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背負氣囊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03:36:12 3
一種新型背負氣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包括一種新型背負氣囊,包括肩帶、主體與護腰部,還包括第三緩衝部與充氣囊,主體上端對稱通接有結構相同的肩帶兩根,第三緩衝部通接於主體下端的中央部位,第三緩衝部的兩端對稱通接有結構相同的護腰部兩個,所述氣囊通接於所述任一護腰部;所述肩帶還包括第一緩衝部與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裹設於肩帶與主體的連接處;主體包括第二緩衝部、透氣區、第二連接部、救生哨,所述第二緩衝部毗鄰於透氣區,第二連結部裹設於主體與第三緩衝部的連接處,救生哨固接於主體一側;所述充氣囊通接於護腰部。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背負氣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辦公生活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背負氣囊。
【背景技術】
[0002]背包作為現如今人們日常生活辦公經常使用的物品,如何使背包背負的時候更加省力,背負氣囊就應運而生,然現有技術的背負氣囊通過若干均勻分布的隔斷以控制氣囊各部位高度,不同受力部位的氣囊高度相同,未能達成緩衝減負的效果;使用普通充氣閥門,在充氣放氣時比較麻煩且不衛生;各連接部位採用熱壓工藝進行簡單拼接,不能最大限度的實現人體工學的設計,導致減負效果不佳;現有的背負氣囊為實際功能單一,未考慮到緊急救助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新型背負氣囊以解決上述技術難題:
[0004]—種新型背負氣囊,包括肩帶、主體與護腰部,還包括第三緩衝部與充氣囊,所述主體上端對稱通接有結構相同,大小一致的肩帶兩根,所述第三緩衝部通接於主體下端的中央部位,所述第三緩衝部的兩端對稱通接有結構相同,大小一致的護腰部兩個,所述氣囊通接於所述任一護腰部;所述肩帶還包括第一緩衝部與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裹設於肩帶與主體的連接處;所述主體包括第二緩衝部、透氣區、第二連接部、救生哨,所述第二緩衝部毗鄰於透氣區,所述第二連結部裹設於主體與第三緩衝部的連接處,所述救生哨固接於主體一側;所述充氣囊通接於護腰部;
[0005]進一步的,所述充氣囊呈橢圓形;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緩衝部為兩個,所述兩個第二緩衝部相毗鄰且對稱;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緩衝部的面積為60-120平方釐米;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緩衝部、第二緩衝部、第三緩衝部均呈凸起狀;
[0009]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緩衝部凸起l_3cm;
[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及第三連接部均採用透明材質且中空;
[0011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第三連接部均埋設有緩衝材料;
[0012]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可實現以下有益效果:通過人體工學原理改變不同緩衝部的高度,從而實現緩衝減負之功能;通過增加充氣囊,實現手動擠壓充氣,避免通過嘴巴吹起,更安全衛生;通過在各連接部埋設EVA,從而實現更佳的減負效果;通過絲線連接於主體的救生哨,可實現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我救助。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部分示意圖;
[0015]其中,1-肩帶、2-主體、3-護腰部、4-第三緩衝部、5-充氣囊、101-第一緩衝部、102-第一連接部、201-第二緩衝部、202-透氣區、203-第二連接部、204-救生哨、301-第三連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7]根據圖1所示的一種新型背負氣囊,包括肩帶1、主體2、護腰部3、第三緩衝部4和氣囊5,肩帶I共計兩根,分別通接於主體2頂端的兩側,所述第三緩衝部4通接於主體2底端中央,所述護腰部3共計兩個,分別通接於第三緩衝部4的兩側,所述充氣囊5通接於任一護腰部3,給充氣囊5呈橢圓形,便於人手握住,上述各部件均通過高頻成型做一體化設置;肩帶I還包括第一連接部102與第一緩衝部101,所述第一緩衝部101即覆蓋人體肩部的緩衝部,根據人體力學在第一連接部102埋設EVA或其他緩衝物質,提供除氣囊之外其他緩衝回彈參數的反作用力,從而具有更佳的減負效果,所述肩帶I內設海綿充氣慄,增加使用者的舒適程度;主體2還包括第二緩衝部201、透氣區202、第二連接部203、救生哨204,所述第二緩衝部201即覆蓋人體肩胛骨的緩衝區,即第二緩衝部201為兩個,對稱分布在透氣區202上方的主體2上,每個第二緩衝部201面積為60-120cm,所述透氣區202由若干個鏤空對的圓形或多邊形組成,第二連接部203即護腰部3及第三緩衝部4與主體連接的部分,同上述,埋設EVA或其他緩衝物質,救生哨204則通過織帶連接於主體2的一側,在危機時可實現自我救助的功能;護腰部3還包括第三連接部301,該第三連接部301位於第三緩衝部4與護腰部的連接處,如上述,埋設EVA或其他緩衝物質;第二緩衝部201呈凸起狀,具體為凸起l-3cm;上述第一連接部102、第二連接部203、第三連接部301在各實施例中會根據不同情況有所變換且數量為若干個,所述各連接部均採用透明材質包裹;上述主體2、肩帶1、護腰部3及第三緩衝部4均設有透氣區。
[0018]實施列I,在應用於旅行背包時,如圖1所示,通過網狀材質將本實用新型縫接於背包的背負面,將救生哨通過網狀材質穿出懸掛於背單上,充氣囊儲藏於背包護腰帶的儲物袋內,不僅美觀且實用。
[0019]實施列2,在應用於日常背包時,如圖2所示,可將救生哨取下,充氣囊5改接於第三緩衝區的一側,收納於背包的側面的儲物袋中,將護腰部去除,第三緩衝區擴大至與主體相同寬度。
【主權項】
1.一種新型背負氣囊,包括肩帶、主體與護腰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第三緩衝部與充氣囊,所述主體上端對稱通接有結構相同,大小一致的肩帶兩根,所述第三緩衝部通接於主體下端的中央部位,所述第三緩衝部的兩端對稱通接有結構相同,大小一致的護腰部兩個,所述氣囊通接於所述任一護腰部;所述肩帶還包括第一緩衝部與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裹設於肩帶與主體的連接處;所述主體包括第二緩衝部、透氣區、第二連接部、救生哨,所述第二緩衝部毗鄰於透氣區,所述第二連接部裹設於主體與第三緩衝部的連接處,所述救生哨固接於主體一側;所述充氣囊通接於護腰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背負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充氣囊呈橢圓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背負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緩衝部為兩個,所述兩個第二緩衝部相毗鄰且對稱。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背負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緩衝部的面積為60-120平方釐米。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背負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緩衝部、第二緩衝部、第三緩衝部均呈凸起狀。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背負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緩衝部凸起l-3cm。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背負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及第三連接部均採用透明材質且中空。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背負氣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第三連接部均埋設有緩衝材料。
【文檔編號】A45F3/12GK205696377SQ20162061005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0日
【發明人】張沛
【申請人】張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