩根彼此插入並帶有槽的可轉動管。通過兩根管的彼此轉動可打開或蓋住槽或打開或閉合抽線接口。
多功能閥的外管上優選設置兩個抽線接口,接口可通過內管的轉動開啟或閉合。 在從梭芯上抽線時,通過一個抽線接口固定線,還設置有另一個抽線接口,在送線時將線固定在梭芯上,多功能閥具有不同接線和紡織的功能。
設置的多功能閥和槽可在引線時將線通過槽送到梭芯上,
在接線時可對線進行簡單操作。
多功能閥一直保留在線的運行方向範圍內並可快速使用。
附圖說明
在下列實施例中描述了符合本發明的其他優點:
圖1a示出了將線從紡織位置送到梭芯;
圖1b示出了抽線嘴中可擺動的線孔;
圖1c示出了導入到線孔中的線;
圖1d示出了線圈;
圖1e示出了紡織位置之前的線圈;
圖1f示出了斷開線圈;
圖1g示出了接線;
圖2示出了帶線導向器的線孔;
圖3示出了帶線導向器的隔距件;
圖4a示出了從紡織位置上將線送到梭芯;
圖4b示出了在抽線嘴中可擺動的線孔;
圖4c示出了引入到線孔中的線;
圖4d示出了形成的線圈;
圖4e示出了紡織位置之前的線圈;
圖4f示出了一種斷開線圈的斷線器;
圖4g示出了斷開線圈;
圖5a示出了紡織位置中的多功能閥;
圖5b示出了抽線位置中的多功能閥;
圖5c示出了接線時形成線圈位置上的多功能閥;
圖5d示出了在正常線運行方向中的線圈形成位置上的多功能閥;
圖6示出了沿著導向器動作的線孔。
具體實施方式
圖1a中示出了從紡織位置2到梭芯3的線1的運行方向。梭芯3通過一個梭芯輥4在箭頭方向上驅動。在紡織位置2中引出線並纏繞在梭芯3中。除了紡織位置2之外,還可在纏線機上使用從環形梭芯上拆線的裝置並將線交叉纏繞在梭芯3上。
圖1a中所示,線1通過抽線嘴6的開口5進入到線孔並持續運行。在正常送線過程中,線1至少位於在抽線嘴6的部分範圍內。例如在斷線時可簡單地將線頭纏繞在梭芯3上,並可快速找到線頭並再次連接成新線。線1從紡織位置2上通過送線輥7被拉出並纏繞在梭芯3上。
在線1的線運行方向之外設置有一個可擺動固定的支架10。支架10上設置有一個線孔11和一個密封件12。線孔11在下一個操作步驟中形成線圈。在正常紡織和引線運行中線孔11不可用。還可使用抽線器8,但一般來說從節能角度出發關閉抽線器。
圖1b中示出了斷線時支架10的位置。線頭位於梭芯3的表面上。在抽線嘴6中通過抽線器8形成低壓,從而可更加容易地找到梭芯3上的線頭。在抽線嘴6中可通過支架10使線孔11擺動。開口5可通過密封件12密封,使抽線嘴6構成了一條封閉的抽線通道。
圖1c中示出了如何找到線1的線頭13。線1穿過線孔11。梭芯3可相對於圖1a的纏線方向反向轉動。線1可從梭芯3上拆開並通過抽線嘴6上的抽線器8接口。
圖1d中示出了可從抽線嘴6中移出的支架10與線孔11。線1在梭芯3和抽線器8之間形成線圈14。線1通過開口5被稜邊15繃緊並形成規定形狀的線圈14。線頭13從抽線器8上被繃緊。線1在梭芯3、線孔11和抽線器8之間繃緊。
線通過支架10在朝向紡織位置2的方向上繼續移動時,如圖1e所示,線圈14被拉長。為了防止引向梭芯3的線段與抽線器8中的線段彼此接觸,可設置一個隔距件16。隔距件16分開兩條線段並保持一定距離。隔距件16的作用在於,線1不會與設備的部件接觸並不會影響線的其他操作。
圖1f中示出了線1的斷開情況。斷線裝置17,尤其是一把剪斷線1的刀或剪刀。線頭13被抽入到抽線器中並被清理。新產生的線頭13′具有規定的長度,
