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青類綠茶的精製加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1-02 18:19:07 1
專利名稱:炒青類綠茶的精製加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加工工藝,尤其涉及一種炒青類綠茶的初制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炒青綠茶因乾燥方式採用炒幹而得名。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三類。長炒青形似眉毛,又稱為眉茶。圓炒青外形如顆粒,又稱為珠茶。扁炒青又稱為扁形茶。長炒青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結,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鬱,湯色、葉底黃亮。圓炒青有外形圓緊如珠、香高味濃、耐泡等品質特點。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鮮味醇,如西湖龍井。炒青類綠茶的精製是把毛茶加工成一定規格的商品茶,經過精製的茶葉成為精茶 或成品茶。目前炒青類綠茶精製工藝中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導致產品質量難以掌握,成品茶色澤不夠綠翠,香氣、花色混雜,味覺和口感較差,產品造形不夠秀美,無法滿足人們對炒青類綠茶的更高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炒青類綠茶精製加工工藝的改進,該工藝能克服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所加工的成品茶具有色香味形俱佳,質量較高的特點。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炒青類綠茶的精製加工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篩切取料、風選、揀梗、乾燥、車色、風選和色選、拼配成品七個步驟,具體步驟如下
(1)篩切取料
先將粗製毛茶放在園篩機篩面上作迴旋運動,分離茶葉的長短或大小,分出頭子茶,割出茶末、茶灰,反覆園篩2-3次,使茶葉長短、大小達到勻齊,再用抖篩機分別茶葉粗細、套出粗頭,抽去較細的筋梗,反覆抖篩2-3次;
所述的粗製毛茶採用的殺青工藝為先將上述攤涼好的鮮茶葉放入臭氧水中浸泡30-40分鐘,再將茶葉從臭氧水中取出,先將採摘的鮮葉放入臭氧水中浸泡30-40 min,再將鮮葉從臭氧水中取出,進行低溫真空乾燥,溫度控制在25-30°C,至茶葉含水率達到35-40% ;放入鍋內進行鍋炒殺青,至葉面失去光澤,葉色由鮮綠變暗綠,葉質變柔軟,青臭氣消失,清香透露,即為殺青適度;
(2)風選
毛茶經篩切整形後進行風選處理,利用風扇的風力來分離毛茶的輕重,並按輕重不同對茶葉進行分級,同時扇去黃片毛衣等輕飄茶葉和夾雜物,風扇2-3次;
(3)揀梗
風選後,採用以機器揀梗為主,人工揀梗為輔的辦法揀剔混入毛茶中的次質茶和非茶灰夾雜質,如茶梗、茶筋、茶子等;
(4)乾燥
採用微波真空乾燥機對揀梗好的毛茶進行真空、低溫、微波乾燥,微波頻率為2. 45GHz±25MHz,溫度為60_70°C,時間為20-30 min,使含水量達到3-5% ;
(5)車色
趁熱將乾燥好的茶葉投入車色機內車色l_2h,使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綠潤起霜,滾筒轉速為30-40r/min,溫度控制在80_90°C ;
(6)風選和色選
車色後,再次利用風選機扇去輕質茶和其他雜質,然後用茶葉色選機精確剔除其中的茶梗、黃片等;
(7)拼配成品
根據不同產品的不同規格要求,選取一定比例和數量的篩號茶進行拼配,使各種不同 品質的篩號茶取長補短,相互調節,整批產品均勻一致,包裝,均堆裝箱即可。所述的篩切取料過程中,分離出來的粗大頭子茶,外型不符合成品茶的規格,通過切軋,把大的切小,長的切短,勾曲的切成短條,切過再篩,篩出來的頭子又切,反覆篩切直至複合規格為止。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運用微波乾燥茶葉對茶葉有效成分的保留比傳統工藝更有利,還可以有效改善綠茶的粗老氣和苦澀味等不良氣味,成品茶色澤翠綠,乾燥均勻,香氣損失少,產品質量明顯優於傳統乾燥的茶葉。本發明生產出來的成品茶外形緊結,色澤翠綠亮潤,品相美觀,清香持久,衝泡出來的茶水色、香、味俱佳,湯色金黃明淨,香味醇厚持久,口感獨特有韻。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加工工藝
炒青類綠茶的精製加工工藝,包括篩切取料、風選、揀梗、乾燥、車色、風選和色選、拼配成品七個步驟,具體步驟如下
(1)篩切取料
先將粗製毛茶放在園篩機篩面上作迴旋運動,分離茶葉的長短或大小,分出頭子茶,割出茶末、茶灰,反覆園篩3次,使茶葉長短、大小達到勻齊,再用抖篩機分別茶葉粗細、套出粗頭,抽去較細的筋梗,反覆抖篩3次;
