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熱裝置及利用換熱裝置加熱的容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00:59:22 2
專利名稱:換熱裝置及利用換熱裝置加熱的容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換熱裝置及利用換熱裝置加熱的容器,尤其涉及一種節能的換熱裝置及利用換熱裝置加熱的節能容器。
背景技術:
換熱裝置廣泛應用於生活中,特別是在一些加熱容器上。隨著社會的發展,換熱裝置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現有技術中的換熱裝置由於換熱部件設置不科學,特別是熱能入口和出口設置失當,多存在如下一些缺陷換熱的熱能分布極不均勻,因此,換熱裝置中換熱極不均勻,換熱面積小。 '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構建一種新的換熱裝置,克服現有技術的換熱裝置中,熱能分布不均勻,換熱面積小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通過構建一種換熱裝置,包括熱能入口、導熱通道和換熱物質,所述換熱物質包裹著導熱通道,所述熱能入口置於換熱裝置的中間底部,與所述熱能入口連通的至少一條導熱通道通向換熱裝置外部。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熱能入口上部的中間導熱部分凸起。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與所述熱能入口連通的多條導熱通道環繞所述熱能入口輻射分布。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與所述熱能入口連通的環繞所述熱能入口輻射分布的導熱通道為四條,所述導熱通道為便於引導熱能流動的弧形。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熱能入口在換熱裝置中間的導熱部分的面積佔所述換熱裝置平面面積的1/5至1/3。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熱能入口在換熱裝置中間的導熱部分的面積佔所述換熱裝置平面面積的1/4。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換熱裝置還包括環形導熱通道,所述環形導熱通道環繞熱能入口,所述環形導熱通道與連通所述熱能入口的輻射分布的導熱通道的出口相連,所述環形通道上設置通向換熱裝置外的熱能出口。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熱能出口為一個,所述以熱能入口為中心輻射分布的導熱通道的出口設置在所述熱能出口的相反方向的一半位置上。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構建一種應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裝置加熱的容器,包括受熱容器,所述受熱容器與所述換熱裝置中的換熱物質進行接觸加熱。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與所述換熱物質接觸的容器面為弧形。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效果是通過構建一種換熱裝置,採用將熱能入口設置在換熱裝置的中間底部,這樣熱能在換熱裝置中的分布將向四周擴散,分布更加均勻。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換熱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導熱通道部分凸出的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多條導熱通道輻射分布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帶環繞導熱通道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環繞導熱通道一種實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加熱容器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加熱容器底部凸出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通過構建一種換熱裝置,包括熱能入口 1、導熱通道2和換熱物質3,所述換熱物質3包裹著導熱通道4,所述熱能入口 1置於換熱裝置的中間底部,與所述熱能入口 1連通的至少一條導熱通道通2向換熱裝置外部。本實用新型將熱能入口 1設置在換熱裝置的中間底部,這樣熱能在換熱裝置中的分布將向四周擴散,分布更加均勻。
如圖2所示,所述熱能入口 1上部的中間導熱部分4凸起。所述熱能入口l處的熱能為最集中的地方,其中間導熱部分4凸起,則將熱能最集中的部分擴大導熱面積,使換熱裝置能更加充分地利用熱能,同時提高了換熱速度。
