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三觀不正(宋丹丹三棲明星歲月)
2023-11-02 22:25:00 1
2019年,作為一名專業自媒體工作者,又過了一年「重複且起伏不定」的歲月。據媒體報告,今年春晚的最大亮點是「小品女王」宋丹丹將最後一次亮相央視春晚。
對於宋丹丹與春晚,用她的話就是,小品太難了,讓觀眾笑比哭要難。
對於春晚的高收視率、直播要求,宋丹丹從內心是比較「膽怯」的。從節目編寫、操演、數次審查到直播,一部春晚小品要有半年的準備時間。這對諸如宋丹丹這樣的「三棲明星」來說,確實有些難了。因此,宋老師與央視春晚可以用一種「若即若離」來說明。
1985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宋老師從小眾轉向大眾:從話劇到影視
宋丹丹老師生於1961年,乃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國家一級話劇演員。在她的身上集聚著:話劇表演藝術家、影視演員、小品女王三種身份。
話劇,曾在「五四運動」時期發揮過巨大作用,周總理就曾經是當時著名的天津校級話劇演員。著名的文學大師曹禺先生,也是馳名天下。雖然,1981年考入人藝後,宋老師在話劇行業獲得成功,1984年還曾獲得文化部觀摩演出一等獎、北京市政府表彰優秀演員獎。
話劇在當時的中國屬於小眾市場,即使在現代也是如此。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宋丹丹老師被全國人民廣為知道的身份首先來源於演員。1985年,電視劇《尋找回來的世界》熱播。
因為年齡比較小,記憶不深刻了,只記得宋老師扮演的是一名「神經兮兮」的女孩。還有一個印象比較深刻——一個年輕人偷生肉吃。70後的城裡人什麼日子兒我不清楚,以我們北京某遠郊區的農村來說,當時吃肉的機會並不多,看了電視劇我就曾學著他的樣子偷生肉吃,那還真是不好吃。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吧。《尋找回來的世界》重播次數也不多,演員眾多、時間久遠(35年)了,許多人對宋老師只是有一個「大概」面相。真正讓宋老師天下馳名、盡人皆知的則是央視春晚。
宋老師的天下馳名:央視春晚,天下無人不知,從影視到小品
1983年豬年,央視第一屆春晚播出,由此,拉開了央視春晚37年常演序幕。無論今天它受到怎樣批評,但不可否認地說:它的影響力仍然很強大,成為60後、70後、80後的必然關注節目。
起初央視春晚的語言類節目還只是相聲的天下,直到1990年央視春晚播出,相聲才被小品追趕上其風頭大勝。
那時,除了第一代小品王陳佩斯、朱時茂組合外,尚沒有形成新的小品組合。例如郭達1987年登上春晚,1988年上了,1989年並沒有上;趙麗蓉1988年以小品形式登上春晚,1989年也是第二次參加春晚。從小品形式上看,陳佩斯、朱時茂組合無疑是第一。
第二個初具雛形組合的則是遊本昌先生。
1989年,相聲仍然佔據主體地位,相聲新勢力開始逐一露面。例如著名的黃宏、宋丹丹、趙本山三大「小品王、後」都在該年進行了「處女秀」。
雷恪生、趙連甲、宋丹丹表演的《懶漢相親》,其主題很明確就是諷刺農村的一些心懶、身懶的人,自己不努力奮鬥只想著靠救濟、政府幫助。1989年的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主要是新舊思想衝突。
雷恪生先生飾演「懶漢」,宋丹丹飾演「眼神兒不好」的相親女。總體上,宋丹丹的角色已經定型:富有地方特色的風趣語言。
這部小品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宋丹丹的最後一句話「那改好了,俺再來吧!」
「相親」的結果自然是沒有成功,四十多歲的「懶漢」沒有媳婦,是讓人同情的事情。但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不可能因為同情而嫁人,更何況「懶漢」本身並不值得同情。村長和「懶漢」的串謀終究失敗。
1980年代的婚姻,相親仍然佔據絕對主體,甚至「產婆」在農村地區也依然存在。人們的思想仍是以「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為主體,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仍然被許多人牢記著。雖然,時代已經改變,但人們的思想改變速度卻是緩慢的。
正如再過三十年,我的父母那一代「50後」也仍然是「公家飯是正經工作」。所以,我們對於思想改變又有一定的「容忍性」。因此,「懶人」在現在仍然存在、「懶人思想」也同樣存在。
有些人仍然希望:自己一出生就應該是世界第一的福利和勞保。但問題是,正如《懶漢相親》中的「懶漢」那樣,政府不會包管你的一切,你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拼搏。
比如說我吧,大過年的你們都在歡樂,而我還是要寫東西。我都覺得不公平。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只有天知道!
春晚36年:相聲與小品的競爭,小品在追趕
春晚36年:侯耀文姜昆牛群馮鞏對陣趙本山趙麗蓉黃宏郭達宋丹丹
春晚36年趙本山20年,寂寞無敵12載:蔡明轉型、潘長江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