並通過例如圖中未示出的線準備裝置引線,優選設置有連接成新線的線頭13′。並在接線過程中對線進行準備或隨後進行準備。
圖1g中示出了引入到紡織位置2的線頭13′並繼續用於連接成線。
例如優選地在紡織位置上形成低壓,從而從線孔11中抽出掉下的線頭13′。
最終吸入線頭13。支架10可反向擺動到如圖1a中的初始位置。
輸送到梭芯3中的線1通過隔距件16進入到規定位置中並通過梭芯3的開口5。然後通過送線輥7將線1從紡織位置2中抽出,線1再次夾在送線輥之間。固定在送線輥7之間的線1可輸送到圖1e或1f中展示的位置上或在圖中條件下輸送。
圖2中示出了帶有密封件12的線孔11的結構。線孔11可沿著密封件12延伸。在擺動條件下線孔11完全進入圖1b和1c的抽線嘴6中。在梭芯3的軸向上,線可進入 到任何位置,並可穿過延伸的線孔11。在線孔11通過支架10(圖1c,1d和1e)擺動時,線1沿著傾斜的導向器20首先在槽21的方向上移動,使線1進入到槽21中。通過線孔11的擺動,線1形成線圈14,在線孔11外側,線1的一部分在槽21中,另一部分在槽22中。在內置槽21中設置有壞線導向器,即線頭13,可隨後抽入到抽線器8中。外置槽22中放置好線,即用於接線的線頭13′,可隨後纏繞在梭芯3上。設置一個導向器23用於捕捉纏繞在梭芯3上的好線,導向器將槽21中的線引入到槽22中。
圖3中示出了一個隔距件16。隔距件16上設置有一個通向抽線器8的用於導向壞線的槽24。隔距件16上設置有一個導向器25用於將線圈14導向到另一側。一方面可通過導向器25分離好線和壞線,另一方面導向器25還可用作好線的滑面,最晚在接線之後進入到正常的線運行方向上。根據要求安裝在使用位置上形狀匹配的隔距件16可多次安裝在線運行方向上並根據需要安裝在不同的位置上,線圈14保持繃緊。
圖4a中示出了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例。類似結構部件中使用了與圖1a至1g相同的參考標號。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多功能閥30安裝在抽線嘴6的範圍內。線1通過多功能閥30的開口31進入到抽線嘴6中並通過梭芯輥4纏繞在梭芯3上。設置線孔11的支架10從線運行方向上轉出。在該結構示例中設置了另一種與上述結構形式不同的線孔11結構。在橫向於走線方向上的截面圖中呈環形,在側面圖中呈楔形。
在抽線器8和抽線管6中間設置有一個開口,線孔11隨後可進入到開口中。多功能閥30包括兩個彼此插入在一起帶有兩個槽的可轉動管32和33。內管33僅在圖5中顯示了一個管截面。槽分布在管33上大部分圓周範圍上。多功能閥30的外管 32上設置有一個通往抽線器8的抽線接口34。圖4a中示出了管33的一個封堵抽線接口34的位置。抽線器8保持靜止。
圖4b中示出了斷線的情況。線纏繞在梭芯3上。支架10向上擺動並使用環形的密封墊12封堵抽線嘴6和多功能閥30之間的開口。抽線器8還可被管端面33封堵。線孔11位於抽線嘴6和多功能閥30的連接處。
圖4c中示出梭芯3可在反向於送線方向上轉動並找到梭芯3上的線頭13。內管33可轉動封堵開口31並開放抽線接口34。抽線器8動作,線頭13通過多功能閥30進入到抽線器8中。