如圖3、圖4所示,與所述熱能入口 1連通的多條導熱通道2環繞所述熱能入口 1輻射分布。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為與所述熱能入口 1連通的環繞所述熱能入口 l輻射分布的導熱通道2為四條。與所述導熱通道2為便於引導熱能流動的弧形21,所述導熱通道2的出口也設置成向外部擴散的弧形,在換熱裝置的容納換熱物質3的容器壁設置通向換熱裝置外部的熱能出口8,所述熱能出口 8與導熱通道2的出口錯開,錯開熱能出口8和導熱通道2的出口,可以使導熱通道出來的熱距離更長,更加節約熱能。在所述熱能出口處安裝抽風機,以使熱能轉換更加充分,所述抽風機6至少為一個。通過在以所述熱能入口 l為中心設置多條向外輻射的導熱通道2,能將熱能入口 l供應的熱能更快速、更加均勻地導向換熱裝置的四周。所述熱能入口 l在換熱裝置中間的導熱部分的面積佔所述換熱裝置平面面積的1/5至1/3,本實用新型優選方式為所述熱能入口 1在換熱裝置中間的導熱部分的面積佔所述換熱裝置平面面積的1/4。所述導熱部件為熱傳導性好的不鏽鋼導熱通道或矽鎂鋁合金的導熱通道。
如圖4所示,所述換熱裝置還包括環形導熱通道5,所述環形導熱通道5環繞熱能入口 1,所述環形導熱通道5與連通所述熱能入口 1的輻射分布的導熱通道2的出口 6相連,所述環形通道5上設置通向換熱裝置外的熱能出口 6。將所述環形導熱通道5設置在換熱裝置接近換熱裝置容器壁的部分環繞所述熱能入口,通過與所述導熱通道2連通所述熱能入口 1,能更充分地利用熱能,換熱也更加均勻。
如圖5所示,所述熱能出口8為一個,所述以熱能入口8為中心輻射分布的導熱通道2的出口設置在所述熱能出口 8的相反方向的一半位置上。由於導熱通道2需要通過所述環形通道5來與換熱裝置外部連通,將熱能出口 8與導熱通道2的出口設置在不同半邊的位置上,能使導熱通道2經過更長的距離才與所述換熱裝置外部連通,換熱更加充分,因此,更加節省熱能。
如圖6、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構建一種應用所述的換熱裝置加熱的容器,包括受熱容器7,所述受熱容器7與所述換熱裝置中的換熱物質3進行接觸加熱。與所述換熱物質接觸的容器面為弧形,通過將與換熱物質3接觸的表面設置成凸起的弧形以增加換熱面積,提高換熱速度。所述受熱容器內壁還包括一層不粘層。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換熱裝置,包括熱能入口、導熱通道和換熱物質,所述換熱物質包裹著導熱通道,其特徵在於,所述熱能入口置於換熱裝置的中間底部,與所述熱能入口連通的至少一條導熱通道通向換熱裝置外部。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能入口上部的中間導熱部分凸起。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與所述熱能入口連通的多條導熱通道環綠所述熱能入口輻射分布。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與所述熱能入口連通的環繞所述熱能入口輻射分布的導熱通道為四條,所述導熱通道為便於引導熱能流動的弧形。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能入口在換熱裝置中間的導熱部分的面積佔所述換熱裝置平面面積的1/5至1/3。
6、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能入口在換熱裝置中間的導熱部分的面積佔所述換熱裝置平面面積的1/4。
7、 根據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換熱裝置還包括環形導熱通道,所述環形導熱通道環繞熱能入口,所述環形導熱通道與連通所述熱能入口的輻射分布的導熱通道的出口相連,所述環形通道上設置通向換熱裝置外的熱能出口 。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能出口為一個,所述以熱能入口為中心輻射分布的導熱通道的出口設置在所述熱能出口的相反方向的一半位置上。
9、 一種應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裝置加熱的容器,包括受熱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受熱容器與所述換熱裝置中的換熱物質進行接觸加熱。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加熱的容器,其特徵在於,與所述換熱物質接觸的容器面為弧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換熱裝置及加熱容器,通過構建一種換熱裝置,包括熱能入口、導熱通道和換熱物質,所述換熱物質包裹著導熱通道,所述熱能入口置於換熱裝置的中間底部,與所述熱能入口連通的至少一條導熱通道通向換熱裝置外部。本實用新型採用將熱能入口設置在換熱裝置的中間底部,這樣熱能在換熱裝置中的分布將向四周擴散,分布更加均勻。
文檔編號F24H7/00GK201401923SQ200920130778
公開日2010年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17日
發明者徐夢龍, 王順虎 申請人:王順虎;徐夢龍