所述的粗製毛茶採用的殺青工藝為先將上述攤涼好的鮮茶葉放入臭氧水中浸泡30-40分鐘,再將茶葉從臭氧水中取出,先將採摘的鮮葉放入臭氧水中浸泡30-40 min,再將鮮葉從臭氧水中取出,進行低溫真空乾燥,溫度控制在25-30°C,至茶葉含水率達到35-40% ;放入鍋內進行鍋炒殺青,至葉面失去光澤,葉色由鮮綠變暗綠,葉質變柔軟,青臭氣消失,清香透露,即為殺青適度;
(2)風選
毛茶經篩切整形後進行風選處理,利用風扇的風力來分離毛茶的輕重,並按輕重不同對茶葉進行分級,同時扇去黃片毛衣等輕飄茶葉和夾雜物,風扇3次;
(3)揀梗風選後,採用以機器揀梗為主,人工揀梗為輔的辦法揀剔混入毛茶中的次質茶和非茶灰夾雜質,如茶梗、茶筋、茶子等;
(4)乾燥
採用微波真空乾燥機對揀梗好的毛茶進行真空、低溫、微波乾燥,微波頻率為2. 45GHz,溫度為70°C,時間為30 min,使含水量達到4% ;
(5)車色
趁熱將乾燥好的茶葉投入車色機內車色2h,使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綠潤起霜,滾筒轉速為40r/min,溫度控制在90°C ;
(6)風選和色選
車色後,再次利用風選機扇去輕質茶和其他雜質,然後用茶葉色選機精確剔除其中的茶梗、黃片等;
(7)拼配成品
根據不同產品的不同規格要求,選取一定比例和數量的篩號茶進行拼配,使各種不同品質的篩號茶取長補短,相互調節,整批產品均勻一致,包裝,均堆裝箱即可。所述的篩切取料過程中,分離出來的粗大頭子茶,外型不符合成品茶的規格,通過切軋,把大的切小,長的切短,勾曲的切成短條,切過再篩,篩出來的頭子又切,反覆篩切直至複合規格為止。二、茶葉品質分析
按《茶葉感官審評辦法》國家標準(GB/T 23776-2009)對試驗樣品進行感官品質評審,結果如下
權利要求
1.炒青類綠茶的精製加工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篩切取料、風選、揀梗、乾燥、車色、風選和色選、拼配成品七個步驟,具體步驟如下 (1)篩切取料 先將粗製的毛茶放在園篩機篩面上作迴旋運動,分離茶葉的長短或大小,分出頭子茶,割出茶末、茶灰,反覆園篩2-3次,使茶葉長短、大小達到勻齊,再用抖篩機分別茶葉粗細、套出粗頭,抽去較細的筋梗,反覆抖篩2-3次; 所述的粗製毛茶採用的殺青工藝為先將上述攤涼好的鮮茶葉放入臭氧水中浸泡30-40分鐘,再將茶葉從臭氧水中取出,先將採摘的鮮葉放入臭氧水中浸泡30-40 min,再將鮮葉從臭氧水中取出,進行低溫真空乾燥,溫度控制在25-30°C,至茶葉含水率達到35-40% ;放入鍋內進行鍋炒殺青,至葉面失去光澤,葉色由鮮綠變暗綠,葉質變柔軟,青臭氣消失,清香透露,即為殺青適度; (2)風選 毛茶經篩切整形後進行風選處理,利用風扇的風力來分離毛茶的輕重,並按輕重不同對茶葉進行分級,同時扇去黃片毛衣等輕飄茶葉和夾雜物,風扇2-3次; (3)揀梗 風選後,採用以機器揀梗為主,人工揀梗為輔的辦法揀剔混入毛茶中的次質茶和非茶灰夾雜質,如茶梗、茶筋、茶子等; (4)乾燥 採用微波真空乾燥機對揀梗好的毛茶進行真空、低溫、微波乾燥,微波頻率為2. 45GHz ±25MHz,溫度為60_70°C,時間為20-30 min,使含水量達到3-5% ; (5)車色 趁熱將乾燥好的茶葉投入車色機內車色l_2h,使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綠潤起霜,滾筒轉速為30-40r/min,溫度控制在80_90°C ; (6)風選和色選 車色後,再次利用風選機扇去輕質茶和其他雜質,然後用茶葉色選機精確剔除其中的茶梗、黃片等; (7)拼配成品 根據不同產品的不同規格要求,選取一定比例和數量的篩號茶進行拼配,使各種不同品質的篩號茶取長補短,相互調節,整批產品均勻一致,包裝,均堆裝箱即可。
2.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炒青類綠茶的精製加工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篩切取料過程中,分離出來的粗大頭子茶,外型不符合成品茶的規格,通過切軋,把大的切小,長的切短,勾曲的切成短條,切過再篩,篩出來的頭子又切,反覆篩切直至複合規格為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炒青類綠茶的精製加工工藝,包括篩切取料、風選、揀梗、乾燥、車色、風選和色選、拼配成品七個步驟。本發明運用微波乾燥茶葉對茶葉有效成分的保留比傳統工藝更有利,還可以有效改善綠茶的粗老氣和苦澀味等不良氣味,成品茶色澤翠綠,乾燥均勻,香氣損失少,產品質量明顯優於傳統乾燥的茶葉。本發明生產出來的成品茶外形緊結,色澤翠綠亮潤,品相美觀,清香持久,衝泡出來的茶水色、香、味俱佳,湯色金黃明淨,香味醇厚持久,口感獨特有韻。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870900SQ20121034859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9日
發明者張學明 申請人:安徽省霍山縣聖茗茶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