找到線頭13後,支架10再次向下移動並開放抽線嘴6和多功能閥30之間的開口。同時再次轉動內管33露出開口31,抽線接口34保持開放,且抽線器8持續工作形成一個線圈14,線圈通過多功能閥30的開口31進入到規定的位置上。線圈14被抽線器8繃緊並吸入線頭13。梭芯3可一直在反向於送線方向上移動並尋找線1。還可在形成線圈14時從抽線器8中抽回線1。
圖4e中示出了位於在紡織位置2附近的帶線孔11的支架10。線圈14被繃緊直至完全穿過開口31。如圖3所示,隔距件16安裝位置上未蓋住線圈14。圖中並未示出。
圖4f中示出了一種斷開線圈14的斷線器17。斷線後線頭13被抽入到抽線器8中。新線頭13′用於接線準備。
在圖4g中示出了進入到紡織位置2中的線頭13′,並用於重新開始連接線1。支架10最後可擺動返回到圖4a上示出的原位置上。內管33可再次封堵抽線接口34,因此種結構形式不需要使用抽線器8從而節省了能源。
圖5a中示出了多功能閥30的一個截面。可以看到多功能閥30上帶有一個外管32和內管33。內管33隻示出了一個管截面,並可相對於管32轉動。在外管管32上設置有一個抽線接口34,用於將線引入到抽線器8中。此外在外管32中還設置有另一個抽線接口36。抽線接口36用於在紡織時捕捉線圈,並可補償長度差。同時線圈可繼續拉入到抽線接口36中繃緊並根據需要再次被拉出。
圖5a中示出了內管33的位置,在該位置上可封閉抽線接口34和36。只有管32的開口31是開放的。在正常送線時,線通過開口31從紡織位置2進入到梭芯3。參照圖4a和4b的位置。
圖5b中示出的是相對於圖5a的可轉動管33。在該位置上抽線開口34打開,同時抽線開口36和開口31閉合。該位置用於夾住找到的梭芯3上的線頭並將線頭13抽入到抽線器8中(見圖4c)。
圖5c中示出了再次部分轉動的管33。該位置可封堵抽線接口36,並打開抽線接口34和開口31。在管33的該位置上可形成線圈14(圖4d至4g)。
圖5d中示出了封閉的抽線接口34。開口31和抽線開口36打開。在該位置上可在抽線開口36中形成一個線圈,並在線1纏繞在梭芯3上時用於補償長度差。
圖6中示出了沿著導向器40動作的線孔11。線孔11不需要環形擺動,因此此種結構形式節省空間。線孔11可在工作位置上的可用空間內隨意移動。線孔11的的相關位置用附圖說明11′,11″和11″′表示。支架10上設置有密封件12。附圖中只示出了一種實施例。線孔11與支架10和密封件12可通過圖中未示出的軟套鋼管移動,並可沿著導向器40推動並牽拉線孔1、支架10和密封件12。通過線孔可連接一個百葉窗結構,例如折棚或環節鏈。如果線孔11位於抽線嘴6的範圍內, 此種百葉窗結構可與線孔11共同移動並覆蓋工作範圍。百葉窗結構在末端範圍還可再次擴大工作範圍。在線孔11″的位置上此種類型的百葉窗為摺疊在一起的狀態。
上述發明並不受附圖和文中所述的結構形式限定。在本權利要求框架內還可形成其他變型結構,例如結合不同結構形式特點的結構。
符號說明
1 線
2 紡織位置
3 梭芯
4 梭芯輥
5 開口
6 抽線嘴
7 送線輥
8 抽線器
10 支架
11 線孔
12 密封件
13 線頭
14 線圈
15 稜邊
16 隔距件
17 斷線器
20 導向器
21 槽
22 槽
23 導向器
24 槽
25 導向器
30 多功能閥
31 開口
32 外管
33 內管
34 抽線接口
36 抽線接口
40 導向器
41 百葉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